2024, 32(6):781-790.DOI: 10.11926/jtsb.4914
摘要:为了解典型分布区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llaris)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对来源于7省20份南酸枣种质资源的14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份南酸枣种质资源果实的14个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除果形指数、可食率外的其他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果实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8。相关性分析表明南酸枣单果重与果皮重、果核重、果肉重、横径等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3。聚类分析将南酸枣种质资源划分为2大类群,其中第2大类群又分为3个小类群,类群间不同性状差异显著,最大的差异是单果重。采用主成分综合评分法建立了南酸枣综合分析模型,并筛选出17#、16#、10#、91#等种质,其具有果大、维生素C含量较高、总糖含量较高的特点,综合性状佳,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进行培育。因此,南酸枣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4个果用南酸枣种质资源具有较高选育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2023, 31(2):173-180.DOI: 10.11926/jtsb.4574
摘要: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种质资源叶片表型的多样性,对棱果花6个种群的139株的叶片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种群间和个体间的叶片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为0.14~0.84,平均为0.32,说明棱果花叶片性状变异较大。叶面积、叶周长与叶长间的相关系数为0.75~0.99。叶片性状可提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其中叶片的面积、周长、宽度、长/宽和叶形是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39株棱果花分为6组,第Ⅰ组包含34株材料,第Ⅱ组7株,第Ⅲ组1株,第Ⅳ组15株,第Ⅴ组37株和第Ⅵ组45株,说明来自不同种群的棱果花植株分散在不同的组中,棱果花叶片表型与来源无显著关系。因此,棱果花叶片表型多样性丰富,其中种群间和单株间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为棱果花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2023, 31(2):211-222.DOI: 10.11926/jtsb.4551
摘要:为科学开发利用姜科花卉种质资源,收集84种姜科花卉种质资源进行引种,结合生长情况、观赏特点和经济用途进行引种保存的分析与评价,采用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进行种质创新。结果表明,84种姜科花卉种质资源引种成活了77种,成活率91.7%,成活种类的开花率98.7%,结果率63.6%。生长状况优的种类占59.5%,生长良好的占7.1%,生长中等的占25%,死亡的占8.3%。分布于中低海拔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大部分姜科种类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保存,而分布在热带、中高海拔及特殊生境地区的则不适宜。阶段驯化法可用于引种保存工作;有60.7%的种类为多用途花卉。杂交育种法既可创新种质又可转移保存优良姜科花卉基因。
2021, 29(6):642-648.DOI: 10.11926/jtsb.4404
摘要:为筛选出适用于重庆加工型辣椒疫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标记,以63份重庆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了12个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效率。结果表明,7个分子标记在种质间无差异条带,2个分子标记的扩增结果不稳定,只有ZL6203、ZL6726和E73等3个分子标记在种质间能扩增出差异条带。ZL6203筛选高抗、抗性和中抗材料的效率分别为87.50%、77.78%和63.64%;ZL6726筛选抗性和感病材料的效率分别为100.00%和66.67%;E73筛选抗性和高抗材料的效率分别为77.78%和62.50%。因此,同一辣椒抗疫病分子标记对不同抗性材料筛选效率存在较大差异,ZL6203、ZL6726和E73适用于重庆地区加工型辣椒抗疫病材料的鉴定。
2020, 28(3):271-276.DOI: 10.11926/jtsb.4162
摘要:为研究濒危植物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的遗传多样性,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的8个居群共56份琴叶风吹楠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琴叶风吹楠在物种水平的多态性较高,多态性率为75.16%;在居群水平,其平均多态性率为36.20%;AMOVA分析结果显示,琴叶风吹楠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75.45%),而居群间的变异仅为24.55%;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r=0.119 7,P=0.321 0);基于遗传相似性系数,对8个居群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951为界,8个居群聚为3组。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保护建议,为琴叶风吹楠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9, 27(1):1-10.DOI: 10.11926/jtsb.3940
摘要:为了解橄榄[Canarium album(Loureiro)Raeuschel]花序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90份橄榄种质资源的花序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橄榄花序的类型、支轴紧密度、着生位置和花性等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从数量性状看,花序花朵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支轴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花蕾直径,此外橄榄雄花花序的多样性较雌花丰富。花蕾直径与花瓣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花序长度、花序支轴数、花序花朵数和支轴花朵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橄榄种质资源的花序类型可分为3类,大部分雄花和雌花类群间差异较明显。因此,橄榄花序表型性状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且花序重要单一性状可能影响整体表型。
2019, 27(1):53-59.DOI: 10.11926/jtsb.3943
摘要:为了解甘蔗(Saccharum spp.)亲本特性,以ROC22为对照,对12个重要HoCP系列亲本种质进行了初步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HoCP系列品系具有出苗率高、分蘖性好、有效茎数多、早熟高糖等特性。HoCP01-564含糖量最高,HoCP00-1142产量最高,HoCP02-610发芽率和有效茎数最高,HoCP07-613蔗糖分最高。聚类分析表明,12个HoCP系列品系(种)可分为4类。因此,根据这些品系(种)特性可以合理配制杂交组合。
2019, 27(4):432-438.DOI: 10.11926/jtsb.4007
摘要:为筛选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优良种质资源,对22份种质资源果实的表型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种质资源果实的表型性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变异性,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0~1.04,品质性状为0.40~2.01;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为0.06~0.38,品质性状为0.01~0.62。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5时,火龙果22份种质资源可分为5类,说明不同资源间亲缘关系较远。这为发掘火龙果的育种潜力,筛选优异基因资源,改良种质奠定了基础。
2018, 26(6):617-626.DOI: 10.11926/jtsb.3895
摘要:为了解木豆(Cajanus cajan)叶片的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对19份种质资源和1~3叶龄的木豆叶片氨基酸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和叶龄的木豆叶片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苏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67%、0.70%和0.48%,非必需氨基酸以丝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69%、0.66%和0.44%。除赖氨酸和丙氨酸外,其余15种氨基酸含量在木豆叶片中总体上随着叶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种质资源的木豆叶片中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聚类分析可将19个木豆种质资源划分为低氨基酸型(I)、中氨基酸型(II)、中高氨基酸型(III)、高氨基酸型(IV)等4大类型。这为高品质木豆叶茶的加工与高氨基酸木豆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7, 25(1):51-56.DOI: 10.11926/jtsb.3633
摘要:为挖掘优异木豆(Cajanus cajan)种质资源,对10份木豆种质资源的10个质量性状和1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以鲜荚色(1.9219)的最高,其次是旗瓣点缀色、鲜籽粒颜色和干籽粒底色,多样性指数均为1.4855;再次为干籽粒色斑、干籽粒脐环色和有无种阜,均为0.8813;最小的是小叶叶形、旗瓣底色和株型,均为0.7219。聚类分析可将10份木豆种质资源划分为中茎稀疏型、中茎密生型和粗茎密生型3大类型。这为木豆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