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于Tail-PCR分析AN2基因上游启动子活性

      2024, 32(2):257-263.DOI: 10.11926/jtsb.4746

      关键词:黑果枸杞花青素AN2启动子GUS染色
      摘要 (192)HTML (271)PDF 1.22 M (417)收藏

      摘要: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富含花青素,AN2基因是调控黑果枸杞花青素合成代谢的主效基因。为解析AN2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差异,采用Tail-PCR方法分别克隆了黑果枸杞和红果枸杞(L. barbarum) AN2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约1 686 bp (LrAN2p)和1 495 bp (LbAN2p)的序列。Plant CARE预测表明,LbAN2p和LrAN2p中分别有133和137个的顺式作用元件, 其中,参与光调控的顺式元件分别有11和15个;参与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元件分别有13和16个。构建AN2启动子植物表达载体pKGWFS7:LbAN2p和pKGWFS7:LrAN2p,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基因烟草。GUS染色结果表明,LrAN2p能够驱动GUS在烟草中的表达,叶片呈现蓝色,具有较LbAN2p更强的启动活性,qRT-PCR结果表明,LrAN2p转基因烟草中GUS基因具有更高的转录水平,这可能会使AN2基因在黑果枸杞中具有更高的表达,激活黑果枸杞花青素合成代谢通路。这为解析枸杞果色形成及AN2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冬季南亚热带森林演替中后期优势树种幼叶光保护策略

      2021, 29(2):171-179.DOI: 10.11926/jtsb.4264

      关键词:群落演替花色素苷非光化学猝灭光保护冬季
      摘要 (531)HTML (688)PDF 854.34 K (679)收藏

      摘要:为了解演替中期和后期优势树种对冬季不同光强的适应性,对在全光照(100%自然光强)和低光照(30%自然光强)下生长的演替中期优势种木荷(Schima superba)、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和黧蒴(Castanopsis fissa)及演替后期优势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inna)和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的生理生化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低光照下演替中期优势树种幼叶的非光化学猝灭(NPQ)、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Car/Chl)和花色素苷含量下降,细胞质膜渗透率增加;而演替后期优势树种幼叶的花色素苷含量增加、细胞质膜渗透率降低,且受光抑制的程度低(Fv/Fm高)。此外,除总抗氧化能力外,演替中期优势树种幼叶的花色素苷含量、NPQ和Car/Chl均显著低于演替后期优势种。因此,演替后期优势树种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光保护策略来提高对冬季强光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演替中期优势种在光保护策略的多样性及光保护能力上均弱于演替后期优势种。

    • 秋石斛花青素提取液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刺激性研究

      2021, 29(4):374-381.DOI: 10.11926/jtsb.4327

      关键词:秋石斛花青素抗氧化性安全性实验
      摘要 (1904)HTML (442)PDF 731.70 K (598)收藏

      摘要:为了解热带兰秋石斛花青素的功能,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秋石斛‘三亚阳光’(Dendrobium phalaenopsis ‘Sanya Sunny’)的花青素,用UPLC-QTOF-MS技术对其花青素提取液进行成分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采用家兔皮肤刺激和眼刺激实验对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花青素提取物中共检测出15个花青素成分,如苷元有飞燕草素、矢车菊素、锦葵素、矮牵牛素和芍药素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相同浓度下花青素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抗坏血酸;0.25~1.0 g/L的花青素提取物对家兔眼和皮肤均无刺激性。这说明‘三亚阳光’秋石斛除观赏价值外,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 夏季南亚热带森林演替中后期优势种幼叶花色素苷的光保护作用

      2018, 26(4):363-374.DOI: 10.11926/jtsb.3838

      关键词:南亚热带森林优势种幼叶花色素苷光保护
      摘要 (1074)HTML (426)PDF 1.96 M (787)收藏

      摘要:为探讨夏季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优势树种幼叶的光保护机制,以演替中期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锥栗(C. chinensis)和演替后期优势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果厚壳桂(C. concinna)为材料,分析了2种生长光强(全光照和30%全光照)下6种优势种幼叶和成熟叶的叶片表型、光合色素含量、花色素苷含量、抗氧化能力、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最大量子产量(Fv/Fm)恢复效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演替阶段幼叶的叶绿素含量(Chl a+b)、Chl a/b比成熟叶低,但光保护物质比成熟叶多;演替中期幼叶的花色素苷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比演替后期的高,而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比演替后期的低;全光照下幼叶的总酚、类黄酮、总抗氧化能力及Fv/Fm恢复效率都要比30%全光照的高,并且含有花色素苷的幼叶恢复得更快。因此,植物的光合能力与自身的光保护潜力成反比关系,演替中期优势种幼叶的光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花色素苷的积累而演替后期优势种是因为自身抗氧化物质(类黄酮、总酚)的共同作用。

    • 鸳鸯茉莉开花过程中花青素组成的变化

      2018, 26(6):627-632.DOI: 10.11926/jtsb.3878

      关键词:鸳鸯茉莉花青苷花色高效液相色谱
      摘要 (1078)HTML (307)PDF 678.17 K (811)收藏

      摘要:为了解鸳鸯茉莉(Brunfelsia acuminata)花色变化的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体系检测其开花过程中花青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HPLC体系为:流速为0.8 mL min-1,流动相A为7.5%甲酸乙腈,流动相B为7.5%甲酸水,洗脱程序为0 min,8% A;15 min,18% A;25 min,23% A;45 min,40% A;50 min,8% A。利用优化体系检测到鸳鸯茉莉花瓣中含有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葡萄糖苷和飞燕草素葡萄糖苷3种花青苷,其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最高,飞燕草素葡萄糖苷含量最低,且在花色由深变浅的过程中3种花青苷的含量均降低。因此,鸳鸯茉莉的呈色与这3种花青苷有关,且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起主导作用。

    • 花色素苷对拟南芥耐盐性的影响

      2016, 24(6):680-688.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6.012

      关键词:花色素苷盐胁迫叶绿素荧光抗氧化
      摘要 (1462)HTML (0)PDF 6.22 M (2223)收藏

      摘要:为探讨花色素苷在盐胁迫中的防御作用及其机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色素苷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缺失突变体(DFR基因缺失突变体tt3,CHS基因缺失突变体tt4,CHS、DFR基因双缺失突变体tt3tt4)及其野生型(WT)为材料,采用叶绿素荧光和超氧阴离子(O2·-)组织定位等方法,分析了tt3,tt4,tt3tt4和WT对盐胁迫处理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盐胁迫下3种缺失突变体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增加显著低于野生型,与WT相比,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eld、ETR、qP和NPQ下降较快,膜渗漏率升高显著,叶片O2·-积累程度为tt3tt4 > tt3/tt4 > WT。这表明花色素苷在植物抵御盐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能是作为渗透调节剂及抗氧化剂来增强植物的耐盐性。因此,花色素苷含量可以作为筛选耐盐作物的指标。

    •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紫色小白菜花青苷的工艺研究

      2014, 22(4):373-382.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8

      关键词:紫色小白菜花青苷超声波提取工艺响应面法
      摘要 (2009)HTML (0)PDF 4.00 M (2467)收藏

      摘要:为探讨从紫色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叶片中提取花青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超声功率为420 W、40%乙醇和两次超声提取条件下,采用Box-Behnken 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设计4 因素3 水平试验,研究了pH、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对花青苷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小白菜叶片花青苷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6 (pH 2.76),在超声功率为420 W、温度为58℃下超声12 min,花青苷的提取得率可达4.11 mg g-1 DW。

    • 花色苷对高等植物器官颜色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2012, 20(3):303-310.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2.03.015

      关键词:花色苷高等植物器官颜色决定
      摘要 (3049)HTML (0)PDF 6.17 M (1802)收藏

      摘要:综述了花色苷对高等植物器官颜色的决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花色苷本身的呈色属性、液泡定位及其在植物器官中的非均一性分布决定了花色苷能赋予植物器官颜色。花色苷单体和聚合体分子结构及其变化的多样性,以及花色苷合成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相关性决定了植物器官颜色的多样性。温度、光、水和矿质通过影响花色苷在液泡中的积累量而制约植物器官色度,液泡pH、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影响花色苷的分子结构变化而制约植物器官色相。同时,细胞形状也通过影响花色苷的光学属性而制约器官颜色的变化。最后,还对植物器官颜色的机理和人工改良研究进行了展望。

    • 花色苷的酶降解

      2011, 19(6):576-584.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6.016

      关键词:花色苷酶降解研究进展
      摘要 (3429)HTML (0)PDF 7.61 M (2233)收藏

      摘要:综述了降解花色苷的酶类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降解花色苷的酶有花色苷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果胶酶。花色苷酶和果胶酶均能水解花色苷糖苷键产生花色素和糖,花色素很不稳定,因吡喃烊环极易开环可自发转换成无色衍生物。花色苷不能直接作为PPO或POD的底物;PPO和POD氧化、降解花色苷须依赖具邻二酚结构的其他酚类的存在,经连续型的偶联氧化机制实现,PPO和POD分别在氧和H2O2存在时将其他酚类氧化为邻位醌类,邻位醌将花色苷氧化为花色苷邻位醌、自身被还原为酚,邻位醌与花色苷醌间或花色苷醌相互间发生非酶促自发聚合、形成黑色素。花色苷的体内降解可能是若干种酶的同时催化下完成的,这为花色苷体内降解机理的研究和人工调控酶活性以稳定或降解花色苷提供参考。

    • 吕宋荚蒾果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子

      2005, 13(6):493-498.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6.006

      关键词:吕宋荚蒾; 果实; 红色素; 稳定性; 花色苷
      摘要 (2527)HTML (0)PDF 338.21 K (2206)收藏

      摘要:对离体吕宋荚蒾果红色素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吕宋荚蒾果红色素在酸性条件中(pH<4)及60℃以下稳定性良好,对光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对高温、直射强光及氧化还原介质的耐受性较差.Fe3+和Cu2+可引起色素溶液变色,并产生沉淀,导致其稳定性下降,而Mn2+、Zn2+、Al3+和Mg2+对其稳定性则无影响,且有一定程度的护色效果,以Al3+的效果最佳。3种添加剂中,葡萄糖和苯甲酸钠对其的稳定性无影响,且有一定的护色效果,而Vitamin C则可促进其降解,导致褪色,经统计分析,色素保存率与Vitamin C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上一页12
    共2页13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