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不同生境自交植物黄花大苞姜生殖分配的研究

      2023, 31(5):686-694.DOI: 10.11926/jtsb.4635

      关键词:黄花大苞姜异速生长繁育生活史光照生殖分配
      摘要 (165)HTML (461)PDF 689.24 K (519)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自交植物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对石壁附生这一特殊生境的生态适应,对其不同物候期和不同生境的生殖分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殖生长过程中,黄花大苞姜种群用于营养生长的生物量分配占有绝对优势,而用于生殖的生物量分配比例较小(<13%)。在黄花大苞姜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中,根茎和叶的比重较大(24.22%~43.25%)。在光线较弱生境中的种群,为了提高资源获取能力,黄花大苞姜分配到叶的比重明显高于光线较强的种群,而分配给根茎的比例却明显低于光线较强的种群。随着物候期的推移,黄花大苞姜生殖分配的比例不断增加,到果期达到最大值。不同种群间和年度间黄花大苞姜分配给生殖构件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推测其生殖分配可能受遗传因素控制。个体大小与根茎生物量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同速生长,而与生殖分配在云天海种群没有表现出相关性,在上坪和天堂顶种群表现为同速生长关系,但决定系数小于40%。因此,黄花大苞姜能有效调节其在不同生境的生物量分配以适应石壁附生的特殊生境,在光线较弱的种群提高叶的生物量分配并降低根茎的生物量分配以提高资源的获取能力。整体上投资到营养构件的生物量占比高达87%以上,生殖构件在居群间和年度间均保持稳定。这种繁殖策略,一方面较高的营养构件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稳定的生殖投资可以保证种群的延续,各构件相互协调以更好适应石壁这一资源匮乏的生境。

    • 棕囊藻属(Phaeocystis)的分类与生活史(综述)

      2001, 9(2):174-184.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1.2.016

      关键词:海洋浮游植物; 棕囊藻属; 分类; 生活史
      摘要 (2394)HTML (0)PDF 0.00 Byte (2115)收藏

      摘要:棕囊藻属Phaeocystis(定鞭藻纲Prymnesiophyceae)的分类问题目前还有争论。其种的分类标准是以初始的群体形态、地理分布、细胞特征等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如染色体倍性,基因组大小等为依据。基于以上各种分类特征,目前比较确定的棕囊藻属藻类有四种:一种是只观察到单细胞形态的凹孔棕囊藻(P.scrobiculata),另外三种是能够形成群体的波切棕囊藻(P.pouchetii)、球形棕囊藻(P.globosa)和南极棕囊藻(P.antarctica)。棕囊藻具有一个复杂的异形生活史,介于几种游离的单细胞(不动的细胞,具有鞭毛的动细胞,小游动孢子以及可能存在的大游动孢子)和群体之间的形态交替。但其生活史中仍有许多不确定的问题。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