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8(6):599-606.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06.002
摘要:为了解荷木人工林水分利用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于2007年12月(干季)和2008年9月(湿季)对荷木(Schima superba)人工林的15株样树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结合环境因子,计算林段总蒸腾(Jd)和冠层气孔导度(gs)。结果表明:边材面积(As)越大的径级对林段总蒸腾量的贡献越大。Jd干湿季差异显著,9月和12月平均分别为21.1 g H2O s-1和7.03 g H2O s-1,显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环境因子与Jd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PAR)>水汽压亏缺(VPD)>空气相对湿度>气温。gs在9月和12月的最大值分别为30.8 mmol m-2s-1和19.7 mmol m-2s-1;gs与PAR呈线性正相关;当PAR >1000 μmol m-2s-1且VPD>2 kPa时,gs与VPD呈线性负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gs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显示所研究时间内土壤水分状况对荷木人工林蒸腾没有显著影响。
2006, 14(2):93-99.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2.001
摘要:模拟pH6.5(对照)、4.5和2.5三个酸雨梯度,研究其对1a生组培柚木(Tectona grandis L.f.)幼苗生长、光合与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不同处理问的各项生理指标差异不明显,但模拟酸雨对柚木形态构件参数造成较严重的影响。pH4.5和pH2.5处理组柚木基径(D)和树高(H)增长明显下降,使得D2H下降更加显著;不同处理下柚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E)日变化趋于一致,气孔导度(gs)日变化与对应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十分相似,同时,对照与两个处理的Pn与gs之间都表现正相关(p〈0.01),且在pH4.5处理表现更为显著,但是对照和两个处理的E与gs的线性关系不显著;pH4.5和2.5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趋于一致;对照胞问CO2浓度与大气CO2浓度比(Ci/Ca)均值最低,表明对照柚木对CO2利用最有效。
2006, 14(5):397-402.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6
摘要:在2005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10 a生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进行断根和剪枝处理,模拟移栽,用LICOR-6400测定了植株叶片的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探讨这些生理指标对不同季节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处理后叶片能迅速关闭部分气孔,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都减小,两者最低时约为对照的60%,生理机能的减弱有利于维持地上、地下部分的平衡,因而最有利于植株成活。夏季处理后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加,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随之增大,最高时约为对照的2倍左右,此时,若主要依靠剪枝来降低水分消耗,很难保证水分代谢平衡,移栽成活率低。秋季处理后植株叶片气孔导度高于对照,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增加,但增加幅度相对夏季较小,前期最高约增加40%,此时移栽可以通过适当的剪枝和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等措施提高成活率。可见,与水分相关的生理机能的调节机制,决定了移栽后的成活水平,即处理后能迅速调节自身生理机能、减少水分消耗的植株,成活率就高,反之就低。
2000, 8(1):43-48.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07
摘要:对野外海南红豆叶片的气体交换、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夏季7月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前者的变化主要受光控制,与气温、叶温和湿度的关系不明显;后者与光、气温和叶温成正相关,与湿度成负相关。气孔导度对湿度的敏感性比对光和温度明显得多。分析结果显示,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受环境因子的响应是相对独立的。海南红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时分,它与气孔导度变化的相关性明显。
2000, 8(4):361-364.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14
摘要:淹水引起水翁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发生变化。淹水5 d后,水翁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慢慢下降。但从淹水第35天开始,部分水翁幼苗在淹水的茎部产生不定根,有不定根的水翁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逐渐提高,到第80天后维持在较高水平。有不定根的水翁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进程呈双峰型,回归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r=0.69,p<0.05)。
1999, 7(2):133-139.DOI: 10.3969/j.issn.1005-3395.1999.2.006
摘要:在室内测定了分别栽培于全光照和20%光照条件下的垂枝桦Betulapendula,欧洲水青冈Fagussylvatica和欧洲白栎Quercusrobur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叶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并分析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回归关系。20%光照条件引起净光合速率的光饱和点下降,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的光合物质积累减少,但氮素含量上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成正相关。3种植物的幼苗对荫蔽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其中B.pendula和Q.robur的耐荫能力比Fsylvatica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