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8(6):685-688.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06.016
摘要:运用压片-透明法对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它们与花部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短葶飞蓬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花序和花蕾形态变化与减数分裂、雄配子体的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花蕾的长度可有效确定该花蕾中减数分裂与雄配子体发育时期。
2009, 17(1):24-28.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9.1.2036
摘要:运用压片法对小花盾叶薯蓣(Dioscorea parviflora C. T. Ting)小孢子减数分裂与雄配子体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小花盾叶薯蓣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Ⅱ染色体排列主要有4种类型: 平行型、“八”字型、垂直(同面)、垂直(异面); 四分体有3种类型: 左右对称型、四面体型、交叉型; 小花盾叶薯蓣雄配子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 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单核后期、双核初期和双核期。同时型胞质分裂和2-细胞型花粉证实了小花盾叶薯蓣所在薯蓣科是较原始的被子植物; 小花盾叶薯蓣减数分裂中期Ⅱ染色体排列多样性与2n配子发生无关。
2008, 16(2):153-159.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2.011
摘要:利用石蜡切片对葱属植物山韭(Allium senescens L.)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韭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属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为二胞型,偶见三胞型。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单核小孢子中出现许多异常行为,如染色体拖曳,落后染色体和后期桥,以及产生微核等,这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
2003, 11(2):166-168.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2.015
摘要:用涂片法和酶解法,观察了濒危植物矮沙冬青的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分裂双线期末或终变期初,可以观察到9个二价体,在中期I末至后期I初,同源染色体基本排列在赤道板上,然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每一极有9条染色体,从而确认该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9。在矮沙冬青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现染色体有异常行为,认为其小孢子形成过程正常。因此认为矮沙冬青濒危不是染色体行为异常和小孢子发育不正常而造成的。
1994, 2(3):34-38.DOI: 10.3969/j.issn.1005-3395.1994.3.005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于香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部分染色体在中期I发生单价体提早分离。这可能是异源多倍体中不同源染色体组的异质性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