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6(1):69-74.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1.011
摘要:对三峡地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柏木种子的萌发、幼苗存活、幼苗生长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柏木种子的萌动期约为10 d,播种35-45 d后进入萌发高峰期,柏木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为47.7%。土壤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极显著的,光照对萌发则没有显著的影响。(2)幼苗平均死亡率为52.6%。土壤类型和光照强度对幼苗的存活都有显著影响,以林下土和80%光照条件下幼苗的存活率最高。 (3)柏木幼苗生长初期茎的生长动态呈“S”型,而叶片数量的增长动态近于直线型。幼苗生长初期生物量形成主要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土壤类型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和光照条件对柏木林柏木幼苗的更新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土壤条件主要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存活,而光照条件则主要对幼苗的生长和存活产生影响。
2000, 8(4):291-300.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3
摘要:通过苗木移植试验,测定了21种香港乡土树种在次生林下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大多数种类的幼苗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可在林下生长;只有极少数种类表现出极耐荫或极不耐荫,导致林下先锋树种幼苗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荫蔽或因荫蔽而生长不良受病虫害致死。在香港次生林演替中占优势的种类通常具有生长快、稍耐荫,或生长稍慢但耐胁迫等特点。这是对香港退化土地长期适应的结果。鸟播植物在香港次生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议加强鸟播树种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在植树造林中应用。结合本实验结果,对一些现代植物群落演替假说进行了简要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