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4(5):524-534.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5.008
摘要:为从蛋白质表达水平了解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最上节间伸长机理,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对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及其eui突变体长选3S抽穗前2 d的最上节间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并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选取5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TOF-MS肽质谱指纹图谱分析,从中鉴定出31个已知蛋白质,相对于培矮64S,在长选3S中上调表达的11个蛋白质和下调表达的20个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按照其功能可分为7类。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与长选3S抽穗期最上节间剧烈伸长生长有关,水稻eui基因可能是通过调节抽穗期最上节间这些蛋白质的表达,从而控制最上节间细胞分裂,尤其是细胞的伸长生长。
2008, 16(6):537-544.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37
摘要:通过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 对荔枝开花后40 d的正常与败育胚蛋白质图谱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100个蛋白质点在表达丰度上有明显差异; 选择仅在正常发育胚胎胶上表达的蛋白点15个和仅在败育胚胎胶上表达的蛋白点50个, 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ASS)分析, 鉴定出9个与胚发育相关的蛋白, 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胚败育的调节和控制。
2007, 15(5):433-437.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1
摘要:针对木本植物灰木相思( Acacia implexa Benth.) 蛋白质分离过程中含有大量色素和酚等干扰物质的现象,本实验优化了各步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蛋白提取液中加入10%PVP,同时提高离心力、延长离心时间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得率,第一向等电聚焦24 cm长的固相pH梯度胶条的最适蛋白上样量为 1 000 μg,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最适浓度为 12.5 % 。优化后的实验配置体系提高了灰木相思组培苗总蛋白双向电泳分辨率和重复性,建立一套适用于灰木相思组培苗蛋白质组提取与分离的方法。
2006, 14(4):312-317.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4.008
摘要:通过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对荔枝开花后20d的正常与败育胚蛋白质图谱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胚总蛋白质斑点数为129,败育胚总蛋白质斑点数为130,其中24个蛋白质点在两种胚中的表达丰度没有明显变化,35个蛋白质点在表达丰度上有明显差异,55%的蛋白则发生了蛋白质缺失、增加以及位置改变等变化。这两种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说明了胚内蛋白质成分在其败育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胚败育的调节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