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3(4):277-284.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4.001
摘要:对国产省藤属(Calamus L.)植物17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除单叶省藤(C.simplicifolius)、短叶省藤(C.egregiw)和白藤(C.tetradactylus)外,其它种均为首次报道。省藤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较为一致,气孔器为轮列4细胞型(tetracytic,或称四轮列型),即有4个副卫细胞,其中2个为侧副卫细胞,2个为端副卫细胞;表皮细胞为长方形,纵向排列。表皮毛有3种类型:多细胞排成单列的单毛(人喙省藤C.macrorrhynchus)、多细胞排成2-3列的单毛(毛鳞省藤ethysanolepis等)、多细胞分枝毛(白藤等)。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特征、细胞壁的厚薄及波纹的深浅和形状、端副卫细胞的长短等细微特征在种问存在差异,可以区分种类。叶表皮结构还反映了种问的亲缘关系。因此,叶表皮特征对于省藤属种类的划分和亲缘关系的确定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
2004, 12(6):515-520.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5
摘要:对国产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L.)15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12种为首次报道。省藤属的花粉均为两沟型花粉,外壁覆盖层多为网状纹饰(大喙省藤C.macrorrhynchus)或具穿孔(华南省藤C.rhabdocladus)。首次发现省藤属花粉的外壁纹饰存在穿孔和外壁疣状突起的类型(阔叶鸡藤C.pulchellus)以及皱波状突起的类型(长鞭省藤C.flagellum)。花粉的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外壁是否有突起,外壁厚度和网状纹饰网眼的大小,对于省藤属的种级分类有较大的意义。
1995, 3(2):1-18.DOI: 10.3969/j.issn.1005-3395.1995.2.001
摘要:棕榈科是一个泛热带分布的科,共有198瞩,约2670种,下分6亚科,14族.贝叶棕族是最原始的族.低地榈族则最进化.本科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可划分为13个区,其中以印度─马来西亚区和新热带区的属、种最多.中国只有16属和85种,没有特有属.这些种大部分属热带亚洲分布,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关系非常密切.关于棕榈科起源地问题,有西冈瓦纳起源和劳亚起源之说.根据化石记录和形态特征的分析,棕榈科很可能于早白垩纪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这些植物在起源地发生之后.沿着4条路线向欧洲、北美洲、亚洲(南部、东部和东南部)和澳大利亚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