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小叶兜兰的果实生长和雌配子体发育

      2016, 24(1):14-20.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2

      关键词:小叶兜兰雌配子体胚珠发育
      摘要 (1976)HTML (0)PDF 1.22 M (2828)收藏

      摘要:为了解濒危兰科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 Tang et Wang)胚珠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果实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60~75 d的蒴果内种子数量迅速增加,到授粉后120 d时种子充满整个蒴果。授粉后40 d的胎座上分化形成多数由1层表皮细胞包被1列细胞的胚珠原基;授粉后60 d时位于胎座指状结构末端处紧靠表皮细胞下方的孢原细胞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之后,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成熟胚囊;授粉后135 d胚囊发育成熟,附着在胎座上的种子个体分化明显。小叶兜兰胚囊的发育类型为双孢子葱型,胚珠为倒生胚珠,薄珠心,单珠被,成熟胚囊为8核。这为小叶兜兰的生殖生物学及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 海南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2015, 23(3):317-322.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3.013

      关键词:海南石斛化学成分
      摘要 (2409)HTML (0)PDF 933.11 K (2601)收藏

      摘要:为了解海南石斛(Dendrobium hainanense Rolfe)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技术从海南石斛茎叶中分离得到14 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醌 (1)、(+)-dehydrovomifoliol (2)、blumenol A (3)、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 (4)、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 (5)、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 (6)、3-羟基-2,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 (7)、3-羟基-2,4,7-三甲氧基菲 (8)、3,4,7-三羟基-2-甲氧基菲 (9)、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 (10)、(+)-lyoniresinol (11)、丁香脂素 (12)、denchrysan A (13)和nobilone (1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石斛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6、8~9、11 和14 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活性.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