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2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银杉种群结构和动态分析

      2024, 32(5):571-578. DOI: 10.11926/jtsb.4825

      摘要 (82) HTML (41) PDF 614.90 K (2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是我国特有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也是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和旗舰种。该研究基于2022年对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银杉的调查数据,计算数量动态指数、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引入生存函数和谱分析描绘其结构动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银杉种群年龄结构为倒J型,种群的动态变化指数Vpi为39.43%,大于Vpi'且两值都大于0,可以看出银杉种群为增长型,但增长缓慢,对外部干扰非常敏感。银杉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II型,生存率、累计死亡率、死亡密度及危险率在I~III龄级变化较大,后趋于稳定。谱分析表明第III龄级是影响银杉种群数量的主要阶段。保护区内银杉幼龄个体数多但死亡率高,是导致种群野外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建议保护区加强银杉幼苗抚育工作,改善生存环境,从而推动银杉种群的自然更新与恢复。

    • 濒危野生卷萼兜兰种群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

      2024, 32(5):579-588. DOI: 10.11926/jtsb.4817

      摘要 (44) HTML (35) PDF 698.89 K (2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 appletonianum)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为掌握其野生种群现状,推进对野生种群的保护,该研究对分布于海南南高岭和霸王岭的2个较大种群进行野外调查, 通过点格局方法分析种群分布格局;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分析、生存分析、种群繁殖策略分析和生殖力表分析种群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个种群随尺度的变大, 分布格局从聚集分布向随机和均匀分布变化;而霸王岭种群不同尺度上主要为聚集分布,南高岭种群主要为随机和均匀分布。2个种群的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存活曲线为Deevey-II型,且随着年龄级增大,种群逐渐呈现衰退的趋势。卷萼兜兰存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繁殖策略,霸王岭种群无性繁殖能力更强,南高岭种群有性繁殖能力更强。霸王岭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南高岭种群为缓慢负增长型种群。

    • 湿地公园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贵阳市为例

      2024, 32(5):589-600. DOI: 10.11926/jtsb.4800

      摘要 (49) HTML (36) PDF 2.43 M (2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苔藓植物作为湿地公园的植物组成成分之一,开展其群落构建的研究,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贵阳湿地和苔藓植物资源丰富,以贵阳市3个典型湿地公园为对象,研究苔藓植物的物种分布特征和环境因子,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苔藓植物群丛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 贵阳市3个典型湿地公园有苔藓植物17科28属66种,其中,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为优势科;3个湿地公园苔藓植物β多样性差异较小,物种相似度高,丰富度低。苔藓植物分布的生境类型主要为石生与树生;生活型以交织型和丛集型为主。苔藓植物群丛类型可以分为13类,均有各自的特征,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能较好的反映群丛类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个湿地公园的生境具有相似性。CC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公园中苔藓植物群丛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是空气湿度,再次是郁闭度,光照也有一定影响。

    • 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群落优势木本植物种间联结和稳定性

      2024, 32(5):601-610. DOI: 10.11926/jtsb.4815

      摘要 (53) HTML (31) PDF 995.33 K (2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群落结构变化,在原始老龄林(恢复100 a及以上)、皆伐后恢复40 a和25 a的次生林3个恢复阶段,设置45个20 m×20 m样地,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优势木本植物的种间联结和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恢复25 a、40 a的次生林植物群落在总体上呈现不显著正关联,恢复100 a的原始老龄林植物群落呈现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结果表明25 a、40 a植物群落均为不显著,100 a植物群落中只有2个种对联结性显著,种间联结较为松散。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种对间相关性不显著,呈现独立分布的格局。M-Godron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状态,但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不同恢复阶段种间联结性较弱,各物种呈现独立分布的状态,群落中的物种更迭较为频繁,说明植物群落仍处于演替进程中,正朝着稳定阶段发展。

    • 增温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

      2024, 32(5):611-619. DOI: 10.11926/jtsb.4831

      摘要 (43) HTML (39) PDF 679.20 K (2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增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依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野外增温试验平台,收集林内凋落物分别布设于对照和增温(+4 ℃)小区中,对增温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质数量和光谱特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质量残留率随分解时间的增加显著下降,在0~60 d内快速下降了20.08%~23.32%,在60~210 d内缓慢下降了6.35%~10.98%。凋落物源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分解时间增加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整体降低了94.15%;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则波动式降低了81.82%;可溶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SUVA254、SUVA260、SUVA280和SUVA370)呈增加-下降-增加的趋势。增温未显著影响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和可溶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但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氮的含量降低了16.72%和25.10%。凋落物分解降低了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和可溶性有机碳、有机氮含量,改变了可溶性有机质光谱特征;增温虽然降低了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有机氮含量,但未显著改变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和可溶性有机质光谱特征。

    • 杉木和米槠人工林细根形态对短期氮和磷添加的可塑性响应

      2024, 32(5):620-628. DOI: 10.11926/jtsb.4803

      摘要 (34) HTML (30) PDF 674.97 K (2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福建三明地区林龄相似的丛枝菌根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和外生菌根树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is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短期氮添加与根袋法探讨氮和磷添加对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杉木细根的直径与组织密度表现出显著正的氮和磷可塑性响应,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表现出负的氮和磷可塑性响应,而米槠细根的各形态性状均表现出与杉木相反的氮和磷可塑性响应方向;杉木细根形态性状的磷可塑性响应更强,米槠细根形态性状的氮和磷可塑性响应间无显著差异。细根同一形态性状对氮和磷添加的可塑性响应间的方向相同,且具有正相关关系;细根不同形态性状的养分塑性响应间存在着协同与权衡关系。因此,丛枝菌根树种杉木采取了延长细根寿命的资源保守型策略,而外生菌根树种米槠采取快速占有资源的资源获取型策略。此外,杉木和米槠细根对氮和磷添加可能均具有相同的觅食趋向,且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对磷添加更敏感。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盛宇报春苣苔,中国广西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一新种——兼述微斑报春苣苔花的形态补充描述

      2024, 32(5):629-636. DOI: 10.11926/jtsb.4820

      摘要 (24) HTML (28) PDF 37.43 M (2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广西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一新种:盛宇报春苣苔(Primulina liangshengyui R. F. Li & L. Ding), 该种形态上与微斑报春苣苔[P. minutimaculata (D.Fang & W.T.Wang) Yin Z.Wang]近似,但可通过叶片且两面被极短的白色糙伏毛;苞片正面无毛,背面被白色短糙浮毛;萼片密被腺毛;花冠紫色,基部逐渐褪为白色;花丝具腺毛来区分。目前,该种仅在广西大化县发现一个居群,成熟个体不足500株,通过IUCN评估标准,该种暂时被评为易危[VU D2]。同时,基于大量的有花标本和野外实地调查,对微斑报春苣苔的花部形态进行了补充描述。

    • 藏南虎舌兰分类地位的探讨

      2024, 32(5):637-642. DOI: 10.11926/jtsb.4824

      摘要 (27) HTML (29) PDF 2.40 M (2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对Epipogium sessanum的分类地位进行探讨,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比对和文献研究,Epipogium sessanum与虎舌兰(E. roseum)花部特征差异明显,建议恢复其独立种地位,并新拟中文名:藏南虎舌兰。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磷对黑木相思增殖苗丛生芽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4, 32(5):643-650. DOI: 10.11926/jtsb.4822

      摘要 (33) HTML (36) PDF 2.50 M (2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磷水平对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增殖苗丛生芽诱导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该研究以黑木相思无性系SR17增殖苗为材料,分别接种于含0.9、1.2、1.6、2.0、2.4和2.7 mmol/L KH2PO4的增殖培养基,分别继代1和2个周期时调查丛生芽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2.0~2.7 mmol/L KH2PO4促进黑木相思增殖苗丛生芽的芽高、数量、基部愈伤组织快速生长,其中2.4 mmol/L H2PO4的增殖效果最佳,且丛生芽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积累也相对较高;随培养基中磷水平的提高,丛生芽中磷和钾含量显著增加,氮含量无明显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磷水平与继代1和2周期时的芽高、数量、基部愈伤组织大小、鲜重、干重、组织含水率和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磷、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磷对黑木相思丛生芽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 富营养化水体水淹和水淹后干旱对降香黄檀生理生态的影响

      2024, 32(5):651-659. DOI: 10.11926/jtsb.4816

      摘要 (34) HTML (31) PDF 734.49 K (2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富营养化水体水淹及水淹后干旱对陆生木本植物耐淹和耐旱性的影响,以1 a生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对象,第1阶段设置对照(CK)、养分(H)、水淹(W)和富营养化水淹(WH)处理,第2阶段设置对照-干旱(CKD)、养分-干旱(HD)、水淹-干旱(WD)和富营养化水淹-干旱(WHD)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和养分处理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香黄檀幼苗在所有处理下均有较高的存活率;W和WH处理降低了幼苗的茎高增量、总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水势,但增加了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H2O2含量, 且这种变化在W组中更明显。与第1阶段相比,CKD和HD组幼苗的生物量增长量显著降低,而WD和WHD组呈现相反趋势。其次,与CKD和HD处理相比,WD和WHD处理增加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幼苗的SOD活性和H2O2含量,且WHD组幼苗具有比WD组更高的生物量增长量、总叶绿素含量、POD活性以及更低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这表明养分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水淹对幼苗生长的消极影响,前期水淹尤其是富营养化水淹有利于幼苗在后期干旱条件下的生物量积累。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光叶兔耳风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2024, 32(5):660-666. DOI: 10.11926/jtsb.4821

      摘要 (25) HTML (30) PDF 578.13 K (2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兔耳风(Ainsliaea glabr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了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松柏烯醇二异戊酸酯 (1)、3β-hydroxy- 11α,13-dihydro-costunolide (2)、matricarin (3)、乙酰伪蒲公英甾醇 (4)、白桦脂醇 (5)、27-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6)、morolic acid acetate (7)、异黑麦草内酯 (8)、苯甲酸丁酯 (9)和E-phytenal (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结构化合物,化合物37首次在兔耳风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均为首次在光叶兔耳风报道。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31.2、25.0、21.8 μg/mL,化合物13对白色念珠菌有潜在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1.9和3.9 μg/mL。

    • 金花茶叶活性成分分析

      2024, 32(5):667-674. DOI: 10.11926/jtsb.4804

      摘要 (55) HTML (31) PDF 2.41 M (2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不同金花茶叶的矿质元素组成和活性成分,对中东金花茶(Camellia achrysantha)、龙州金花茶(C. long-zhouensis)、毛籽金花茶(C. ptilosperma)、柠檬黄金花茶(C. limonia)、崇左金花茶(C. chuongtsoensis)、金花茶(C. nitidissima)叶的7种矿质元素(钾、镁、钙、钠、铁、锌和硒)、总酚、总黄酮、总抗坏血酸和可溶性糖、茶多酚和咖啡碱、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基于活性成分含量对6种金花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黄金花茶的钾、镁、钠含量最高,分别为18.70、2.67和1.01 g/kg;钙含量最高的是中东金花茶(42.99 g/kg);铁含量最高的是崇左金花茶(334.14 mg/kg);锌含量最高的是毛籽金花茶(22.46 mg/kg);硒含量最高的是龙州金花茶(0.47 mg/kg);不同金花茶叶中7种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6种金花茶中共检测出15种氨基酸,仅缺少天冬酰胺、色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和谷氨酰胺。6种金花茶的活性成分含量均表现出可溶性糖>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抗坏血酸的趋势,其中毛籽金花茶的含量均为最高。茶多酚含量最高的为中东金花茶;咖啡碱含量均较低,在中东金花茶与崇左金花茶中未检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C1、PC2和PC3累计贡献率达87.439%,同时活性成分含量综合评分得出柠檬黄金花茶表现最为优异。活性成分含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黄金花茶和其他种差异性较大,中东金花茶和毛籽金花茶、崇左金花茶和金花茶差异性较小。这为金花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研究进展
    • 唇形科刺蕊草属系统发育和分类学研究进展

      2024, 32(5):675-684. DOI: 10.11926/jtsb.4818

      摘要 (32) HTML (28) PDF 23.07 M (2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刺蕊草属隶属于唇形科(Lamiaceae)野芝麻亚科(Lamioideae)刺蕊草族(Pogostemoneae),是该族中最大的属,约80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亚洲地区,雄蕊花丝具念珠状的毛这一特征是该属重要的鉴别性状。该属中以广藿香[P. cablin (Blanco) Bentham]为重要代表的刺蕊草亚属类群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藿香油,在医药与化妆品行业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分子系统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刺蕊草属的界定范围,且该属的分类系统近期也基于分子和形态证据得以更新。该研究对刺蕊草属系统发育研究与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该属更为深入的系统与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并为该属后续植物资源的评价与挖掘利用提供参考。此外,对中国该属类群进行了梳理,确认中国产该属物种29种2变种, 更新了物种水平的检索表。

    •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坡垒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2024, 32(5):685-694. DOI: 10.11926/jtsb.4801

      摘要 (33) HTML (31) PDF 590.75 K (2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因其分布范围狭窄且个体数量稀少,加之解濒技术不完善等随时面临灭绝风险,亟需进行拯救性保护。由于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自身生物学特性和致濒机理存在差异,针对特定物种开展基础性研究有助于为其保护和种群复壮提供科学依据。坡垒(Hopea hainanensis)曾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关键树种和表征种,但在人类活动和更新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尽管已开展了较多研究工作,但资源现状不明、机理性研究缺乏、未来研究重点不清和科研未能有效指导保育实践等问题仍十分突出,长期性、深入性和系统性研究亟待加强。该文在全面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生物学特性、自然分布区域、野生种群数量、适应性、就地和迁地保护、人工繁育技术和潜在濒危机制等方面系统回顾了坡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并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坡垒的保护和拯救提供参考。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