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中国南亚热带和北温带地区禾本科C3与C4草本植物花果期差异研究

      2023, 31(1):1-9. DOI: 10.11926/jtsb.4562

      摘要 (300) HTML (492) PDF 605.79 K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不同地区禾本科C3与C4植物花果期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以广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代表南亚热带和北温带地区,从植物志中分别获得两地395和265种禾本科草本植物的3个花果期特征(始花期、末花果期和生殖期长),比较开花物候的差异,并通过一般线性模型探究其与气候因子(年均温与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亚热带与北温带地区C3植物的始花期均比C4植物早。两地C4共有种在南亚热带地区具有更早的始花期、更晚的末花果期和更长的生殖期,而C3共有种的末花果期在两地无显著差异,但在南亚热带地区始花期更早,生殖期更长。随年均温升高,北温带地区禾本科植物的始花期提前,而南亚热带地区则延后;随年均降水量升高,两地禾本科植物始花期与末花果期均延迟;禾本科植物生殖期长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均不存在相关性。跨地区分析表明,末花果期、生殖期长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均正相关,而与始花期不相关。禾本科C3植物比C4植物对地区间气候差异响应更敏感是两地共有种始花期差异显著的原因,而共有种生殖期长的显著差异则是由C4植物末花果期结束较晚驱动的,其末花果期对地区间气候差异更敏感。这阐明了禾本科植物生殖物候差异的原因,以及禾本科植物花果期对不同气候区温度、降水的适应策略。

    •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虎山次生林群落特征

      2023, 31(1):10-20. DOI: 10.11926/jtsb.4560

      摘要 (230) HTML (439) PDF 5.12 M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在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虎山南坡建设的大型林冠模拟氮沉降野外控制试验平台的植被组成特征,开展了18个样方的每木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面积0.72 hm2中有维管束植物53科86属127种;胸径(DBH)≥1.0 cm的立木有2 465株,平均密度为0.34 ind./m2,最高达25 m。群落以锥(Castanopsis chinensis)、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木荷(Schima superba)等为主要优势种类,且以高位芽、中小型叶、革质和非全缘叶植物为主要种类组成的常绿阔叶次生林。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在群落中占明显优势,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征。18个样方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0.851~0.936)和Shannon-Wiener指数(3.504~4.494)相近,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0.780~1.000),但Gleason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差异较大(分别为3.209~7.738和16.760~40.806),样方间有10~26种共有种(Sorensen相似性系数为0.377~0.722),而灌木层则相反,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变化较大,样方间只有0~10种共有种(Sorensen相似性系数为0~0.714)。因此,灌木层的密度和种类差异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应充分考虑。

    • 珍稀濒危植物江南油杉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2023, 31(1):21-30. DOI: 10.11926/jtsb.4682

      摘要 (191) HTML (514) PDF 811.78 K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Rv)、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对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进行种间关联性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划分生态种组。结果表明,21种主要树种总体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且江南油杉与其他物种多呈不显著相关。210个种对中,正相关的有110对,负相关的有81对,不相关的有19对,正负比1.36。绝大多数种对间呈不显著相关,显著率仅为0.48%,物种间相互独立。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具有一致性,负相关种对数大于正相关种对数,绝大多数种对不显著,显著率分别为6.19%和7.14%。与x2检验相比,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方式更加灵敏。运用PCA二维排序可将主要树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同一生态种组内物种的生态习性和资源需求相似,多呈正相关,种对间相互依赖共存;不同生态种组间物种多呈负相关,种对间相互竞争。江南油杉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的种间关联性较为松散,大多数物种为独立分布,幼苗存在更新障碍,且幼树个体竞争压力较大,种群规模呈逐渐缩小的趋势。为促进江南油杉种群正常生长与更新,应对江南油杉幼苗进行重点保护。

    • 西双版纳地区附生与非附生植物叶片角质层对水分的透性研究

      2023, 31(1):31-36. DOI: 10.11926/jtsb.4565

      摘要 (169) HTML (519) PDF 498.75 K (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雾水对西双版纳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的生态学效应,干季于20℃及30℃下用自制的设备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4种附生和4种非附生植物叶片上表皮水分进出角质层的透性,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植物叶片通过角质层蒸腾失水速率(PT)、叶片通过角质层吸水速率(PA)以及吸水与失水速率的比值(R=PA/PT)高低,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附生植物的R值都高于非附生植物且大于1,说明附生植物通过叶片吸收的水分大于蒸腾失水,雾水对于附生植物具有更重要的生态学意义;PT和PA在不同植物间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植物的角质层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不同有关,对其适应各自生活方式及多雾环境有重要意义。除附生植物贝母兰(Coelogyne occultata)和掌唇兰(Staurochilus dawsonianus)以及非附生植物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外,30℃下其余植物的PT和PA都显著高于20℃的,说明温度对角质层的透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雾水可能是该地区附生植物干季一种重要的水资源,雾水对附生植物的重要性大于对非附生植物的重要性。

    • 米槠次生林和天然林细根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

      2023, 31(1):37-45. DOI: 10.11926/jtsb.4542

      摘要 (144) HTML (566) PDF 612.42 K (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人为干扰对森林养分利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的影响,对亚热带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和天然林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土壤深度(0~80 cm)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线性模型表明林分和土层深度对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主效应显著,但是交互作用不显著;米槠次生林细根N和P含量均显著低于天然林,而细根C浓度、C:N、C:P显著高于天然林,天然林1~2 mm细根C浓度显著低于次生林;天然林和次生林细根N、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C:N、C:P、N:P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两林分下降趋势无显著差异;天然林和次生林细根N、P含量及N:P分别与土壤全N、全P含量和N:P存在线性关系,而细根N、P含量和N:P随土层深度变化均与直径显著相关,与细根比根长(SRL)无关。天然林经过人为干扰后,细根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层深度变化规律虽未发生改变,但细根N和P浓度显著降低。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干旱胁迫下蒭雷草的生理响应

      2023, 31(1):46-52. DOI: 10.11926/jtsb.4553

      摘要 (220) HTML (652) PDF 621.40 K (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在热带珊瑚岛干旱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干旱胁迫下蒭雷草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的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除重度胁迫下先迅速增加后急速下降外,其余处理的变化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升高;随时间延长,SOD活性不断上升,POD活性基本稳定,CAT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除轻度胁迫下可溶性蛋白(SP)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干旱胁迫下的脯氨酸(Pro)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在处理第18天时不同胁迫程度间均差异不显著。因此,蒭雷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用于南海诸岛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和植被恢复以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 柑橘精油及壳聚糖复合处理对橄榄果实采后生理和耐贮性的影响

      2023, 31(1):53-61. DOI: 10.11926/jtsb.4543

      摘要 (117) HTML (425) PDF 810.64 K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柑橘精油(0.25%、0.75%、1.5%)和壳聚糖(0.25%、0.75%、1.5%)复合处理对橄榄(Canarium album)果实采后生理和耐贮性的影响,以鲜食橄榄品种(系)‘檀香’、‘梅埔2号’为材料,对采后贮藏期间的腐烂率、褐变指数、相对电导率、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内源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筛选橄榄果实复合保鲜剂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柑橘精油和壳聚糖复合处理均可有效降低橄榄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率、褐变指数和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呼吸作用,保持较高的内源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含量和POD、APX活性。因此柑橘精油及壳聚糖处理能够有效延长橄榄果实的保鲜时间,提高耐贮性,其中以1.5%柑橘精油和1.5%壳聚糖组合的保鲜效果最佳。

    • 枇杷叶片性状与单果质量的遗传规律研究

      2023, 31(1):62-68. DOI: 10.11926/jtsb.4563

      摘要 (163) HTML (420) PDF 570.94 K (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叶片性状和单果质量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对‘宁海白’与‘大房’杂交组合的F1群体(123株)的7个叶片性状与单果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叶柄长度及单果质量5个性状在后代中均呈现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其中单果质量、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呈趋小遗传趋势,叶柄长度呈趋中变异趋势。F1杂交群体叶面形态主要以“稍皱”为主,叶片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叶基形状以“楔形”为主。单果质量与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叶柄长度可考虑作为早期筛选大果优株的参考指标之一。

    • 茶树品种‘金牡丹’自然杂交后代遗传鉴定

      2023, 31(1):69-80. DOI: 10.11926/jtsb.4557

      摘要 (139) HTML (771) PDF 986.33 K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对‘金牡丹’茶树自然杂交后代进行遗传鉴定,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65个金牡丹自然杂交后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8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92个等位片段,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观测杂合度(Ho)及遗传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6.86、0.540、0.532。单亲基因型已知时的累积排除概率为0.999,说明选择的28对SSR标记位点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和较高的排除概率,适用于遗传分析和个体的亲子鉴定。15个‘金牡丹’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鉴定结果表明,MD44、JMD45、JMD47、JMD32为早生绿茶类型;JMD51、JMD53为闽北肉桂乌龙茶类型;MD2、JMD56为闽南‘铁观音’乌龙茶类型;JMD24、JMD26、JMD29、JMD55、JMD59、JMD27、JMD61为‘黄棪’乌龙茶类型。

    • 基于整合方法分析茶树响应病原真菌胁迫的共有模式

      2023, 31(1):81-92. DOI: 10.11926/jtsb.4628

      摘要 (139) HTML (282) PDF 1011.33 K (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茶树(Camellia sinensis)对病菌胁迫的共有响应模式和抗病机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组RNA-seq数据进行提取、整合及功能富集,结合多种工具和数据库资源对主要调控分子及蛋白互作模块加以分析。结果表明,病原真菌胁迫下,茶树有较多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表达显著上调;类固醇和激素的代谢过程、苯丙烷合成途径被激活,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调控、DNA甲基化等生物过程及光合作用途径受到抑制;主要调控分子如转录因子WRKYNAC、激酶RLK-PelleCAMK等以上调为主。差异表达的蛋白互作模块分析表明,有丝分裂周期调控、基于微管运动、淀粉和蔗糖代谢、细胞壁多糖合成、光合作用、类黄酮代谢模块明显下调,木质素合成和萜类生物合成模块上调;且模块之间可能存在互作。病菌胁迫激活的木质素和萜类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包括阿魏酸-5-羟基化酶基因F5H、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萜类合成酶基因HMGR等。细胞色素P450基因可能在病菌胁迫中起关键作用,增强木质素和萜类物质的合成、削弱光合作用可能是茶树响应真菌胁迫的核心模式。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姜科黄姜花复合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群界定

      2023, 31(1):93-100. DOI: 10.11926/jtsb.4546

      摘要 (149) HTML (430) PDF 6.16 M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行黄姜花复合体(Hedychium flavum Complex)的种类鉴定,对采自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标本和移栽后的植株进行形态观测和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小花香气、叶舌、苞片、唇瓣、侧生退化雄蕊和果实等的形态特征是黄姜花复合体种类鉴定的重要指标。据此,把H.panzhuum Z.Y.Zhu归入H.flavum Roxb.中;把H.emeiense Z.Y.Zhu归入H.chrysoleucum Hook.中,而不是归入H.flavescens。该复合体包含H.flavum Roxb.、H.chrysoleucum Hook.、H.bipartitum G.Z.Li及待定种Hedychium sp.,共4种。

    • 云雾算盘子(叶下珠科)分类小记

      2023, 31(1):101-105. DOI: 10.11926/jtsb.4549

      摘要 (177) HTML (430) PDF 8.68 M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雾算盘子(Glochidion nubigenum Hook.f.)于1988年被描述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但同时所引证的凭证标本(李渤生、程树志4533;采于西藏墨脱)实际属于米什米算盘子(G.mishmiense Hook.f.),而《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等分类学著作中关于云雾算盘子的形态特征描述与上述凭证标本及云雾算盘子原始形态描述均不符,因此前人关于云雾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记录属于标本鉴定错误所致。近期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真正的云雾算盘子野生居群,证实中国确实有该种分布,故对该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区信息予以修正,并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与野外活体图片。

    • 靖西长喙木兰,广西木兰科一新种

      2023, 31(1):106-110. DOI: 10.11926/jtsb.4698

      摘要 (244) HTML (680) PDF 3.83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描述了产自广西木兰科一新种:靖西长喙木兰(Lirianthe jingxiensis Y.H.Tong&N.H.Xia)。本种形态上与绢毛木兰[L.albosericea(Chun&C.H.Tsoong) N.H.Xia&C.Y.Wu]接近,但区别在于该种植株较矮,幼枝、叶柄和幼叶被黄棕色绢毛,叶柄较宽,叶片较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钝或短渐尖,花被片较大,心皮数目较多,被黄棕色绢毛。

    • 腺柄凤仙花,中国凤仙花属一新归化种

      2023, 31(1):111-116. DOI: 10.11926/jtsb.4544

      摘要 (225) HTML (481) PDF 6.59 M (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我国漠河城郊发现的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新归化种:腺柄凤仙花(Impatiens glandulifera Royle)。腺柄凤仙花原产于印度及西喜马拉雅山脉,是一种具有高度入侵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已经入侵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地区,目前发现已经归化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调访得知该种至少于两年前人为引入种植,种植1 a后即可通过种子在周边繁殖大量个体。报道了腺柄凤仙花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传播途径、入侵潜力及危害和防治措施,以期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鉴定与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 国产柿属(Diospyros)的叶表皮形态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2023, 31(1):117-127. DOI: 10.11926/jtsb.4564

      摘要 (179) HTML (676) PDF 22.61 M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柿属(Diospyros)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46种2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可分为2组:A组的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或深波状;B组的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气孔全部位于下表皮,以无规则型为主,但同时有辐射型、环列型和十字型气孔存在。大多数种具有表皮毛,表皮毛有非腺毛和头状腺毛的区别。柿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类型多样,能够为部分类群的分类提供较好的形态学证据。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不同品种番石榴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2023, 31(1):128-140. DOI: 10.11926/jtsb.4545

      摘要 (207) HTML (520) PDF 712.39 K (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番石榴(Psidium guajava)花挥发性成分组成,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个番石榴品种(‘翠玉’、‘帝王’、‘本土’、‘红叶’、‘粉红蜜’、‘珍珠’、‘西瓜’、‘水蜜’、‘木瓜’和‘红宝石’)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共检出相对含量在0.1%以上的挥发性成分43种,包含共有成分10种,以萜烯类化合物(89.77%~97.40%)为主。β-石竹烯、β-罗勒烯、桉叶油醇和d-柠檬烯为花主要挥发性成分。影响品种间挥发性成分差异的成分主要有7种,分别为α-蒎烯、β-罗勒烯、d-柠檬烯、3-蒈烯、香树烯、β-长叶蒎烯和1-异丙基-4,7-二甲基-1,2,3,5,6,8a-六氢萘。按照香气相似性,‘翠玉’和‘帝王’归为一类,‘水蜜’和‘本土’归为一类,‘粉红蜜’、‘西瓜’、‘红叶’、‘木瓜’和‘红宝石’归为一类,‘珍珠’为单独一类。不同品种番石榴花挥发性成分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为番石榴花混合采摘及后期个性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大叶桃花心木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2023, 31(1):141-146. DOI: 10.11926/jtsb.4539

      摘要 (226) HTML (544) PDF 507.58 K (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树皮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制备液相等手段分离、纯化,从其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香草酸(1)、东莨菪素(2)、大黄素甲醚(3)、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儿茶素(5)、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7)、豆甾醇(8)、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细胞毒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2023, 31(1):147-152. DOI: 10.11926/jtsb.4556

      摘要 (295) HTML (592) PDF 528.87 K (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从白花蛇舌草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或光谱数据,结构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rubiadin (3)、2,6-二羟基-1-甲氧基蒽醌(4)、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5)、对香豆酸(6)、山奈酚(7)、槲皮素(8)和2-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9)。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氯仿提取部位的Fr.4、Fr.4-2及Fr.4-4流分具有较强体外抗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2.8、78.1和27.5 μg/mL。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