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珍稀濒危植物黄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2022, 30(4):461-471. DOI: 10.11926/jtsb.4507

      摘要 (269) HTML (548) PDF 652.20 K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黄杉种群的生存现状和更新机制,对贵州省威宁县黄杉自然保护区内天然分布的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杉种群的中龄级个体数较多,幼龄级和老龄级个体相对较少,呈典型的“∩”型结构。种群结构动态指数Vpi(13.49%)和V'pi(0.05%)均大于0,种群属于增长型,但增长幅度逐渐降低,对外界干扰敏感度较高。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II型,生命期望值单调下降,死亡率呈“V”型,有2个死亡高峰,第1个出现在I龄级,第2个出现在IX龄级。黄杉种群除部分样地(Q2和Q7)呈均匀分布外,大部分样地呈集群分布;随龄级的增加,空间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因此,黄杉种群濒危的主要因素是幼树个体无法及时补充种群,建议加强对幼苗的抚育和通过适度干扰,促进黄杉种群的更新。

    • 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通量分配及能量平衡问题

      2022, 30(4):472-482. DOI: 10.11926/jtsb.4509

      摘要 (179) HTML (1208) PDF 2.78 M (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的能量分配和平衡问题,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仪器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季节的能量通量特征和闭合特点。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全年的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和热储存量分别是4 546.07、2 453.24、492.22、-10.47和45.93 MJ/m2,土壤为热源,潜热年总值占净辐射的54.0%,显热占10.8%,能量以蒸发散为主要的耗损形式。辐射和能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各能量分量的日变化几乎都呈白天高夜间低的单峰趋势,反照率整体为0.10~0.12,波动不大;波文比季节差异明显,为0~0.8。热带季雨林的全年闭合度为0.67,未考虑热储量时,闭合度为0.51~0.79,考虑热储量为0.53~0.80。可见,在林冠茂密的热带季雨林中,热储量对能量闭合度的贡献不大,忽略热储量并不是导致能量不闭合的主要原因。

    • 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优势树种叶片构建成本与机械抗性的协同关系

      2022, 30(4):483-491. DOI: 10.11926/jtsb.4502

      摘要 (227) HTML (973) PDF 624.75 K (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演替阶段森林优势种叶片资源获取策略的差异以及叶片构建成本与机械抗性的关系,对我国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14优势种的叶片构建成本、机械抗性、角质层厚度和比叶重等结构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演替早期相比,演替晚期优势种具有更高的单位面积叶片构建成本、叶片撕裂力以及穿透力,但其叶片最大光合速率较低;同时,单位面积叶片构建成本与机械抗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叶片角质层厚度、比叶重等结构性状也与叶片构建成本、机械抗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从叶片能量投资策略上反映了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进程中叶片构建成本与机械抗性的协同关系。

    • 鸡公山风景区针阔混交林藤本植物在树干不同方位的依附规律

      2022, 30(4):492-499. DOI: 10.11926/jtsb.4486

      摘要 (145) HTML (610) PDF 1.55 M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揭示森林藤本植物在树干表面的分布规律,在鸡公山风景区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阔混交林内,采用样方法和定量调查法分析了以气生根为攀缘策略的络石(Trachelospermum divaricatum)在枫香和马尾松树干表面不同方位分布的数量差异。结果表明,络石在枫香和马尾松树干不同方位的分布状况因树高而异。在枫香树干基径(5 cm)处,西北方位附着的络石数量(6.6 ind./tree)显著高于东北方位(4.6 ind./tree)和东南方位(4.3 ind./tree);在胸径(130 cm)处,西南和东南方位附着的络石数量则显著高于西北方位;络石在基径和胸径处的死亡率均表现为南侧低,北侧高。在马尾松基径处,西北方位的络石具有最高的死亡率(35.1%),导致存活数量最少(4.6 ind./tree);胸径处则东南方位络石最多;并且南侧的络石死亡率低于北侧。因此,络石在攀缘林木不同方位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树干高度和林木胸径密切相关,这是树干微环境和藤本植物自身生理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 澳门路环华润楠古树的物候及所属群落特征

      2022, 30(4):500-508. DOI: 10.11926/jtsb.4495

      摘要 (183) HTML (323) PDF 2.26 M (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加强对澳门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的保育工作,对最古老的1株华润楠和群落优势种绒毛润楠(M.velutina)进行物候监测,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月为华润楠新叶生长盛期,3月中下旬为花期,果期由4月持续到9月;4—5月为绒毛润楠展叶盛期,10—12月为花期,12月至翌年3月为果期。2 000 m²的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04种,隶属于48科82属。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为主,占总区系成分的87.01%。乔木层的华润楠虽然只有1株高大古树,但其以18.97%的重要值排在所有树种中的第4位,灌木层的华润楠(平均高度20 cm以下的幼苗)以37.06%的重要值排第2位,绒毛润楠为乔木层和灌木层明显的优势树种。群落垂直结构的物种多样性格局表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层;均匀度指数为藤本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多样性指数DH'最高的均为草本层,最低的均为灌木层。因此,该群落属于亚热带性质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华润楠古树生长正常,但种群不稳定,应加强保护。

    • 增温及隔离降水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形态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2022, 30(4):509-517. DOI: 10.11926/jtsb.4484

      摘要 (181) HTML (466) PDF 651.86 K (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对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树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研究增温和隔离降水在夏季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形态及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5℃,W)、隔离降水(–50%,P)和增温+隔离降水(WP)处理的细根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CT)显著降低35.7%、51.7%和59.1%,P和WP处理的细根总生物量分别比W处理显著降低24.9%和36.4%;W、P和WP处理的0~1 mm细根比根长(specific root length,SRL)比对照均显著增加,而0~1和1~2 mm细根比表面积(specific root area,SRA)均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W处理的细根N含量、C/N和δ15N均无显著变化,P处理的细根N含量和C/N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WP处理的细根N含量和δ15N显著增加,而C/N显著降低。因此,未来在全球变暖和降水减少的双重环境胁迫下,调整表层细根形态特征可能不是杉木幼树的主要应对策略;而相较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可能是影响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及表层化学元素分配的主要环境因子。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丛枝菌根真菌和施加不同形态氮肥对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2022, 30(4):518-527. DOI: 10.11926/jtsb.4506

      摘要 (249) HTML (654) PDF 8.70 M (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1 a生杉木幼苗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添加不同形态氮(NH4+-N和NO3-N),对其养分元素和生长状况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MF显著提高了杉木的苗高和生物量,促进了杉木对N、P、K、Ca、Mg、Fe和Na的吸收,AMF对微量元素Fe、Na的促进作用总体上要强于大量元素K、Ca。与NO3-N相比,AMF显著提高了NH4+-N处理杉木的生物量、总C和N、Ca、Mg、Mn含量,而且这种显著性在叶中普遍高于根和茎。接种AMF可以促进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养分元素的吸收,且添加NH4+-N处理的促进作用要强于NO3-N。

    • 不同脱叶性甘蔗品种成熟期内源激素含量的研究

      2022, 30(4):528-532. DOI: 10.11926/jtsb.4497

      摘要 (123) HTML (446) PDF 491.50 K (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甘蔗(Soccharum officinarum)内源激素与其脱叶性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成熟期甘蔗不同叶位的叶鞘基部的脱落酸(ABA)、脱落酸葡萄糖酯(ABA-GE)、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和茉莉酸(JA)及相关衍生物茉莉酸-缬氨酸(JA-val)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LZ02-169品系的ABA、JA-val含量随成熟期的变化趋势与脱叶率一致;而LZ02-169的+8叶叶鞘基部ACC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脱叶率相反;成熟后期LZ02-169的+8叶叶鞘基部ABA、ABA-GE及JA-val的含量均显著高于‘GT47’。因此,甘蔗成熟后期ABA含量的升高可能加速了叶片的脱落;经由ACC转化的乙烯和JA-Val也对叶片的脱落具有促进作用。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分析

      2022, 30(4):533-542. DOI: 10.11926/jtsb.4505

      摘要 (209) HTML (450) PDF 567.39 K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植物区系特征,采用线路调查法,对维管束植物的组成、区系成分和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洞林场内有维管束植物783种,隶属于151科473属,蕨类植物中的优势科有鳞始蕨科(Lindsae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等11科;种子植物中的优势科有旋花科(Convolvul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葡萄科(Vitaceae)等62科。种的分布区类型相较于属的分布区类型更为广泛,热带、亚热带成分的种数量突出,其优越的地形特点与独特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相互渗透与交织,在林场内部有许多中国特有植物类群。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12种,数量较少,其中桫椤处于易危状态。林场内的资源植物丰富,有681种,大致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4大类型,其中,药用植物覆盖到本林场的71.14%,数量最多。建议对林场内的资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并对珍稀濒危植物加强保护。

    • 大萼球药隔重楼,湖南重楼属(黑药花科)一新变种

      2022, 30(4):543-548. DOI: 10.11926/jtsb.4490

      摘要 (171) HTML (1641) PDF 2.79 M (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湖南重楼属(Paris L.)一新变种:大萼球药隔重楼(Paris fargesii Franch.var.macrosepala H.X.Yin&W.X.Rao&L.Zhao),其与原变种球药隔重楼(P.fargesii Franch.var.fargesii)区别在于外轮花被片极为宽大,长6.5~11.0 cm,宽2.5~4.0 cm,叶-萼长度比常小于2.0(平均1.91),叶-萼宽度比普遍小于3.0(平均2.86),内轮花被片较短,2.0~5.3 cm,常平展于外轮花被片之上,药隔凸出部分呈扁平状,具明显裂痕,顶面观呈蝶形或双肾形。

    • 亚沉茶渍亚洲亚种Lecanora subimmersa subsp.asiatica Zahlbr.的订正研究

      2022, 30(4):549-552. DOI: 10.11926/jtsb.4518

      摘要 (127) HTML (401) PDF 3.98 M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亚沉茶渍亚洲亚种Lecanora subimmersa subsp.asiatica Zahlbr.曾被基于文献研究转隶至平茶渍属(Aspicilia)或处理为亚沉茶渍原亚种L.subimmersa(Fée) Vain.subsp.subimmersa的异名,但模式标本的研究缺乏仍使该变种的概念不清。利用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等方法对L.subimmersa subsp.asiatica Zahlbr.的模式标本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L.subimmersa subsp.asiatica与滇茶渍[L.oreinoides(Körb.) Hertel&Rambold]的形态特征及次生代谢产物一致,故将L.subimmersa subsp.asiatica作为L.oreinoides的异名处理。依据研究标本,对滇茶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同时提供了相关形态学图片,澄清了亚沉茶渍亚洲亚种的概念。

    • 黄枝衣科中国新记录属和种

      2022, 30(4):553-557. DOI: 10.11926/jtsb.4521

      摘要 (157) HTML (531) PDF 2.51 M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黄枝衣科(Teloschistaceae)的一中国新记录属粉黄衣属(新拟)(Xanthomendoza)和一中国新记录种漫粉黄衣(新拟)(Xanthomendoza ulophyllodes)及石黄衣属(Xanthoria)的一新记录种裂芽黄衣(新拟)(Xanthoria calcicola)。对漫粉黄衣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相关类群的形态和分子数据进行了讨论。对2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生境与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铁皮石斛和重唇石斛及其杂交子代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2022, 30(4):558-566. DOI: 10.11926/jtsb.4488

      摘要 (154) HTML (480) PDF 1.57 M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阐明铁皮石斛和重唇石斛及其杂交后代14L-3、14L-6、14L-7和14L-9花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石斛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石斛花中检测出8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酮、醛、烷几大类,铁皮石斛、重唇石斛、14L-3、14L-6、14L-7和14L-9分别有23、12、21、33、23和35种。铁皮石斛花的主成分是α-蒎烯,重唇石斛花是2-十五烷酮,4个子代花中均含有这2种来自亲本的特征成分,α-蒎烯是子代共同的主成分。亲本和子代石斛花共有成分是正己醛。子代14L-3、14L-6、14L-9均与母本铁皮石斛相似性高,相似性以14L-3>14L-6>14L-9,与父本差异性大。14L-7与亲本相似度最均衡。这为石斛育种研究提供了指导。

    • 睡莲属62个栽培种花朵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2022, 30(4):567-574. DOI: 10.11926/jtsb.4498

      摘要 (164) HTML (547) PDF 686.00 K (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睡莲花朵的致香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62个栽培种花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出72种挥发性成分,以烯烃类(26种)、烷烃类(11种)和醇类(9种)较多,其中花香成分有53种(73.60%)。40个热带睡莲花朵中共检测出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花香成分39种;22个耐寒睡莲品种花朵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花香成分27种。花香成分中主要致香物质有乙酸苄酯、顺式-罗勒烯、苯甲醇、金合欢烯、月桂烯、柠檬烯、苯甲醛、α-异松油稀、α-蒎烯、肉桂醇和β-丁香醇等。利用组内联接余弦的方法,分别根据挥发性成分和花香成分,62个睡莲栽培种(品种)可分成3和4组。这为睡莲香气物质的开发利用及与传粉动物的协同进化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研究进展
    • 云南热带雨林:特征、生物地理起源与演化

      2022, 30(4):575-591. DOI: 10.11926/jtsb.4536

      摘要 (274) HTML (989) PDF 661.58 K (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热带雨林具有与东南亚低地热带雨林类似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它的植物区系组成中有90%的属和多于80%的种为热带分布成分,其中约40%的属和70%的种为热带亚洲分布型,它含属种较多的优势科和在群落中重要值较大的科也与亚洲热带雨林相似,是亚洲热带雨林和植物区系的热带北缘类型。云南西南部、南部与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在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上类似,但在南部与东南部之间有明显的植物区系分异,它们经历了不同的起源背景和演化历程。云南的热带雨林在很大程度上由西南季风维持。喜马拉雅隆升导致西南季风气候形成和加强,在云南热带局部地区产生了湿润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植被。现在的云南热带雨林里或其分布地区有落叶物种或热带落叶林存在,这不仅是季节性气候的影响,推测在晚第三纪或第四纪更新世云南热带地区曾经历了干旱气候。云南热带雨林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局部生境,并非地区性气候条件。

    • 芒属植物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

      2022, 30(4):592-604. DOI: 10.11926/jtsb.4491

      摘要 (140) HTML (321) PDF 633.58 K (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芒属17种植物的自然资源状况,从分类学、遗传育种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研究的进行了综述,梳理了芒属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并展望了芒属植物的应用前景和产业价值。同时指出,对芒属类群的研究深度和应用程度极不均衡,对适应于极端环境的地区特有类群开发利用不够。为全面促进芒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助力芒属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倡议加强极端环境下芒属种质资源研发,实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无花果亚属植物异戊烯基类黄酮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022, 30(4):605-612. DOI: 10.11926/jtsb.4496

      摘要 (166) HTML (874) PDF 633.43 K (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花果亚属隶属于桑科,既是重要的水果资源,也是优良的中药资源,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因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保健功效,经济价值突出。无花果亚属植物中异戊烯基类黄酮含量丰富,结构多样,已报道有37种异黄酮、2种黄烷酮、7种黄酮和1种查尔酮。无花果异戊烯基类黄酮具有突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缓解更年期症状,保护骨骼、预防炎症、预防癌症等。从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两方面对无花果亚属植物的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以期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