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我国南方4种常见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2, 30(1):1-10. DOI: 10.11926/jtsb.4413

      摘要 (403) HTML (320) PDF 821.13 K (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长期植被恢复的成熟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鹤山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南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相似(坡度、坡向、海拔)、30 a生4种类型人工林(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林下植物类型丰富,均可形成乔-灌-草垂直结构;4种林型林下植物组成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与乡土混交林的灌木层组成相似;桉树混交林与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相似,而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极不相似。林分类型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马占相思纯林林下灌草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3种混交林(P<0.05),灌木物种数、个体数最少;针叶混交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最高。林分郁闭度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P<0.001),林下植物分布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不同形态氮含量相关,有效磷、全磷影响乡土混交林林下物种的分布,针叶混交林受土壤酸碱度、全钾的影响较为明显。在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中,乡土混交林多样性,均匀度最高,优势度最低,具有更佳的保育和维持林下生物多样性功能。因此,乡土树种混交林更适用于生态公益林构建或对一些针叶林及外来树种纯林进行林分改造。

    • 海防林叶片形态、光合特征和枝条抗性对长期风胁迫的响应

      2022, 30(1):11-18. DOI: 10.11926/jtsb.4390

      摘要 (193) HTML (292) PDF 980.54 K (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长期风胁迫对海防林的影响,对沿海6种林龄为8~10 a的防护林树种的叶片形态、光合特征及枝条抗性对长期风胁迫的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受风胁迫海防林相比,长期风胁迫显著降低了女贞(Ligustrum lucidum)、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和弗栎(Quercus virginiana)的叶长和叶面积,也降低了女贞和栾树的叶宽和叶片分形指数;长期风胁迫显著降低了6种海防林树种的净光合速率(18%~47%)以及无患子、栾树和弗栎的水分利用效率,而对女贞、红楠和乌桕(Sapium sebiferum)的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受长期风胁迫影响,无患子、红楠和栾树枝条的极限荷载量和弹性模量均显著增加,与枝条直径的正相关性也进一步增强。因此,长期风胁迫会导致海防林树种光合能力下降,但林木个体可通过采取减小叶面积等的适应型策略以及增强枝条抗性等的忍受型策略来应对这种生理性亏缺。在海防林营造和修复的树种选择搭配上,可优先考虑将女贞、红楠和乌桕等栽植在长期受强风胁迫的区域。

    • 马尾松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混合效应

      2022, 30(1):19-30. DOI: 10.11926/jtsb.4408

      摘要 (193) HTML (213) PDF 1009.10 K (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的释放规律,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檫木(Sassafras tzumu,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C)和香椿(Toona sinensis,T)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木质素降解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混合凋落叶的木质素在分解过程中出现富集现象,PT和PC组合的木质素含量在第1年较高,之后降低。而PS、PST、PSC、PCT和PSCT组合在0~6、0~9和15~18个月表现出富集现象,其余时期降低。在不同分解时期,部分混合凋落叶组合的木质素降解率表现出非加和效应,呈协同效应,以春季和夏季的协同效应较强,秋冬季较弱。此外,PSCT6121、PSC622、PS64和PC64的木质素降解率在大部分分解时期(≥6/8)表现出协同效应。因此,马尾松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后促进了木质素的降解,在马尾松人工林改造过程中,与乡土阔叶树种适当混种,可促进凋落叶中木质素的降解。

    • 雷州半岛风水林中无患子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

      2022, 30(1):31-40. DOI: 10.11926/jtsb.4396

      摘要 (201) HTML (339) PDF 797.50 K (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在生态修复和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在广东湛江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无患子风水林设置1 hm2样地,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结合完全随机零模型和异质泊松零模型,分析无患子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样地中胸径≥1 cm的乔木共计28科60属73种3 585株,其中单属科、单种科、单种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寡属科、寡种科、寡种属。无患子总体在0~25 m研究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交替出现的现象;在小尺度上,幼树呈聚集分布,成年树呈均匀分布,但随着尺度增大,3个龄级个体主要呈随机分布;幼树与中龄树呈微弱的空间正关联,而幼树与成年树呈空间无显著关联;中龄树与成年树呈周期性变化,由空间无显著关联(0~4.5 m)到空间正关联(4.5~10.0 m)再到空间无关联(10.0~25.0 m)。无患子在空间分布格局上从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过渡为大尺度上的随机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邻体竞争和密度制约;幼树和中龄树共存比例高;幼树和成年树则相对独立;中龄树和成年树在局部尺度共存比例也较高。因此,在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和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无患子可小范围聚集栽培,大面积分散栽培。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橄榄ISSR和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

      2022, 30(1):41-53. DOI: 10.11926/jtsb.4437

      摘要 (206) HTML (484) PDF 1.31 M (4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中国橄榄(Canarium album)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和RAPD标记对橄榄主要分布区的86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基于UPGMA遗传相似系数,86份种质资源可分为3个大类;基于STRUCTURE模型聚类,可分为4个类群,这基本符合橄榄的地域性分布规律。采用ISSR和RAPD获得的中国橄榄种质资源的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别为0.284±0.169和0.244±0.163,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2.56%和100%,总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127和0.142,基因流分别为3.423和3.025,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30和0.939,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36和0.732。因此,中国橄榄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个体间的遗传分化或变异,且这种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 16个粗皮桉种源遗传特征分析及选优

      2022, 30(1):54-62. DOI: 10.11926/jtsb.4394

      摘要 (139) HTML (823) PDF 582.74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选择优良种源及家系,对广西东门林场不同种源8 a生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生长和与纸浆材相关的材性性状的遗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粗皮桉的木材平均纤维长度为590.9 μm,平均纤维宽度为28.9 μm,纤维长宽比为20.34,扭结指数为0.29,边材纤维的长宽比、扭结指数比心材的大。胸径与树高,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宽比和扭结指数、边材纤维扭结指数与边材纤维长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心材纤维扭结指数与心材纤维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主成分分析,种源4、13、10为优良种源;筛选出25个优良家系,其中146、084、53-11排列前三。

    • 海巴戟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糖、果糖激酶及其基因的变化

      2022, 30(1):63-69. DOI: 10.11926/jtsb.4405

      摘要 (180) HTML (570) PDF 723.46 K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海巴戟果实风味形成机制,对果实发育过程的果糖激酶(FRK)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巴戟果实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含量随发育不断积累,均在果实完全成熟时达到最高值,而果糖激酶活性随果实发育不断下降。从果实中克隆了果糖激酶基因TRINITY_DN17192_c0_g1,命名为McFRK2,GenBank登录号为MW380742,其ORF全长为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与咖啡(Coffea arabica)的FRK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8%。qRT-PCR表明,McFRK2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当果实成熟时表达的趋于平稳,与果糖激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因此,McFRK2可能通过调控果实果糖激酶活性而参与糖代谢,对调控果实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 低光下薇甘菊茎的伸长特征及其生理基础

      2022, 30(1):70-78. DOI: 10.11926/jtsb.4393

      摘要 (182) HTML (333) PDF 757.98 K (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成功入侵森林群落的机制,通过模拟林下低光(30%自然光强),对遮阴下的茎伸长特征、光合特性及其生长调节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光下薇甘菊茎的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显著增加;茎仍具有较高的净光合作用能力[Pn=(1.22±0.13)μmol/(m2·s)]。因此,薇甘菊通过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为茎的伸长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合成更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物质的再分配,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从而实现了主茎在低光下的快速伸长,这是薇甘菊克服低光限制从而入侵成功的重要机制之一。

    • 干旱死亡叶片与自然凋落叶化学性质对比研究

      2022, 30(1):79-87. DOI: 10.11926/jtsb.4401

      摘要 (229) HTML (220) PDF 763.89 K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干旱死亡叶片与自然凋落叶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对云南元江干热河谷5种植物(鞍叶羊蹄甲、白皮乌口树、灰毛浆果楝、细基丸和九里香)干旱死亡叶片和自然凋落叶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死亡叶片和自然凋落叶在碳和养分化学特性上表现出较大变异,且不同树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与自然凋落叶相比,干旱死亡叶片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碳、C/N比和Mg含量,而木质素、半纤维素和N含量则较低。干旱死亡叶片与自然凋落叶间的碳(R2=0.56,P< 0.01)、纤维素(R2=0.52,P<0.01)、半纤维素(R2=0.85,P<0.001)、单宁(R2=0.99,P<0.001)、木质素/N (R2=0.60,P<0.01)、C/N (R2=0.64,P<0.001)和氮含量(R2=0.85,P<0.001)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根据自然凋落叶化学性质预测未来极端干旱条件下干旱死亡叶片的化学性质。

    • 野生兜兰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效应

      2022, 30(1):88-96. DOI: 10.11926/jtsb.4411

      摘要 (242) HTML (243) PDF 735.63 K (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兰科菌根真菌对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生长的影响,用4个分离自广西野生兜兰根部的兰科菌根真菌(Cladosporium perangustum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和Cyphellophora sp.)与带叶兜兰试管苗和营养钵苗进行菌-苗共生试验,对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和生理效应,Cladosporium perangustumPhialophora sp.对试管苗的接种效果最佳,鲜质量增量、3种保护酶活性和叶绿素总量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鲜质量增加了360%~380%。Kirschsteiniothelia tectonaePhialophora sp.对营养钵苗的接种效果最佳,鲜质量增量、叶面积及3种保护酶活性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鲜质量增加了261%~330%。因此,实际生产中可在带叶兜兰不同生长阶段接种适当菌株,Phialophora sp.对带叶兜兰表现出较好的促生效应,可研发为带叶兜兰育苗期通用型有益菌剂。

    • NAA处理对艾纳香扦插生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022, 30(1):97-103. DOI: 10.11926/jtsb.4397

      摘要 (195) HTML (246) PDF 609.54 K (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NAA对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扦插生根的影响,4 a生艾纳香健康枝条用500 mg/L NAA处理,对生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扦插生根率与内源IAA、GA含量和IAA/ABA呈正相关,而与ABA含量呈负相关。NAA处理能提高插穗的IAA含量,降低ABA含量,有助于不定根的产生。插穗生根率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正相关,与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负相关。NAA处理能够提高插穗PPO活性,降低IAAO活性,对插穗生根有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生根率均呈正相关关系。NAA处理可促进插穗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插穗的细胞分化和代谢能力。因此,500 mg/L NAA处理插穗可促进不定根的生长发育。

    • 蝴蝶兰成花过程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022, 30(1):104-110. DOI: 10.11926/jtsb.4409

      摘要 (185) HTML (1020) PDF 670.85 K (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Phalaenopsis)成花的作用,对‘大辣椒’和‘富乐夕阳’ 2个品种成花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和生长调节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花芽分化进程包括花序原基分化、小花原基分化、花萼分化、花瓣分化和合蕊柱(雄蕊和心皮)与唇瓣分化等时期。在花序原基分化期,高水平的ABA和IAA抑制营养生长,成花后水平下降,花发育结束后,水平再次升高;GA3和ZR可促进细胞分化与分裂。外施GA3可提前花期,显著增加花梗长度;外施6-BA可显著提高‘富乐夕阳’的双梗率。因此,在蝴蝶兰花期可适当喷施生长调节剂,调控花期和花量。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的苔藓植物区系特点

      2022, 30(1):111-124. DOI: 10.11926/jtsb.4414

      摘要 (336) HTML (212) PDF 788.83 K (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区系特点,对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和中国特有种的迁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苔藓植物51科106属266种(含12变种),易危苔藓植物2种。苔藓植物区系可划分为17种类型,以北温带分布(17.37%)占优势,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14.83%)。属于热带(73种.R)区系类型的物种多于温带(65种,T)区系类型,R/T为112.31%,表现出暖温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11个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谱的比较显示,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与八大山最接近,其次是雷公山,此结果表明,娘娘山的苔藓植物区系符合其所处地理位置。中国特有种为喜马拉雅起源,主要向东迁移,其次向北迁移。迁移路线与慈巴沟的最相似,可能与地理位置、气候及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 中国肉盘衣属地衣新记录种

      2022, 30(1):125-131. DOI: 10.11926/jtsb.4398

      摘要 (275) HTML (240) PDF 673.38 K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海南省叶生地衣资源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中国肉盘衣属地衣新记录种:乳头肉盘衣[Fellhanera mastothallina(Vain.) Lücking&Sérus.],描述了其形态学、解剖学及化学特征,提供了显微结构照片。主要识别特征为:地衣体壳状,布满灰绿色乳头状颗粒,子囊盘棕色,囊盘被外部由疏丝组织构成,子囊孢子(3~)7隔,26~36 μm×2~3 μm,呈末端变窄的细棍棒状。基于线粒体小亚基(mtSSU)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该种与本属模式种F.fuscatula(Müll.Arg.) Vězd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编制了中国该属地衣的分种检索表。

    • 条纹双唇兰,中国兰科双唇兰属一新记录种

      2022, 30(1):132-134. DOI: 10.11926/jtsb.4445

      摘要 (248) HTML (241) PDF 388.53 K (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海南省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考察中,发现双唇兰属中国一新记录种:条纹双唇兰(Didymoplexis striata J.J.Sm.)。条纹双唇兰具有以下特征,与该属的其他种区分:花被筒内侧具纵向的浅褐色条纹,唇瓣中间具扁平的淡黄色加厚,由唇瓣先端一直延伸至唇瓣基部。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黄兰叶乙醇提取物的活性研究和成分分析

      2022, 30(1):135-143. DOI: 10.11926/jtsb.4395

      摘要 (209) HTML (226) PDF 1.34 M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挖掘黄兰(Michelia champaca)叶的开发潜力,采用抗氧化评价、细胞评价和仪器分析方法对超声提取的黄兰叶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研究和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DPPH·自由基清除和铁离子还原力测定结果表明,黄兰叶的20%和80%乙醇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潜能。黄兰叶20%乙醇提取物的质量浓度超过12.5 μg/mL,80%乙醇提取物的质量浓度超过6.25 μg/mL,对HacaT细胞具有细胞毒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方法结合软件谱库搜索对黄兰叶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共检索到206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生物碱、脂肪酸、醇等多种类型,通过标准品验证可明确鉴定出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等黄酮类物质。不同月份的黄兰叶乙醇提取物的成分含量不相同,成分分布在春夏季与秋冬季存在明显差异,某些成分具有季节独特性。因此,黄兰叶在日化产品开发上存在潜力,可结合实际根据成分选择采收时间。

    • 三叶木通藤茎的三萜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2022, 30(1):144-150. DOI: 10.11926/jtsb.4489

      摘要 (192) HTML (244) PDF 689.89 K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阐明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藤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物质基础,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tachlic acid A (1),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3β-dihydroxyolean-13(18)-en-28-oic acid (4)、serratagenic acid (5)、gypsogenic acid (6)、20α-hydroxyl-29-noroleanolic acid (7)、mesembryanthemoidigenic acid (8)和12α-hydroxy-δ-lactone (9)。抗菌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23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37为首次从木通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