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两种钝化剂对污染土壤上生菜吸收重金属和养分的影响

      2020, 28(5):425-434. DOI: 10.11926/jtsb.4208

      摘要 (659) HTML (242) PDF 822.03 K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分子筛、硅灰石作为钝化剂修复粤北Cd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生菜(Lactuca sativa)试验,评估钝化剂应用潜力和对作物营养元素吸收可能的负面效应。结果表明,高剂量(≥660 mg Si/kg)分子筛和硅灰石分别降低了土壤Cd和Pb的有效性,而低剂量(220 mg Si/kg)反而使土壤Cd和Pb有效性上升,添加≥660 mg Si/kg的钝化剂使生菜对Cd和Pb积累具有显著抑制效应。硅灰石通过显著提高土壤有效Ca,增强Ca-Cd竞争吸收来抑制生菜Cd累积,而非通过降低土壤Cd有效性起作用。施用分子筛会降低生菜的Ca、Mg、Mn和Zn含量,小幅增加Cu含量。施用硅灰石则降低生菜的Mn、Zn含量,小幅增加Ca、Cu含量。高剂量(880 mg Si/kg)的分子筛会使生菜产量降低29%,而添加≥660 mg Si/kg硅灰石可使产量提高10%~12%。因此,硅灰石具增产抑Cd效能,在大面积Cd污染土壤的修复中有应用前景,但需适度补充Zn、Mn养分。

    • 气候变化背景下紫楠在中国的适宜分布区模拟

      2020, 28(5):435-444. DOI: 10.11926/jtsb.4201

      摘要 (630) HTML (1032) PDF 1.26 M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气候对紫楠(Phoebe sheareri)分布的影响,应用Maxent和GARP模型模拟了紫楠在当前气候下的中国适宜分布区,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情境下其分布区的变化。结果表明,紫楠适宜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各省区。影响紫楠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年降雨量、最干季均温、降雨的季节性、相对湿度和6-8月的日照时数,这5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4.3%。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广东、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区的适生区面积会显著锐减,而陕西中部、河南南部、安徽东部和江苏北部适生区面积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紫楠的适宜分布区有向北扩张的趋势。

    • 鼎湖山锥栗木质部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2020, 28(5):445-454. DOI: 10.11926/jtsb.4204

      摘要 (752) HTML (736) PDF 974.13 K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鼎湖山锥栗(Castanea henryi)木质部的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利用微树芯采样技术对锥栗木质部进行连续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生长过程,并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木质部形成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鼎湖山锥栗木质部在2015年几乎保持全年生长,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doy200(200 days of year)之前木质部快速生长(生长季前期),doy300之后(生长季后期)生长速率出现下降趋势。生长季前期的木质部生长速率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生长季后期木质部生长速率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南亚热带阔叶树种锥栗木质部形成及其调节机制具有季节性差异,反映了木质部形成对环境的适应性。

    • 云南巍山地区广义虫草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2020, 28(5):455-462. DOI: 10.11926/jtsb.4194

      摘要 (438) HTML (825) PDF 1.05 M (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云南巍山地区的广义虫草资源状况,通过资源调查,利用形态观察结合多基因(nrSSUnrLSUEF-1αRPB1RPB2)系统发育分析,对广义虫草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巍山地区共采集虫草341株,隶属于2科5属20种,其中有7种为疑似新物种,虫草寄主包含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巍山地区虫草优势属为虫草属(Cordyceps,7种215株),优势种为蛹虫草(C.militaris,93株)。巍山地区北部红河源样地的虫草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小鸡足山样地最低。物种累计曲线表明巍山地区绝大多数虫草种类已被采集研究。这为云南虫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 华南地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季节性水分利用的比较研究

      2020, 28(5):463-471. DOI: 10.11926/jtsb.4179

      摘要 (580) HTML (831) PDF 985.82 K (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气候温暖区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水分利用异同,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TDP)连续监测华南地区裸子植物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落羽杉(T.distichum)和被子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的树干液流,对干湿季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水分利用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与树木的整树蒸腾速率和整树日均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干季池杉和落羽杉的整树蒸腾速率与整树水力导度均显著低于枫香树和乐昌含笑;而在湿季则正好相反。这为华南地区园林造景和养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不同原生境的6种棕榈科植物叶片水力性状的对比研究

      2020, 28(5):472-478. DOI: 10.11926/jtsb.4199

      摘要 (576) HTML (219) PDF 637.06 K (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生长在湿润生境和季节性干旱生境棕榈科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的差异,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选取3种原分布于湿润生境(SOMH)植物:澳洲轴榈(Licuala ramsayi)、槟榔(Areca catechu)和所罗门皱籽棕(Ptychosperma salomonense),以及3种原分布于季节性干旱生境(SODH)植物:大丝葵(Washingtonia robusta)、澳洲蒲葵(Livistona australis)和大蒲葵(L.saribus),对叶片和叶柄的结构与功能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SODH物种相比,3种SOMH植物的水力加权导管直径(Dh)、理论导水率(Kth)、膨压丧失点(TLP)、脆弱性指数(VI)和比叶面积(SLA)较高,而其叶脉密度(VD)较低。TLP、VI均与Kth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水力效率和水力安全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可见,SOMH棕榈的叶片水力效率高于SODH棕榈,但叶片水力安全低于SODH,这揭示了生长于不同生境棕榈科植物在水分生理生态策略上的差异。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铁皮石斛花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2020, 28(5):479-486. DOI: 10.11926/jtsb.4202

      摘要 (611) HTML (472) PDF 677.25 K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花总RNA提取方法,对8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改良CTAB-LiCl法(M1)、改良CTAB-异丙醇法(M2)、改良SDS-LiCl法(M3)、改良SDS-异丙醇法(M4)、多糖多酚植物RNA提取试剂盒法(M5)、柱式植物RNAout 2.0试剂盒法(M6)、RNAprep Pure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法(M7)和Biospin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法(M8)。结果表明,以M4和M5提取的总RNA带型清晰,完整性好,A260 nm/A280 nm为1.8~2.0,A260 nm/A230 nm大于2.0,RNA产率分别为(159.45±1.45)和(170.84±3.53)μg/g。利用M4、M5提取霍山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美花石斛花的总RNA,样品的完整性、浓度和纯度均符合质量要求。以M4、M5提取的铁皮石斛总RNA为模板,扩增Actin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大小与预期一致且条带单一。这说明M4、M5方法操作简便,结果重复性好,能够较好地提取石斛属植物花的总RNA。

    • 四川盆地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核桃抗病性评价

      2020, 28(5):487-494. DOI: 10.11926/jtsb.4189

      摘要 (429) HTML (261) PDF 813.95 K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鉴定引起四川盆地地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利用分离的菌株对18个栽培品种(无性系)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与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相似,其16S rDNA序列与树生黄单胞杆菌(X.arbo-ricola)的(登录号为KP340804.1)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引起四川盆地地区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树生黄单胞杆菌。18个核桃栽培品种(无性系)的田间侵染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5.07%~78.57%和17.71%~51.96%,变异系数分别为17.62%和28.78%,并以此为基础评价出5个高抗病品种(无性系)。这为核桃黑斑病致病机理研究和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 三裂叶薯NBS-LRR类抗病基因的筛选鉴定与结构分析

      2020, 28(5):495-504. DOI: 10.11926/jtsb.4184

      摘要 (582) HTML (386) PDF 2.11 M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发掘甘薯近缘野生种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的NBS-LRR类抗病基因,从基因数据库中对三裂叶薯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筛选、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三裂叶薯的98 025个基因中,筛选到282个编码NBS-LRR类蛋白的基因,其中N型80个,NL型83个,CN型28个,CNL型57个,TN型10个,TNL型23个,RN型1个。三裂叶薯的16条染色体上均含有NBS-LRR家族基因,数量最多的染色体含有65个,最少的只有1个。三裂叶薯基因组共有55个基因簇,包含了63.5%的NBS-LRR家族基因。在NBS-LRR抗病基因家族中,CNL和TNL亚家族分别对应到7和11个保守结构域。这为三裂叶薯抗性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 拟南芥ERD15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分子鉴定和表型分析

      2020, 28(5):505-512. DOI: 10.11926/jtsb.4196

      摘要 (485) HTML (940) PDF 910.49 K (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ERD15基因功能,利用反向遗传学,通过PCR及半定量PCR筛选鉴定出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ERD15基因的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并对其表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erd15突变体莲座叶数目显著增多,提前3~4 d开花,突变体比野生型更早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拟南芥野生型植株主茎为圆柱体,平均直径1.29 mm,而erd15突变体主茎扁平,平均直径达到2.27 mm,具极显著差异。与野生型相比,erd15突变体果实心皮发育受到影响,隔膜上排列有多排种子,果荚顶端膨大,长度缩短37.67%,但角果平均结籽数升高。因此,ERD15基因参与了调控拟南芥植株的生殖生长过程。

    • 杉木半同胞子代胸径变异和大径材家系选择

      2020, 28(5):513-519. DOI: 10.11926/jtsb.4205

      摘要 (588) HTML (241) PDF 765.72 K (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选择适宜培育大径材的优良家系,以广东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第二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28个半同胞家系)和2个对照(第一代、第一代改良种子园混合种)为对象,对林龄4、9、11、16和21 a的杉木胸径进行持续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林龄家系间的胸径差异极显著(P<0.01),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43%~6.29%和2.95%~3.62%。家系胸径的遗传力较高(0.335 9~0.548 6),且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大趋势,至林龄16 a时达到0.548 6,随后趋缓。林龄9 a的胸径与早期(4 a)、晚期(11、16和21 a)的胸径遗传相关性最为密切。基于多年度育种值和林龄21 a时家系各径级立木占比统计,共选择出F5、F9、F21等3个适于培育大径材的优良家系。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中缅安息香,中国安息香科一新记录种

      2020, 28(5):520-522. DOI: 10.11926/jtsb.4243

      摘要 (598) HTML (271) PDF 633.26 K (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安息香科一新记录种:中缅安息香(Styrax buchananii W.W.Sm.),并提供特征描述及凭证标本照片。该种与近缘种的区别特征为,幼枝密被黄褐色星状毛,花冠覆瓦状,花丝明显较花药短,且上部弯曲。

    • 中国大陆菊科二新归化植物

      2020, 28(5):523-526. DOI: 10.11926/jtsb.4254

      摘要 (583) HTML (304) PDF 733.65 K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菊科2新归化植物:短舌花金钮扣(Acmella brachyglossa Cass.)和粉黄缨绒花(Emilia praetermissa Milne-Redh.)。短舌花金钮扣原产美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加勒比海,我国台湾有逸生,最近在广州黄埔区发现1归化居群,而此前浙江象山县报道的本种新记录实为白花金钮扣[A.radicans var.debilis(Kunth) R.K.Jansen]的错误鉴定。粉黄缨绒花原产于西非,我国台湾有逸生,最近在广州市和鹤山市发现了大量的归化居群,而且生长旺盛并排斥其他草本植物,具有明显的入侵性,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 >研究进展
    • 杜鹃属植物与杜鹃灌丛群落的研究进展

      2020, 28(5):527-536. DOI: 10.11926/jtsb.4187

      摘要 (578) HTML (284) PDF 645.67 K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杜鹃属(Rhododendron L.)植物起源、中国分布、适应性、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和演替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杜鹃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进行展望。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喜马拉雅至缅甸北部地区为杜鹃属植物的起源中心,贵州百里杜鹃林是全球最大野生杜鹃资源库。杜鹃属植物的适应性与所在区系的同质性、海拔相似度、进化程度、关键功能性状等密切相关,基于进化-形态功能特征的比较为选育适应性优良的杜鹃品种提供了参考。杜鹃灌丛群落具有特殊性,表现出复杂的多层次垂直结构、镶嵌式水平结构和明显的年龄结构特征。依据群落具备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大且种群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来判定杜鹃灌丛群落已演替至顶级的观点仍有待考证。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