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从种内、种间化感作用分析入侵种薇甘菊及其近邻种的非协同进化趋势

      2020, 28(1):1-9. DOI: 10.11926/jtsb.4074

      摘要 (792) HTML (383) PDF 683.37 K (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预测入侵植物与其邻近物种间的非协同进化趋势,分别提取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及其近邻种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葛藤(Pueraria lobata)和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的叶片水提液处理幼苗,对薇甘菊及其近邻种的种内、种间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对3种近邻种的化感作用呈现不同趋势(SE=0.50,0.61,-0.16),但种内存在较强的化感促进作用(SE=0.61),说明其种内化感竞争较弱;葛藤的种内化感促进作用(SE=0.32)弱于薇甘菊,种间的化感促进作用与薇甘菊相似(SE=0.52,0.50);五爪金龙种内化感促进作用(SE=0.06)弱于薇甘菊和葛藤(SE=0.32),种间促进作用(SE=0.24)弱于薇甘菊(SE=0.61);鸡矢藤的种内、种间化感作用均表现为抑制作用(SE=-0.18,-0.07),说明种内、种间化感竞争较强。野外调查表明4种植物分布的频度和多度均表现为薇甘菊 > 葛藤 > 五爪金龙 > 鸡矢藤,这与化感竞争力结果一致。可见,种内与种间化感作用在入侵植物与近邻植物的综合竞争力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为入侵种与近邻种之间的非协同进化趋势指明了方向。

    • 外来入侵植物与人工林下层植被结构的关联性

      2020, 28(1):10-16. DOI: 10.11926/jtsb.4050

      摘要 (759) HTML (238) PDF 591.73 K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植物,在广西陆川县人工林区进行植被嵌套样方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与植被结构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Mantel检验表明样方物种组成与样方植被结构的相关性(r=0.208,P=0.002)高于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r=0.084,P=0.051)。MRPP分析表明,有入侵植物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样方的植被结构与无这3种植物样方的有极显著不同(P<0.01),而有无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样方的植被结构相似。t检验表明林冠盖度(>3.0 m)与这4种植物入侵均无显著相关性(P>0.073)。通过增加垂直高度1.5 m以下的植被密度,可以减少阔叶丰花草、假臭草和胜红蓟的入侵,但对抑制薇甘菊入侵无效。因此,植被结构作为过滤器,可能主要作用于植物的种子产生时间、萌发周期和生长习性;以种子方式繁殖的入侵植物能否定植相对更依赖干扰、暴露的裸地;兼具无性和有性繁殖且能攀援和匍匐生长使得薇甘菊能够在不同植被结构的群落中相对随机地定植。

    • Cd污染及其与大气CO2浓度升高、N添加复合作用对大叶相思生长的影响

      2020, 28(1):17-24. DOI: 10.11926/jtsb.4080

      摘要 (693) HTML (512) PDF 814.75 K (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Cd污染胁迫下树木对CO2浓度升高、N添加及其复合作用的响应,应用开顶箱,探讨Cd及其与CO2、N的复合作用对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基径、树高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添加抑制大叶相思基径、树高和生物量的增长,并且具有时间滞后性;大气CO2浓度升高、N添加及CO2+N均有缓解Cd对植物生长抑制作用的趋势,其中,N添加更能促进大叶相思基径的生长,树高生长则对CO2升高更为敏感;在Cd污染土壤中,N添加的缓解作用最显著。因此,氮肥管理是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初期促进植物修复的重要策略。

    • 遮荫处理对梅叶冬青叶片形态、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2020, 28(1):25-34. DOI: 10.11926/jtsb.4077

      摘要 (679) HTML (249) PDF 876.63 K (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遮荫环境对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遮荫网的方法模拟85%、56%和全光照等3种光照环境,研究了遮荫对其生长、光合参数以及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一年遮荫处理后,梅叶冬青的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量都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高,胡萝卜素含量则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56%遮荫处理显著提高梅叶冬青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分别提高了17.6%和25.2%,但是85%遮阴处理则显著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分别降低了18.2%和24.1%,两种遮荫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光补偿点。叶长、叶宽、比叶面积、单片叶面积和叶片含水量均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叶片厚度则显著减小。遮荫处理明显抑制整株生物量增长,减小根冠比,但是株高、冠幅和径向生长随遮荫处理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异。因此,梅叶冬青有耐荫偏阳的特性,在林下种植时需及时调控乔冠层的透光率,一般应大于44%。

    • 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

      2020, 28(1):35-43. DOI: 10.11926/jtsb.4081

      摘要 (862) HTML (231) PDF 721.61 K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影响,采用时空互换法,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不同连栽代次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的微生物生物量、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巨桉一代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土壤真菌、细菌数量与马尾松林的差异不显著,放线菌数量则显著增加。随巨桉连栽代次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和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递减。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磷能独立解释微生物生物量氮、细菌和真菌数量71.7%、86.1%和63.0%的变异,与总孔隙度共同解释微生物生物量碳87.9%的变异,与全氮共同解释放线菌数量89.6%的变异。可见,土壤全磷较大程度解释了微生物的变化。

    •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2020, 28(1):44-52. DOI: 10.11926/jtsb.4063

      摘要 (853) HTML (270) PDF 600.07 K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7科69属81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32种、草本38种;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生活型谱主要以高位芽植物(46.91%)和地面芽植物(27.16%)为主;乔木层华山松的重要值达58%,为群落的单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左偏正态型分布,树高分布集中在12~21 m,冠幅分布呈V型;乔木层与灌木层、草本层间的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DM、多样性指数H和DS均为草本层 > 灌木层 > 乔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 > 草本层 > 乔木层。因此,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山松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五唇兰对PEG模拟的干旱胁迫响应研究

      2020, 28(1):53-61. DOI: 10.11926/jtsb.4062

      摘要 (768) HTML (400) PDF 930.25 K (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干旱对五唇兰(Phalaenopsis pulcherrima)生长的影响,以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片的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增加,五唇兰植株含水量和鲜质量逐渐下降,以PEG为13.75%~14.84%时最显著。PEG处理显著降低叶片的叶绿素a和b含量。随着植株含水量的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淀粉(St)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SS)含量、NSC和SS/St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干旱胁迫会影响五唇兰植株的含水量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在较低程度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在抗旱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五唇兰的生理代谢受到严重影响。

    • 微生境对鼎湖山锥表观遗传变异的影响

      2020, 28(1):62-69. DOI: 10.11926/jtsb.4059

      摘要 (600) HTML (285) PDF 725.17 K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种群内水平上影响植物的适应机制与空间格局关系的因素,对鼎湖山2个演替阶段林分锥(Castanopsis chinensis)种群通过DNA甲基敏感扩增片段多态性进行表观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微生境对表观遗传变异的贡献由成熟林的20.2%降低为过熟林的15.7%,但地形因素的影响却增大,同时微生境中具体起显著作用的环境因素在两个林分也不同。因此,微生境特征对种群适应机制和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对演替阶段也有影响。

    • UV-B辐射诱导芒果叶片抗氧化响应研究

      2020, 28(1):70-77. DOI: 10.11926/jtsb.4079

      摘要 (596) HTML (456) PDF 753.33 K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增强UV-B辐射诱导芒果叶片抗氧化响应的机制,以‘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Tainong No.1’)成年树为材料,以自然光为对照(CK),设置24和96 kJ/(m2·d)两个增强UV-B辐射处理水平,观测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4 kJ/(m2·d)处理的芒果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多酚、Vc和芒果苷含量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而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96 kJ/(m2·d)处理的芒果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及多酚、类黄酮、还原型GSH、芒果苷等还原型保护成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净光合速率和V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因此,24 kJ/(m2·d)UV-B辐射未引起‘台农1号’芒果成年树损伤,可能是通过提高类黄酮和还原型GSH的含量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96 kJ/(m2·d)处理则引起叶片活性氧损伤,但仍可能以两种机制减轻损伤,一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还原性成分含量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二是利用芒果苷、类黄酮和还原型GSH等成分吸收UV-B辐射。

    •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生长与次生代谢的影响

      2020, 28(1):78-83. DOI: 10.11926/jtsb.4087

      摘要 (659) HTML (274) PDF 491.65 K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丛枝菌根(AM)真菌对根、根系分泌物中次生代谢物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以AM真菌(Glomus epigaeum)接种柑橘(Citrus reticulata),对柑橘的酚类物质、抗氧化酶和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盆栽6个月后,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柑橘酚酸类物质的积累,但是酚酸组分在根和根分泌物中存在差异,根中原儿茶酸和丁香酸含量为29.98和18.32μg/g,分别是未接种的4.58和2.26倍。而根系分泌物中香豆酸、苯甲酸和根皮苷含量为0.36、6.04和12.32 μg/g,分别是未接种的1.71、1.94和1.25倍,而香草醛仅在未接种柑橘根中检测到。接种AM真菌的柑橘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为38.36、0.51和28.62 U/(g·min),分别是未接种AM真菌的1.99、2.83和3.10倍。同时菌根定殖也显著提高柑橘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因此,AM真菌定殖能促进植物生长,改变柑橘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 狭叶薰衣草的离体培养及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2020, 28(1):84-90. DOI: 10.11926/jtsb.4066

      摘要 (658) HTML (227) PDF 525.20 K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新疆狭叶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的快速繁殖体系,以种子、茎、叶为外植体,对种子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分化和生根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狭叶薰衣草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种子浸泡的适宜时间为6 h,切开种皮培养,出芽时间最少为6 d;诱导种子出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 mg/L;以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效果较好,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 mg/L+2,4-D 1 mg/L;诱导分化丛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 mg/L+NAA 0.5 mg/L;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1 mg/L+6-BA 0.5 mg/L;盆栽薰衣草和无菌苗薰衣草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差较大,离体培养的薰衣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叶绿醇、丁香油烃、氧化石竹烯等。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中国壳状地衣3新记录种

      2020, 28(1):91-95. DOI: 10.11926/jtsb.4122

      摘要 (603) HTML (356) PDF 996.04 K (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地衣3新记录种:Porina byssophilaSarcogyne privignaTrimmatothelopsis versipellis,提供了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特征描述以及地理分布相关信息。

    • 中国蜡盘衣属3新记录种

      2020, 28(1):96-100. DOI: 10.11926/jtsb.4123

      摘要 (694) HTML (230) PDF 800.41 K (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形态、解剖特征和化学特征,报道了蜡盘衣属(Biatora)中国新记录3种:阿拉斯加蜡盘衣(B.alaskana)、浅红蜡盘衣(B.alborufidula)和长孢蜡盘衣(B.longispora),并编制了中国蜡盘衣属已知种的检索表。

    • 长毛孜然芹,中国伞形科一新记录种

      2020, 28(1):101-104. DOI: 10.11926/jtsb.4084

      摘要 (713) HTML (231) PDF 587.52 K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伞形科(Apiaceae)孜然芹属一新记录种:长毛孜然芹[Cuminum borszczowii(Regel et Schmalh.)Koso-Pol.]。该物种在形态上与孜然芹(C.cyminum)相近,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总苞宽披针形具较宽的膜质边缘,不反折,比伞辐短;果实密被长毛。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及图版。凭证标本保存在新疆农业大学标本馆(XJA)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XJBI)。

    • >研究进展
    • 氮沉降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0, 28(1):105-114. DOI: 10.11926/jtsb.4064

      摘要 (713) HTML (237) PDF 578.43 K (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主要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农田和森林)土壤线虫群落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格局和机制。总体上,氮沉降增加对线虫数量一般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土壤中富集机会主义者(即低营养级的r-策略者)数量,降低了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MI),表明氮沉降增加可能会使土壤食物网简化。氮沉降增加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如增加含氮离子浓度、降低土壤pH)直接影响土壤线虫群落,或者改变植物地上地下资源的输入和线虫与其他土壤动物的关系,间接影响线虫群落。最后,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包括研究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以及研究技术手段上的局限。建议综合多个全球环境变化因子,并结合室内试验及分子手段的方法对土壤线虫群落进行研究。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