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7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橄榄种质资源花序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9, 27(1):1-10. DOI: 10.11926/jtsb.3940

      摘要 (1002) HTML (221) PDF 1.05 M (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橄榄[Canarium album(Loureiro)Raeuschel]花序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90份橄榄种质资源的花序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橄榄花序的类型、支轴紧密度、着生位置和花性等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从数量性状看,花序花朵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支轴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花蕾直径,此外橄榄雄花花序的多样性较雌花丰富。花蕾直径与花瓣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花序长度、花序支轴数、花序花朵数和支轴花朵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橄榄种质资源的花序类型可分为3类,大部分雄花和雌花类群间差异较明显。因此,橄榄花序表型性状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且花序重要单一性状可能影响整体表型。

    • 猕猴桃POD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2019, 27(1):11-18. DOI: 10.11926/jtsb.3919

      摘要 (879) HTML (225) PDF 954.53 K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猕猴桃POD基因的表达调控功能,采用RT-PCR技术从‘米良1号’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Miliang-1’)克隆了2个POD家族成员基因(AdPOD27AdPOD64)。结果表明,AdPOD27AdPOD64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84和957 bp,预测分别编码327和318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F774100和MF774101。AdPOD27和AdPOD64为亲水性碱性蛋白,属于植物亚铁红素依赖Ⅲ型POD超家族成员,含有信号肽、跨膜螺旋结构和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分别定位于线粒体和细胞外。qRT-PCR结果表明,AdPOD27在脱落酸(ABA)和4℃处理时表达量急剧上升,而AdPOD64只在ABA处理时表达量显著提高。此外,AdPOD27表达量与POD活性、AdPOD64表达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AdPOD27AdPOD64可能在猕猴桃果实软化、低温响应和ABA诱导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

    • 基于RAD-SNPs分析的四川核桃良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9, 27(1):19-28. DOI: 10.11926/jtsb.3906

      摘要 (1011) HTML (216) PDF 834.66 K (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四川核桃(Juglan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RAD二代测序技术对42份核桃良种资源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共获得70G clean data,Q30平均为96.3%,并获得160 309个多态性SNPs。聚类、遗传结构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高度一致,42份种质资源聚为两大类,基本反映了两个原始祖先血统,即普通核桃类(AJR,33份)和泡核桃类(AJS,9份),两类群具较高的遗传分化(FST=0.285),且分类与地理位置分布和种群相关;且修正了‘威薄01’、‘白龙1号’和‘石棉巨核’3个品种的类群认定。AJS和AJR类群中分别有9和14个良种为纯血统且亲缘关系较远,而其余的良种均为两个血统的混杂。42个核桃良种资源的核苷酸多样性[Piπ)]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029和0.286,表明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于AJR类群,AJS类群的杂合率(He)与核苷酸多态性更大,而SNP数更少,AJS遗传多样性更丰富。这些为四川的核桃种质资源保存和杂交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 硬核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2019, 27(1):29-35. DOI: 10.11926/jtsb.3908

      摘要 (877) HTML (197) PDF 590.62 K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硬核[Scleropyrum wallichianum(Wight et Arn.)Arn.]的遗传多样性,采用AFLP标记分析了7个居群84份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从64对引物组合中挑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8对,共扩增出1 72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388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0.14%。硬核在物种水平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Na=1.416,Ne=1.179,H=0.137,I=0.225,在居群水平上分别为H=0.111,I=0.175;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2时,这些种质材料可分为3组,其中易武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而在0.05置信区间内居群间遗传变异仅为11.5%;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r=0.0323,P=0.5820)。因此,硬核资源可采用就地和迁地保护策略,以增加其遗传多样性。

    • 弯枝藻属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2019, 27(1):36-44. DOI: 10.11926/jtsb.3909

      摘要 (981) HTML (209) PDF 867.26 K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淡水红藻的叶绿体基因及其适应性进化特征,选取弯枝藻属(Compsopogon)及相近外类群的rbcL基因共17条,利用PAML 4.9软件,对弯枝藻属rbcL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别采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对基因的选择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弯枝藻属rbcL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结构稳定。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内类群为单一物种,分为3个小分支,具有一定地理分布规律。在3种进化模型中均未检测到统计上显著的正选择位点,表明绝大多数位点处于负选择压力下。因此,弯枝藻属rbcL基因未发生适应性进化。

    • 甘蔗与斑茅BC1分子鉴定、抗黑穗病和花叶病初步评价

      2019, 27(1):45-52. DOI: 10.11926/jtsb.3926

      摘要 (836) HTML (238) PDF 633.54 K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甘蔗(Saccharum)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杂交后代作为抗病亲本的利用价值,通过特异引物PCR鉴定出78份甘蔗与斑茅杂交BC1真实杂种;通过人工接种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初步评价了甘蔗和斑茅杂交BC1的抗病表现。结果表明,甘蔗和斑茅杂交BC1的抗花叶病具有普遍性,而黑穗病抗性则出现分离。初步筛选出BC1无性系YCE01-48、YCE01-71、YCE01-105、YCE01-125、YCE02-184和YCE01-118可同时抗花叶病和黑穗病,有望成为甘蔗杂交利用的高抗病源亲本。

    • 12个HoCP系列甘蔗种质资源初步鉴定和评价

      2019, 27(1):53-59. DOI: 10.11926/jtsb.3943

      摘要 (766) HTML (273) PDF 843.55 K (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甘蔗(Saccharum spp.)亲本特性,以ROC22为对照,对12个重要HoCP系列亲本种质进行了初步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HoCP系列品系具有出苗率高、分蘖性好、有效茎数多、早熟高糖等特性。HoCP01-564含糖量最高,HoCP00-1142产量最高,HoCP02-610发芽率和有效茎数最高,HoCP07-613蔗糖分最高。聚类分析表明,12个HoCP系列品系(种)可分为4类。因此,根据这些品系(种)特性可以合理配制杂交组合。

    • 催吐萝芙木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2019, 27(1):60-64. DOI: 10.11926/jtsb.3935

      摘要 (915) HTML (223) PDF 627.23 K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催吐萝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的快繁再生体系,以茎段为外植体,比较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2,4-D 1.0 mg L-1+TDZ 0.5 mg L-1或MS+2,4-D 2.0 mg L-1+TDZ 0.5 mg L-1,出愈率达100%且生长状况良好;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0 mg L-1+NAA 0.1 mg L-1,出芽率为46.6%,平均出芽数为3.04。这为催吐萝芙木的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土沉香空间遗传结构

      2019, 27(1):65-73. DOI: 10.11926/jtsb.3917

      摘要 (988) HTML (210) PDF 891.19 K (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五桂山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利用18个微卫星位点对143株胸高直径大于5 cm的土沉香个体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五桂山土沉香种群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均为0.534;近交系数为0.000 1,说明五桂山土沉香遗传多样性并不低,且种群处于随机交配状况。空间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五桂山土沉香缺乏空间遗传结构,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相互混杂,导致相邻个体遗传差异较大。这可能是五桂山土沉香种群发育过程中自疏所致,也可能是这一地区土沉香为人工种植,而非自然发育形成而造成的。

    • 澳门九澳山海滨群落10种植物盛花期物候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

      2019, 27(1):74-82. DOI: 10.11926/jtsb.3921

      摘要 (821) HTML (247) PDF 703.97 K (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极端气候事件对植物的影响,对澳门九澳山海滨群落10种植物2012-2017年盛花期物候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植物的盛花期一般在3-9月,其中有4种植物为5月。2013和2016年早春澳门的极端强降水使植物的盛花期出现了明显的提前或者推迟。9种植物的盛花期与盛花期前0~2个月和上一年的秋冬季的月均温度或月降水存在显著相关性。温度和降水对植物盛花期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晚花植物对降水更加敏感。这为澳门和邻近岛屿的生态恢复和园林树种选材提供参考。

    • 滨豇豆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2019, 27(1):83-89. DOI: 10.11926/jtsb.3923

      摘要 (839) HTML (374) PDF 718.12 K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滨豇豆(Vigna marina)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热带珊瑚岛的适应性,对西沙群岛野生滨豇豆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生理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滨豇豆具有叶片厚、比叶面积小、栅栏组织发达、气孔密度大、气孔面积指数大等形态特征,对减少蒸腾、保持水分起到重要作用。滨豇豆叶片的S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高,丙二醛(MDA)含量低,表明抗氧化能力较强;滨豇豆叶片养分含量适中但其生境土壤养分含量很低,说明其对养分有着良好的吸收利用能力,利于适应贫瘠的环境。因此,滨豇豆具有能够较好地适应珊瑚岛礁高温、干旱、贫瘠生境的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特征,加之其具有良好的固氮和养分利用能力,可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的工具种。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物主模式标本内容分析

      2019, 27(1):90-98. DOI: 10.11926/jtsb.3911

      摘要 (882) HTML (205) PDF 641.58 K (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鼎湖山物种分类学研究的历史,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采自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主模式标本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主模式标本共含202种生物(亚种或变种),分属3界10门20纲54目104科146属,其中植物界63种、动物界68种、菌物界71种。有194份标本(另8份无采集人信息)涉及77位采集人(或其团队),有67家机构的147人参与新种命名,67种期刊的140条文献参与新种发表,38个国内外机构保存了200种的标本,物种在30%的科、目、采集人、第1命名人、期刊和存放地各分配了约70%的数量,呈现类似“二八定律”所述的不平衡现象。1978至1997年是标本采集并命名的高峰期,标本采集率为55.45%、标本命名率为58.91%;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命名早于动物和真菌。鼎湖山物种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间隔的时间)平均为7.56 a,且植物的长于动物和菌物。鼎湖山主模式标本生物的物种密度比邻近保护区的要高。

    • 香姜,越南植物一新记录种

      2019, 27(1):99-101. DOI: 10.11926/jtsb.4031

      摘要 (972) HTML (1676) PDF 366.86 K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据已有文献记载,香姜(姜科)(Alpinia coriandriodora D.Fang)仅分布于广西,现首次在越南发现其分布。该种在形态上与竹叶山姜(A.bambusifolia D.Fang)相近,但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唇瓣浅黄色及带红褐色条纹和花药附属体三角状而与后者有别。提供该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以及图版,亦包括在越南的分布及生态的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越南国立自然博物馆(VNMN)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IBSC)。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2019, 27(1):102-108. DOI: 10.11926/jtsb.3928

      摘要 (926) HTML (228) PDF 629.20 K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Phyllosticta aristolochi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N-methyl-2-pyrolidinone(1)、环-(甘氨酸-L-脯氨酸)(2)、环-(D-丙氨酸-L-脯氨酸)(3)、环-(L-缬氨酸-L-脯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cyclo-(L-Leu-D-4-hydroxyprolinyl)(6)、环-(L-苯丙氨酸-L-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8)、环-(L-酪氨酸-L-脯氨酸)(9)、环-(L-苯丙氨酸-L-亮氨酸)(10)、啤酒甾醇(11)、对羟基苯乙醇(12)、对羟基苯乙酸(13)、(2S,3R)-1-(4-羟基苯基)丁烷-2,3-二醇(14)和(2R,3S)-1-苯基丁烷-2,3-二醇(15)。采用MTS法检测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21014对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 液体培养的蛇足石杉离体叶状体生产石杉碱甲和生化特征研究

      2019, 27(1):109-114. DOI: 10.11926/jtsb.3901

      摘要 (811) HTML (186) PDF 631.08 K (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浅层液体培养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Thunb.)Trev.]叶状体的影响,采用不同用量培养液进行培养,对叶状体的生长、石杉碱甲(HupA)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用量不同,叶状体产生的HupA含量有显著差异,15 mL浅层培养的HupA生产率可达3 115.159 μg L-1,是对照的2.20倍。浅层液体培养的叶状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始终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培养前期比对照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培养后期比对照提高;内源激素IAA与GA含量低于对照,而ABA含量高于对照。因此,浅层液体培养的蛇足石杉离体叶状体生产HupA的能力更高,且HupA含量与内源激素ABA水平相关,叶状体生长期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具有协作增强抗氧化作用。

    • 树豆叶二苯乙烯类成分的甲醚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

      2019, 27(1):115-120. DOI: 10.11926/jtsb.3938

      摘要 (693) HTML (255) PDF 601.24 K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甲醚化先导化合物,对树豆(Cajanus cajan)叶中的二苯乙烯类成分进行甲醚化,并测定其对人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将木豆素C、树豆酮酸A、Cajanotone和木豆素与碘甲烷-碳酸钾反应制备O-甲基产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产物结构分别鉴定为:2-异戊烯基-3,5-二甲氧基二苯乙烯(1)、树豆酮酸A甲醚(2)、5-O-methyl cajanotone(3)和3-O-甲基木豆素(4),其中化合物3是新化合物。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实验(CCK-8法)结果表明,木豆素C对乳腺癌MDA-MB-231、宫颈癌HeLa、肝癌HepG2、结肠癌SW480及3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NCI-H460和NCI-H129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4、16.1、19.6、17.4和25.7~29.6μmol L-1;木豆素对宫颈癌和结肠癌之外的5种肿瘤细胞有弱抑制作用,IC50为44.9~78.3μmol L-1;而对照的3,4',5-三甲氧基二苯乙烯(三-O-甲基白藜芦醇)对乳腺癌MDA-MB-231、宫颈癌HeLa、结肠癌SW480和肝癌HepG2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为3.0~14.5μmol L-1)。树豆叶二苯乙烯甲醚化衍生物1~4对7种肿瘤细胞系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