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王思宁 , 孙化雨 , 徐浩 , 杨意宏 , 赵韩生 , 高志民
2018, 26(3):215-223. DOI: 10.11926/jtsb.3818
摘要: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受体激酶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中BL受体激酶基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毛竹基因组中共获得8条BL受体激酶基因同源序列(PeBRLs),分别属于4个亚家族。8个PeBRLs编码858~1 224氨基酸,分子量为92~130 kDa。PeBRLs结构相对保守,激酶区均具有BL受体激酶特有的3个保守结构域;除PeBRL1-1具有2个跨膜结构域外,其余PeBRLs只有1个跨膜结构域。8个PeBRLs全部定位在细胞膜上,属于典型的膜嵌合蛋白。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每个亚家族成员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但不同亚家族之间差异明显;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竹笋中,PeBRLs的表达呈现为4种变化趋势。因此,8个PeBRLs在毛竹不同组织和笋的不同发育阶段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李义良 , 黄梓培 , 赵奋成 , 郭文冰 , 吴惠姗 , 廖仿炎
2018, 26(3):224-232. DOI: 10.11926/jtsb.3825
摘要:为了解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对加勒比松3个变种17个种源的DNA甲基化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2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42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9.25%。加勒比松种源幼苗半甲基化比率比全甲基化比率稍高,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和巴哈马加勒比松的DNA甲基化率分别为22.39%、22.29%和22.35%,差异不显著。加勒比松的DNA序列遗传多样性(H=0.4376)高于DNA甲基化多样性(H=0.3274),Mantel检验表明,基因组遗传变异与表观遗传变异不存在相关性(r=-0.171,P=0.16)。表观聚类与遗传聚类间存在较大差异,两种聚类分析结果均未将3个加勒比松变种分开。这表明加勒比松变种间的表观遗传变异极为丰富,能为加勒比松遗传改良提供优良种质资源。
林宝妹 , 郑开斌 , 张帅 , 洪佳敏 , 郑菲艳 , 林国容 , 邱珊莲
2018, 26(3):233-240. DOI: 10.11926/jtsb.3831
摘要:为探究树葡萄果皮和种籽的抗氧化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成熟度树葡萄果皮和种籽70%乙醇提取物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了他们与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果皮的总多酚含量最高(95.96 mg g-1 DW),红果皮的最低(18.31 mg g-1 DW);绿果籽的总黄酮含量最高(43.48 mg g-1 DW),紫果籽的最低(16.50 mg g-1 DW);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均以绿果皮的最强,紫果籽的最弱。树葡萄果皮/籽清除·OH自由基能力均高于抗坏血酸,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均强于阿卡波糖;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显著正相关(P<0.05),抗氧化能力与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树葡萄绿果的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可用于天然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
2018, 26(3):241-248. DOI: 10.11926/jtsb.3807
摘要:为探讨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以Hoagland完全营养液沙培秋茄幼苗60 d后,用不同浓度NaCl处理秋茄根系1、3、5、7 d,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胁迫相同天数,200和400 mmol L-1 NaCl处理的秋茄根系O2·和H2O2含量保持较低水平,而600 mmol L-1 NaCl处理的则明显增加;MDA含量在200和400 mmol L-1 NaCl处理下保持稳定,而600 mmol L-1 NaCl处理的显著升高;SOD、POD、CAT、APX和GR活性随NaCl浓度升高总体上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3和5 d后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600 mmol L-1 NaCl处理7 d后的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AsA和GSH含量总体上均明显高于对照。因此,秋茄幼苗是通过根系功能较强的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以提高植株的耐盐性。
2018, 26(3):249-254. DOI: 10.11926/jtsb.3824
摘要:为长期、稳定、有效地保存羯布罗香(Dipterocarpus turbinatus Gaertn. F.)种子,探讨了低温冷藏对种子活力、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5%的含水量是种子的安全储藏含水量;玻璃化冷冻和缓慢冷冻对种子结构损害较大,且冷冻后的种子活力下降幅度大;快速冷冻法是种子超低温保存的最佳冷冻方式;液氮冷冻降低了种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了α-淀粉酶活性,而对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超低温保存羯布罗香种子是科学可行的。
郭微 , 刘萍 , 邓磊 , 王金将 , 洪岚 , 陈平 , 孙延军
2018, 26(3):255-261. DOI: 10.11926/jtsb.3816
摘要:为了解光照对假紫万年青(Belosynapsis ciliata)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下假紫万年青形态特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假紫万年青的自然株高有所增加,节数、茎粗、分枝数和茎长度均减少;而不同光照强度对假紫万年青节间长的影响不明显;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b先增加后又减少,以15.2%NS时达到最大。叶绿素b含量与叶绿素荧光的Fv/Fm呈负相关,Fv/Fm为0.75~0.8。因此,在高光照条件下,假紫万年青匍匐近地生长,随着光照条件的逐渐减弱,趋向直立生长。在屋顶绿化种植的初期采用适度遮阴(35.2%NS)可使其更好的生长,加速成坪,降低管理成本。
2018, 26(3):262-271. DOI: 10.11926/jtsb.3808
摘要:为筛选耐盐园林植物,研究了盐胁迫下狗牙花(Ervatamia divaricate)、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和花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的养分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增加了所有植物器官的Na和叶片K含量、狗牙花和红背桂各器官的Cl和N含量,但降低了所有植物枝干、红背桂和花叶假连翘根的K含量;各植物的P含量变化各异。盐胁迫增加了所有植物Na和Cl的积累量,并富集于枝干和叶片;狗牙花和花叶假连翘各器官的N、P和K积累量及红背桂各器官的P和K积累量随着NaCl的浓度增加而下降。总之,盐胁迫使植物Na和Cl含量和积累量升高,而各器官生物量以及N、P和K积累量下降。3种植物中,狗牙花和花叶假连翘能更好地适应华南地区盐胁迫环境。
徐晓峰 , 王盼 , 张苏炯 , 陈江芳 , 陈秀元 , 康华靖
2018, 26(3):272-277. DOI: 10.11926/jtsb.3815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磐安县高姥山和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种群的发展动态,应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模型和单木竞争模型对金缕梅种内及其与常见伴生种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金缕梅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为四照花(Cornus kousa sp. chinensis)。金缕梅与其伴生种生态位的重叠值为:四照花 > 尖萼紫茎(Stewartia sinensis var. acutisepala) >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 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 > 郁香野茉莉(Styrax odoratissimus) > 天台鹅耳枥(Carpinus tientaiensis) > 红枝柴(Meliosma oldhamii) > 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 > 南方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var. chinensis) > 红果钓樟(Lindera erythrocarpa) > 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根据Hegyi单木竞争模型,金缕梅的种内竞争强度大于种间竞争,且以胸径为15~20 cm时达到最大。采用幂函数模型模拟和预测,当金缕梅胸径大于22.5 cm后,其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趋于稳定。因此,在经营金缕梅人工林时,建议选择灌木树种作为其主要伴生种,可兼植少量高大乔木,但应避免选择萌枝能力较强的小乔木。
2018, 26(3):278-284. DOI: 10.11926/jtsb.3779
摘要:为了解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大孢子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镜对孝顺竹的雌蕊形态以及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孝顺竹雌蕊单子房,1室,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是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为线性,位于珠孔端的1个大孢子分化成为功能大孢子,然后由功能大孢子依次经历二核、四核、最终形成1卵细胞2助细胞2极核3反足细胞的成熟胚囊。此外,孝顺竹为雌雄同熟类型,根据雌、雄蕊发育的对应关系,从雄蕊形态可估测雌配子体发育阶段。有少数雌蕊出现败育现象,可能是孝顺竹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2018, 26(3):285-292. DOI: 10.11926/jtsb.3826
摘要:为了解濒危二型花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居群的形态变异,对其4个核心居群和3个边缘居群的1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居群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09~0.50,边缘居群为0.05~0.56,变异幅度两者间差异不明显;核心居群有8个性状的均值显著高于边缘居群(P < 0.05),仅有3个性状(花冠直径、花瓣宽和叶宽)为边缘居群高于核心居群。核心居群两型花间的互惠指数较高也较稳定(0.83~0.90),花型间互惠程度较高,而边缘居群的互惠指数差异较大(0.60~0.93),不同居群的互惠程度变化较大。因此,两型花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的形态性状变异基本支持“中心丰富模型”假说,并对其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
2018, 26(3):293-295. DOI: 10.11926/jtsb.3827
摘要: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隔距兰属(Cleisostoma Blume)一新记录种: 角唇隔距兰(C. tricornutum Averyanov)。该种与C. crochetii(Guillaumin) Garay、C. parishii(J. D. Hooker) Garay相近,因其有不分枝的线状花粉团柄、球状的花粉团块和一个先端短喙状的半球形药帽而与C. crochetii(Guillaumin) Garay相区别;因其有松散、罕分枝的花序,长角状的唇瓣侧裂片而与C. parishii(J. D. Hooker) Garay相区别。提供了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及图片。
2018, 26(3):296-298. DOI: 10.11926/jtsb.3823
摘要:报道了发现于江苏省的败酱科(Valerianaceae)新缬草属(Valerianella Mill.)归化植物新记录种:禾穗新缬草[V. locusta(Linn.) Laterr.]。
2018, 26(3):299-301. DOI: 10.11926/jtsb.3800
摘要:报道了中国菊科的新归化属种: 点叶菊属(Porophyllum Guettard)点叶菊([P. ruderale(Jacquin) Cassini]。点叶菊属原产于美洲,这是本属植物在我国境内归化的首次记录。该种在许多地方表现出入侵性,建议加强动态监测。
2018, 26(3):302-308. DOI: 10.11926/jtsb.3809
摘要:为探究太平猴魁茶品质特点和‘柿大茶’无性系良种选育,对‘柿大茶’3个品系(No. 6、No. 7、No. 23)的芳香类物质、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等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柿大茶’ 3个品系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顺-3-己烯醇、月桂烯、柠檬烯、顺-β-罗勒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顺-己酸-3-己烯酯和顺-茉莉酮等,分别占No. 6、No. 7、No. 23绿茶香气总量的74.70%、81.72%和83.71%。‘柿大茶’ 3个品系间的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酚氨比分别为7.75、16.49和7.69。No. 6和No. 23两个品系加工而成的绿茶香气高爽度、滋味醇厚度均优于No. 7。因此,No. 6和No. 23品系适宜作为选育无性系良种的材料。
2018, 26(3):309-316. DOI: 10.11926/jtsb.3839
摘要:为了解茶褐牛肝菌(Neoboletus brunneissimus)的化学成分,共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24S)-麦角甾-7-烯-3β-醇(4)、(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24S)-乙基胆甾烯-7-烯-3β,5α,6β-三醇(6),(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烯(7)、(22E,24R)-麦角甾-5,7,2-三烯-3β-醇(8)、3β-O-吡喃葡萄糖基-5α,8α-环二氧-(22E,24R)-麦角-6,22-二烯(9)、富马酸单甲酯(10)、富马酸(11)、琥珀酸(12)、反-2-癸烯二酸(13)、烟酸(14)、烟酰胺(15)、莽草酸(16)、亚油酸-α-甘油酯(17)和1-O-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鞘氨醇(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茶褐牛肝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9、13和17为首次从牛肝菌科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
刘文斌 , 董丽梅 , 罗碧 , 张强 , 谷文祥 , 谭建文
2018, 26(3):317-322. DOI: 10.11926/jtsb.3820
摘要:为了解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叶中的化学成分,从其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姜酮(1)、咖啡酸甲脂(2)、柚皮素(3)、阿江榄仁酸(4)、1-氧代-3β,23-二羟基齐墩果酸(5)、2α-羟基熊果酸(6)、山柰酚(7)、槲皮素(8)、山柰酚-3-O-(3-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9)、木犀草素(10)、1-氧代-3β,23-二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阿福豆苷(12)。化合物1、2、5、9和11为首次从青钱柳中分离得到。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