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全球气候变暖胁迫下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驱动机制探讨

      2017, 25(3):209-217. DOI: 10.11926/jtsb.3685

      摘要 (1512) HTML (253) PDF 1.08 M (1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雅鲁藏布江流域内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空差异性,引入重心模型,分析和探讨了2002-2014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的变化特点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被的NDVI (归一化植被指数,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重心与降水重心年际迁移方向具有正相关性。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月植被NDVI受前0-1月降水影响最大,而不同季节植被的NDVI对降水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其中春季和冬季的植被NDVI均与前一季的降水呈现正相关性。该流域中乔木、灌木对降水反应的滞后性比草本植物要大;生长季的温度变化与植被的生长具有相关性。植被NDVI与月均温的正相关性达到最大的时间段差异较大。因此,植被NDVI和气候因子间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对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水肥胁迫对尾叶桉无性系生长及叶片变异的影响研究

      2017, 25(3):218-224. DOI: 10.11926/jtsb.3666

      摘要 (1958) HTML (293) PDF 489.63 K (1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选择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优良无性系,以20个尾叶桉无性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 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肥胁迫半年后尾叶桉苗木生长和叶片性状变异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尾叶桉的叶尖角、叶长、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在不同水肥处理下差异显著,表明水分和养分会影响叶片的大小。苗木生长和叶片性状间大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少数呈显著负相关或一定的负相关性。13种性状可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8%,说明这些性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除地径的水分×养分互作不显著外,生长性状在水分、养分及水分×养分互作上达显著和极显著的水平。无性系在树高、地径和冠幅上的方差分量为2.19~149.59,重复力为0.16~0.45。以20%入选率,采用基因型值筛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LDUA10、ZQUA9、ZQUA8和LDUA24,他们的树高、地径和冠幅比对照分别高出5.0%、12.8%和14.5%,为后续骨干亲本选择及优良无性系推广提供依据。

    • 金佛山方竹对亮叶水青冈幼树种群数量结构的影响

      2017, 25(3):225-232. DOI: 10.11926/jtsb.3672

      摘要 (1247) HTML (264) PDF 627.76 K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贵州省宽阔水保护区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种群的更新维持机制,采用样方法研究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对亮叶水青冈种群数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金佛山方竹密度降低了亮叶水青冈种群数量,亮叶水青冈株数随径级和高度级增加都呈现递减趋势;金佛山方竹密度增加有利于亮叶水青冈小径级向中径级个体的转化,而方竹密度减少则有利于中径级向大径级个体的转化;金佛山方竹密度增大降低了亮叶水青冈种群平均胸径,但增加了平均高度。这表明金佛山方竹能够影响亮叶水青冈个体数量和形态建成,亮叶水青冈通过降低胸径和增加高度来适应竹丛环境。

    • 锐药竹种子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分析

      2017, 25(3):233-240. DOI: 10.11926/jtsb.3694

      摘要 (1413) HTML (650) PDF 779.08 K (1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引自埃塞俄比亚的锐药竹(Oxytenanthera abyssinica)幼苗的生长情况,对2年生竹株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药竹的Chl a/b接近2.3∶1,Chl b含量偏高,说明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当光照强度为800~1600 μmol m-2s-1时,未出现光抑制现象,表明其对光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锐药竹的表型性状与生理生态性状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根据主成分分析,确认Chl b、ФPSⅡ、Chl a、Fo为其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89%。根据种质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个类型。因此,锐药竹实生苗单株在表型、生理生态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具有遗传保育的形态、生理基础。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毛竹miR398和miR408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2017, 25(3):241-249. DOI: 10.11926/jtsb.3697

      摘要 (1403) HTML (484) PDF 1.21 M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miR398和miR408的表达情况,从毛竹叶片中分离了二者的前体序列,并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其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中miR398和miR408前体序列ped-MIR398ped-MIR408长度分别为83 bp和92 bp,二者均能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其中成熟miRNA序列(ped-miR398ped-miR408)均位于5'端臂上。ped-miR398ped-miR408均为组成型表达,在毛竹叶中表达量最高。强光、蔗糖和GA3处理后,叶片中ped-miR398ped- miR408的表达量均上调;CuSO4和ABA处理后,叶片中二者的表达量均下调;黑暗、NaCl和4℃处理后,前者表达量上调,后者表达量下调。因此,ped-miR398ped-miR408在毛竹适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

    • 红苞凤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2017, 25(3):250-256. DOI: 10.11926/jtsb.3659

      摘要 (1342) HTML (770) PDF 728.25 K (1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以红苞凤梨(Ananas comosus var. bracteatus)不同发育时期的全绿、全白苗为材料,对10个组成型表达基因EF1、UBQ、ACT、GADPH、Histone、TUA、TUB、18S、elf-5A、α-tubulin进行筛选,并分析PetF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红苞凤梨全绿、全白苗不同生长阶段中的表达稳定性不同。红苞凤梨不同生长时期以Histoneα-tubulin为最适内参基因,而全绿苗和全白苗的对比分析以18S、EF1α-tubulin为最理想的内参组合。PetF基因在红苞凤梨发育过程及绿、白苗对比分析中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因此,所选的内参基因是合适的。

    • 滇南亚高山巨桉种源/家系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

      2017, 25(3):257-263. DOI: 10.11926/jtsb.3692

      摘要 (1331) HTML (254) PDF 560.11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滇南亚高山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优良品系,对53月生的巨桉11种源173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分枝和冠幅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6.90%~28.84%、23.84%~25.28%、62.34~67.55、13.04%~25.62%、13.04%~25.41%和35.07~39.93,各性状种源遗传力为0.94~0.96,家系遗传力为0.88~0.95。相关分析表明, 胸径与树高、单株材积、干形和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与其他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形与分枝的相关系数为0.70,冠幅与干形和分枝均呈负相关关系(r2=-0.03)。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始终最大,以5%为入选率时,遗传增益高达66.11%;入选率不同,胸径与树高、干形与分枝的遗传增益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不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值的排序发生变化。以10%为入选率,经综合指数选择有17个家系入选,均来自1号(昆士兰Copperlode)、4号(昆士兰Koombooloomba)、6号(昆士兰Copperlode Falls Dam)、7号(昆士兰Bambaroo)、9号(福建天马东溪)和11号(四川乐山)种源,2号(昆士兰Ravenshoe)和8号(昆士兰Tully Gorge National Park)种源表现最差,排前6名的家系为289号、283号、2号、42号、121号和82号,也分别分布在入选种源中,说明入选家系不仅生长优良而且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 星油藤蒴果及种子的性状变异研究

      2017, 25(3):264-270. DOI: 10.11926/jtsb.3683

      摘要 (1460) HTML (354) PDF 563.81 K (1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行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良种选育,对其蒴果和种子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星油藤蒴果中4、5、6裂片果分别为49.71%、37.69%和12.60%,以4和5裂片为主;种子性状变异系数比果实的小,种子性状比果实更稳定。按果裂片类型统计,以4裂片的性状变异系数最小,性状也较为稳定,性状分化变异率有54.19%~95.63%来自蒴果间,而果实和种子性状分化变异率分别有79.81%~95.76%和67.66%~93.0%来源于裂片类型,性状分化变异受裂片数影响大,而相同裂片数不同蒴果间的变异程度低。不同裂片类型的果实与种子大多数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果裂数是造成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种子萌发率以6裂片果 > 5裂片果 > 4裂片果,平均萌发率超过91%;种子萌发率与单果重、单果重与果形态指标、种子重与种子形态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单果重对果厚、种子重对种子宽的影响大于其它性状。综合分析星油藤以4裂片果的生物产量最高,平均果重和种子重均好于其他类型。

    • 从南方红豆杉中筛选和鉴定25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

      2017, 25(3):271-278. DOI: 10.11926/jtsb.3657

      摘要 (1564) HTML (519) PDF 944.69 K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中分离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 从其幼茎、树皮和叶片中分离纯化了491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25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其中,4株可产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8株能产紫杉醇和巴卡亭Ⅲ,1株能产紫杉醇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1株能产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6株仅产紫杉醇,5株仅产巴卡亭Ⅲ。根据内生真菌的来源,幼茎中有11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叶片中有9株,而树皮中仅有5株。这些菌株的紫杉醇、巴卡亭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产量分别为0.64~9.87、0.48~3.42和0.20~1.00 μg L-1。因此,南方红豆杉中具有紫杉烷类代谢途径的内生真菌来源广,数量多,是研究真菌中紫杉烷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的良好材料,也为紫杉烷类抗癌药生产提供了潜在的真菌种源。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中国长足兰属(兰科)一新记录

      2017, 25(3):279-281. DOI: 10.11926/jtsb.3679

      摘要 (6194) HTML (315) PDF 441.61 K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 即筒距长足兰[Pteroceras teres (Blume) Holttum], 并提供了描述与图片。该种与滇南长足兰[P. compressum (Blume) Holttum]相似, 但以花序轴圆柱形; 花黄色, 螺旋状排列; 距的先端囊状, 两侧压扁并多少扭转等特征与之区别。

    • 中国植物一新记录属——聚药罗伞属(报春花科)

      2017, 25(3):282-284. DOI: 10.11926/jtsb.3682

      摘要 (1599) HTML (322) PDF 447.27 K (1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次发现报春花科(Primulaceae)聚药罗伞属[Hymenandra (A. DC.)]及其模式种——聚药罗伞[H. wallichii (A. DC.)]在中国的分布。据已有文献记载, 此种仅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最近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查阅标本时, 在原鉴定为紫金牛属的标本中发现了数份采自我国云南的标本实为聚药罗伞, 现予以报道。

    • 中国瓜馥木属(番荔枝科)一新记录种

      2017, 25(3):285-287. DOI: 10.11926/jtsb.3710

      摘要 (1656) HTML (401) PDF 478.73 K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番荔枝科瓜馥木属(Annonaceae: Fissistigma)一新记录种——瘤果瓜馥木[F. thorelii (Pierre ex Finet & Gagnep.) Merr.]。该种在中国产于云南省红河县,凭证标本保存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幼枝、花、果均被褐色粗短硬毛,且果实表面布满瘤状突起。

    • 2008-2016年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分析

      2017, 25(3):288-298. DOI: 10.11926/jtsb.3681

      摘要 (1682) HTML (465) PDF 819.38 K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2008-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对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8科112属144种,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40.7%、89.8%和97.3%。新增加的71种植物主要有豆科(Fabaceae) 14种、菊科(Asteraceae) 13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6种、禾本科(Poaceae) 6种和茜草科(Rubiaceae) 5种。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104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广州约一半以上的外来植物是通过人为有意引进,进而形成入侵的。恶意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约占入侵物种总数的40%,表明广州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需加强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动态的监测,提高对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引入危害风险的评估,并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以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 ‘早籽银桂’大小孢子发育与花器形态变化

      2017, 25(3):299-308. DOI: 10.11926/jtsb.3655

      摘要 (1384) HTML (260) PDF 1.45 M (1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桂花两性株孢子发育和花器形态的关系,对早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ao Zi Yin’)大小孢子发育过程和花器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圆珠期花芽突然膨大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启动,至花芽顶壳期进入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多数呈四面体型,少数呈十字交叉型,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排列方式;柃梗期时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香眼期至盛花期形成二细胞型花粉并发育成熟;花药长度由0.3 mm增加至1 mm,颜色由无色透明变为鲜黄色。雌蕊柱头二裂,子房2室,每室2胚珠,胚珠横生,单珠被,薄珠心,珠柄不明显。二细胞花粉时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至盛花期胚囊发育为成熟的8核蓼型胚囊。雄蕊发育早于雌蕊,花开后雌、雄蕊趋于同熟。大小孢子细胞学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建成密切相关,根据花器形态特征可判断大小孢子发育时期。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甜杨桃鲜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2017, 25(3):309-314. DOI: 10.11926/jtsb.3709

      摘要 (1458) HTML (250) PDF 598.01 K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甜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中的化学成分,采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及色谱分离方法, 从其鲜果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苄基芸香糖苷 (1)、苯乙基芸香糖苷 (2)、腺苷 (3)、乙基β-d-果糖苷 (4)、正丁基β-d-果糖苷 (5)、姜糖脂A (6)、姜糖脂C (7)和4-羟甲基-5-羟基-2H-吡喃-2-酮 (8)。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