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5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中国毛茛科翠雀属的分类学研究(十四):光序翠雀花二新异名

      2017, 25(1):1-10. DOI: 10.11926/jtsb.3429

      摘要 (1664) HTML (147) PDF 6.58 M (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毛茛科光序翠雀花(Delphinium kamaonense Huth)在我国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具有相当连续的分布区,在分布区内颇为常见,几为杂草。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西藏波密、察隅标本描述的展毛光序翠雀花[D. kamaonense var. glabrescens(W. T. Wang)W. T. Wang]和根据西藏类乌齐标本描述的倒心形翠雀花(D. obcordatilimbum W. T. Wang)与光序翠雀花没有本质区别,故将二者均处理为光序翠雀花的异名。

    • 石竹科齿瓣无心菜属2新组合名称

      2017, 25(1):11-12. DOI: 10.11926/jtsb.3635

      摘要 (1598) HTML (707) PDF 1.05 M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近年来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石竹科无心菜属(Arenaria L.)齿瓣亚属[subgen. Odontostemma(G. Don)Williams]在属水平的地位得以恢复,该亚属中相关物种名也因此被组合至齿瓣无心菜属(Odontostemma Benth. ex G. Don)之中。然而,中国所产道孚无心菜(A. dawuensis A. J. Li&Q. Ban)与神农架无心菜(A. shennongjiaensis Z. E. Zhao&Z. H. Shen)在相关处理中被遗漏,故在此给予其新的组合名称:O. dawuense(A. J. Li&Q. Ban)G. Yao和O. shennongjiaense(Z. E. Zhao&Z. H. Shen)G. Yao。

    • 檀香吸器维管组织的个体发育

      2017, 25(1):13-19. DOI: 10.11926/jtsb.3639

      摘要 (1533) HTML (158) PDF 5.36 M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檀香吸器维管组织的发育过程,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檀香吸器维管组织的个体发育。结果表明,檀香维管组织的分化分为两个时期:入侵前和入侵后。吸器维管组织发育始于盘状吸器时期,起源于吸器基部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后分为两束。侵入前无向顶的分化,处于吸器基部。侵入后随吸管深入寄主根与寄主根维管束连通,形成具有吸收功能的维管组织。成熟吸器维管组织呈倒烧瓶结构,仅处于吸器烧瓶核心两边,由木质部组成而无韧皮部。檀香的吸器维管组织发育有两个因素诱导,一个是遗传因素,另一个为寄主。这些为檀香半寄生性特性研究提供了形态解剖学基础。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檀香心材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7, 25(1):20-25. DOI: 10.11926/jtsb.3627

      摘要 (1542) HTML (316) PDF 4.72 M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檀香心材总RNA提取方法,对5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包括Trizol法、改良CTAB法、SDS酸酚法、异硫氰酸胍-CTAB法、异硫氰酸胍-SDS法。结果表明,Trizol法和异硫氰酸胍-CTAB法不能提取出檀香心材总RNA,而SDS酸酚法、改良CTAB法和异硫氰酸胍-SDS法均能提取檀香心材总RNA。SDS酸酚法的A260 nm/A230 nm小于2.0,且RNA产率低,仅为(27.94±1.06)μg g-1,不能满足后续实验要求。而改良CTAB法和异硫氰酸胍-SDS法提取的总RNA带型清晰,完整性好,A260 nm/A280 nm为1.8~2.0,A260 nm/A230 nm大于2.0,RNA产率分别为(79.06±4.22)和(107.00±1.36)μg g-1。分别以改良CTAB法和异硫氰酸胍-SDS法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反应,扩增檀香Actin基因片段,结果二者扩增产物大小相同且条带单一,说明改良CTAB法与异硫氰酸胍-SDS法为檀香心材总RNA提取的较好方法。

    • 间作和净作条件下喜阴植物谢君魔芋的光合作用及光合诱导特征研究

      2017, 25(1):26-34. DOI: 10.11926/jtsb.3612

      摘要 (1647) HTML (273) PDF 6.37 M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种植模式对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了间作和净作模式下谢君魔芋的光合作用和光合诱导特征。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的谢君魔芋净光合速率(Pn)比净作模式的高18.97%,最大气孔导度(gs-max)比净作模式的小22.4%,且间作模式下谢君魔芋有较高的表观量子产额(AQY)、光饱和点(LSP)、羧化效率(CE)、叶绿素含量以及较小的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Г*)。高光照诱导后,间作模式下的光合诱导状态(IS)大于净作模式,且在间作模式下光合诱导过程中达到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最大气孔导度(gs-max)的30%、50%所需时间较短;同时,光合诱导过程中达到Pmax和gs-max的30%、50%和90%的时间(t30% Pt50% Pt90% Pt30% gst50% gst90% gs)与gs-initial呈负相关关系。因此,玉米-魔芋间作下,谢君魔芋通过增大AQY和LSP、减小Rd和LCP等来提高光的利用能力及维持碳平衡;同时通过快速的光合诱导,提高对光斑的利用能力从而增加碳获得。

    • 油茶砧和茶穗嫁接后苗期叶片形态和次级代谢物含量的变化

      2017, 25(1):35-42. DOI: 10.11926/jtsb.3641

      摘要 (1480) HTML (163) PDF 5.09 M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茶/油茶嫁接苗叶片在形态和代谢产物上的变化,以茶‘舒茶早’品种(Camellia sinensis ‘Shuchazao’)为接穗,大别山野生油茶(C. oleifera)为砧木进行根颈嫁接,对嫁接体、茶树和油茶的叶片形态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油茶嫁接体叶片在形态上更接近于茶,而嫁接体叶片形态学指标却受到了油茶的影响。嫁接体叶片中的氨基酸、嘌呤碱和多酚含量比油茶叶片高,其中茶氨酸含量比油茶显著提高。嫁接体叶片中含有酚酸,而在油茶中未被检出。嫁接体叶片中咖啡碱含量比茶树叶片显著下降。这对茶、油茶的栽培,茶树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物的转运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高温胁迫对‘黄冠’、‘翠玉’梨耐热生理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7, 25(1):43-50. DOI: 10.11926/jtsb.3616

      摘要 (1595) HTML (185) PDF 5.47 M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高温胁迫对梨树的影响,对2年生‘黄冠’(Pyrus pyrifolia ‘Cuiguan’)、‘翠玉’(P. bretschneideri×P. pyrifolia)盆栽苗胁迫后叶片的抗氧化物质、抗氧化酶、渗透物质和激素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利用qRT-PCR分析了叶片中抗性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梨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而MDA含量则持续上升;梨叶片中的POD和CAT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黄冠’的POD和CAT活性均高于‘翠玉’;PRO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逐渐增加;ASA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且‘黄冠’的ASA含量高于‘翠玉’;IAA和ABA含量都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黄冠’的IAA和ABA含量比‘翠玉’高。qRT-PCR结果表明,叶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对应的ASA、IAA和AB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黄冠’比‘翠玉’抗高温性能强,且高温处理第4天为‘黄冠’和‘翠玉’梨的生理变化转折点。

    • 木豆种质资源形态与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017, 25(1):51-56. DOI: 10.11926/jtsb.3633

      摘要 (1490) HTML (294) PDF 362.15 K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挖掘优异木豆(Cajanus cajan)种质资源,对10份木豆种质资源的10个质量性状和1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以鲜荚色(1.9219)的最高,其次是旗瓣点缀色、鲜籽粒颜色和干籽粒底色,多样性指数均为1.4855;再次为干籽粒色斑、干籽粒脐环色和有无种阜,均为0.8813;最小的是小叶叶形、旗瓣底色和株型,均为0.7219。聚类分析可将10份木豆种质资源划分为中茎稀疏型、中茎密生型和粗茎密生型3大类型。这为木豆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遮阴对四季桂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2017, 25(1):57-64. DOI: 10.11926/jtsb.3634

      摘要 (2043) HTML (273) PDF 6.04 M (1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遮阴对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生长的影响,研究了成都地区夏季遮阴处理下四季桂扦插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遮光率增加,比叶重下降;叶绿素b(Chl b)含量增加,Chl a/b降低。遮阴下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以80%遮光率下降的最显著;随遮光率上升,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以55%、80%遮光率的MDA含量下降显著。遮阴处理下,叶片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均下降,而表观量子速率(AQE)增大;瞬时光能利用率(LUE)升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均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四季桂幼苗主要通过提高Pn和抗氧化酶活性来适应强光环境;降低SLW、LSP、LCP和Rd,提高Chl和Ci含量,增大AQE和LUE提高弱光利用能力,中度遮阴(25%、55%遮光率)有利于幼苗在夏季的生长。

    • 水淹对消落带水生苔藓植物优势种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及耐水淹评价

      2017, 25(1):65-72. DOI: 10.11926/jtsb.3626

      摘要 (1406) HTML (179) PDF 6.82 M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冷水河消落带水生苔藓植物的种类及其对水淹的耐受机制,对5种水生苔藓植物优势种在水淹时的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耐水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冷水河消落带有水生苔藓植物优势种11种,以水生长喙藓(Rhynchostegium riparioides)、深绿褶叶藓(Palamocladium euchloron)、卷叶湿地藓(Hyophila involuta)、仰叶藓(Reimersia inconspicua)和大叶凤尾藓(Fissidens grandifrons)为优势种,平均优势度≥0.02。随水淹时间延长,5种水生苔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糖和MDA含量、POD、SOD和CAT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但都高于对照,表明5种苔藓植物优势种经过长期水淹后,表现出较强的生理适应性,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表明,水生长喙藓的耐水淹性最强(D=0.953)。这说明水生长喙藓对水淹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作为冷水河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先锋物种。

    • 舟山群岛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2017, 25(1):73-80. DOI: 10.11926/jtsb.3620

      摘要 (1604) HTML (174) PDF 6.91 M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舟山群岛次生林优势种群的关系,对桃花岛1 hm2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15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豹皮樟(Litsea coreana var. sinensis)、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野梧桐(Mallotus japonicus)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3563、1.3170、1.3097,Hurlbert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572、0.7373、0.7154,而朴树(Celtis sinensis)、柘(Maclura tricuspidata)和梾木(Cornus macrophylla)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相似比例大于0.5的种对有39对,占总对数的37.1%。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之间相似比例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也可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而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一般不会与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产生较大的重叠值。15个优势种群间总体呈现不显著负关联性,X2检验和联结系数结果均表明,负联结的种对较正联结的种对多。因此,舟山群岛次生林优势种群种间联结相对松散,具有一定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群落尚不成熟,处于动态演替的不稳定阶段。阳性先锋树种天仙果处于衰退阶段,次生林将逐渐恢复成豹皮樟和红楠占优势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油茶果壳化学成分研究

      2017, 25(1):81-86. DOI: 10.11926/jtsb.3614

      摘要 (1678) HTML (292) PDF 3.04 M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果壳中的化学成分,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3α-菠菜甾醇(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R)-de-O-metillasiodiplodin(3)、4',5,7-三羟基二氢黄酮(4)、大黄素(5)、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6)、ω-羟基大黄素(7)、macrophorin A(8)、negunfurol(9)、1-(3',5'-二甲氧基)苯基-2-(4″-羟基)苯基乙烷(10)。化合物1~9为首次从油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9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姜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2017, 25(1):87-92. DOI: 10.11926/jtsb.3604

      摘要 (1631) HTML (188) PDF 5.22 M (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姜黄(Curcuma longa L.)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从姜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1→2)-α-L-鼠李糖苷(2)、橙皮素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3)、1,7-二(4-羟基苯基)庚烷-4E,6E-二烯-3-酮(4)、1,7-二(4-羟基苯基)庚烷-1E,4E,6E-三烯-3-酮(5)、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6)、对羟基苯甲醛(7)、香草醛(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9)、异香草酸(10)、4-(1-羟基-1-甲基乙基)苯甲酸(11)、R-6-羟基-6-甲基-3-(2-羟基异丙基)-2-烯环己酮(12)、6,9-二羟基-4,7-巨豆二烯-3-酮(13)和β-胡萝卜苷(14)。化合物12312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HPLC比较分析,姜黄地上部分缺乏姜黄药材的主要功能成分姜黄素。

    • 树豆内酯A粗品皂化产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2017, 25(1):93-97. DOI: 10.11926/jtsb.3617

      摘要 (1441) HTML (436) PDF 2.82 M (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天然产物树豆内酯A进行皂化反应以期获得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的天然药物先导物树豆酮酸A。利用含有树豆内酯A和球松素各约50%的粗品,经0.65% KOH含水乙醇回流3.5 h皂化,产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皂化产物;通过理化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产物的化学结构。分离并鉴定了全部5个皂化产物,除了预期产物树豆酮酸A以外,其余4个低得率的副产物结构分别为1-(2,6-二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酮(2)、球松素查尔酮(3)、cajanotone(4)和1个新化合物(1),化合物1鉴定为CAA的异构体,命名为树豆酮酸B(Cajanonic acid B)。这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树豆(Cajanus cajan)叶生物活性成分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 紫菀根的结构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研究

      2017, 25(1):98-104. DOI: 10.11926/jtsb.3621

      摘要 (1464) HTML (142) PDF 4.80 M (1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紫菀根的结构、主要药用成分积累部位和含量,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根的结构、组织化学法定位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的积累部位、HPLC法测定根中紫菀酮、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紫菀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次生结构包括外皮层、皮层和维管组织,其中分泌道位于皮层内侧,数量与韧皮部束一致,随着根的增粗,中央分化出髓部。三萜皂苷成分在韧皮部和皮层内侧积累较多;黄酮类成分积累于皮层和髓部。紫菀根下部的紫菀酮含量高于上部,槲皮素和山萘酚仅为上部的1/3。因此,建议加工时保留下部细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