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燕麦属颖果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2016, 24(1):1-13.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1

      摘要 (2021) HTML (0) PDF 2.47 M (2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燕麦属颖果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燕麦属27种颖果的微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系统发育证据分析其分类学意义。燕麦属颖果有纺锤形、倒披针形、椭圆形3种形状,条纹、棱纹、网纹3种纹饰。燕麦属颖果形状、纹饰和花柱基宿存模式具有有限的属下分类学意义,颖果大小和表面大毛密度具有种间鉴定价值,而颖果腹面形态、压扁方式、胚比不具有种间鉴定价值。大穗燕麦(Avena macrostachya Balansa ex Coss. & Durieu)颖果纺锤形,条纹纹饰,隶属于燕麦属颖果微形态特征的变异范围。大粒裸燕麦(A. nuda L.)与普通栽培燕麦(A. sativa L.)颖果大小、形状及纹饰特征的差异支持将大粒裸燕麦作为独立种处理。燕麦属颖果大小、表面大毛密度、胚比变异幅度大,推测与分布区广幅的气候变异相适应,凹腹面颖果体积相对缩减,有利于颖果快速发育、成熟,推测与燕麦属植物在温带、寒带分布区适生期较短相适应。

    • 小叶兜兰的果实生长和雌配子体发育

      2016, 24(1):14-20.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2

      摘要 (1935) HTML (0) PDF 1.22 M (2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濒危兰科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 Tang et Wang)胚珠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果实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60~75 d的蒴果内种子数量迅速增加,到授粉后120 d时种子充满整个蒴果。授粉后40 d的胎座上分化形成多数由1层表皮细胞包被1列细胞的胚珠原基;授粉后60 d时位于胎座指状结构末端处紧靠表皮细胞下方的孢原细胞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之后,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成熟胚囊;授粉后135 d胚囊发育成熟,附着在胎座上的种子个体分化明显。小叶兜兰胚囊的发育类型为双孢子葱型,胚珠为倒生胚珠,薄珠心,单珠被,成熟胚囊为8核。这为小叶兜兰的生殖生物学及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 金佛山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及其评价体系的建立

      2016, 24(1):21-28.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3

      摘要 (1742) HTML (0) PDF 701.20 K (2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弄清金佛山的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经过5年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建立了以蕴藏系数、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等6项指标在内的金佛山濒危药用植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金佛山有73科113属149种野生药用植物(含变种、变型)的生存受到较为严重的威胁,其中急需重点保护的物种有74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有65种,需要采取一般保护措施的有10种。根据各物种的优先保护值和资源利用情况,列出了149种濒危药用植物的建议保护等级,其中建议列为Ⅰ级保护的53种,列为Ⅱ、Ⅲ级保护的各48种。

    • 贵州特有药用植物毕节小檗的形态变异

      2016, 24(1):29-36.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4

      摘要 (2021) HTML (0) PDF 1.57 M (2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贵州特有药用植物毕节小檗(Berberis guizhouensis)形态多样性的变异式样及其适应机制,对其野外居群营养器官和花部形态进行研究。对毕节小檗一直空缺的花部性状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毕节小檗的性状在同一居群或同一性状在不同居群中都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为0.03~0.57。从总体来看,营养器官性状的变异程度要高于花部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居群间部分花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小白岩居群形成1个独立的分支,这种分化很可能是环境压力选择的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花部性状与营养性状在维持形态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协调一致的生态适应。

    • 中国毛茛科翠雀属的分类学研究(九):木里翠雀花原白中一个排印错误的改正

      2016, 24(1):37-39.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5

      摘要 (1660) HTML (0) PDF 793.46 K (1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茛科木里翠雀花(Delphinium muliense W. T. Wang)同时用拉丁文和中文发表。在拉丁文原白中,该种的模式标本被错误地引证为俞德浚6988,但原白中文译文中引证为俞德浚6989是正确的。俞德浚6988号标本属于石蒜科的太白韭(Allium prattii C. H. Wright ex Hemsl.)。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夜香树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2016, 24(1):40-49.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6

      摘要 (1712) HTML (0) PDF 1.58 M (2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构建高质量的夜香树(Cestrum nocturnum)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以其花朵为材料,采用DSN均一化技术与改进的SMART技术相结合,将连接产物进行脱盐浓缩后电转化进行构建。结果表明,未脱盐连接产物的转化效率为1 μL连接产物有7000个菌落,理论重组率为96%;脱盐后,提升为4.1×106个菌落,理论重组率为98%;蓝斑也有插入片段,实际重组率应为100%;插入片段大小平均为1.6 kb。随机挑取500个单克隆(含50个蓝斑)测序,共获得464条EST,单一序列(unigene)为426条,占91.8%,其中片段重叠群26个,单基因400个,冗余率仅为8.1%,表明构建文库的均一化效果较好,可满足后续功能基因的筛选和基因信息的研究。

    • UV-B辐射对鲜土贝母中主要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16, 24(1):50-55.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7

      摘要 (1510) HTML (0) PDF 818.65 K (1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UV-B辐射对鲜土贝母有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新鲜块茎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 kJ m-2的高剂量UV-B辐射使鲜土贝母的还原糖含量升高60.17%,大黄素含量升高209.60%。辐射后还原能力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这说明UV-B辐射可显著提高土贝母鲜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因此鲜土贝母加工前进行UV-B辐射可望提高药材质量。

    • 根际不同供氮水平对紫青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2016, 24(1):56-62.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8

      摘要 (1567) HTML (0) PDF 703.96 K (1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根际供氮对紫青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 communis)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用不同水平的NH4NO3处理,对紫青菜的生理特性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紫青菜的鲜质量、干质量、根系活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略下降趋势;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含量、NO3-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活性等均提高;而花青素苷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 (Vc)含量、总酚含量和FRAP值均呈下降趋势。根际NH4NO3为75~300 mg L-1时,紫青菜的鲜质量和干质量较低;NH4NO3达1200 mg L-1时,其鲜质量和干质量又低于600 mg L-1处理的,植株积累较多NO3-,导致营养品质下降,同时根际也积累NH4NO3。因此,600 mg L-1的根际NH4NO3是适宜的氮水平,其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最高、营养均衡、抗氧化能力强。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番茄‘Ls-89’和‘坂砧2号’幼苗活性氧代谢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反应

      2016, 24(1):63-70.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09

      摘要 (1783) HTML (0) PDF 1.94 M (1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砧木幼苗活性氧代谢与抗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关系,以高感品种‘Ls-89’与高抗品种‘坂砧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接种法,研究了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番茄砧木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番茄砧木幼苗,其根系与叶片活性氧水平及相关酶活性在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两品种幼苗根系与叶片的O2·- 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均升高,且‘坂砧2号’显著高于‘Ls-89’,但‘Ls-89’的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坂砧2号’。两品种幼苗根系与叶片的SOD活性均在侵染早期降低,以‘坂砧2号’降幅较大;但POD、CAT活性在侵染早期变化不大,至侵染中后期则显著升高。因此,番茄抗性品种砧木幼苗的膜脂抗氧化能力较强,活性氧水平较高,且SOD活性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敏感。

    • 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及其环境适应性分析

      2016, 24(1):71-79.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10

      摘要 (2012) HTML (0) PDF 1.59 M (2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以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对温度极为敏感,25℃是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能萌发,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遮荫度,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种子萌发对基质的水分含量不敏感,在含水量为9.09%~20.00%的河沙基质中,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指数、萌发时滞和萌发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对果皮、温度、光照强度等微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原有生境破坏导致种子萌发微环境改变可能是海南龙血树居群有性生殖失败,海南龙血树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 镉与萘复合胁迫对红树植物白骨壤幼苗萌芽及生长的影响

      2016, 24(1):80-86.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11

      摘要 (1681) HTML (0) PDF 1.02 M (1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幼苗对重金属镉(Cd)和多环芳烃萘(Nap)复合胁迫的响应,采用砂基栽培,对其幼苗的萌芽和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Nap复合胁迫对白骨壤萌芽的抑制效应较单一胁迫明显,胁迫前期幼苗成活率提高,胁迫后期则降低。胁迫栽培45 d,10 mg L-1的Nap在叶形态、茎高及各器官生物量上能够减轻Cd胁迫的影响,但增强对根长的抑制作用,10 mg L-1 Nap-25 mg L-1 Cd处理的叶面积、叶长、叶宽、茎高及全株生物量分别比25 mg L-1 Cd处理的提高9.6%、7.9%、7.4%、5.1%和20.2%,但根长则比150 mg L-1 Cd处理的下降11.1%。至胁迫栽培90 d,各处理间幼苗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复合胁迫对叶形态、茎高和根长等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单一Cd胁迫。因此,随着复合胁迫时间的延长,Cd和Nap对白骨壤幼苗的生长由拮抗效应转变为协同效应。

    • 武陵山区黄花蒿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2016, 24(1):87-92.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12

      摘要 (1741) HTML (0) PDF 946.17 K (2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武陵山区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生长特性,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生长发育可划分为苗期、分枝初期、分枝盛期、蕾期、花期、种子成熟期。叶面积在分枝盛期增长最快,叶面积指数随着枝叶的生长呈直线上升。种子成熟期叶面积比呈总体降低的趋势。净同化率变化较小,分别在苗期和花期出现了两个小高峰。相对生长率变化较大,作物生长率在苗期和种子成熟期较低,分枝盛期较高。整个生长期干物质积累规律呈S曲线。6月下旬至8月下旬,黄花蒿生长进入分枝盛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叶片产量迅速增加,此时期是黄花蒿叶片增产的关键时期,应注重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胡椒木叶片精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驱虫、抗菌活性

      2016, 24(1):93-98.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13

      摘要 (2074) HTML (0) PDF 965.01 K (2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在城市绿化中滥用化学农药引起的生态问题,研究了胡椒木(Zanthoxylum piperitum)叶片的精油成分及其驱虫、杀虫、杀菌活性。结果表明, 采用石油醚萃取胡椒木叶片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温度50℃、料液比1:5,得率最高为0.5123%。从胡椒木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25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酯类、烃类和醇类,占总峰面积的99.96%,而具有驱虫、杀虫和抗菌活性的成分占88.50%,包括肉桂酸甲酯(87.83%)、柠檬烯(0.18%)、薄荷醇(0.11%)、香茅醛(0.10%)、α-蒎烯(0.08%)、α-石竹烯(0.08%)、松油醇(0.04%)、石竹烯(0.03%)、羟基大牻牛儿-1(10),5-二烯(0.03%)和β-水芹烯(0.02%)等。20 mg mL-1的精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5.38%,接近BHT阳性对照;但还原性低于Vc,表现出较弱活性,这可能与提取工艺有关。因此,胡椒木叶精油含有多种驱虫、杀虫、抗菌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开发为天然植物农药的潜力。

    • 麻楝枝干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2016, 24(1):99-105.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14

      摘要 (1968) HTML (0) PDF 1.30 M (2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其枝干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 (1)、6-hydroxy-1,3,5,7-tetramethoxy-9-xanthen-9-one(2)、2,6,2',6'-tetramethoxy-4,4'-bis(2,3-epoxy-1-hydroxypropyl)biphenyl (3)、cleomiscosin D (4)、chuktabularin A (5)、chuktabularin B (6)、chubularisin H (7)、chubularisin I (8)、tabularisin A (9)和tabularisin B (10),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麻楝属中分离得到。对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2679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 >研究进展
    • 植物顽拗性种子研究进展

      2016, 24(1):106-118.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6.01.015

      摘要 (2283) HTML (0) PDF 1.41 M (3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植物顽拗性种子的概念、物种分类、形态、分布及一些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顽拗性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原因和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探讨其可能的进化地位和贮存技术。同时,对顽拗性种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即加强生境调查,更新顽拗性种子植物数据库,从形态学、生理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种子顽拗性本质。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