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2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禾本科燕麦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2015, 23(2):111-122.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01

      摘要 (2339) HTML (0) PDF 2.63 M (2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燕麦属(Avena L.)植物的地理分布,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标本和文献资料,对燕麦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属植物约有29 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东亚和美洲。中国有4 种,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各省(区)的高海拔地区。燕麦属下分7 个组,分别是多年生燕麦组[sect. Avenotrichon (Holub) Baum]、偏凸燕麦组(sect. Ventricosa Baum)、耕地燕麦组(sect. Agraria Baum)、软果燕麦组(sect. Tenuicarpa Baum)、埃塞俄比亚燕麦组(sect. Ethiopica Baum)、厚果燕麦组(sect. Pachycarpa Baum)和真燕麦组(sect. Avena)。其中,埃塞俄比亚燕麦组分布在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也门,其他6 个组分布在欧洲、地中海、西北非洲、西亚、东亚和美洲地区。地中海、西北非洲、西亚地区分布有除埃塞俄比亚燕麦组之外的所有6 个组,因此推断该地区可能是燕麦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而燕麦属的起源地尚需确证。

    • 涪陵银莲花(毛茛科)的名实订正

      2015, 23(2):123-132.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02

      摘要 (2095) HTML (0) PDF 3.57 M (2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标本检查,发现毛茛科涪陵银莲花(Anemone fulingensis W. T. Wang & Z. Y. Liu)与川西银莲花(A. prattii Huth ex Ulbr.)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揭示川西银莲花的花粉具6~10 带沟。澄清了川西银莲花的地理分布,讨论了与其近缘种滇川银莲花(A. delavayi Franch.)的形态区别。

    • 中国毛茛科翠雀属的分类学研究(四):五花翠雀花的名实订正

      2015, 23(2):133-143.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03

      摘要 (2437) HTML (0) PDF 6.18 M (2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云南中甸标本描述的毛茛科五花翠雀花(Delphinium quinqueflorum W. T. Wang)与当地颇为常见的澜沧翠雀花(D. thibeticum Finet & Gagnep.)没有本质区别,仅为其稍矮小的植株,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 中国大陆鸢尾兰属(兰科)二新记录种

      2015, 23(2):144-146.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04

      摘要 (2572) HTML (0) PDF 1.66 M (3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次报道了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鸢尾兰属(Oberonia)二新记录种:密花鸢尾兰[O. seidenfadenii (H. J. Su) Ormerod]和齿唇鸢尾兰(O. segawae T. C. Hsu & S. W. Chung),并提供了它们的形态特征描述。

    • 中国四川报春花属一新种

      2015, 23(2):147-150.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05

      摘要 (2673) HTML (0) PDF 979.41 K (2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四川报春花属(Primula L.)一新种——小繸瓣报春(P. hydrocotylifolia G. Hao, C. M. Hu & Y. Xu)。小繸瓣报春植株无毛、无粉,叶片多少呈圆形,具纤细的叶柄,开花期叶丛基部无鳞片,球形蒴果藏于宿存花萼,成熟时裂成不规则碎片,显然属于脆蒴报春组(sect. Petiolares Pax)革叶报春亚组(subsect. Chartacea W. W. Sm. & Forrest),并与该亚组的川西繸瓣报春(P. veitchiana Petitm.)最为接近,但后者植物体的各部分均远大于此新种,花序多花,花亦较大,二者之间无过渡类型。

    • 生姜根茎的发育过程及分泌腔的超微结构

      2015, 23(2):151-159.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06

      摘要 (2224) HTML (0) PDF 2.36 M (2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根茎的发育过程,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生姜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并对分泌腔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嫩期的生姜,表皮以内的基本组织可大致分为皮层、拟内皮层和中柱。次生加厚分生组织起源于中柱外侧一些细胞, 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促使生姜发育。薄壁细胞内有大量的淀粉粒且其数量、形状和大小因发育时期而不同。分泌腔广布于生姜中,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 个阶段:分泌腔原始细胞团形成、分泌腔的发生和成熟分泌腔形成。生姜精油主要在线粒体、质体和细胞质中合成。本研究为生姜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毛叶粉背蕨配子体的泌粉现象及其系统学意义

      2015, 23(2):160-166.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07

      摘要 (2286) HTML (0) PDF 1.70 M (2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蕨类配子体泌粉现象的系统学意义,对5 种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植物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毛叶粉背蕨(A. squamosa)的配子体(通常是雌配子体)也具有泌粉现象,而其他4 种的配子体不具粉状分泌物。基于叶绿体rbcL 序列的证据表明,毛叶粉背蕨与粉背蕨属其他植物、中国蕨属(Sinopteris)等构成一个具有强烈支持率的单系,即Hemionitids 支,该支与美洲分布的隐囊蕨类互为姐妹群。因此,配子体泌粉现象在碎米蕨类中并非隐囊蕨类植物所特有,泌粉现象的产生,在系统发育上至少涉及2 次独立的演化事件。毛叶粉背蕨的泌粉现象多发生在雌性配子体上,暗示配子体的泌粉可能与配子体的雌性分化和胚发生发育相关。

    • 我国南沙群岛岛礁引种植物调查

      2015, 23(2):167-175.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08

      摘要 (2483) HTML (0) PDF 736.60 K (3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南沙群岛岛礁的引种植物,2012 年8-9 月对南沙群岛的7 个岛礁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岛礁上的植物种类、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 个岛礁上引种的维管植物有36 科62 属79 种。根据邻近西沙群岛和南沙岛屿的植物种类,提出适合南沙岛礁生长引种的植物种类,为绿化南海岛屿(礁)提供参考。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华南地区5种人工幼林的土壤呼吸及其季节性变化

      2015, 23(2):176-182.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09

      摘要 (2019) HTML (0) PDF 872.48 K (2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华南人工林的碳固存机制,对广东鹤山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纯林、30 种树种混交林、10 种树种混交林、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纯林5 种人工林(林龄2-5 a)的土壤总呼吸(Rs)和自养呼吸(Ra)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2007 年到2012 年,5 种人工林的Rs 为81.3~103.9 mg C m-2h-1,Ra 为11.2~22.3 mg C m-2h-1,自养呼吸贡献率(RC)为12.4%~26.9%,且5 种人工林间的Rs、Ra 及RC 差异不显著。5 种人工林湿季的Rs均显著大于干季的,平均高出311.4%;Ra、RC 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湿季土壤温度与Rs具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温度解释了90.2% 的变异,而两者关系在干季不显著。人工林间的微环境和土壤条件差异不明显,可能是由于造林时间短,土壤还处于干扰的恢复过程中,导致人工林间土壤呼吸差异不显著。

    • 广州地区7种菊科入侵植物丛枝菌根侵染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的生境差异性分析

      2015, 23(2):183-190.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10

      摘要 (2245) HTML (0) PDF 1.41 M (2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广州地区7 种菊科(Compositae)入侵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互作共生关系,调查了这7 种菊科入侵植物在4 种生境中的AMF 侵染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并分析土壤因子对AMF 的影响。结果表明, 7 种入侵植物根内均受到AMF 侵染,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到AMF 孢子;AMF 侵染在宿主间差异显著,生境间的差异不显著;孢子密度在生境和宿主间的差异均显著,人工绿地、农田果园的AMF 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森林周边和滨海地带。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果园生境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森林周边生境的AMF 总侵染率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工绿地的AMF 总侵染率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滨海地带的AMF 总侵染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对理解菊科植物入侵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不同品系福建山樱花叶功能性状研究

      2015, 23(2):191-196.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11

      摘要 (2106) HTML (0) PDF 926.60 K (2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福建山樱花(Prunus campanulata)的叶片功能性状,对4 个品系的叶形指数、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叶干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不同品系间的叶功能性状都存在显著差异。叶功能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叶形指数与叶干物质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经过综合评价,池边3 号品系的叶绿素含量、叶干物质含量较大,花期长,花量稠密,可推荐作为园林观赏和行道树种。

    • 桂西南石漠化区3种先锋树种对树冠下青冈和金银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5, 23(2):197-204.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12

      摘要 (2318) HTML (0) PDF 946.06 K (2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桂西南石漠化区先锋树种对树冠下其他幼苗生长的影响,采取野外小区试验的方法,对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任豆(Zenia insignis)等先锋树种树冠下的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金银花(Lonicera maackii)幼苗的成活和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 种先锋树种能明显降低树冠下的光照强度,对土壤的物理性状亦能起到一定或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土壤化学性状则没有或者改善作用较小。3 种先锋树种对青冈幼苗的成活和生长具有比较明显的保育作用;任豆和银合欢对金银花幼苗的成活有保育作用,但对其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茶条木对金银花幼苗成活和生长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无论是保育作用还是抑制作用,3 种先锋树种对树冠下同种幼苗株高或枝条的影响要大于对基径的影响。因此,该区植被修复可以选择茶条木、银合欢和任豆等先锋树种作为青冈幼苗的保育植物,而金银花则应选择这些树种的树冠外作为定植点,以减少或消除其对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

    • 贵州特有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2015, 23(2):205-210.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13

      摘要 (2368) HTML (0) PDF 1005.60 K (2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贵州特有植物长柱红山茶(Camellia mairei var. lapiden)的资源现状,采用样方法对其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以中龄树 > 老年树 > 幼龄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幼龄树和中龄树均呈显著集群分布,老年树接近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种群的3 个发育阶段之空间关系不密切,均表现为负相关或不相关。长柱红山茶由于其繁殖生物学特性和受其群落之种内、种间竞争及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而趋于濒危和灭绝。因此,建立长柱红山茶就地保护区和开展引种栽培,扩大其栽培种植范围以增加种群数量是保护长柱红山茶种质资源的有效措施。

    • 主要环境因素对油茶成花的影响

      2015, 23(2):211-217.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14

      摘要 (1925) HTML (0) PDF 735.09 K (2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影响油茶(Camellia oleifera)成花的关键环境因素,以‘长林4 号’为材料,对油茶成花过程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因素下,花芽分化期(5 月19 日)的老叶、新叶及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生长调节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差异显著,但与油茶能否开花没有相关性。氮素处理的油茶芽发育最为饱满、生长较快,开花时间也最早;光照和生长调节剂处理(除赤霉素外)的油茶都不开花;热及钾处理的油茶末花期明显推迟;养分(氮磷钾)处理的油茶成花率较高,其次是水热处理。可见良好的水肥热条件有利于油茶开花,施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抑制油茶开花。

    • >研究进展
    • 禾本科植物分蘖为茎的分枝研究提供新视角

      2015, 23(2):218-226.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2.015

      摘要 (1860) HTML (0) PDF 769.34 K (4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蘖(或分枝)是作物产量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受植物激素、自身生长发育和环境等因素的调控。近年报道的单子叶植物新的分蘖(或分枝)基因和调控机制深化了对植物分蘖的认知。对以禾本科植物为代表的单子叶植物的分蘖(或分枝)相关基因和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从激素、基因、转录等几方面比较了单子叶植物分蘖和双子叶植物分枝调控机制的异同,为植物产量形成、适应环境及提高生存竞争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