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 22(4):323-33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1
摘要:通过标本室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云南西北部德钦标本描述的拟澜沧翠雀花(Delphinium pseudothibeticum W. T. Wang& M. J. Warnock)与同样根据德钦标本描述的短角萼翠雀花(D. ceratophorum Franch. var. brevicorniculatum W. T. Wang)属于同一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而根据德钦标本描述的磨顶山“( 磨顶”应为德钦县羊拉乡茂顶,故“磨顶山”实应为“茂顶山”)翠雀花(D. motingshanicum W. T. Wang & M. J. Warnock)和粗距蓝翠雀花(D. caeruleum Jacq. ex Camb. var. crassicalcaratum W.T. Wang & M. J. Warnock)均与云南西北部颇为常见的宽距翠雀花(D. beesianum W. W. Smith)属于同一植物(磨顶山翠雀花为宽距翠雀花的高大个体),故将磨顶山翠雀花和粗距蓝翠雀花均处理为宽距翠雀花的异名。
2014, 22(4):335-34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2
摘要:通过标本检查,发现越南产毛茛科沙巴银莲花(Anemone chapaensis Gagnep.)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拟卵叶银莲花(A.howellii J. F. Jeffrey & W. W. Smith)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2014, 22(4):341-34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3
摘要:首次报道了豆科(Fabaceae)山扁豆属四叶山扁豆[Chamaecrista absus (L.) H. S. Irwin & Barneby]在中国的新分布,并提供该种的特征描述。
缪明志 , 刘焕芳 , 匡延凤 , 邹璞 , 何玉科 , 廖景平
2014, 22(4):344-35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4
摘要:为探讨粉美人蕉(Canna glauca ‘Erebus’)缺失雄蕊的去向和唇瓣的属性,对粉美人蕉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粉美人蕉花梗横切面呈椭圆形,中心区的维管束聚集成6 束大的维管束,形成心皮背束和隔膜束。在子房区顶部,3 个隔膜束各分成3 束,外方分支分别进入相应的花瓣,成为花瓣的中束。近轴面隔膜束内方的2 束分支进入功能雄蕊。远轴面右侧的隔膜束内方2 分支进入唇瓣,发育为唇瓣的部分维管束。远轴面左侧隔膜束内方分支进入内轮退化雄蕊。在花瓣形成时,近轴面左侧心皮背束分成2 束,外侧分支进入近轴面外轮退化雄蕊,内侧分支进入功能雄蕊。近轴面右侧心皮背束外方分支进入侧生退化雄蕊。远轴面心皮背束分为2 束,1 束进入远轴面外轮退化雄蕊并迅速消失,另1 束进入唇瓣,继续发育。从维管束来源角度证明了粉美人蕉退化雄蕊的同源异形现象。
2014, 22(4):351-35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5
摘要:为诱导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同源八倍体,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对广藿香同源八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05% 秋水仙素浸泡广藿香组培丛生芽72 h 的效果最佳,形态学鉴定处理苗的变异率达85%,且八倍体苗的染色体数目为2n=8x=128,八倍体苗的根茎粗壮,叶片大而厚,颜色深,叶形指数小,叶片下表皮的气孔个体大、密度小,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多,植株形态学性状优良。这为进一步获得高产、活性成分含量高的广藿香优良品系奠定基础。
2014, 22(4):357-36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6
摘要:为探讨福建省三明市马尾松人工林淋溶液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以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鲜叶、未分解层(L 层)和半分解层(F 层)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淋溶,对淋溶液中的水溶性有机碳(DOC)、水溶性有机氮(DON)与水溶性有机磷(DOP)含量和紫外光谱(SUVA)、荧光光谱指标和红外光谱(FTIR)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4 h 内,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DOM 含量呈现有波动的上升趋势;芒萁除鲜叶的DOC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外(P<0.01),其余DOM 含量均小于马尾松。两植物F 层DOM 的SUVA 值和腐殖化指标(HIX)都显著高于鲜叶和L 层(P<0.05),表明F 层的芳香性化合物含量和腐殖化程度越来越高。DOM 的同步荧光峰值显示淋溶液中含有类蛋白和类富里酸荧光团。两植物的红外光谱显示有5 个相似的吸收谱带,强度最大的吸收来自于H 键键合的-OH 的伸缩振动,同一植物3 种样品之间红外吸收的差异证明从鲜叶-L 层-F 层凋落物的共轭体系逐渐增大,结构更复杂。因此,随分解进程两植被DOM 的化学结构越来越复杂;马尾松较芒萁含有更多的DON 和DOP,这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底物分解的难度。
2014, 22(4):367-37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7
摘要:为探讨潮间带红藻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agne) J. Agardh]在温度和光照胁迫下的繁殖策略,在实验室不同温度和光照下培养鹧鸪菜,对其四分孢子和果孢子的发生、放散及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和低光照有利于四分孢子的产生、放散和萌发,低温和强光不利于四分孢子的产生、放散和萌发;20℃和25℃时产生的四分孢子囊最多,15℃次之,而10℃则不产生。在36 μmol m-2s-1 光照下四分孢子的放散数量最多。温度对于果孢子的放散和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低光照有利于果孢子的放散和萌发。高温及强光对鹧鸪菜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已经萌发的幼苗存活时间较短。因此,鹧鸪菜为应对高温和强光胁迫,通过产生大量的四分孢子和果孢子以选择适宜的生长发育时机。
杨碧云 , 叶丽萍 , 林琳琳 , 汪镇坤 , 邹伟明 , 曾晓兰 , 钟凤林 , 林义章
2014, 22(4):373-38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8
摘要:为探讨从紫色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叶片中提取花青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超声功率为420 W、40%乙醇和两次超声提取条件下,采用Box-Behnken 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设计4 因素3 水平试验,研究了pH、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对花青苷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小白菜叶片花青苷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6 (pH 2.76),在超声功率为420 W、温度为58℃下超声12 min,花青苷的提取得率可达4.11 mg g-1 DW。
蒋际谋 , 邓朝军 , 林永祥 , 龚慧文 , 许奇志 , 郑少泉 , 陈伟
2014, 22(4):383-39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09
摘要:为探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果皮在高温强光胁迫下的蛋白质组分变化,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果实日灼抗性差的枇杷种质‘WDYDB’果皮蛋白质对高温强光胁迫的应答反应。结果表明,在自然高温强光胁迫与遮光处理(对照)下,枇杷果皮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中表达量差异在2 倍以上的蛋白点共有31 个;通过MALDI-TOF-TOF/MS 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26 个差异蛋白点,包括11 个下调蛋白和15 个上调蛋白。根据这些蛋白功能,可将其分为防御应答、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其它等4 类蛋白。同时,对这些蛋白质在高温强光胁迫下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讨论。这些差异蛋白质参与了枇杷对高温强光胁迫的响应。
2014, 22(4):391-39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10
摘要:为探讨棒叶落地生根(Kalanchoe tubiflora)耐旱的机制,在干旱与复水条件下,对其叶片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延长,棒叶落地生根叶片中O2·生成速率增大,H2O2 含量升高,导致脂质过氧化产物MDA 含量增高;同时SOD 活性升高,CAT 活性降低;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增加,但复水后这些指标均恢复到干旱前的水平。这说明棒叶落地生根能够耐受干旱环境是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从而减少氧化胁迫造成的伤害。
乔燕春 , 黄红弟 , 张华 , 李光光 , 郑岩松 , 刘自珠
2014, 22(4):399-40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11
摘要:为建立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 utilis)的快繁技术体系,以花药和子叶-子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培养以选取未开放的花蕾为宜,且花柱略高于花瓣,此时小孢子多数处于单核靠边期。菜心花粉的萌发率不高,且秋冬季的花粉比夏季的萌发率高。菜心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 MS+1.0 mg L-1 KT+1.0 mg L-1 2,4-D+3%糖+6 g L-1 琼脂+8% 椰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 L-1 6-BA+0.5 mg L-1 NAA+1.0 g L-1 活性炭+2% 糖+6 g L-1琼脂或MS+2.0 mg L-1 ZT+0.5 mg L-1 IAA+0.5 g L-1 AgNO3+1.0 g L-1 活性炭+2% 糖+6 g L-1 琼脂。花药培养的不定芽诱导率为36.7%,不定芽培养出现褐化现象,不能形成再生植株;而以子叶-子叶柄为外植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再生率可达80%。
宋运贤 , 张强 , 杜雪玲 , 彭贺 , 唐润 , 张园园 , 陈耀锋
2014, 22(4):406-41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12
摘要:为建立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不含腋芽茎段的不定芽诱导体系,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培养方式和AgNO3 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以TDZ>6-BA>IAA,其中TDZ 的影响极显著(P<0.01),6-BA 的影响显著(P<0.05)。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 L-1 TDZ+0.1 mg L-1IAA+0.5 mg L-1 6-BA+2 mg L-1 AgNO3+3% 蔗糖+0.6% 琼脂(pH 5.8);预培养方式为在MS+0.1 mg L-1 2,4-D+3% 蔗糖 +0.6% 琼脂培养基上暗培养2 d。马兜铃不含腋芽茎段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可达37.5%。
2014, 22(4):413-41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13
摘要:为了解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化学成分,从其地上部分茎和叶中分离得到4 个酚酸衍生物和5个甾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羟基苯丙醇 (1)、香豆素 (2)、去甲氧基英西卡林 (3)、英西卡林 (4)、3β-acetoxy-25-hydroxydammara-20,23-diene (5)、3β-acetoxy-24-hydroxydammara-20,25-diene (6)、豆甾-4,22-二烯-3-酮 (7)、豆甾醇 (8)和β-胡萝卜苷 (9)。化合物1、2、5~7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胡立志 , 周忠玉 , 贾永霞 , 谭建文 , 曹庸 , 田代科
2014, 22(4):419-42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14
摘要:为了解油榄仁(Terminalia bellirica Roxb.)的化学成分,从油榄仁果实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 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酚 (1)、(-)-芝麻素 (2)、麻醉椒苦素 (3)、二氢醉椒素 (4)、异香兰素 (5)、3,4-二羟基苯甲酸 (6)、没食子酸 (7)、没食子酸甲酯 (8)、没食子酸乙酯 (9)、3,4,8,9,10-五羟基二苯骈[b,d]吡喃-6-酮 (10)、polystachyol (11),其中化合物1~6、10 和11 为首次从油榄仁果实中分离得到。
廖祯妮 , 黄青 , 程启明 , 李晓鹏 , 刘恩学 , 于晓英
2014, 22(4):425-43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4.015
摘要:为了解不同产地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Lavandula latifolia Medik.)鲜花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产自濮院、厦门、昆明的薰衣草花精油,并用GC-MS 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地薰衣草花精油的得油率分别为6.60%、3.07%、3.17%。精油中分别检出50、59、44 个化合物,其中4 个化合物(桉叶油醇、α-红没药醇、樟脑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占精油总量的75% 以上。三地薰衣草花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含量不同,且精油的组成成分也存在差异。此外,薰衣草精油中的桉叶油醇、樟脑及α-红没药醇的相对含量与海拔及年均降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