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2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中国合耳菊属(菊科-千里光族)两新记录种

      2014, 22(3):215-2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01

      摘要 (2438) HTML (0) PDF 2.84 M (2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次报道了红脉合耳菊[Synotis rufinervis(DC.)C. Jeffrey & Y. L. Chen]和须弥合耳菊[S. kunthiana(Wall. ex DC.)C.Jeffrey & Y. L. Chen](菊科-千里光族)在中国的分布记录。两种植物都在中国西藏南部有分布。提供了它们的详细形态描述、形态特征图及其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同时报道了两种植物的花药领构型和花药内壁细胞增厚方式。

    • 直果银莲花(毛茛科)确认在越南有分布

      2014, 22(3):221-22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02

      摘要 (2196) HTML (0) PDF 1.20 M (2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茛科直果银莲花(Anemone orthocarpa Hand.-Mazz.)长期以来仅记录分布于我国贵州西南部兴义县。通过标本检查,我们确认该种在越南北部老街省沙巴市也有分布。

    • 4种薯蓣属植物的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

      2014, 22(3):225-23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03

      摘要 (2109) HTML (0) PDF 988.88 K (2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薯蓣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根据叶绿体matK、rbcL、trnL-FpsbA-trnH 序列片段,对小花盾叶薯蓣(Dioscoreasinopatviflora)、盾叶薯蓣(D. zingibiernsis)、黄独(D. bulbifera)和山药(D. polystachya)进行种间分子鉴别研究,并探讨这4 个片段在薯蓣属植物系统发育上的意义。结果表明,4 种薯蓣属植物共22 份材料的matK、rbcL、trnL-FpsbA-trnH 序列片段的长度分别为1026 ~ 1142 bp、1156 ~ 1178 bp、744 ~ 822 bp 和355 ~ 599 bp。用PAUP 4.0b10 和贝叶斯推断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云南的黄独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较近;小花盾叶薯蓣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很近;而非洲的黄独与云南的黄独的亲缘关系很远。但仅用这4 个cpDNA 片段还不能完全区分小花盾叶薯蓣和盾叶薯蓣,这说明基于这4 个序列片段的系统发育证据与4 种薯蓣属植物属内的分类划分并不十分吻合。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龙眼体胚CDC48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2014, 22(3):233-24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04

      摘要 (2190) HTML (0) PDF 2.96 M (2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龙眼(Dimocarpus longan)体胚CDC48 基因的表达方式,采用RT-PCR 和RACE 方法,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克隆得到1 条长度为2620 bp、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DlCDC48 基因cDNA 序列(GenBank 登录号:EU606206)和长度为2418 bp 的DNA 序列(GenBank 登录号:FJ590953)。DlCDC48 编码1 个含有805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DlCDC48 基因不含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lCDC48 蛋白为不具跨膜结构域的亲水性胞质蛋白,不具有信号肽,定位在细胞核;与其他植物的CDC48 有较高的同源性。将DlCDC48 基因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 诱导表达了1 个分子量约为89 kD 的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DlCDC48 在龙眼体胚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其中球形胚时的表达量最低,胚性紧实球形结构阶段的表达量最高。这为进一步研究CDC48 基因在植物体胚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赤桉ACT1ACT2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4, 22(3):242-24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05

      摘要 (2438) HTML (0) PDF 2.18 M (2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肌动蛋白(Actin)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根据赤桉幼苗转录组数据库中的肌动蛋白基因序列,从赤桉嫩叶中克隆了2 条Actin 基因片段,并利用RACE 技术获得Actin 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EC-ACT1EC-ACT2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两条基因的全长cDNA 分别为1533 bp 和1387 bp,均含有1 个编码377 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经比对分析,赤桉Actin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Actin 蛋白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并且具有Actin蛋白特有的保守序列和相关特征。因此推测这两条基因对桉树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不同培养条件对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矶松素含量的影响

      2014, 22(3):250-25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06

      摘要 (2145) HTML (0) PDF 2.22 M (2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培养条件对勺叶茅膏菜(Drosera spatulata)试管苗矶松素积累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矶松素含量,对不同器官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矶松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勺叶茅膏菜试管苗根的矶松素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光质和有机物含量对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矶松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试管苗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培养光质为白光,其次为红光和蓝光,最后为绿光;适当降低培养基中有机物含量可促进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矶松素积累的影响效应依次为6-BA > NAA > KT > GA3,而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依次为6-BA > GA3 > NAA >KT。因此,勺叶茅膏菜试管苗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1/2MS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0 ~ 0.2 mg L-1 6-BA、0.2 mg L-1 NAA、0.5 mg L-1KT 和0.1 mg L-1 GA3,于白光下培养。

    • 四种添加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2014, 22(3):257-26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07

      摘要 (2128) HTML (0) PDF 1.33 M (2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培养基中添加物的作用,在1/2MS 培养基中加入椰肉、甘蔗渣、香蕉皮和麦麸等4种添加物,研究不同浓度添加物和培养时间对原球茎生长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 种添加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分化和多糖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添加15.0 g L-1 甘蔗渣,培养60 d 能明显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与分化(146.1%);而添加20.0 g L-1 甘蔗渣,培养40 d 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含量(50.4%)。这说明甘蔗渣是培养铁皮石斛原球茎的适宜添加物,既能促进铁皮石斛原球茎的生长发育,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 竹子叶绿体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应用

      2014, 22(3):263-26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08

      摘要 (2100) HTML (0) PDF 832.72 K (2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观赏竹叶片异质性的机理,根据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和绿竹(Bambusa oldhamii)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开发SSR 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麻竹和绿竹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存在87 和86 个SSR 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其次为单核苷酸重复类型。根据SSR 位点设计21 对引物,其中11 对引物对6 竹种能够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且具有多态性,引物有效率达到52.4%。聚类分析表明,6 竹种可分为两大类群,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有4 对引物在菲白竹(Pleioblastusfortunei)和白纹椎谷笹(Sasaella glabra f. albo-striata)的花叶中具有多态性,可作为区分观赏竹叶片异质性的分子标记。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红锥家系遗传变异与优良家系选择

      2014, 22(3):270-28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09

      摘要 (2178) HTML (0) PDF 716.08 K (2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选择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优良家系,对2 - 11 年生红锥家系的生长性状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上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受中等或中等以上遗传控制,具有很强的家系和家系内单株选择潜力;家系的单株材积变异幅度较大,胸径居中,树高的较小,显示出红锥家系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家系和单株遗传力随林龄的增大逐渐变小,到7 - 9 年生时逐渐稳定。年度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相关系数随林龄逐渐增大,到7 年生时最大,分别达到0.9602、0.9340 和0.9849,之后趋于稳定,因此,7 年生可作为早期选择的适合年龄。结合早期选择及形质指标,11 年生时最终选择出优良家系10 个,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3.95 m、14.34 cm 和0.1229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2.24%、18.69% 和51.59%,其通直度、圆满度、分枝角度、最大分枝、冠幅、枝下高等形质指标也提高7.71% ~ 12.94%。

    • 1.5代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评价

      2014, 22(3):281-29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10

      摘要 (1985) HTML (0) PDF 943.59 K (2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优化1.5 代杉木种子园的质量,通过对福建漳平杉木种子园内21 个杉木无性系生长和球果特征的调查,分析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 代杉木种子园不同无性系之间的生长和结实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无性系的结实量、球果体积、球果鲜重与其种子产量显著相关,生长性状与结实量、结实量与种子发芽率的相关性不显著。根据不同无性系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有6 个无性系具有生长快且结实量高的特性,可作为重建1.5 代杉木种子园的材料。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单瓣茉莉花发育过程中香精油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2014, 22(3):292-30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11

      摘要 (2098) HTML (0) PDF 1.21 M (2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单瓣茉莉(Jasminum sambac ‘Unifoliatum’)花发育过程中的香精油成分和含量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瓣茉莉花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香精油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花蕾初期、花蕾成熟期、微开期、盛开期和盛开末期分别鉴定出7、25、27、23 和16 种化学成分。萜烯类化合物是花蕾初期的主要香精油成分,花蕾成熟期、微开期和盛开期的萜烯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是主要的香精油成分,但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盛开末期的主要香精油成分是萜烯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单瓣茉莉鲜花的主要化学成分或前体物质在花蕾成熟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微开期的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茉莉花精油或熏茶时,应选择微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但在不能及时窨制花茶或提取香精油的情况下,选择花蕾成熟期的花采摘更为合适。

    • 鸡血藤中的酚酸类化合物

      2014, 22(3):301-30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12

      摘要 (2421) HTML (0) PDF 709.54 K (2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化学成分,从鸡血藤的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5 个酚酸类单体成分,经波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tachioside(2)、isotachioside(3)、canthoside D(4)、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6)、4-羟甲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丁香酸葡萄糖苷(8)、3-甲氧基苯乙醇-4-O-β-D-葡吡喃糖苷(9)、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10)、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11)、松香(12)、顺式紫丁香苷(13)、(-)-(7R,8S)-guaiacylglycerol 8-O-β-Dglucopyranoside(14)和l-threo-guaiacylglycerol-8-O-β-glucopyranoside(15)。其中,化合物2 ~ 810 ~ 15 为首次从密花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苦槛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014, 22(3):307-31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13

      摘要 (2208) HTML (0) PDF 855.29 K (2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A. Gray)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苦槛蓝叶中分离得到13 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野黑樱苷(1)、 类叶升麻苷(2)、5,7-二羟基二氢黄酮(3)、3-O-β 谷甾醇苷(4)、(3R)-oct-1-en-3-ol-O-β-D-gluc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ide(5)、7-甲氧基香橙素(6)、 异樱花素(7)、 匙叶桉油烯醇(8)、 愈创木醇(9)、(1S,2R,5S,6R)-2,6-bis(5-methoxy-3,4-methylenedi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10)、(1R,2S,5R,6S)-2-(4-hydroxy-3-methoxyphenyl)-6-(3,4-methylenedi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11)、 去甲基川陈皮素(12)和3',4',5,6,7,8-六甲氧基黄酮(13),其中化合物4、5、7 ~ 11 为首次从苦槛蓝植物中分离得到。刃天青显色法测试部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7-二羟基二氢黄酮(3)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 值为62.50 μg mL-1

    • >研究进展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多倍体起源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2014, 22(3):314-32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4.03.014

      摘要 (1725) HTML (0) PDF 727.40 K (2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倍化是植物物种形成与多样化的重要原动力。研究植物特别是一些重要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多倍体的起源与进化,不仅对于揭示多倍体形成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作为连接基因组序列片段到染色体组的桥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长期被广泛用来研究多倍体形成与进化过程中相关特异基因或序列的表达定位、外源染色体检测和鉴定、基因组结构变异等科学问题。因此,在简单介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展历史和植物多倍体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主要总结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多倍体起源与进化相关研究上的应用。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