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1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生境蕨类植物的叶片功能性状研究

      2013, 21(6):489-49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01

      摘要 (2478) HTML (0) PDF 1.38 M (2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不同生境中蕨类植物的叶片功能,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6 种优势蕨类植物的比叶面积、光合速率、元素含量、构建成本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叶片性状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附生蕨类(江南星蕨和崖姜蕨)的叶片具有较低的比叶面积(SLA)和光合速率(Aarea),较高的构建成本(CCarea)和碳同位素比率(δ13C)。而两种林下土生蕨类(扇叶铁线蕨、桫椤)具有较高的Aarea 和较低的δ13C。生长在岩石基质上的中华里白具有最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和较高的δ13C。生长在溪流边的薄叶卷柏具有最高的SLA,最低的CCarea 和δ13C。这些揭示了蕨类植物叶片性状与生境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由于附生蕨类的叶片具有高的能量投资和低的光合速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弱,附生蕨类可能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 清新和阳山县圆叶乌桕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群动态探讨

      2013, 21(6):496-50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02

      摘要 (2350) HTML (0) PDF 1.20 M (2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亚热带地区石灰岩山地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群落的变化规律,应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清新县和阳山县两片石灰岩山区圆叶乌桕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总面积为4800 m2 的样方中,共有维管植物140 种,隶属于65 科118 属。群落均以大戟科、茜草科、芸香科、桑科和木犀科为优势科;其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占总属数的79.6%,温带分布型属占18.3%。除草本层均匀度外,清新群落的各层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比阳山群落的高。清新的圆叶乌桕种群缺乏小苗,为不稳定种群;而阳山的圆叶乌桕种群相对年轻,为稳定种群。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群落中圆叶乌桕的优势地位终将被其它耐荫型树种所取代。

    • 森林降水格局野外控制试验设施对土壤氮转化速率的影响

      2013, 21(6):505-51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03

      摘要 (2033) HTML (0) PDF 6.56 M (2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样地扰动对生态学野外控制试验的影响,在介绍一个较大型森林降水格局野外控制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试验平台建设的设施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净氮(N)转化速率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约0.7 hm2 样地在2012 年5-9 月间的土壤有机C(SOC)、全N(TN)、硝态N、铵态N、微生物生物量C(MBC)、净N 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变异,但设施对SOC、TN、硝态N、铵态N 和净矿化速率的影响统计学检验不显著;而设施建设和样方周边挖隔离沟对净N 硝化速率在刚完成平台建设时有显著影响(P<0.05),但恢复3 个月后虽仍有差异,但统计学检验已不显著。这些提示了在分析和解释降水处理对净N 硝化速率的影响效应时,应注意设施效应和坡位差异的潜在影响。

    •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基础呼吸及代谢熵的变化

      2013, 21(6):514-5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04

      摘要 (2292) HTML (0) PDF 1.11 M (2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中的土壤呼吸特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土壤基础呼吸(SBR)及代谢熵(qCO2)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它们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中的SBR、qCO2 存在明显差异,从裸地(Ⅰ)、草本群落(Ⅱ)、灌木群落(Ⅲ)到乔木群落(Ⅳ)阶段,SBR 显著增强(P<0.05),qCO2 显著减小(P<0.05)。每个恢复阶段,土层深度从0~20 cm、20~40 cm 到40~60 cm,SBR 显著减弱(P<0.05),qCO2 显著增加(P<0.05)。从Ⅱ、Ⅲ至Ⅳ阶段,根际(R)与非根际(S)的SBR 显著增加(P<0.05),SBR 的R/S 显著减小(P<0.05);而qCO2 逐渐减小(P>0.05),qCO2 的R/S 逐渐上升(P>0.05),SBR 与qCO2 均表现出R > S 的特点。相关分析表明,SBR 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温度(SST) 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SBD)呈显著负相关(P<0.05);qCO2 与SMBC 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ST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BD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些对于构建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对桉树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2013, 21(6):521-52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05

      摘要 (2205) HTML (0) PDF 1.10 M (2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危害后桉树(Eucalypt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对24个桉树品系受危害前后的次生物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品系遭受枝瘿姬小蜂危害后,叶片内的类黄酮含量明显上升,高感品系的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抗性类型的品系。受虫害前高抗品系桉树叶片中的单宁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但进入小蜂危害期,叶片单宁含量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次生物质的动态变化在不同抗性品系间差异显著,表明桉树叶片的单宁和类黄酮含量与抗枝瘿姬小蜂有显著关系,可作为检测桉树对枝瘿姬小蜂抗性的指标。

    • 鹦哥岭山地雨林不同海拔区森林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2013, 21(6):529-53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06

      摘要 (2148) HTML (0) PDF 1.10 M (2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海南岛不同海拔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现状,在鹦哥岭山地雨林择伐林中按高(1063 m)、中(899 m)、低(473 m)等3 个海拔区分别设立50 个10 m×10 m 的固定样方,对森林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鹦哥岭山地雨林的生物量较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仅为152.6 t hm-2,乔木层生物量为142.6 t hm-2;乔木层的生物量在高海拔区明显高于中、低海拔区,分别为197.6 t hm-2、 112.2 t hm-2 和117.8 t hm-2;群落生物量的大小依次是乔木层>枯倒木>凋落物,分配比例分别为94.22%、 2.90% 和2.88%;其中乔木层的生物量以树干>树枝>树皮>树叶,分配比例分别为72.63%、 15.35%、 9.23%和2.79%。因经过择伐,群落中大径级和特大径级木较少,各径级生物量比例为:小径木(5~19.9 cm) 35.89%、中径木(20~35.9 cm) 26.24%、大径木(36~47.9 cm) 16.01% 和特大径木(≥48 cm) 21.86%。可见,鹦哥岭山地雨林经过30 多年的恢复,仍然处于演替的中期阶段,其固碳潜力仍巨大。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中国橐吾属(菊科-千里光族)的分类学研究(三):芥形橐吾、岷县橐吾和半裂橐吾的名实订正

      2013, 21(6):538-54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07

      摘要 (2167) HTML (0) PDF 30.18 M (1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芥形橐吾(Ligularia brassicoides Hand.-Mazz.)、岷县橐吾(L. ianthochaeta C. C. Chang)和半裂橐吾(L. paradoxa Hand.-Mazz. var. palmatifida S. W. Liu & T. N. Ho) 处理为异名。

    • 朱砂根复合群形态性状的数量分析

      2013, 21(6):543-54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08

      摘要 (2273) HTML (0) PDF 1.21 M (2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朱砂根复合群——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红凉伞(A. crenata var. bicolor(E. Walker) C. Y. Wu & C. Chen)和岭南紫金牛(A. linangensis C. M. Hu)之间存在一些过渡类型,很难依据少数几个关键性状对它们明确划分。运用Anderson 的形象化散点图和柱状图的方法对全国14 个省区135 份标本的9 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岭南紫金牛应为独立的种,支持将红凉伞进行归并。

    • 中国紫金牛属的分支分类学研究

      2013, 21(6):549-55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09

      摘要 (2426) HTML (0) PDF 1.37 M (2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中国紫金牛属(Ardisia)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42 个形态学性状,运用分支分析方法对中国广义报春花科(Primulaceae s.l.)紫金牛属90 个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最简约性分析得到了100 个同等简约树。50% 多数规则一致树的分支结构与以前建立的紫金牛亚属划分系统基本一致。外类群酸藤子属(Embelia)、铁仔属(Myrsine)、密花树属(Rapanea)聚在分支树的最基部,紫金牛属为一单系类群。形态分支树的一致性指数和保持性指数和各分支内部支持率均较低,只在种与变种或亚种之间获得较高的支持率。腋序亚属(subg. Akosmos)、短序亚属(subg. Pimelandra)、顶序亚属(subg.Acrardisia)、高木亚属(subg. Tinus)处于分支树较为基部的位置,在紫金牛属中较为原始;圆齿亚属(subg. Crispardisia)和锯齿亚属(subg. Bladhia)共同组成一大支,二者亲缘关系紧密,为该属中最为进化的类群。这些结果对紫金牛属的分类修订提供了依据。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绿竹BoCOBL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分析

      2013, 21(6):560-56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10

      摘要 (2467) HTML (0) PDF 2.20 M (2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COBRA 相像蛋白(COBL)在竹子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 和RACE 技术,从绿竹(Bambusa oldhamii)叶片中克隆到1 个COBL 同源基因BoCOBL(GenBank登录号:EU247930),cDNA 全长为1743 bp。序列分析表明,BoCOBL 编码含451 个氨基酸的COBL 蛋白,其N 端具有1 个明显的跨膜螺旋结构,C 端具有1 个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信号序列,属于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家族,为典型的膜蛋白。通过构建BoCOBL::GFP 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到烟草(Nicotiana tabacum)悬浮细胞中,表达分析表明BoCOBL::GFP 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而对照GFP 的分布无特异性,证明BoCOBL 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蛋白。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BoCOBL 基因的表达模式为组成型,在根、茎、叶片和叶鞘中均有表达,但在茎中的表达丰度略低。这为深入研究BoCOBL 基因在竹子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采后杨桃果实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2013, 21(6):566-57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11

      摘要 (2369) HTML (0) PDF 1.27 M (2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延缓采后杨桃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用0.6 μL L-1 1-MCP 处理‘香蜜’甜杨桃(Averrhoa carambola‘Xiangmi’),对在(15±1)℃、相对湿度90% 下贮藏的果实软化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 处理可保持较高的杨桃果实硬度,有效降低果胶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延缓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下降和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因此,0.6 μL L-1 1-MCP 处理能有效控制采后‘香蜜’甜杨桃果实的软化进程,延长果实保鲜期。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米碎花茎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2013, 21(6):572-57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12

      摘要 (2138) HTML (0) PDF 1.15 M (3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山茶科(Theaceae)柃木属植物米碎花(Eurya chinensis R. Brown)茎枝的化学成分,从米碎花茎枝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高根二醇(1)、白桦酸(2)、木栓酮(3)、羽扇豆醇(4)、β-谷甾醇(5)、豆甾醇(6)、邻羟基苯甲醛(7)、正二十九烷醇(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研究进展
    • 植物器官大小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2013, 21(6):577-58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6.013

      摘要 (2383) HTML (0) PDF 1.13 M (2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器官大小是植物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植物器官大小虽然受到外在的环境因素(如光照、营养等)的影响,但它是由内在特有的细胞数目和细胞大小决定的。许多基因能通过转录调节、蛋白合成、激素调节或松弛细胞壁等途径作用于植物细胞繁殖和/ 或细胞扩张,它们的过表达或缺失表达能改变植物器官大小和加快植物生长。尽管如此,这些基因是通过相对独立的途径起作用,在植物中难以阐明一个相对整合的器官大小基因调控网络,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与器官大小相关的基因已经应用于农作物育种,并培育出显著增大的农作物品种,这也证实了利用器官大小基因进行植物品种选育的可行性。因此,通过研究药用植物器官大小的基因,在分子水平上有目的地调控器官的大小和形态,是缓解当前许多药用植物面临的资源紧缺、枯竭、濒危困境的可考虑途径之一。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