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3, 21(5):389-39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01
摘要:通过文献和标本考证,发现《中国植物志》 第77 卷第2 分册和《Flora of China》 第20~21 卷中均误将黑穗橐吾(Ligularia melanothyrsa Hand.-Mazz.)鉴定为植夫橐吾(L. fangiana Hand.-Mazz.),而真正的植夫橐吾应处理为川鄂橐吾[L. wilsoniana (Hemsl.) Greenm.]的异名。
2013, 21(5):397-40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02
摘要:为探讨野桐属(Mallotus)雌雄异株的进化和传粉机制,对白背叶(Mallotus apelta)野生居群的性系统和传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白背叶居群均由雌性(F)、雄性(M)和少数两性(B)个体组成,平均性比为1:0.66:0.18 (F:M:B);3 种性别植株的基径大小差异不显著;雌株与两性植株的单花胚珠数、单果结籽数和自然结实率无显著差异;雄株与两性植株的花粉萌发率、花粉组织化学和花粉微形态特征也无显著差异,但雄株的单花花粉量是两性植株的1.26~1.63 倍,且差异显著;雌株的异交结实率为96.67%,两性植株的异交结实率为76.00%,两者差异显著,说明居群内雌株的潜在种子生产力明显高于两性植株;野外观察到雄株和两性植株上的雄花具有访花者而雌株没有;雌株经套网处理后结实率超过30% 而套袋处理不结实。这些表明白背叶具典型的亚雌雄异株性系统,雌株和雄株的适合度均高于两性植株;雌株以风媒传粉结实,两性植株可能兼有风媒和虫媒传粉特征。
郑涛 , 陈振东 , 林秀香 , 郑少缘 , 何雪娇 , 苏金强
2013, 21(5):406-41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03
摘要:为探讨福建省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的亲缘关系,运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源自福建省的野牡丹属野生种质及部分实生后代共34 份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 条多态性引物对34 份种质DNA 进行扩增,共获得112 条完整、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4 条,多态性比率为92.9%,表明野牡丹属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4 份种质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5~0.93,平均相似系数为0.71,表明这些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表明34 份材料可划分为3 个类群5 个亚类,主坐标散点分析可分为4 个类群,这与亲缘关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福建省野牡丹属野生种质及部分具备优良园艺性状实生后代的亲缘关系,为该属植物的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钱鑫 , 连静静 , 李全健 , 刘芬 , 王彩霞 , 田敏
2013, 21(5):414-41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04
摘要:为了解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和无距虾脊兰(Calanthe tsoongiana T. Tang et F. T. Wang)的核型,采用根尖压片法对扇脉杓兰和无距虾脊兰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扇脉杓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2,核型公式为2n = 2x = 22 = 16m + 2sm + 2st + 2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 = 22 = 2L + 6M2 + 12M1 + 2S,核不对称系数为60.01%,核型分类为2B 型;而无距虾脊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核型公式为2n = 2x = 40 = 28m + 10sm + 2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 = 40 = 8L + 10M2 + 16M1 + 6S,核不对称系数为59.84%,核型分类为2B 型;两者核型都较为对称。其中,无距虾脊兰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这为扇脉杓兰和无距虾脊兰的进化地位和种质保护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2013, 21(5):420-42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05
摘要:报道了中国唇形科(Lamiaceae)刺蕊草属一新记录种——香薷状刺蕊草(Pogostemon elsholtzioides Benth.),该种在中国产于西藏墨脱县,凭证标本保存在PE。该种在喜马拉雅地区分布广泛,与特产于云南西北部地区的狭叶刺蕊草(P. dielsianus Dunn)的主要区别为:花萼钟形,长3~3.5 mm,花萼齿长为花萼筒的1/3~1/2,花冠长约4.5 mm。
2013, 21(5):423-42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06
摘要:报道了中国一新外来植物——蒜味草(Petiveria alliacea L.)。蒜味草为商陆科(Phytolaccaceae)蒜味草属植物,既是一种有毒植物,也是一种药用植物。
2013, 21(5):426-42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07
摘要:报道了安徽省兰科2 新记录属 —— 盂兰属(Lecanorchis)、叠鞘兰属(Chamaegastrodia),及2 新记录种:多花盂兰(Lecanorchis multiflora)、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shikokiana)。
2013, 21(5):429-43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08
摘要:报道了产自中国大陆贵州省的异萼苔属(Heteroscyphus)一新记录种——膨体异萼苔[H. turgidus (Schiffn.) Schiffn.]。本种与圆叶异萼苔[H. tener (Steph.) Schiffn.]主要的区别特征在于腹叶边缘具粗齿且植株明显较小。依据采自贵州梵净山的标本,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
林俊芳 , 林义章 , 丘武昌 , 汪镇坤 , 钟凤林 , 林碧英
2013, 21(5):432-43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09
摘要:为探讨不同氮素水平的硝态氮与铵态氮对油麦菜(Lactuca sativa L.)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自主设计并制作了适合蔬菜水培的立体管道栽培系统,配制了NO3-:NH4+ = 10:0,NO3-:NH4+ = 7:1,NO3-:NH4+ = 7:3 的营养液,通过模糊数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品质的权重值,综合评价了不同氮素水平对油麦菜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以NO3-:NH4+ = 7:3 营养液的栽培效果最好,其次是NO3-:NH4+ = 7:1。当营养液的NO3-:NH4+ = 7:3 时,油麦菜的产量最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少,其综合品质最好。层次分析法对油麦菜不同氮素水平营养液的栽培效果的综合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助于获得南方设施管道栽培油麦菜最佳的营养液配方。
2013, 21(5):439-44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10
摘要:为探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果实中藏花素的合成机理,克隆了栀子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GjPSY)基因的全长cDNA。结果表明,推导的GjPSY 氨基酸序列与双子叶植物来源的GjPSY 亲缘关系较近。采用HPLC 检测栀子果实中的藏花素-1 含量为(3.96±1.48) mg g-1,在叶片中未检出。通过RT-PCR 分析表明,GjPSY 在栀子叶片和果实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因此推测,GjPSY 的转录水平与果实中藏花素-1 的合成无关。
2013, 21(5):446-452. DOI: 10.396/j.issn.1005-3395.2013.05.011
摘要:为明确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叶片表面蜡质的化学组分和蓟马(Thrips spp.)锉吸胁迫对蜡质含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危害等级蓟马锉吸叶片的表面蜡质化学组分及含量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垂叶榕叶片的表面蜡质中含有32 种化合物,包含有9 种酸、8 种醇、5 种酯、5 种酮和5 种烃。不同危害等级叶片的表面蜡质总量、已分离化合物的总离子峰面积、各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各类化合物及其主要组分的离子峰面积均不同。垂叶榕叶片的表面蜡质的化学组分和含量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叶片受蓟马锉吸危害的程度。这说明叶片表面蜡质的化学组分及含量在垂叶榕与蓟马的互作和协同进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赵倩 , 林景卫 , 冯雅萍 , 陈丽静 , 马慧 , 钟鸣
2013, 21(5):453-45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12
摘要:为建立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以紫茉莉无菌苗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筛选紫茉莉悬浮细胞的适宜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紫茉莉愈伤组织在MS + 2,4-D 1 mg L-1 + KT 0.5 mg L-1 的液体培养基中悬浮继代培养3~4 次,能得到稳定的悬浮细胞系。培养基的pH 值为5.5~5.9,蔗糖浓度为30 g L-1 更适合悬浮细胞的生长。紫茉莉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大致呈S 型。最佳继代培养时间是10 d,培养液的体积为40 mL 时,接种量为7.5 mL,可以较好地保持悬浮细胞系。1 L培养液中可提取分泌蛋白(0.42±0.15) g。这些有助于对悬浮细胞提取分泌蛋白的研究。
李秋华 , 刘送平 , 支崇远 , 李小峰 , 陈峰峰 , 曾庆凯
2013, 21(5):459-46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13
摘要:为了解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 种水库消落带草本植物在完全水淹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对这3 种植物的生态指标(枝条、叶和生物量)和生理指标(可溶性糖、淀粉和根系活力)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水淹条件下,虉草、牛鞭草和狗牙根都不产生新的枝条,它们通过减少总叶数、总叶长和生物量的方式来适应水淹环境。虉草和狗牙根通过减缓枝条生长速率来适应水淹环境,而牛鞭草则是通过先加快生长后抑制生长来保存活力。虉草、牛鞭草和狗牙根均以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消耗,降低根系活力等方式来适应长期的水淹环境。3 种草本植物的水淹耐受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狗牙根、虉草、牛鞭草。
2013, 21(5):466-47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14
摘要:为了解鸦胆子(Brucea javanica)的化学成分,从鸦胆子果实中分离得到13 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 (1),对羟基苯甲酸 (2),3,4-二羟基苯甲酸 (3),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 (4),没食子酸 (5),丁香酸 (6),二氢阿魏酸 (7),毛地黄黄酮 (8),angophorol (9),2β,6β,9β-trihydroxyclovane (10),硬脂酸 (11), β-谷甾醇 (12)和β-胡萝卜苷 (13)。化合物2, 4, 6~10 均系从鸦胆子果实中首次分离得到。
2013, 21(5):471-47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5.015
摘要:赖草属(Leymus Hochst.)为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中的一个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属,属内多数种类是优良牧草,有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业良种繁育、畜牧业牧草改良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该属在分类学上是一个疑难属,在属的界限、属下组系的划分,以及类群间演化关系上问题较多。对赖草属分类学问题进行了综述,为赖草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
2013, 21(5):479-488. DOI: 10.396/j.issn.1005-3395.2013.05.016
摘要: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指外源添加与生物体内的元素或物质完全共同运行的示踪物,用来指示生物体内某元素或物质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能从本质上揭示生态学过程发生的机理,从而成为生态学科研工作十分重要的工具之一。对近年来15N 示踪技术应用于土壤氮素固定、植物氮素营养和植物-土壤系统氮迁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稳定氮同位素技术在解决相关生态学难题可能的前景和不足方面进行了展望。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