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南方红壤区3年生茶园土壤呼吸特征

      2013, 21(3):193-20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01

      摘要 (2394) HTML (0) PDF 1.37 M (2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茶园的土壤呼吸特征,采用LI-Cor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观测3 年生茶园系统的土壤呼吸速率,对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和在茶行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动态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特征,峰值出现在8月;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动态变化与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10 cm的温度能够解释茶园不同观测区域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变化的67.79%~88.52%;用指数方程计算的茶园不同观测区域土壤呼吸Q10值为1.58~1.86。在茶行尺度上,茶园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呼吸速率通常在距离茶树基部较近的位置较高;根系生物量能够解释茶园土壤呼吸速率在茶行尺度上空间变异的82.68%。因此,根系分布的空间差异是造成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 鹤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惰性碳含量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2013, 21(3):203-21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02

      摘要 (2487) HTML (0) PDF 1.20 M (2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植被恢复下森林土壤惰性碳(Non-labile carbon, NLC)的分布和季节动态,对鹤山6种不同植被类型(灌草、马尾松、桉树、乡土树种、马占相思、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40 cm)NLC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6种植被类型土壤NLC含量均以表层(0~10 cm)最高,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有下降趋势。表层土壤NLC含量受植被类型的影响显著,马占相思林的土壤N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型;马尾松林的土壤NLC含量最低,与其他林型差异显著。马占相思林深层土壤(10~20 cm和20~40 cm)的NL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被类型,其它植被类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NLC含量具有不同的干湿季动态变化,湿季土壤NLC占土壤总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的比值高于干季。从不同土层NLC占SOC的比例可见,马占相思林和灌草林能显著提高土壤不同层次的NLC含量,马尾松林、桉树林、乡土树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则有利于提高深层土壤SOC稳定性。

    • 扩鞭繁殖毛竹林碳氮贮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2013, 21(3):211-21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03

      摘要 (2497) HTML (0) PDF 1.36 M (2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不同成林时间扩鞭繁殖毛竹林的碳、氮贮量变化特征,以撂荒地和14年生杉木林为对照,对不同成林时间扩鞭繁殖毛竹林的碳、氮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碳、氮贮量均显著高于撂荒地;而14年生杉木林转化为毛竹林后,碳贮量短暂下降后快速上升,成林10年毛竹林的碳贮量达到最大,其后随着“林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成林时间超过10年的毛竹林的氮贮量显著高于14年生的杉木林,而成林5年毛竹林的氮贮量低于杉木林。几种类型林分系统的碳、氮贮量均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且乔木层碳、氮贮量比例越大,土壤层碳氮贮量比例越低。毛竹林凋落物碳、氮贮量高于撂荒地,低于杉木林;但毛竹林凋落物层碳氮贮量随着成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毛竹林较低的凋落物碳氮贮量可能会影响毛竹林的持续固碳能力。因此,平衡乔木层和土壤层的碳氮贮量是森林实现科学经营的关键。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稻城千里光(菊科-千里光族)的名实订正

      2013, 21(3):220-22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04

      摘要 (2373) HTML (0) PDF 78.97 M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标本(包括模式标本)检查,发现稻城千里光(Senecio daochengensis Y. L. Chen)与黑褐千里光(S. atrofuscus Grierson)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提供了黑褐千里光的地理分布图及其与近缘种的检索表。

    • 红果黄檀一新异名

      2013, 21(3):225-22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05

      摘要 (2492) HTML (0) PDF 9.75 M (1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红果黄檀(Dalbergia tsoi Merr. et Chun)和白沙黄檀(D. peishaensis Chun et T. Chen)的标本研究及野外观察,确认两者为同种植物,故将白沙黄檀处理为红果黄檀的异名。

    • 缅甸紫金牛属新记录

      2013, 21(3):229-23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06

      摘要 (2440) HTML (0) PDF 1.03 M (2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缅甸克钦邦分布的报春花科(Primulaceae)紫金牛属(Ardisia Swtarz)的3 新记录种:伞形紫金牛(Ardisia corymbifera Mez)、珍珠伞(Ardisia maculosa Mez)和Ardisia interjacens C. M. Hu & J. E. Vidal。

    • 中国鸢尾兰属(兰科)二新记录

      2013, 21(3):231-23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07

      摘要 (2771) HTML (0) PDF 10.29 M (2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二新记录种,即镰叶鸢尾兰(Oberonia falcata King & Pantl.)和坎布里鸢尾兰(O.kanburiensis Seidenf.)。镰叶鸢尾兰茎较长,叶镰曲状,萼片反折,唇瓣中裂片二裂呈锐角,先端尖;坎布里鸢尾兰花瓣及唇瓣边缘流苏状,唇瓣中部缢缩,在中裂片先端最宽。

    • 罗汉果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与花部形态、胚珠变化的关系

      2013, 21(3):234-23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08

      摘要 (2651) HTML (0) PDF 21.49 M (1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弄清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与花部形态特征、胚珠的关系,运用石蜡切片法对罗汉果子房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果的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排列,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蓼型。花蕾形态、胚珠变化与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的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当子房长度为7.0 mm≤L<9.0 mm,珠心呈椭圆形时,约有45.83%的大孢子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期。因此,依据罗汉果花部形态可有效确定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时期。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霍山石斛种苗繁殖与栽培研究

      2013, 21(3):240-24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09

      摘要 (2601) HTML (0) PDF 4.54 M (2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 J. Cheng)的种苗繁殖与栽培技术,对霍山石斛的人工辅助授粉方式、无菌播种和试管苗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辅助授粉时,栽培大棚内的异花授粉结果率可达65%以上,而自花授粉结果率不到4%,异花授粉的果实发育更好,但二者果实成熟所需时间基本一致。在无菌培养条件下,试管开花植株的异花授粉结果率可达到18.18%,并且果实成熟所需时间比栽培大棚的短67 d。不论是栽培大棚和无菌培养的异花授粉的成熟种子,还是在4℃下贮存2.5年的种子,无菌播种的萌发率均超过80%,比自花授粉的种子萌发率高20%左右。培养基中添加土豆、香蕉和苹果汁等添加物,对霍山石斛的壮苗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添加香蕉匀浆的效果最好。试管苗移栽的适宜基质为分层基质:下部3/10树皮+上部7/10木屑,其移栽成活率(78%)和萌芽数较高(每丛2.7个芽),这可能与该基质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等有关。

    • 巴西橡胶树HbSUT3HbSUT5 mRNA在嫩茎和中脉中的原位杂交分析

      2013, 21(3):247-25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10

      摘要 (2590) HTML (0) PDF 8.58 M (1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中HbSUT3HbSUT5基因的功能,采用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与橡胶树嫩茎和中脉两种组织切片分别进行RNA原位杂交,对这2种SUT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区域与表达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橡胶树嫩茎中,两个SUT基因主要在树皮的韧皮部和皮层细胞中表达;在中脉中,两个SUT基因在除木质部导管系统外的其它部位均有表达;HbSUT3基因在嫩茎和中脉中的表达量相近,而HbSUT5基因在嫩茎中的表达量远高于中脉。这些揭示HbSUT3HbSUT5基因可能广泛参与韧皮部装载、蔗糖运输与库细胞供给等活动,同时两个SUT基因也存在功能分化。

    • 澳洲坚果SCoT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2013, 21(3):253-25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11

      摘要 (2486) HTML (0) PDF 1.60 M (2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的SCoT最适反应体系,用单因素设计方法对影响SCoT-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并构建了澳洲坚果种质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的SCoT最适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 μL,包含2.5 mmol L-1 Mg2+, 0.3 mmol L-1 dNTPs, 0.8 μmolL-1引物, 40 mgL-1模板DNA和1.0 U Taq DNA聚合酶。最适退火温度为50℃。该反应体系对澳洲坚果种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较高的分辨率。选用多态性良好的单引物SC5 和引物组合SC34+SC39,可以将12份澳洲坚果种质完全区分开,每份种质都各有独特的指纹图谱,置信概率达到99.988%。构建的SCoT反应体系可为澳洲坚果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持。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不同来源丹参药材酚酸类成分的分析研究

      2013, 21(3):259-26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12

      摘要 (2436) HTML (0) PDF 1.19 M (2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不同来源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药材的酚酸类成分,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丹参药材中的酚酸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产地、采收期、病害、根色、根的粗细以及药材部位等因素尽管对丹参酚酸类成分绝对含量的影响比较大,但对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较小;不同来源丹参药材酚酸类成分指纹图谱相似性较高;8月份采收的药材,丹酚酸B 含量较高;病害能够显著降低丹酚酸B的积累;与白根和褐色根相比,砖红色根中的丹酚酸B 含量较高;根越粗,丹酚酸B含量也越高。这为丹参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

    • 苦槛蓝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2013, 21(3):266-27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13

      摘要 (2662) HTML (0) PDF 1.13 M (2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A. Gray)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技术从苦槛蓝叶片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桔皮素(1)、甜橙素(2)、5,4'-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3)、4',5,7,8-四甲氧基黄酮(4)、去甲基川陈皮素(5)、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6)、3',4',5,6,7,8-六甲氧基黄酮(7)、 二氢山柰酚(8)、 木犀草素(9)、3',4',5,7-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 (10)和芹黄素(11)。除化合物9之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槛蓝叶片中分离得到。孢子萌发法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 2, 89对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这为苦槛蓝叶片中有效成分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沉香属的化学分类学研究

      2013, 21(3):273-28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14

      摘要 (2889) HTML (0) PDF 1.46 M (3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瑞香科沉香亚科的分类学地位,结合其他亚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对从沉香属植物分离到的各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从二萜和黄酮(烷)的成分类型判断,沉香亚科的进化地位低于瑞香亚科;从三萜成分类型来看,其地位又比Gonystyloideae亚科稍高;同时2-(2-苯乙基)色酮类和二苯基甲酮类成分为沉香属甚至沉香亚科的特征性成分。因此,沉香亚科是瑞香科中进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类群,处于瑞香亚科和Gonystyloideae亚科之间。

    • >研究进展
    • 兰科石斛属植物菌根真菌研究进展

      2013, 21(3):281-28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3.015

      摘要 (2964) HTML (0) PDF 1.08 M (4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斛属(Dendrobium)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树兰亚科(Epidendroideae)石斛兰族(Dendrobiinae),是兰科最大的属之一,终生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石斛属很多种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由于人为过度采挖和野生生境的破坏,使得野生石斛资源濒临灭绝。石斛属植物为典型的兰科菌根植物,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与真菌共生,才能完成生活史。菌根真菌对于石斛属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石斛属植物菌根的形成、菌根真菌的作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菌根技术在石斛属植物中的应用做了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内容和重点提出了一些思路。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