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 竹亚科刚竹属植物的修订(Ⅳ)——Phyllostachys hispida的恢复及其近缘种的分类

      2013, 21(1):1-1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01

      摘要 (3276) HTML (0) PDF 56.90 M (1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模式标本考证、居群调查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确认毛壳竹(Phyllostachys hispida S. C. Li, S. H. Wu et S. Y. Chen)与乌竹(P. varioauriculata S. C. Li et S. H. Wu)在新秆性状、秆箨颜色、箨舌高度及颜色、叶鞘毛被上有较大的区别,应作为独立的竹种看待。小叶光壳竹(P. varioauriculata var. glabrata G. H. Lai)也因新秆下部一段呈扁圆形、秆箨基部具长柔毛,叶片很小等特征而明显不同于乌竹,应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竹种,但由于存在晚出同名问题而给出新名称P. microphylla G. H. Lai。同时还描述了毛壳竹的一新变种,即光壳竹(P. hispida var. glabrivagina G. H. Lai)。日本所产的姬淡竹与毛壳竹属于同一种系,因其学名P.humilis Muroi为一裸名,应予废弃。

    • 疏花长柄山蚂蝗复合体(豆科)的修订

      2013, 21(1):11-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02

      摘要 (2781) HTML (0) PDF 7.50 M (2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文献、标本研究,结合野外考察及数据统计分析,确认疏花长柄山蚂蝗复合体包括4 种1 亚种,讨论了各分类群的重要性状,并给出了新的检索表。将湘西长柄山蚂蝗(Hylodesmum laxum subsp. falfolium)处理为原亚种的新异名;订正了《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等著作中该类群的几个错误的地理分布,记载了我国几个省区的分布新记录,并给出了凭证标本。

    • 国产毛茛科驴蹄草属两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2013, 21(1):21-2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03

      摘要 (3013) HTML (0) PDF 4.98 M (2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 L.)植物的细胞学特征,对驴蹄草(C. palustris L.) 3 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C. scaposa Hook. f. & Thoms.)5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驴蹄草贵州纳雍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为2n=32(四倍体),两个云南中甸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4(八倍体)。花葶驴蹄草四川红原、康定、石渠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2(四倍体),该数目为首次报道;西藏林芝和云南德钦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64(八倍体)。驴蹄草的染色体比花葶驴蹄草大。这两种植物的32或64条染色体分别以4条或8条为单位大致能够排列为8组同源染色体,但同一组内的染色体经常具有明显的异形性(heteromorphy),不同居群的核型组成多少具有差异。同时,还分析了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的不同倍性细胞型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式样。

    • 四照花亚属的nrDNA ITS致同进化不完全

      2013, 21(1):29-3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04

      摘要 (2679) HTML (0) PDF 1.36 M (3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照花亚属(Cornus subg. Syncarpea)隶属于山茱萸科山茱萸属(Cornus),我国该亚属共有5种8亚种。为探讨四照花亚属nrDNA ITS序列的致同进化不完全现象及假基因产生的可能原因,分析了该亚属4种(每种1~2个居群)共21个个体的nrDNA ITS序列。结果表明,这些类群的nrDNA ITS存在多态性,通过分析这些nrDNA ITS克隆序列的G+C含量、5.8S保守基序和二级结构最小自由能,推测其可能存在假基因。系统发育研究结果显示所有nrDNA ITS序列分成5个分支,同一个体的不同拷贝被分别置于两个甚至多个分支中,且不同分支显示了不同种间关系。四照花亚属物种个体内部存在nrDNA ITS不完全致同进化,可能归咎于不完全的世系分选(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种间杂交或多倍化等进化事件,从而导致基因组内nrITS区序列出现多态性,同时也导致难以通过外部形态来划分亚属内种间界限。

    • >植物生态与资源管理
    • 珍稀濒危物种格木传粉方式和交配系统的初步研究

      2013, 21(1):38-4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05

      摘要 (3041) HTML (0) PDF 8.53 M (1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的传粉方式和交配系统,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进行野外观察, 花的微器官(花粉和柱头)用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控制授粉实验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格木具有颜色亮丽和散发香味的总状花序,格木花粉包被厚重的粘性物质,柱头没有易于捕获花粉的结构,风媒传粉没有坐果,推断格木应该是通过虫媒传播花粉,或者主要是通过虫媒传播。遗传分析和在不同繁殖环境的两棵目标树的坐果情况表明,格木偶尔可以自交产生后代,但异交占据着绝对的优势,鼎湖山格木种群的异交率达到90.6%。格木传粉方式和交配系统的研究有利于对格木进行保护和保育。

    • 短周期尾巨桉能源林生物量与能量特征研究

      2013, 21(1):45-5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06

      摘要 (2747) HTML (0) PDF 1.18 M (3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开发和利用尾巨桉能源林,通过测量1~4年生植株的叶片、树枝、树根、树干和树皮的热值和生物量,对短周期尾巨桉能源林的生物量和能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叶片、树枝、树干、树根、树皮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叶片、树枝、树皮生物量占单株总生物量的比例逐年减小,而树干则呈逐年升高趋势。1~4年生尾巨桉单株和林分的生物量分别为4.32~66.29 kg和10.68~153.33 t hm-2。生物量的结构特征表明,尾巨桉林分在第4年开始郁闭,生长以增加树干的生物量为主。尾巨桉各组分的平均干质量热值为17.23~20.56 kJ g-1,且差异极显著(P<0.01),以叶片的值最高、树皮的最低;同一组分不同林龄的热值差异不显著(P>0.05)。1~4年生尾巨桉的单株和林分能量现存量为81.61~1255.22 MJ和201.83~2903.32 GJ hm-2,其变化趋势及大小排列顺序与生物量相同。因此,对尾巨桉能源林可以4年短周期进行经营。

    • >植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
    • 马肾果枝条的化学成分研究

      2013, 21(1):52-5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07

      摘要 (2797) HTML (0) PDF 1.21 M (3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马肾果(Aglaia testicularis C. Y. Wu)枝条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火焰花内酯B (1)、火焰花内酯苷A (2)、(E)-aglawone (3)、eichlerianic acid (4)、shoreic acid (5)、3β-羟基-5α,8α-表-二氧麦角-6,22-二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东莨菪内酯(10)、碳二十六酸(11)。化合物1~3, 8~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松香烷二萜内酯类衍生物12则是首次从米仔兰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对人肺癌细胞株AGZY 83-a表现出弱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0.5 μg mL-1。这为国产米仔兰属植物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牛膝根化学成分研究

      2013, 21(1):57-6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08

      摘要 (2652) HTML (0) PDF 1.24 M (3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中药材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根中的有效成分,用色谱技术从牛膝根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水龙骨甾酮B (1),shidasterone (2),齐墩果酸(3),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6′-O-甲酯 (4),竹节参苷Ⅳa甲酯 (5),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6),N-顺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7),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8),N-反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9),(9E)-8,11,12-三羟基-十八碳烯酸(10),(9E)-8,11,12-三羟基-十八碳烯酸甲酯(11)和亚油酸(12)。其中化合物2、6、710~12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得到。这有利于对牛膝根进行更好地开发利用。

    • 紫茎泽兰中的酚类化学成分

      2013, 21(1):63-6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09

      摘要 (2700) HTML (0) PDF 1.23 M (3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酚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芥子醛(3)、苯乙基阿魏酯(4)、3,4-二羟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6)、3,4-二甲氧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8)、3-(3,4-二羟基苯基)-1-丙醇(9)、2-香豆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4-O-β-D-葡萄糖苷-3,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酮(11)。化合物3~911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

    • 小叶米仔兰枝条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2013, 21(1):69-7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10

      摘要 (2519) HTML (0) PDF 1.20 M (2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小叶米仔兰(Aglaia odorata var. microphyllina)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从其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4(15)-桉叶烯-1β,7,11-三醇 (1)、4α,10β,11-三羟基-1,5-反-愈创木烷-6-烯(2)、6,15α-环氧-1β,4β-二羟基桉烷(3)、2-羟基-丁二酸-1-甲酯(4)、巴西红厚壳素(5)和胡萝卜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5为首次从米仔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1~5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小桐子果壳化感物质的初步分离和鉴定

      2013, 21(1):73-7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11

      摘要 (2468) HTML (0) PDF 1.11 M (2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果壳的化感物质,对小桐子果壳水提物的水萃取物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AO活性部位为10 g L-1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幼苗生长的抑制率均高于80%。经对AO部位进行HPLC-MS分析,选择鉴定了含量较高的6个化合物,其含量为总量的60.13%。其中,化合物6初步鉴定为楤木皂苷Ⅴ (Araliasaponin Ⅴ),化合物1、2、3、4、5相似,初步鉴定为肽和蛋白,其相对含量之和为56.13%。利用小桐子果壳可开发植物源除草剂。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水培条件下不同磷水平对毛竹实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3, 21(1):78-8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12

      摘要 (3063) HTML (0) PDF 1.24 M (3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实生苗为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不同磷浓度下毛竹生长、根系发育、激素含量等的差异。结果表明:磷浓度较低时,可以促进毛竹实生苗根系长度及根系总表面积的增长。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实生苗生物量干重及根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磷浓度为1 mmol L-1时达到最大。无磷处理时,根中的IAA、ZR、GA3和ABA等4 种内源激素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先升高再降低;其他浓度磷处理根中IAA、ZR和GA3 (0.5 mmol L-1 磷除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致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ABA (0.5 mmol L-1磷除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不同浓度磷处理,叶片中IAA、GA3和ABA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ZR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磷处理对毛竹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毛竹实生苗根系变化密切相关。

    • 不同光质及肥料浓度对小报春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3, 21(1):85-9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13

      摘要 (2605) HTML (0) PDF 1.44 M (3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不同光质和肥料浓度对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光能促进小报春幼苗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黄光能明显地促进小报春幼苗增高,红光则促进植株开花;肥料浓度EC 2.0 mS cm-1对促进小报春幼苗生长及叶面积增大的效果最佳;交互处理试验以红光/EC 2.0 mS cm-1的效果最明显,对小报春幼苗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光质和肥料浓度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 >研究进展
    • 辣椒雄性核不育基因的遗传研究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2013, 21(1):93-9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01.014

      摘要 (2689) HTML (0) PDF 1.11 M (3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辣椒(Capsicum annuum L.)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型不育类型已在杂交种的选配中得到应用。核不育类型由细胞核内的基因控制,而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则由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基因共同控制。综述了辣椒雄性不育的遗传及其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辣椒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核基因的定位、连锁分子标记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辣椒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及基因克隆提供参考。

    • >会议简讯
    • 加强植物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植物园在植物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第13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大会简介

      2013, 21(1):100-10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3.1.000

      摘要 (2084) HTML (0) PDF 1004.64 K (1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第13届国际植物园协会(13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otanic Gardens)大会于2012年11月13-15日在中国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加强植物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植物园在植物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3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际植物园协会于1954年在巴黎成立,是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UBS)的成员之一。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