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姜斌 , Paul M. PETERSON , 刘青
2011, 19(3):195-20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01
摘要: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穇属(Eleusine Gaertn.)9种植物颖果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穇属颖果有卵形、披针形和矩圆形3种腹面形状,压扁方式有背腹压扁及两侧压扁,腹面形态有平腹面和凹腹面两种,胚比为0.29~0.58,种脐比为0.10~0.24,颖果纹饰有2种,包括疣突状一级纹饰和疣突规则排列构成的复合网状(二级)纹饰,表面小孔平均直径0.57~1.31 µm,分布密度为30~200个 (100 µm)-2。穇属植物的颖果腹面形状、纹饰、表面小孔直径及平均密度等性状,可为种类鉴定及种间关系分析提供有价值的证据。穇属颖果腹面形态呈平腹面或凹腹面,颖果体积相对小,生活周期相对缩短,这可能是与东非季节性干¬¬¬旱气候相适应的。
2011, 19(3):205-21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02
摘要:运用冷冻切片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 (L.) C. A. Mey.)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了哥王叶表现出许多旱生、阳生形态,兼具有中生特点。叶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的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上下表皮均无毛;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仅分布在下表皮且下陷,气孔密度较小,气孔器面积较大;栅栏组织双栅型,上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状细胞组成,下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叶肉细胞均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栅海比为1.16∶1;主脉发达,具内生维管束和发达的周韧纤维。这些特征反映出了哥王叶片结构与其生长环境相适应。
2011, 19(3):222-22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04
摘要:报春花属(Primula)中花黑色之种类极少,弥足珍贵,为我国特有,近年由旅游者传入英国,深受国外园艺学界重视,并已开发成商品。对黑花报春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学研究,证实其正确学名为 Primula melanantha (Franch.) C. M. Hu, 纠正了当前西方园艺学界应用名称的纷乱和错误。
2011, 19(3):225-22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05
摘要:报道了缅甸克钦邦杜茎山科(Maesaceae)杜茎山属1新变种:光叶杜茎山(Maesa permollis Kurz var. glabrifolia J. Wang & N. H. Xia)。
2011, 19(3):228-22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06
摘要:报道了四川德昌县发现的山茶科(Theaceae)木荷属(Schima Reinw.)一新变种——扁果银木荷(Schima argentea Pritz. var. platycarpa Q. Luo)。新变种花瓣长2~2.6 cm, 宽1.6~2.2 cm,内面基部被柔毛,蒴果扁球形,直径1.7~2.1 cm,高1~1.3 cm等特征与原变种相区别。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银木荷和扁果银木荷的花粉粒,银木荷花粉粒表面纹饰为网状,具穿孔,而扁果银木荷花粉粒外壁为网状,不穿孔。
何中声 , 刘金福 , 洪伟 , 郑世群 , 吴承祯 , 吴则焰 , 牛杰 , 林义君
2011, 19(3):230-23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07
摘要: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格氏栲幼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格氏栲幼苗种内竞争强度随幼苗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桂北木姜子>梨茶>黄润楠>毛鳞省藤>矩圆叶鼠刺>木荷>酸味子>狗骨柴>少叶黄杞>山黄皮>光叶山矾>沿海紫金牛>小叶赤楠>尖叶水丝梨>赤楠>草珊瑚>格氏栲>丝栗栲>杜茎山。阳生性树种竞争强度强,高度优势明显;阴生性树种或幼苗初期需耐荫的树种竞争强度低,高度低且生长缓慢。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高度服从幂函数分布,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对格氏栲幼苗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格氏栲幼苗初期的种内竞争强度处于中等水平,随着高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强度逐渐减弱,种间竞争强度越来越明显,种群呈衰退趋势。格氏栲幼苗高度低于125 cm时应加强对其保护,采取人工抚育措施促进生长,提高格氏栲幼苗存活率;格氏栲幼苗高度达到125 cm后,竞争强度趋于稳定。
陈玉凯 , 杨小波 , 李东海 , 农寿千 , 吕晓波 , 吕洁杰 , 杨民 , 李小成
2011, 19(3):237-24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08
摘要:基于2×2联列表,以X2统计量、Ochiai联结测度指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分析了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中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等17个主要种群(物种)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 17个主要种群(物种)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7个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当取样面积在100 m2时,有72对表现正关联,63对为负关联,1对无关联。X2检验有2对表现显著正关联,有3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25个种对的0<OI<0.6,仅有9个种对的OI≥0.6, 另有2个种对OI=0;当取样面积为50 m2时,有59对表现正关联,70对为负关联,7对无关联。X2检验有6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2对表现显著负关联。有129个种对的0<OI<0.6,而OI≥0.6的种对没有, 另有7个种对OI=0。不同优势种群下的种间联结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以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等为优势种群的群落种间联结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
何琦 , 韦桂峰 , 刘静 , 林秋奇 , 顾继光 , 韩博平
2011, 19(3):245-25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09
摘要:2010年1月和5月对东江水系重要支流增江进行底栖硅藻的采样调查,分析了增江流域底栖硅藻的多样性和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硅藻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次采样共检出底栖硅藻42属17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与1月份相比,由于5月份降雨量较大,硅藻的数量有所下降,种类组成也有所改变。在两次采样中,藻类分布从下游到上游呈现了一定的规律。四级河流以菱形藻属(Nitzschia)占比例较大,三级河流以舟形藻属(Navicula)占比例较大,二级及一级河流以曲壳藻属(Achnanthes)占比例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菱形藻属的相对丰度与水体的总磷、电导率有很强的相关性。作为优势属,菱形藻属可进一步发展为对增江河段水质状况进行监测的指标。
2011, 19(3):254-25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10
摘要:为研究模拟酸雨和铝(Al)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与Al积累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采用3个酸度水平(pH 3.0、4.0、5.0)和4种Al浓度水平(0、10、20、30 mg L-1),用溶液培养法研究茶叶的主要化学指标和Al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下,茶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酸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氨基酸、儿茶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则下降,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随Al浓度的增加,茶叶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先增加后下降。模拟酸雨和Al浓度对茶叶茶多酚、儿茶素和黄酮含量具有显著交互作用,对咖啡碱、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明显交互作用,高酸高Al显著降低儿茶素含量(P<0.05)。适中Al浓度(10~20 mg L-1)促进茶叶的Al积累,而对根、茎和老叶Al积累无明显影响。低浓度Al条件下,酸雨促进茶叶Al的积累,而高酸高Al抑制茶叶Al的积累。综合来看,适中的酸度(pH 4.0左右)和适量的Al浓度有利于提高和稳定茶叶的化学品质。
2011, 19(3):260-26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11
摘要:用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侵染福眼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 ‘Fuyan’)果实,研究龙眼果皮脂氧合酶(LOX)活性、膜脂脂肪酸组分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及其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拟茎点霉侵染导致龙眼果皮褐变指数、LOX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组分[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和花生一烯酸(C20∶1)]下降而饱和脂肪酸组分[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增加,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和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拟茎点霉侵染提高龙眼果皮LOX活性和加速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从而破坏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导致膜系统区室化功能丧失,使多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引起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和黑褐色高聚物形成,导致龙眼果皮褐变。
朱聪聪 , 张乃升 , 谢伟红 , 牛莹芳 , 杨维东 , 刘洁生 , 李宏业
2011, 19(3):267-27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12
摘要:为建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叶绿体表达体系,从其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了rns-trnI、trnA-rnl序列作为遗传转化同源重组序列,并以氯霉素抗性基因(CAT)表达盒作为筛选标记,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表达盒作为报告基因。以TA克隆载体pMD19-T为基础,将CAT表达盒以及GFP表达盒连接到rns-trnI /trnA-rnl两个同源重组片段之间,构建得到含有报告基因GFP表达盒的三角褐指藻叶绿体表达载体,利用电穿孔法将载体导入三角褐指藻叶绿体。对转化藻进行抗性筛选以及报告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CAT在转化藻中得到表达并提供抗性, 报告基因GFP成功地在叶绿体中表达。
闫俊华 , 周传艳 , 文安邦 , 刘兴诏 , 褚国伟 , 李坤
2011, 19(3):273-27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13
摘要:测定了不同石漠化等级的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碳。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容重为0.91~1.37 kg cm-3,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大,为8.1~58.9 g kg-1。在0~40 cm的土层中,没有发生石漠化的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储量达16.91 kg m-2,伴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储量急剧下降,极度退化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只有0.52 kg m-2。在1999-2005年间,中国西南石漠化(约550000 km2)导致的有机碳流失通量年增加量超过28 Tg。同时,探讨了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去向,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有机碳对生态恢复的限制作用,利用土壤容重推算土壤有机碳的可靠性。
2011, 19(3):279-28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14
摘要:采用杂交育种技术,以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草豆蔻(Alpinia hainanensis K. Schumann)为亲本,母本于1975年从广东引种,具乳白色小苞片;父本于1983年从广西引种,具淡粉红色小苞片。经多年多代分离、筛选和鉴定,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花卉新品种升振山姜(A. hainanensis ‘Shengzhen’)。该品种具较强的丛生性、花序较长、小苞片粉红色的特点,观赏期长,观赏性状和适应性优于亲本,有较高的园林推广应用价值。
2011, 19(3):283-29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3.015
摘要: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细胞壁执行生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物质。本文对纤维素合成、合成中所需要的酶以及纤维素沉积中微纤丝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并对纤维素合成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