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1, 19(1):1-1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01
摘要:麻黄属(Ephedra)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明显不同于基于雌球果成熟苞片质地的传统分类,指出麻黄属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存在冲突。对麻黄属53种植物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麻黄属的种子表面纹饰包括3种主要类型,即横向片层型(T型)、乳突型(P型)和扁平型(S型)。麻黄属的种子表面纹饰特征既与宏观形态特征不相关,也与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不相关,表明该属微形态特征、宏观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之间的更多冲突。在欧洲和东亚发现的与买麻藤类有关的几个大化石带有T型种子表面纹饰,暗示具有T型纹饰的麻黄类植物在早白垩纪就十分多样。
2011, 19(1):16-2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02
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鼠李科(Rhamnaceae)14属41种4变种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鼠李科植物叶表皮纹饰为皱状或网状,表面近光滑、具条纹或鳞片状粗糙;除蛇藤(Colubrina asiatica)叶上表皮有少量气孔外,其余植物气孔只存在于下表皮,椭圆形、卵形或圆形,孔盖光滑或具波纹状、颗粒状、瘤状、鳞片状附属物;孔盖内缘光滑、浅波状或外卷。这些叶表皮微形态对于一些种及种下分类群的划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江莎 , 郑书馨 , 刘龙会 , 赵娜 , 高玉葆 , 古松
2011, 19(1):26-3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03
摘要:用常规石蜡制片对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和胚胎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黄顶菊雌蕊柱头二裂,2心皮,1室,单胚珠,基生胎座,单珠被,薄珠心,倒生胚珠,具发达的珠被绒毡层。珠心表皮下分化出孢原细胞,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列四分体,珠孔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退化,胚囊发育为单孢型。单核胚囊经过3次连续有丝分裂, 形成八核胚囊, 成熟胚囊珠孔端有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 胚囊中央有1个双核中央细胞,合点端3个反足细胞。胚胎发育过程分为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成熟胚4个阶段。胚乳发育为细胞型,胚胎发育属紫菀型。在成熟种子中存在胚乳外套层。在种皮、苞片、胎座中观察到分泌结构和分泌物。
2011, 19(1):33-3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04
摘要:通过野外实地考察,研究了福建武夷山脉裸子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及种系分化特点。结果表明:福建武夷山脉是中国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之黄山-武夷山脉中心的核心区域,裸子植物共有10科24属39种。其地理分布呈中间海拔膨胀型。裸子植物的区系具亚热带性质,随纬度升高热带分布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裸子植物种系分化强度表现出南低北高的变化特点。
2011, 19(1):40-4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05
摘要:从海南陵水新村港分离出1株附生原甲藻,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特征分析,并结合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慢原甲藻(Prorocentrum rhathymum),为国内首次报道。国内曾将该种与墨西哥原甲藻(Prorocentrum mexicanum)归为同种异名。
2011, 19(1):45-5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06
摘要: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 f.)气生根的气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气生根具有呼吸、蒸腾作用和空气吸湿作用。影响气生根呼吸作用的因素为年龄>空气温度>光强>相对湿度;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为年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光照。年龄小的气生根的呼吸和蒸腾作用较强,年龄大的尤其是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气生根的呼吸作用较小,水分的释放(蒸腾作用)转变为水分的吸收(吸湿作用)。年龄小的气生根的CO2交换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越高,CO2交换率越大,呼吸越强;H2O交换率与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对湿度越大,H2O交换率越小,蒸腾越弱;年龄大的成熟气生根的H2O交换率与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对湿度越大,H2O交换率越小,蒸腾越小。
2011, 19(1):51-5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07
摘要:依据闽北建阳市1971~2005年的极端低温资料构建极值分布数学模型, 用电导率指标确定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优株的半致死温度,预测0~5年、5~10年和10年以上可能出现的极端临界低温分别是-7.47℃、-7.47~-8.5℃和-8.68℃。首次提出利用极端低温分布模型结合电导率指标的方法定量划分林木的抗寒性, 称为“抗寒性极端低温分布法”, 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区域、树种的抗寒适应性定量评价和林木个体的抗寒适应性筛选。
田瑞雪 , 张建霞 , 张胜鹏 , 吴坤林 , 段俊 , 曾宋君
2011, 19(1):56-6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08
摘要:根据兰科植物(Orchidaceae)蝴蝶兰(Phalaenopsis)的肌动蛋白基因(Actin)序列设计跨内含子引物,分别以cDNA第一链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PCR方法从墨兰(Cymbidium sinense)、春兰(C. goeringii)中分离出Actin基因的同源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墨兰和春兰Actin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335 bp,其中编码区长度均为1086 bp,编码362个氨基酸,分别命名为CsACT1和CgACT1(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U181353、GU181354)。CsACT1和CgACT1均含有3个内含子,且内含子位置非常保守。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CsACT1和CgACT1在根、茎、叶、花梗、花蕾以及花器官中都有表达,且表达量基本一致,因此,推断其为组成型表达的肌动蛋白基因。
游向荣 , 黄榕辉 , 王喜军 , 黄春梅 , 梁文裕 , 陈伟
2011, 19(1):63-6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09
摘要: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正常成花和成花逆转花芽的差异蛋白质组,并应用RACE方法克隆其中上调表达的α-微管蛋白基因α-tubulin,获得一段长度为1641 bp的cDNA,其中包括1个1350 bp的开放阅读框[GenBank登录号: FJ479617(GI:218202929)]。将α-tubulin全长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1个约49.6 kD的外源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为α-微管蛋白。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了α-tubulin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 结果表明,α-微管蛋白在成花逆转的龙眼花芽中上调表达,可能是逆转花芽形态差异表现的原因之一。
2011, 19(1):69-7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10
摘要:用TCA-丙酮、丙酮和酚3种方法提取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皮的总蛋白质,比较了蛋白产量、单向SDS-PAGE和双向电泳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双向电泳体系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酚抽提法最佳,提取的总蛋白得率最高,蛋白在单向SDS-PAGE中形成条带数目最多,最清晰;经双向电泳分离用银染显色,可检测约870个蛋白点,图谱分辨率较好,蛋白点清晰,主要分布在pH 4~8,分子量约为15.0~85.0 kD,可有效解析荔枝果皮的蛋白质组。
陶美华 , 颜健 , 魏孝义 , 李冬利 , 章卫民 , 谭建文
2011, 19(1):75-7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11
摘要: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内生真菌Fimetariella rabenhorstii A20的发酵菌丝体中分离得到4个甾体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α,8α-桥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3β,6β,7α-三羟基-(24R)麦角甾-8(14),22-二烯(2)、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3)和3β,5α,6β-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Fimetariella属真菌中分离获得。
殷帅文 , 曾建国 , 王小夏 , 张韵 , 李珊珊 , 毛恺俊
2011, 19(1):79-8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12
摘要:用层析方法从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21β,24-trihydroxyserrat-14-烯-16-酮(1)、3α,21β,24-trihydroxyserrat-14-烯-16-酮(2)、3β,21β,24-trihydroxyserrat-14-烯(3)、3α,21β,24-trihydroxyserrat-14-烯(4)、onocerin (5)、豆甾-5-烯-3β,7α-二醇(6)、豆甾-5-烯-3β,7β-二醇(7)和β-谷甾醇(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2的波谱数据系首次报道。
2011, 19(1):84-9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13
摘要:bHLH(basic/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们组成了转录因子中的一个大家族。bHLH转录因子不仅普遍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毛状体的发生、光形态建成和光信号转导,而且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和次生代谢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对植物bHLH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2011, 19(1):91-9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1.01.014
摘要: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也是限制植物生物量尤其是经济产量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植物不仅能从外界获取无机氮素(硝酸根、铵根和尿素等),还能以氨基酸、寡肽等形式获取有机氮素。植物已进化出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吸收与运输这些含氮化合物。硝酸根运输基因家族分为低亲和力硝酸根运输基因(low-affinity nitrate transporter family, NRT1)与高亲和力硝酸根运输基因(high-affinity nitrate transporter family, NRT2)两类。寡肽运输基因家族分为:运输含2~3个氨基酸残基的寡肽的PTR运输基因家族(peptide transporter family, PTR)和运输4~5个氨基酸残基的寡肽的OPT运输基因家族(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family, OPT)。其中NRT1与PTR在序列同源性上归属于同一基因家族,称作NRT1/PTR家族。对寡肽运输基因和硝酸根运输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生理、生化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