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0, 18(1):1-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54
摘要:为深入理解蕨类植物辐射式物种分化的分子适应机制,在时间框架下,采用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凤尾蕨科植物rbcL基因的进化式样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模型M1a/M2a和M7/M8,在氨基酸水平上共鉴定出6个正选择位点:149I、251M、255V、282F、359S和375F, 其中位点282F对维持Rubisco功能有重要作用。分别检验凤尾蕨科的附生分支和水蕨类分支发现,前者不具适应性进化位点,而后者有两个位点(230A和247C)经历正选择。相对于荫蔽的光条件,水生生境可能对RbcL亚基的选择作用更强。另外,基于UCLD分子钟模型估算出的凤尾蕨科各分支分化时间表明,该科物种丰富度的辐射式增长发生在新生代渐新世,推测古、始新世最热事件可能对物种分化的形成也产生一定作用。这对认识薄囊蕨类如何应对被子植物兴起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具重要意义。
2010, 18(1):15-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57
摘要:研究了水淹条件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繁殖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变化及其水淹后的恢复状况。结果表明,水淹深度的增加会诱导植株茎快速增高,而叶片数则明显下降。水淹时间对植株叶片数、茎直径、茎与根长比的影响显著,而对分枝数、茎长、根长、茎节数不显著。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减少,但地下部生物量的变化不显著。所有实验处理的植株水淹后都能存活且恢复生长。但水淹对恢复期植株的生长仍有影响,植株的茎长、根长、分枝数、直径、叶片数、叶长、宽度以及叶的长宽比都随水淹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减少,但茎节数与叶片数的差异不显著。根、茎、叶生物量和植株总生物量也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实验表明狗牙根繁殖体通过延长茎长、改变叶形和减少生物量等方式对水淹显示出较强的耐受能力。
2010, 18(1):21-2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69
摘要:从香蕉果肉中分离出水溶性果胶多糖(WSP)和酸溶性果胶多糖(ASP),探讨了pH值、温度、金属离子对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降解果胶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pH 3.7~4.6较适于endoPG的作用。在相同pH值下,endo-PG对WSP的降解效应随香蕉果实的成熟逐渐增强,而对ASP则逐渐减弱;在20~40℃内,温度越高,endo-PG对WSP和ASP的降解作用越强。Ca2+、Cu2+、Mg2+和Fe3+可显著抑制endo-PG对果胶多糖的降解;而Fe2+和Mn2+则起显著的促进作用。pH值、温度、金属离子等共同调控了endo-PG对果胶多糖的降解作用。
2010, 18(1):27-3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58
摘要: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Guanximiyou’)汁胞进行APX活性测定及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汁胞的发育,APX活性增大;而柚子衰老腐烂时,APX活性迅速降低。APX同工酶随着汁胞发育而发生变化,花后150 d的APX同工酶增加了1个组分(迁移率0.66), 且随着汁胞的成熟, 其表达量增加。花后230 d时柚子开始衰老腐烂,花后242 d已难以看到大部分APX同工酶酶谱。粒化汁胞的APX活性比正常汁胞大,同工酶酶谱亮度和清晰度也大, 推测琯溪蜜柚汁胞在粒化过程中APX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抵抗氧化损伤。
2010, 18(1):32-3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56
摘要:通过野外考察和标本鉴定,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52科98属191种(包括2亚种和3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2科27属46种1亚种,藓类植物30科71属140种1亚种3变种。报道江西新记录科3科: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南溪苔科(Makinoaceae)和带叶苔科(Pallaviciniaceae);江西新记录属5属:裸蒴苔属(Haplomitrium)、南溪苔属(Makinoa)、带叶苔属(Pallavicinia)、黄角苔属(Phaeoceros)和细指苔属(Kurzia),以及24种苔类植物为江西新记录。
邓云飞 , Do Van HAI , Duong Duc HUYEN
2010, 18(1):40-4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97
摘要:报道越南爵床科1新记录属——恋岩花属(Echinacanthus Nees)。长柄恋岩花(E. longipes H. S. Lo & D. Fang)原仅记载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在越南和中国云南为分布新记录。
2010, 18(1):43-4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424
摘要:报道了越南1新纪录种亮叶木莲(Manglietia lucida),采自老街(Lao Cai)省沙巴(Sa Pa)市HoangLien国家公园次生林。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越南林业大学(FUV)。
2010, 18(1):47-4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400
摘要:蓝花野茼蒿Crassocephalum rubens (Juss. ex Jacq.) S. Moore是一种原产非洲的常见菊科杂草,近年在我国云南发现有逸生,为我国新记录的归化种。
2010, 18(1):49-5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72
摘要:研究了我国广东佛山栽培的菊科(Asteraceae)植物黄莺花(Solidago canadensis var. gilvocanescens Rydb.)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染色体数目为2n=18,带有一对随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4m+4sm (2SAT),核型类型为“2A”型。
2010, 18(1):54-5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82
摘要:用原生境腐殖土对粗齿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 (Lévl.) 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粗齿黔蕨的孢子深棕色,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播种1周后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Aspidium-type)。丝状体由4~12个细胞组成,片状体宽达9个细胞,斜向一侧生长,边缘具毛状体。播种约2个月后形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成对称心形。在粗齿黔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成熟原叶体的背腹面和边缘均被毛状体,假根有分叉且尖部常膨大,并含有较大的颗粒状贮藏物,精子器有3个壁细胞等特征较为进化,而颈卵器粗短且直立的特征较为原始。粗齿黔蕨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发育不同步,精子器的出现和成熟均早于颈卵器的发育。从配子体发育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粗齿黔蕨野外种群数量较少的成因。
陈林 , 董安强 , 王发国 , 胡明锋 , 姜伟斌 , 刘宗君 , 邢福武
2010, 18(1):59-6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33
摘要: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秤架管理站辖区内海拔1 400 m左右的疏齿木荷(Schima remotiserrata)+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5科75属113种,以泛热带成分为主,热带和温带成分也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群落组成以疏齿木荷、福建柏和青茶冬青(Ilex hanceana)等为主,成分复杂,类型多样,优势种优势地位分散而不明显;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藤本层3层,层间植物稀少,生活型以常绿小、中高位芽植物为主,分别占30.97%和27.43%;按Raunkiaer标准,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55.75%,福建柏种群以低龄幼树为主,呈增长状态;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藤本层。
2010, 18(1):68-7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66
摘要:对福建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天然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青冈种子雨持续2个月,其高峰期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总量为12.44 个 m-2,在种子散布过程中完好种子、虫蛀种子、败育种子、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的比例差异明显,其中虫蛀种子是萌发种子的19.44倍。土壤种子库中虫蛀种子占53.79%,与种子雨相比,完好种子和萌发种子数量分别减少2.15个 m-2和0.20个 m-2。土壤种子库种子存活率仅13.51%,动物捕食率达45.90%,说明动物的捕食和搬运是福建青冈种子缺失的原因之一。福建青冈天然林土壤种子库有69种植物种子,但种子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种子库中78.42%种子分布在2~5 cm土层中。福建青冈天然林中实生幼苗少与福建青冈种子本身特性及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福建青冈种子发育成熟后因动物侵扰、虫蛀、霉烂和败育等情况发生,难以在土壤中长期保存,以致福建青冈林分天然更新严重受阻。
程伟 , 曾杰 , 赵志刚 , 郭俊杰 , 沙二 , 刘宝 , 赖家业
2010, 18(1):75-8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28
摘要:在广西靖西土石山生态交错区调查了西南桦(Betula alnoides)生殖植株的生长状况,并研究土山和石山两种生境条件下西南桦的生殖构件及其在冠层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石山西南桦开始开花结实的林木胸径明显小于土山;两种立地上西南桦植株的花芽、花序数以及雄花序比率与其胸径、树高均不显著相关(P>0.05);土山和石山的西南桦雄花序数随着总花序数的增加均呈对数曲线增长趋势,在生殖投资较小的情况下植株趋向于优先发育雄花序,而在生殖投资较大时主要增加雌花序的数量;西南桦生殖构件在两种生境间存在显著差异,石山植株的雄花芽数、每个雄发芽发育出的雄花序数均显著低于土山(P<0.05),雄花序少于雌花序的植株比例远高于土山,生殖枝比率亦显著低于土山(P<0.05);尽管石山雄花序、雌花序和总花序数量以及雄花序比率低于土山,其雌花序比率高于土山,但是由于两种立地上单株间变异幅度大,独立t检验表明其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种立地上西南桦花序大多着生于树冠上、中层,且90%以上的生殖枝居于树冠外层。
2010, 18(1):82-8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68
摘要:从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四碳酸(1)、7,8-二甲基咯嗪(2)、(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碳酰胺]-10-十八碳烯-1,3,4-三醇(3)、尿嘧啶(4)、丁二酸(5)、腺苷(6)、甘露醇(7)、β-谷甾醇(8)和β-胡萝卜苷(9),其中化合物1~3、5和7为首次从龙眼果肉中分离得到。
2010, 18(1):87-9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38
摘要: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白兰(Michelia alba Dc.)花被片不同发育阶段的香精油,并用GC-MS 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白兰花被片5个发育时期的香精油的化学成分不同,分别鉴定出30、29、28、30和27种化学成分。含量较多的是萜类化合物、烷烃类物质、酯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有16种化学成分在3个以上时期能检测到,其中14种萜类化合物,1种胺类化合物和1种芳香化合物。有7种成分是第Ⅳ期独有的。由此推测,白兰花发育的第Ⅳ时期是窨制花茶或提取香精油的最佳时期,但在不能及时窨制花茶或提取香精油或远距离运输的情况下,选择第Ⅲ时期采摘更为合适。
2010, 18(1):93-9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63
摘要:从绿僵菌(Metarhizium sp. SC0924)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12个含氮杂环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环(丙氨酸-脯氨酸)(1)、环(脯氨酸-酪氨酸)(2)、环(缬氨酸-亮氨酸)(3)、环(亮氨酸-异亮氨酸)(4)、腺嘌呤(5)、腺嘌呤核苷(6)、尿嘧啶(7)、胸腺嘧啶(8)、胸腺嘧啶脱氧核苷(9)、4-乙酰氨基咪唑(10)、焦谷氨酸正丁酯(11)和光敏素(12)。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试验表明化合物2和3具有较弱的抗荔枝霜疫霉活性。
2010, 18(1):97-10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415
摘要: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树干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洋芹素-7,4′-二甲醚(1)、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2)、木犀草素-7,4′-二甲醚(3)、芫花素(4)和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树干中分离得到。
2010, 18(1):101-10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10.1.2337
摘要:从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的入侵分布、入侵能力以及群落可侵入性等方面对其入侵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往的研究工作没有重视对薇甘菊入侵过程的整体性研究、对入侵扩散影响因素分析、空间尺度约束影响分析,以及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缺陷。因此,未来应重点开展薇甘菊入侵扩散过程重建及潜在危害区域预测、景观结构对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影响等研究,并完善薇甘菊入侵扩散的动态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