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浙江天童披针叶茴香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2008, 16(6):497-50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34

      摘要 (2091) HTML (0) PDF 738.35 K (1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χ2检验,对浙江天童保存较好的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披针叶茴香在群落中的地位及种间联结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显著正联结[W(49.607)>χ20.05, 32(46.194)];群落内所有物种间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数比例高于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数比例,但无显著联结种对数的比例最大。这表明群落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2)披针叶茴香与石楠、尖萼毛柃、苦槠、四川山矾等7种呈显著正关联,仅与枫香呈显著负联结,与多数种间联结性不显著;披针叶茴香与多数种的联结系数(AC)值大于0.5(74.3%),其中正联结种对数明显多于负联结种对数,表明披针叶茴香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与多数种群互利共存。此研究结果对制定该物种合适的就地保护措施、种群恢复以及人工规模栽培配置模式、生境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林木竞争效应研究

      2008, 16(6):505-51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20

      摘要 (2451) HTML (0) PDF 556.60 K (1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人工混交林中林木竞争影响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圈,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福建省建瓯东安林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观光木(Tsoongioden odrum)混交林中林木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内圈还是外圈,杉木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均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竞争强度顺序为:内圈杉木种内竞争>内圈杉木观光木种间竞争>外圈杉木种内竞争>外圈杉木观光木种间竞争。用模型拟合预测杉木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认为杉木在胸径达到36 cm之前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 贵州烂泥沟金矿区苔藓植物及其生态修复潜力分析

      2008, 16(6):511-51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47

      摘要 (2560) HTML (0) PDF 481.51 K (2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世界级的大型卡林型金矿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区的苔藓植物进行初步调查。258份标本经鉴定,共有15科37属81种。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牛毛藓科(Ditrichaceae)和珠藓科(Bartramiaceae)植物适于在该区生长。对金灰藓(Pylaisiella polyantha)、黄色真藓原变种(Bryum pallescens var. pallescens)、牛毛藓(Ditrichum heteromallum)、阔叶小石藓(Weisia planifolia)、短叶小石藓(Weisia semipallida)、红毛细羽藓(Cyrto-hypnum versicolor) 6种植物及其基质中的9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基质中As的含量达到222.378 mg kg-1,为国家3级标准(40 mg kg-1)的5.56倍; Hg的含量达23.516 mg kg-1, 为国家3级标准(1.5 mg kg-1)的15.68倍,污染状况比较严重。通过对富集系数的分析来看,每种苔藓植物对至少3种以上的复合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可以作为复合重金属含量较高矿山的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先锋植物。

    • 喀斯特山区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变异分析

      2008, 16(6):516-5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10

      摘要 (2096) HTML (0) PDF 566.55 K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地统计学对地处滇黔桂连片喀斯特腹地的贵州省毕节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海拔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乔木物种丰富度的半变异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 灌木、草本为线性有基台模型。乔木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异质比为0.0052, 具有强烈的海拔空间相关性, 主要受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自然性控制因素的影响; 灌木、草本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异质比分别为3.15、34.55, 海拔梯度的空间相关性很弱, 受随机因素作用较大。乔木物种丰富度的变程为177.37 m, 受因素影响的海拔范围较宽;灌木和草本物种丰富度的变程分别为73.02 m和49.97 m, 受因素影响的海拔范围较窄。灌木、草本物种丰富度的Moran’s I系数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趋势相类似, 但乔木的差别较大。

    • 桂热杧系列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分析

      2008, 16(6):521-52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67

      摘要 (2498) HTML (0) PDF 825.63 K (1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100条ISSR引物中选取12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对广西亚热带作物所选育的16个杧果(Mangifera indica L.)品种(系)及其可能亲本共22个样品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12条引物共扩增出127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5条,条带多态百分率为66.93%。聚类分析显示,所有供试品种(系)之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相似系数在0.81以上;如果以相似系数0.82为标准,可将供试的22个品种(系)分为3大类。利用ISSR技术能较好地区分桂热杧系列品种(系)的亲缘关系。

    • 低温胁迫对辣子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影响

      2008, 16(6):526-53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60

      摘要 (2691) HTML (0) PDF 888.23 K (1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研究了低温胁迫下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辣子草水浸提液使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和畸变率增大;低温处理后辣子草水浸提液对有丝分裂指数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效应,但显著提高了微核率和畸变率。这说明低温胁迫改变了辣子草的化感作用。

    • 不同温度下后熟香蕉果实果皮生理与颜色变化

      2008, 16(6):531-53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17

      摘要 (2702) HTML (0) PDF 582.24 K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蕉果实经乙烯利处理后, 比较20℃和30℃下后熟期间的果皮色泽、淀粉转化及几种细胞壁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在20℃下, 香蕉果实能正常褪绿和软化, 而30℃高温则明显抑制了褪绿转黄, 加速了果皮软化。与20℃后熟比较, 30℃促进了香蕉果皮中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 提高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等的活性。讨论了香蕉果皮可溶性糖含量与青皮熟形成之间的可能关系。

    • 醮核荔枝胚胎发育相关蛋白质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2008, 16(6):537-54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37

      摘要 (2407) HTML (0) PDF 1.80 M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 对荔枝开花后40 d的正常与败育胚蛋白质图谱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100个蛋白质点在表达丰度上有明显差异; 选择仅在正常发育胚胎胶上表达的蛋白点15个和仅在败育胚胎胶上表达的蛋白点50个, 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ASS)分析, 鉴定出9个与胚发育相关的蛋白, 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胚败育的调节和控制。

    • 细胞壁代谢与琯溪蜜柚果实成熟过程汁胞粒化的关系

      2008, 16(6):545-55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48

      摘要 (2631) HTML (0) PDF 556.70 K (1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易发生汁胞粒化的老龄树和不易发生汁胞粒化的适龄树的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 ‘Guanxi-miyou’)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果实成熟过程中汁胞粒化发生与细胞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老龄树果实的汁胞粒化指数随着果实成熟而上升。在汁胞粒化发生过程中,汁胞维持较低的细胞壁降解酶[果胶甲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活性,保持较高的细胞壁物质(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尤其在汁胞粒化的起动阶段和加快阶段,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极显著增加。相反,适龄树果实的汁胞粒化指数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变化不大,汁胞中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较高,促进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细胞壁物质的降解,保持较低的细胞壁物质含量,使汁胞发育正常、柔软多汁。这说明PE、PG、Cx活性和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与琯溪蜜柚汁胞粒化密切相关。

    • 天女木兰花粉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力

      2008, 16(6):551-55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1962

      摘要 (2806) HTML (0) PDF 1.49 M (2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花粉的采集时期、形态以及培养的温度和培养基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贮存温度和时间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扫描电镜观察到的花粉形状和萌发孔与其他已报道的木兰科植物相同, 但大小和花粉外壁的纹理不同。在花瓣刚刚展开的初花期采集的花粉生活力最高。25℃下最适于花粉的萌发; 花粉在含10%蔗糖+0.1%硼酸的培养基上培养14 h的萌发率最高, 0.01%~0.05%的氯化钙对花粉的萌发影响不显著, 0.1%的氯化钙对花粉的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 花粉萌发率不断降低。不同贮存温度下花粉萌发率的降低速度依次为-10℃<4℃<25℃, -10℃下贮藏5 d的花粉萌发率降低了48.8%, 10 d后萌发率降低为0。

    • 木兰科3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的核型研究

      2008, 16(6):557-56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39

      摘要 (2472) HTML (0) PDF 690.78 K (2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木兰科(Magnoliaceae) 3个杂交组合的亲本和杂交后代的核型。结果表明,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灰岩含笑(Michelia calcicola)及其杂交组合A的核型分别为2n=2x=38=36m+2sm、2n=2x=38=34m+4sm和2n=2x=38=26m+12sm;紫花含笑(Michelia crassipes)及其与云南含笑杂交组合C的核型分别为2n=2x=38=32m+6sm和2n=2x=38=24m+12sm+2st;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及其杂交组合U的核型分别为2n=2x=38=28m+10sm、2n=6x=114=88m+10sm+16st和2n=4x=76=57m+15sm+4st。杂交组合的核型与理论核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能是在杂交组合的形成过程中,来自亲本的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

    • 广西润楠属一新种-狭基润楠

      2008, 16(6):567-57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69

      摘要 (2236) HTML (0) PDF 522.17 K (1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润楠属一新种,狭基润楠Machilus attenuata F. N. Wei & S. C. Tang。本种与形态上相似的定安润楠M. dinganensis S. Lee & F. N. Wei的区别在于叶先端尾状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并略下延,幼叶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与西畴润楠M. sichourensis H. W. Li的区别在于叶较小,薄革质,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8~13 cm,宽2.2~4 cm,基部渐狭,侧脉在上面明显或略明显,下面明显。

    • 海南苦苣苔科二新记录属

      2008, 16(6):571-57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75

      摘要 (2203) HTML (0) PDF 164.21 K (1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次报道了海南苦苣苔科二新记录属,即尖舌苣苔属(Rhynchoglossum Blume)及盾座苣苔属(Epithema Blume),分别以尖舌苣苔和盾座苣苔为代表。

    • 湖南张家界天门山种子植物区系新资料

      2008, 16(6):573-57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19

      摘要 (2538) HTML (0) PDF 348.14 K (1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湖南省张家界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报道了湖南省新记录13种2变种,隶属于11科15属。即小山飘风Sedum filipes Hemsl.、绿花石莲Sinocrassula indica (Decne.) Berger var. viridiflora K. T. Fu、扇叶虎耳草Saxifraga rufescens Balf. var. flabellifolia C. Y. Wu et J. T. Pan、滇池海棠Malus yunnanensis (Franch.) Schneid.、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橄榄槭Acer olivaceum W. P. Fang et P. L. Chiu、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重齿当归Angelica biserrata (R. H. Shan et C. Q. Yuan) C. Q. Yuan et R. H. Shan、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 T. Ting ex H. T. Chang、直瓣苣苔Ancylostemon saxasilia (Hemsl.) Craib、野丁香Leptodermis potanini Batalin、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 (Hemsl.) Ling、长冠鼠尾草Salvia plectranthoides Griff.、茖葱Allium victorialis Linn.、节根黄精Polygonatum nodosum Hua。其中羌活属和野丁香属为湖南分布新记录属。凭证标本均存放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树木标本室(CSFI)。

    • 假巴戟名称的合法化以及对糠藤后选模式的指定

      2008, 16(6):577-57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44

      摘要 (1982) HTML (0) PDF 180.71 K (1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假巴戟(Morinda shuanghuaensis C. Y. Chen et M. S. Huang)和糠藤(Morinda howiana S. Y. Hu)为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属的两个中国特有种。发表于1976年的假巴戟的名称因原作者指定了两份标本作为模式标本(花模式和果模式)而为不合法名称,本文将其合法化,并根据原始描述将其果模式指定为模式。同样,糠藤也被指定具有两个模式,但是因其发表时间早于1958年1月1日,因此并不违背最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但是为了规范植物名称,避免更多的混淆,我们依据其原始描述将其花模式指定为后选模式。

    • 印度传统辣木引种栽培研究

      2008, 16(6):579-58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53

      摘要 (2688) HTML (0) PDF 748.25 K (1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缅甸引进印度传统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到我国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采用春季育播种苗造林,或者春季直播造林,种植地分有灌溉条件的农耕地以及没有灌溉条件的退耕地和荒山坡地三类。3 a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耕地上以二种造林方式栽植的印度传统辣木在造林当年即可开花结果;而在荒山坡地上造林当年不结果或偶见结果,发生枯梢或严重枯梢;在退耕地上造林当年能结果,但产量较农耕地低。印度传统辣木结果母枝和结果枝的发育规律不同于大多数树种,不同龄级的结果母枝同时着生结果枝,并且同一结果母枝可多次着生结果枝。果实伸长生长与粗生长的高峰期不同步,伸长生长高峰期在前,粗生长高峰期在后。果实作鲜食蔬菜,应在纤维化前采收,采收期一般在伸长生长停止、粗生长高峰期前。初步认为印度传统辣木为中等抗旱树种,适生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半干旱、干旱地区,推广种植时应注意造林地的选择。

    • 克隆植物中的劳动分工及其生态学效应

      2008, 16(6):586-59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6.2023

      摘要 (2534) HTML (0) PDF 1.13 M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动分工是经济进步的发动机,克隆植物也具有与经济学相类似的劳动分工现象。环境异质性、分株专化与合作以及分株潜在的生长独立性是克隆植物劳动分工发生的基本条件。根据发生条件可以把克隆植物劳动分工分为环境诱导型和遗传型两种。克隆植物能够通过利用形态或生理可塑性和生理整合、劳动分工机制实现对生境中异质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克隆植物劳动分工的生态学效应在于:提高对局部资源的摄食效率、克服局域资源限制、实现生物量的增益与适合度的提升,上述效应的机理可以用经济学边际成本分析和规模报酬规律来解释。同时,劳动分工还能提高种间竞争力、增强觅食有效性、减弱种内自疏,但同时,克隆植物在不稳定环境下的劳动分工效应也会增加生存风险。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应用,有关克隆植物劳动分工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