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8, 16(5):397-40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2000
摘要:在2000~2007年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用核实法或样方法研究了粤北和粤东北部分山区15个县市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计31科40属48种。重点介绍了有新分布区或呈群落状分布的7种植物的种群大小、植株高度、年龄结构等主要特征。其中在平远新发现10株仙湖苏铁野生植株;伯乐树在连州的种群数量达160株,以幼苗为主;在仁化篦子三尖杉达300株;平远半枫荷有100株;任豆新见于清新和始兴,数量1 000株以上;和平、河源和蕉岭发现苏铁蕨种群,合计数百株;始兴新发现57株银鹊树。最后分析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等级和致危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
2008, 16(5):407-41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1997
摘要:以与旅游路径相邻的鼎湖山针阔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应用垂直路径和平行路径两种样带取样方法,探讨旅游路径影响下不同取样尺度群落个体数量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对旅游路径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群落生物量在各取样尺度上均未检测到显著变化(P>0.05),群落个体数在远离旅游路径方向各取样尺度上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P<0.05)。优势物种20 m取样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反映了不同种群对旅游路径干扰的不同响应,其中荷木的生物量、豺皮樟的个体数和生物量在远离旅游路径方向上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他物种的个体数和生物量变化不显著。
蔡小英 , 洪伟 , 吴承祯 , 张艳艳 , 郭研 , 夏鑫 , 张彩云 , 林存炎 , 邓慧华 , 张尚炬 , 钱永平 , 张文娟
2008, 16(5):414-41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1964
摘要:选择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和林分总断面积作为林木个体大小的指标, 研究林木株数与林木大小的关系。应用-3/2法则, 建立黄山松天然林自然稀疏过程中林分密度与平均直径、平均木断面积、总断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山松天然林种群密度对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木断面积、林分总断面积均存在显著作用。因此, 在经营黄山松天然林时, 必须切实重视林分密度控制管理。
2008, 16(5):419-42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1951
摘要:将利用大气环流模式(GCM), 模拟在气候变迁的情况下, 研究台湾西南部泥岩优势植物需水量的改变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气候变迁后莿竹(Bambusa stenostachya)、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及铁刀木(Cassia siamea)的需水量明显增加, 且莿竹的年需水量大于另两种植物。对土壤水资源缺乏的干旱泥岩地区而言, 莿竹林地对该区的植物需水量将造成更大的影响, 也突显莿竹林地更新的重要性。
2008, 16(5):425-42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2008
摘要:分别以沙田柚自交花柱cDNA为tester, 异交花柱cDNA为driver,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消减文库,文库的重组率高于95%,插入片段集中在100~500 bp之间,对文库部分克隆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了一些类似于S1、S9-RNase、激酶类等与自交不亲和相关的基因。
宋东光 , 陈小英 , 张辉松 , 李筠 , 张小凤 , 王惠珍
2008, 16(5):430-43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2009
摘要:人乳铁蛋白(human lactoferrin, hLF)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抗细菌、真菌和抗病毒活性及其他多种功能。报道将hLF基因的cDNA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专一性表达patatin基因启动子融合后通过农杆菌介导导入马铃薯,PCR检测证实获得了多个转基因株系,RT-PCR阳性结果说明hLF mRNA在马铃薯植株中得到了表达。同时,经过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转基因马铃薯表达了hLF并具有人乳铁蛋白的活性。
2008, 16(5):435-44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1996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甘油包埋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甘油SOD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甘油包埋绿豆SOD的稳定性受甘油浓度影响明显,12.5%~25%为最适甘油浓度。在10℃、pH 6.8、搅拌速度1 000 r min-1条件下包埋的甘油SOD在55℃的平均半衰期为25.1 d, 为非包埋SOD的5.1倍。甘油浓度为25%,温度分别为5℃、10℃、25℃、45℃条件下,pH 3.8中包埋的绿豆SOD耐酸性较好,pH 8.9下包埋的绿豆SOD的抗碱能力较强。在包埋过程中添加一定浓度的Zn2+、Cu2+、Fe2+有利于其热稳定性的提高。甘油包埋SOD对一些常见的化妆品添加剂也有一定的抗性。由此可见,甘油包埋技术可望作为一项有应用前景的SOD活性保持新技术,有利于极端温度和极端pH条件下的SOD的应用。
2008, 16(5):442-44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2012
摘要: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pacifica)提取液经硫酸铵沉淀、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200凝胶过滤层析后分离纯化出1种抗菌蛋白。经SDS-PAGE测定, 两个亚基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61 kD和70 kD;该抗菌蛋白对热稳定, 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含17种氨基酸, 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 其次为甘氨酸与天冬氨酸, 胱氨酸的含量最低。在抗菌活性中, 纯化的蛋白质对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和中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肠炎病病原菌(Ameromonas punctata)也有抑制作用, 其抗真菌活性比抗细菌强。
2008, 16(5):446-45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2004
摘要:在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云南省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66科835属2 080种, 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166科835属2 072种;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种子植物区系为东亚植物区系,隶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起源上受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影响很大;特有类型丰富,有东亚特有科3科,中国特有属5属,中国特有种647种。
2008, 16(5):466-47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1885
摘要: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蒺藜科四合木属四合木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木材结构。其导管分子直径小,管壁厚,分布密度高,分子短,端壁几乎水平,具单穿孔;管间纹孔为对列或互列的具缘纹孔;韧性纤维短、壁厚、壁上有较少的单纹孔;同型单列射线、分布密度高;轴向薄壁组织散生或傍导管生。这些表明四合木的木材解剖特征是与干旱环境条件是相适应的。
2008, 16(5):472-47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2173
摘要:报道姜科姜黄属一新种—南昆山莪术(Curcuma nankunshanensis N. Liu, X. B. Ye & J. Chen)。该种与近缘种广西莪术(C. kwangsiensis X. X. Chen)的区别在于侧根茎分枝多,叶片阔椭圆状披针形,表面光滑无毛,不育苞片下部白色顶端深紫红色,能育苞片绿色。它与郁金(C. aromatica Salib)的区别在于根茎内面白色,不育苞片下部白色顶端深紫红色,具有种子。
2008, 16(5):477-47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2078
摘要:报道了海南兰科(Orchidaceae)植物1新记录属:球柄兰属(Mischobulbum);4新记录种:中华叉柱兰(Cheirostylis chinensis)、长柄球柄兰(Mischobulbum longiscapum)、带唇兰(Tainia dunnii)、南方带唇兰(Tainia ruybarrettoi)。凭证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张继栋 , 杨雪清 , 孙敏 , 何生根 , 雷桅 , 乔爱民 , 尹彩霞
2008, 16(5):480-48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1979
摘要:建立了木本曼陀罗(Datura arborea L.)毛状根的植株再生体系并对再生植株进行了初步检测。采用“一步法”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 L-1+NAA 0.2 mg L-1;采用“两步法”诱导不定芽时, 先在MS+6-BA 4.0 mg L-1 +KT 0.5 mg L-1+2,4-D 0.5 mg L-1上诱导愈伤组织, 然后在MS+6-BA 4.0 mg L-1+NAA 0.2 mg L-1上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诱导的不定芽的最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1 mg L-1。用PCR技术从再生植株叶片中得到了rolB、rolC目的基因片段。HPLC检测结果表明毛状根再生植株中莨菪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 TA)的含量较野生植株有明显的提高。
唐凤鸾 , 韦记青 , 蒋运生 , 蒋水元 , 黄宁珍 , 韦霄
2008, 16(5):486-49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1993
摘要:以带侧芽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和种质保存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1.0 mg L-1+IBA 0.1 mg L-1、MS+6-BA 0.5 mg L-1+IBA 0.1 mg L-1和MS+NAA 0.1 mg L-1+IBA 0.5 mg L-1可分别用于黄花蒿的芽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培养20 d的增殖倍数为5.5倍,生根率98.3%。 培养基MS+CCC 1.0 mg L-1、MS+CCC 2.0 mg L-1、MS+PP333 4.0 mg L-1可用作离体保存, 连续保存200 d的存活率分别达72.3%、77.0%、69.2%。活力检测表明,黄花蒿种质经保存后增殖、生根能力没有下降。因此,可通过诱导腋芽增殖建立黄花蒿快繁体系,及在培养基中添加CCC或PP333能使材料长期保存。
2008, 16(5):491-49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8.5.1965
摘要: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起植物青枯病的病原细菌。青枯菌通过T3S(Ⅲ型分泌系统)、T2S(II型分泌系统)等分泌系统将多种毒性因子输送到胞外使寄主植物致病。转基因抗病、培育抗性品种和生物防治是防治青枯病的主要途径。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