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5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华南热带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特征

      2007, 15(5):369-37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01

      摘要 (2917) HTML (0) PDF 0.00 Byte (1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华南热带多雨地区小良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不同人工林的碳固持特征,测定了林地表土有机碳含量、有机碳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以及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无植被覆盖的光裸地储存了极低水平的有机碳,在光裸地上种植桉树林后,如果地表枯落物长期人为取走,则土壤有机碳积累大大低于未受干扰桉林。当桉林进一步改造为阔叶混交林后,30-40 a林龄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16.5 g kg-1,但仍只有邻近天然林土壤有机碳水平的76%,因而,这些人工混交林土壤具有进一步积累碳的潜力。光裸地在1 m剖面上的含碳量均极低,并无显著的深度变化,约2-3 g kg-1,未保护的桉林含量水平在4-5 g kg-1,同样表土与心土层没有明显差别,通过地表输入的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集在表层0.5 m范围内。以豹皮樟 Litsea rotundifolia,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潺槁木姜子 Litsea glutinosa,陈氏钩樟Lindera chuni等为优势种的混交林,深层土壤含碳量显著高于其它混交林,并与村边林相似。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团聚体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非水稳性团聚体以最小粒径(<0.25 mm)的含碳浓度最高,其它粒级的有机碳浓度相似,未成熟人工林,小团聚体的碳浓度较高,成熟林则在不同粒级中较均匀地分配有机碳,但实际碳储量于最大粒级的非水稳性团聚体中最多。成熟森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碳浓度大大高于非水稳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在0.25-0.5 mm及0.5-1.0 mm两个粒级上有最大的碳积累量。结果表明,建立特定类型的混交林是增加林地碳汇功能的一个有效途径,非水稳性的大团聚体与水稳性的小团聚体的有效发育可能是成熟森林高固碳量的重要机理。

    • 氮磷添加对麦冬根部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2007, 15(5):377-38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02

      摘要 (2632) HTML (0) PDF 0.00 Byte (1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城市地被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添加氮(N)磷(P)后对植物根部N、P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监测期间(10月-12月)麦冬根部N浓度平均值表现为N(5 g m-2)+P(1 g P m-2)处理>N(5 g m-2)处理=P(1 g m-2)处理>对照,根部P浓度和N:P比差异不显著(P>0.1)。而监测期间的N、P月份动态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N处理、P处理和N+P处理的麦冬根部N、P浓度和N:P比的差异性均表现为监测前期(10月)较大,中后期(11-12月)较小的变化趋势。这说明麦冬能保持其根部N、P水平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应对N沉降的能力,且补充P肥可增强这种能力。因此,麦冬可在大气沉降严重的地区应用和推广。

    • 珠江三角洲马尾松年轮重金属含量年代变化

      2007, 15(5):383-38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03

      摘要 (2527) HTML (0) PDF 0.00 Byte (1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树木年轮化学分析手段,探讨了肇庆鼎湖山(相对清洁区)和南海西樵山(污染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不同时期木质部6种重金属(Cu、Zn、Ni、Cd、Cr和Pb)含量的年代变化。结果表明:西樵山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Cu、Zn、Cd和Pb含量均超过其在广东省表层土壤环境背景值,鼎湖山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除Cd 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在背景值范围内;鼎湖山和西樵山马尾松木质部中Cu、Zn、Cr和Pb含量均呈现从心材到边材上升的分布格局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中可供植物利用的重金属在过去有了增加。Cu、Zn、Ni,特别是Cr和Pb的最大含量出现在1990年后形成的木质部中,两地环境 (土壤和大气) 中重金属含量增加是导致马尾松木质部重金属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在相同时期形成的木质部中,西樵山马尾松木质部Cu、Cr和Pb的含量大于鼎湖山,Zn、Ni和Cd含量则小于鼎湖山,这与环境重金属含量差异有关,也与马尾松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马尾松年轮化学分析的结果能够提供珠三角地区重金属的历史变化信息。

    • 上海市滩涂夏季底栖硅藻初步研究

      2007, 15(5):390-39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04

      摘要 (2592) HTML (0) PDF 0.00 Byte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上海市夏季滩涂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的情况。样品于2005年8月从7个站点中采集,经处理、镜检观察,从中鉴定出硅藻98个分类单位,包括种、变种和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7目10科31属。舟形藻(Navicula)最多,共发现15个分类单位;其次为菱形藻(Nitzschia),有10个分类单位。其中Cyclotella meneghiniana, Gyrosigma spencerii, Surirella ovata为优势种,Fragilaria capucina, Gyrosigma attenuatum, Naicula acceptata等为常见种,Melosira italica, Coscinodiscus wittianus , Navicula pygmaea等只在个别站点采到。数量分析表明,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为7.0×106-28.5×106 cells m-2,平均为17.39×106 cells m-2,在径流入海口处硅藻数量相对较多,其中淡水种比海生种多,这主要是因为长江口近岸河口水域是多种水系相混合的水体,淡水入海带来较多的淡水种类。

    • 布迪椰子不同器官热值的季节变化研究

      2007, 15(5):399-40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05

      摘要 (2971) HTML (0) PDF 0.00 Byte (1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布迪椰子的幼叶、成熟叶、叶柄和根在不同季节的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重热值四个季节的平均值为成熟叶(20.65 kJg-1)>幼叶(19.84 kJ g-1)>根(19.55 kJ g-1)>叶柄(18.77 kJ g-1),秋季的干重热值明显高于其它3个季节的干重热值,冬季的干重热值最低,去灰分热值与干重热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灰分含量四个季节的平均值为根(5.14%)>叶柄(4.33%)>幼叶(4.21%)>成熟叶(3.97%)。成熟叶的灰分含量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而幼叶的在秋季明显下降,在冬季明显上升,幼叶灰分含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成熟叶的相同,叶柄灰分含量在冬季明显低于根部。布迪椰子这种不同器官在不同季节的热值和灰分的变化规律显示其具有较强的耐寒适应性。

    • 金沙江干热河谷希蒙得木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

      2007, 15(5):403-40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06

      摘要 (2656) HTML (0) PDF 0.00 Byte (1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研究了4 a生希蒙得木[Simmondsia Chinensis(Link.) Schneider]两个种源(美国Hyder和以色列Vacaville)叶片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两个种源的希蒙得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相同的试验条件下,Vacaville种源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高于Hyder种源;经充分暗适应后Vacaville种源的叶片叶绿素F0、Fm、Fv、Fv/F0、NPQ和ETR均高于Hyder种源。光强度在200 μmol m-2s-1以下,两个种源的PhiCO2和PhiPS2呈线性负相关;而光强度在200-2 000 μmol m-2s-1间时则呈线性正相关。空气中CO2浓度和荧光光合速率、PhiPS2、PhiCO2值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Vacaville种源较Hyder种源更适应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

    • 航天诱变百脉根结瘤突变体的筛选

      2007, 15(5):410-41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07

      摘要 (2497) HTML (0) PDF 0.00 Byte (1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利用太空环境对百脉根(Lotus japonicus)MG-20种子进行诱变。从种植的三代植株中,筛选到多种共生固氮根瘤的突变体, 其中,不结根瘤突变体18个株系,表现为接种根瘤菌两周后无根瘤形成;结无效根瘤突变体9个株系,表现为根瘤数目少且分布不均匀,根瘤呈白色,有些为半透明;花叶形态异常突变体株1个系,表现为除根瘤数目少外,植株矮小、托叶消失、花形态异常;纤细突变体1个株系,表现为除根瘤数目少外,植株变小、茎细叶小。

    • 杉木种子随体染色体SCAR标记的建立

      2007, 15(5):415-4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08

      摘要 (2918) HTML (0) PDF 0.00 Byte (1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收、纯化由引物OPB07(5’-GGTGACGCAG-3’) +OPB18(5’-CCACAGCAGT-3’)扩增而得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种子随体染色体特异性RAPD(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片段OPB07-18907,将该片段克隆至pUCm-T载体,转化受体菌后筛选出阳性克隆,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两对SCAR(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引物,PCR结果显示,这两对引物的4种组合都可以扩增出属于随体染色体的特征带,适宜退火温度为57℃,成功将RAPD标记OPB07-18907转化为SCAR标记。成功将特异RAPD标记OPB07-18907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开发随体染色体SCAR标记目的是:一方面能在分子水平上鉴定微分离的杉木随体染色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杉木已构建的遗传图谱中连锁群与染色体进行对应。探讨了该SCAR标记对杉木核型分析的作用。

    • 大蕉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鉴定和表达分析

      2007, 15(5):421-42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09

      摘要 (2937) HTML (0) PDF 0.00 Byte (2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与大蕉(Musa ABB cv. Dongguandajiao)抗枯萎病的关系,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大蕉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全长cDNA。此cDNA长1300 bp,包含一个长为1191 bp,编码397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PAL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89%,将此基因命名为M-PAL. Southern 杂交结果表明大蕉中存在一个包含4-5个PAL基因的基因家族,将此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中,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与推导的相一致,并且表达的蛋白质表现出PAL酶活性。对接种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 (FOC) race 4 )后大蕉叶片中M-PAL基因的转录谱进行研究表明,在接种枯萎病菌后M-PAL基因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提高,因此推测M-PAL基因的表达可能与香蕉枯萎病抗性相关。

    • 苎麻雄性不育材料的生理生化特性初探

      2007, 15(5):428-43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0

      摘要 (2399) HTML (0) PDF 0.00 Byte (1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雌雄性器官发育期取功能叶,现蕾后取幼蕾(直径小于0.4 mm)、中蕾(直径0.4-1.2 mm)、大蕾(直径大于2.0 mm),比较分析苎麻雄性不育材料C26 、C4与可育材料B8、B16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育材料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时期花蕾中都高于可育材料,以大蕾最为明显:C26比B8高0.58%,C4比B16高0.83%;淀粉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从中蕾期开始,不育材料明显低于可育材料,到大蕾期差异最大(淀粉含量B8/C26为1.81,B16/C4为1.46;游离脯氨酸含量B8是C26的7.35倍,B16为C4的3.94倍);在相同花蕾期,可育材料的过POD活性略高于不育材料。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可育材料和不育材料中无明显变化规律。这些物质的代谢可能是导致苎麻雄性不育的原因。

    • 优化灰木相思组培苗蛋白质组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2007, 15(5):433-43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1

      摘要 (2468) HTML (0) PDF 0.00 Byte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木本植物灰木相思( Acacia implexa Benth.) 蛋白质分离过程中含有大量色素和酚等干扰物质的现象,本实验优化了各步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蛋白提取液中加入10%PVP,同时提高离心力、延长离心时间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得率,第一向等电聚焦24 cm长的固相pH梯度胶条的最适蛋白上样量为 1 000 μg,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最适浓度为 12.5 % 。优化后的实验配置体系提高了灰木相思组培苗总蛋白双向电泳分辨率和重复性,建立一套适用于灰木相思组培苗蛋白质组提取与分离的方法。

    • 衫木叶片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技术优化

      2007, 15(5):438-44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2

      摘要 (2310) HTML (0) PDF 0.00 Byte (1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适用于杉木(Cunninghaimia lanceolata)叶片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对杉木叶片蛋白质的溶解方法、上样量、IEF及SDS-PAGE电泳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杉木叶片蛋白质主要分布在pH4-7范围;裂解液中含有硫脲(2mmol/L)才能较充分地溶解蛋白,DTT浓度60 mmol/L、上样量1.5mg时得到的图谱分辨率较好且蛋白斑点分布均匀、清晰,拖尾现象明显减少,平衡液Ⅱ中碘代乙酰胺450 mg(15ml)-1时能提高图谱分辨率;采用与质谱兼容的考马斯亮兰进行染色,得到近700个蛋白点。

    • 用GC-MS分析不同采收和贮存时期的麻疯树种子油的脂肪酸

      2007, 15(5):443-44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3

      摘要 (2775) HTML (0) PDF 0.00 Byte (1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采收于青果期、黄果期、黑果期及储存1 a、2 a的麻疯树种子提油,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利用GC-MS分析这5个不同时期的种子所提取的麻疯树种子油成分。结果表明:5个油样的水分、酸值、出油率有较大差异,主要化学成分、碘值、皂化值差异不大。青果的出油率为13.13%,水分为0.66%,酸值为69.2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新采成熟果实的出油率为54.64%,水分为0.36,酸值为1.5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新采的成熟果实较为适合作生物柴油的原料。

    • 红树植物红海榄脂肪酸的GC-MS分析

      2007, 15(5):447-44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4

      摘要 (2507) HTML (0) PDF 0.00 Byte (1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红树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叶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鉴定出了12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4.95%,其中主要包括十六酸(棕榈酸)(40.49%), 9-十八碳烯酸(油酸)(17.24%),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11.24%)等。

    • 火炭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2007, 15(5):450-45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5

      摘要 (3199) HTML (0) PDF 0.00 Byte (4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火炭母中分离获得了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丁香酸(1)、芹菜素(2)、3,3′-二甲基鞣花酸(3)、没食子酸(4)、原儿茶酸(5)、异鼠李素(6)、咖啡酸(7)、槲皮素(8)、木犀草素(9)、没食子酸甲酯(10)、广寄生苷(11)和3,4,8,9,10-pentahydroxy-6H-dibenzo[b,d]pyran-6-one(12)。除4和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火炭母中分离得到。

    • 广东堇菜属植物新记录

      2007, 15(5):455-45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6

      摘要 (2629) HTML (0) PDF 0.00 Byte (1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广东省3种新分布堇菜属植物,分别为犁头叶堇菜Viola magnifica Ching J. Wang et X. D. Wang、白花戟叶堇菜Viola betonicifolia Sm. var. albescens (Nakai) F. Maek. et T. Hashim. 和假如意草 Viola pseudo-arcuata C.C.Chang。

    • 绒毛秋葡萄的一个多余名称

      2007, 15(5):457-45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7

      摘要 (1992) HTML (0) PDF 0.00 Byte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 Vitis romanetii Romanet du Cailaud ex Planchon var. tomentosa C. L. Li 作为绒毛秋葡萄 V. romanetii Romanet du Cailaud ex Planchon var. arachnoidea Y. L. Cao & Y. H. He 的一个多余名称。

    • 植物抗虫性物质烟碱的研究进展

      2007, 15(5):459-46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5.018

      摘要 (1979) HTML (0) PDF 0.00 Byte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烟碱是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重要的抗虫性物质。主要就烟碱在烟草体内的分布、生理作用、合成诱导、对昆虫的毒性以及昆虫对烟碱的适应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