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潘大仁 , 曾惠阳 , 陈观水 , 周以飞 , 高毅 , 张剑亮
2007, 15(3):183-19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01
摘要:利用RAPD与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不同地方果蔗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23条,ISSR引物28条。23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250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0%,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8-1.00之间;28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01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7.1%,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6-1.00之间。根据两种标记的结果,用UPGMA法对40份果蔗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和ISSR均将40份果蔗种质分为4类:第Ⅰ类为32份地方果蔗品种,包括福建、江西、浙江、广西、云南等省。第Ⅱ类为外引黑皮果蔗Badila和丰城紫皮果蔗;第Ⅲ类为杂交种白鳝、歪干担、肚度、温岭果蔗以及人工杂交选育的果蔗品种474;第Ⅳ类只有广东黄皮果蔗。这两种标记的聚类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它们存在呈极显著相关(r = 0.9746)。但ISSR标记比RAPD标记可检测到更大的遗传变异。
2007, 15(3):191-19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02
摘要:对非近交亲本抗褐斑病的文昌红心和中感亲本华南6号杂交获得分离群体184个株系,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析,检测了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对褐斑病田间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和辅助人工接菌的方法,分别在2004年苗期和2005年苗期和成株期3次调查和鉴定了群体的抗病性反应。结果表明,这3个时期群体褐斑病病情指数(DI)分布范围较一致,均呈连续性偏峰态分布。从4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在抗、感基因池和两个亲本间均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7对,群体检测获得50个等位基因位点,构建了包含34个位点的8个连锁群,覆盖木薯基因组695.7 cM,2个位点间平均图距为20.5 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5个与木薯褐斑病抗性相关的QTL,贡献率在9.61%-64.81%,主要分布在第1、2、4连锁群的特定区域。其中,第1、2连锁群上的6个QTL是重要的QTL。
2007, 15(3):198-20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03
摘要:以谭清苏铁(Cycas tanqingii D. Y. Wang)雌雄植株半年生羽叶为材料,用优化的CTAB法分别提取其全基因组DNA,进行RAPD单因子梯度实验和正交实验以优化扩增条件。应用160个RAPD随机引物检测基因组DNA,雌雄植株均扩增出1 450多条带,其中引物S0465扩增出与谭清苏铁雌株高度相关的RAPD标记(TQS465-500),其大小约为500 bp,该标记与雄株没有关联。
2007, 15(3):203-20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04
摘要: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等手段,对白皮松子叶、初生叶及2 a生针叶内皮层细胞径向壁的显微结构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在叶子横切面上Na和Cl的微区分布进行分析。通过荧光显微观察发现,白皮松子叶内皮层不具凯氏带,而初生叶及2 a生针叶均存在凯氏带加厚现象。根据FTIR的检测结果显示: 子叶内皮层细胞径向壁不含木栓质或极少,2 a生针叶内皮层细胞径向壁木栓质含量高于初生叶。对相应区域的X射线微区分析表明,子叶内皮层对Na和Cl在质外体运输中不起障碍作用,而初生叶与2 a生针叶内皮层阻碍Na和Cl以质外体途径进入维管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具凯氏带加厚的内皮层细胞壁中木栓质含量决定其在质外体运输过程中的生理功能。
2007, 15(3):209-21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05
摘要:对莴苣花粉发育过程中ATPase的分布特征做了研究。四分体早期的小孢子细胞质中开始出现ATPase反应颗粒。之后,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花粉内壁聚集大量体积较大的ATPase反应颗粒,并一直保持到花粉即将成熟。在小孢子发育晚期,在花粉萌发孔处和小孢子大液泡中也特异性地聚集了较多ATPase颗粒。二胞花粉刚形成的生殖细胞表面呈现大量的ATPase反应颗粒,当生殖细胞脱离花粉内壁移入营养细胞,ATPase反应颗粒基本消失。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生殖细胞的ATPase反应颗粒逐渐低于营养细胞中的。在成熟花粉中,精细胞中的ATPase反应颗粒比营养细胞中的少,且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结果显示花粉发育过程中ATPase的特异分布与花粉发育的一些生物学事件密切相关。
2007, 15(3):219-22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06
摘要:对不同苗龄(1-12 d)的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L.)幼苗进行观察,比较了其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根中的初生维管组织借助下胚轴过渡到子叶中,而茎中的初生维管组织与下胚轴中的维管组织仅是简单的连接。这与Esau等认为幼苗的外部形态可以分为根-下胚轴-子叶和上胚轴苗两个系统的观点是一致的。本研究亦证实了可以将刺槐幼苗的外部形态描述为这两个系统,二者的维管组织只是简单的连接,不存在过渡。
2007, 15(3):224-22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07
摘要:以水稻培矮64S作对照,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 L.)长选3S幼穗各发育时期穗颈节间长度及细胞数量和长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选3S在幼穗分化的二核期至始花期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最快,其节间伸长的长度是培矮64S的2.1倍;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至二核期及始花当天至始花后第3天两个时段,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慢。穗颈节间的细胞个数和平均长度两者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但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至始花期,长选3S穗颈节间薄壁细胞增加3 759个,细胞平均长度为72.9 μm,培矮64S增加3 134个,细胞平均长度为38 μm,长选3S穗颈节间的伸长主要是由幼穗分化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至始花期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后者的作用更显著。
邹学校 , 张竹青 , 陈文超 , 刘荣云 , 戴雄泽 , 马艳青 , 李雪峰
2007, 15(3):224-24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10
摘要:用辣椒(Capsicum annuum L.)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估算不同开花结果时期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参数。阵列协方差(Wr)对阵列方差(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辣椒开花结果前期、中期、后期净光合速率的遗传都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Vr与亲本(Yr)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含有更多高净光合速率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开花结果3个时期的净光合速率遗传是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更加重要,同时还存在显著上位性效应。狭义遗传力较小,开花结果中、后期杂种优势比前期明显。
蔡小英 , 范海兰 , 洪滔 , 洪伟 , 吴承祯 , 王萍兰 , 王洪翠 , 林琴琴
2007, 15(3):229-23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08
摘要:根据福建安曹下杉木丰产林全林林窗样地调查资料,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计算边缘效应强度指数。33个林窗的测定数据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值ED为0.6-1.8,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边缘效应强度值EC为0.3-3.4。人为干扰形成林窗与自然干扰形成的林窗边缘效应强度接近,边缘效应强度ED在250-300 m2面积林窗内达最大值。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有增大林窗边缘区物种多样性的趋势。
2007, 15(3):237-24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09
摘要:研究了10种绿化树对VA菌根的依赖性、感染率及其接种效应。结果表明:各参试树种对VA菌根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率及依赖性;其中黑金刚(Ficus elastica cv. Deocora Burgundy)接种感染率最高,达90%,巴西榕(Ficus elastica cv. Variegaa)、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的接种感染率大于80%,接种感染率大于60%的有花金刚(Ficus elastica cv.Decora Tricolor)、红关公(Ficus elastica cv.Decora)、扭纹铁(Dracaena deremensis)、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ubsp. lingnanensis),小于35%的有红楣(Anneslea fragran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石楠(Photinia serrulata);黑金刚、巴西榕对VA菌根的依赖度最高,都超过了300%,红关公、花金刚对VA菌根的依赖度中等,分别为213.3%、203.5%;红桂木、竹节树、扭纹铁、石楠、红楣、伞花木对VA菌根依赖性偏弱,依赖度都在200%以下。参试树种菌根感染率和依赖度的排序基本一致。VA菌根对各参试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接种效应,对黑金刚、花金刚、红关公、巴西榕和竹节树的接种效应最为明显,对扭纹铁、红桂木的接种效应较好,而对石楠、红楣和伞花木则稍差。
2007, 15(3):249-25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11
摘要:从红树林植物瓶花木 (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Gaertn. F.) 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betulone (1)、3,4,5-三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2)、α-香树脂醇(3)、β-香树脂醇(4)、β-谷甾醇(5)和豆甾醇(6)。经MTT法测定以上化合物的肝癌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显示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12.5 μg ml-1。
2007, 15(3):253-25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12
摘要:测定了羊奶果(Elaeagnus conferta Roxb.)种子脂肪酸组成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脂肪酸含量为1.98 %,主要是油酸(C18﹕1)34.15 %、亚油酸(C18﹕2)31.51 %、软脂酸(C16﹕0)13.83 %、硬脂酸(C18﹕0)2.88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为1:2.23:2.75。矿质元素K高达7 837.69 mg kg-1,Fe为30.99 mg kg-1、Zn为10.13 mg kg-1,Na为259.5 mg kg-1。
2007, 15(3):256-25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13
摘要:报道了海南8种植物新记录种,隶属于8科8属,其中3属为海南新记录属。新记录属分别为金线草属Antenoron Rafin.、变豆菜属Sanicula Linn.、龙珠属Tubocapsicum (Wettst.) Makino;新记录种包括龙眼润楠Machilus oculodracontis、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大叶拿身草Desmodium laxiflorum、钦州柯Lithocarpus qinzhouicus、多序楼梯草Elatostema macintyrei、膜叶变豆菜Sanicula lamelligera、小叶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var. chinense、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凭证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植物标本室(KFBG)及香港政府标本室(HK)。
2007, 15(3):259-26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14
摘要:将毛冠喜花草Eranthemum pubipetalum S. Z. Huang ex H. P. Tsui处理为华南喜花草E. austrosinense H. S. Lo的变种,即E. austrosinense H. S. Lo var. pubipetalum (S. Z. Huang ex H. P. Tsui) T. L. Li & Y. F. Deng。该变种与华南喜花草的区别在于花冠被毛和子房无毛。
2007, 15(3):261-26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15
摘要:对东方青冈Quercus dongfangensis进行了重新组合,并对乌壳青冈Quercus fuliginosa进行了新组合。
吴建铭,祝建,夏春镗 , 宋馨
2007, 15(3):263-26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16
摘要:金丝桃素是贯叶连翘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本文概述了金丝桃素的化学与生物合成途径,介绍了金丝桃素在贯叶连翘个体发育过程的积累以及利用贯叶连翘的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生产与积累金丝桃素的研究进展,指出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金丝桃素的产生和积累过程提供了有利工具。
2007, 15(3):269-27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3.017
摘要:阐述了植物硒代谢的基本途径及其积累的分子机制,详细介绍了几种参与硒代谢的关键性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有关植物硒代谢的发展趋势。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