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英文)

      2007, 15(2):93-10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01

      摘要 (3474) HTML (0) PDF 0.00 Byte (1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对珍稀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 2个亚种群6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55.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及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分别为0.2191和0.3215。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0922。研究结果揭示了杜鹃红山茶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亚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小种群和人为活动干扰是杜鹃红山茶现存种群的主要限制因素。影响杜鹃红山茶种群发展的其它因素亟需进一步研究。

    • 水稻细胞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分析

      2007, 15(2):101-10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02

      摘要 (2720) HTML (0) PDF 0.00 Byte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稻(Oryza sativa)品种Cpslo17幼穗为材料,通过RT-PCR克隆了长度为698 bp的编码水稻细胞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OsCu/Zn-SOD)。序列分析表明其覆盖基因完整编码框,编码由1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它与玉米(Zea maize)Cu/Zn-SOD基因序列的相似率为88%。TargetP和ChloroP预测编码蛋白N端无信号肽序列,且此编码区段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利用Swiss-Model站点预测OsCu/Zn-SOD三维结构,并分析其铜锌离子结合位点的结构。RT-PCR结果表明OsCu/Zn-SOD在水稻不同品种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OsCu/Zn-SOD在Cpslo17的分裂旺盛的幼嫩组织如幼穗、开花期花序和未成熟种子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叶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愈伤组织中表达微弱。

    • 麻疯树小孢子发育的研究

      2007, 15(2):107-11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03

      摘要 (2937) HTML (0) PDF 0.00 Byte (1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内质网和质体较多;减数分裂和四分体时期,细胞处于明显的代谢活跃状态,细胞器丰富,主要有内质网、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和球状体; 在小孢子发育早期和晚期,线粒体和内质网仍较丰富,小孢子经过高度的不对称分裂后,形成较大的营养细胞和较小的生殖细胞,营养细胞中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含大量的淀粉和脂类物质,生殖细胞中脂类物质丰富;表皮、药室内壁和中层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时期淀粉粒丰富,小孢子时期明显减少,绒毡层从小孢子母细胞至小孢子发育晚期的细胞器都很丰富,主要为内质网、质体和线粒体,为二胞花粉发育奠定基础。

    • 桫椤科三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2007, 15(2):115-1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04

      摘要 (2609) HTML (0) PDF 0.00 Byte (1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土壤培养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中华桫椤A.costularis Baker和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 (Hook.) R. M. Tryon的孢子,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配子体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包括孢子形态及其萌发、原丝体发育特点、片状体和生长点的形成及分化、假根特征、精子器和颈卵器的分化及发育,以及原叶体感染真菌后的显微特征。初步讨论了桫椤科不同属(种)间的配子体发育的系统学意义和有性世代的濒危原因。

    • 镧对辣根叶净光合速率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007, 15(2):121-12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05

      摘要 (2528) HTML (0) PDF 0.00 Byte (1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用稀土镧[La(Ⅲ)] 处理过的辣根(Armoracia rusticana)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Chl)含量,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经La(Ⅲ)处理后辣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 30 mg L-1 La(Ⅲ)处理24 h, Pn和Chl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0.82%、3.69%, 对应的超微细胞结构无明显变化; 48 h处理则抑制辣根光合作用, 细胞结构变化明显,类囊体基粒片层垛叠变薄, 结构松散。而60 mg L-1 La(Ⅲ) 24h、48h处理对辣根的生理和结构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破坏,且时间越长破坏越严重。对Pn和Chl含量进行处理时间、稀土浓度及两者共同作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出, 处理时间对Chl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但对Pn的影响极显著,且稀土浓度及二者的共同作用对Pn和Chl含量均达到极显著影响。

    • 植物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07, 15(2):126-13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06

      摘要 (2530) HTML (0) PDF 0.00 Byte (1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橡胶(Hevea brasiliensis)、香蕉(Musa acuminata)、苹果(Malus x domestica)、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葡萄(Vitis vinifera)等的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组成成分、转运肽、跨膜拓朴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等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该酶基因的全长包括5’、3’非翻译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其编码的蛋白是一个无跨膜结构域、不具转运肽的亲水性蛋白,包括5个保守的结构motif,其中两个是富含天冬氨酸(Asp)的motif,α-螺旋和不规则盘绕是蛋白质二级结构最大量的结构元件,β-转角和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蛋白质的功能域在空间布局上是由α-螺旋围绕形成的中间具一个“大空穴”的立体结构,“大空穴”的表面藏有五个功能保守motif,其中两个Asp-motif位于“空穴”的内壁。

    • 光质对悬浮培养黄岑细胞生长及黄岑苷积累的影响

      2007, 15(2):135-14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07

      摘要 (2716) HTML (0) PDF 0.00 Byte (1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了不同光质、光强和光期对悬浮培养黄芩细胞的生长、细胞中苯丙氨酸氨基裂解酶(PAL)活性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白光、紫外光、红光和蓝光对悬浮培养黄芩细胞PAL活性和黄芩苷含量有不同的影响。白光、紫外光和蓝光对PAL活性和黄芩苷的积累具有诱导促进作用,其中紫外光的促进作用最强,白光和蓝光的促进作用较弱,而红光照射对PAL活性和黄芩苷的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0~60 μmol m-2 s-1紫外光照射强度范围内, PAL活性和黄芩苷含量随着紫外光照射强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实验结果同时表明,红光照射显著促进黄芩细胞的生长,紫外光抑制黄芩细胞的生长,而蓝光和白光对悬浮培养黄芩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与黑暗(对照)相比,每天8 h光照强度为60 μmol m-2 s-1的紫外光、16 h光照强度为50 μmol m-2 s-1的红光交替处理,在培养12 d后,细胞的鲜重和黄芩苷含量为对照的1.16和3.2倍,黄芩苷的产量达到439mg L-1-1,是对照的3.8倍。

    • 辣木组织培养与四倍体植株诱导

      2007, 15(2):141-14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08

      摘要 (2566) HTML (0) PDF 0.00 Byte (1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印度辣木(Moringa oleifera)和非洲辣木(Moringa stenopetala)离体再生体系,并利用秋水仙碱进行了四倍体的诱导。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时以茎段为外植体可快速获得无菌苗,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时,印度辣木以MS+ BA 0.6 mg L-1+ NAA 0.1 mg L-1的固体培养基为最佳,非洲辣木以MS+ BA 0.5 mg L-1+ NAA 0.2 mg L-1的固体培养基为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以MS+IBA 0.2 mg L-1最适。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对染色体进行加倍诱变,以0.2%秋水仙碱处理5 d,加倍效果最好,印度辣木达到40.0%,非洲辣木为36.7%。获得了印度辣木和非洲辣木四倍体新种质,四倍体植株初步表现枝粗、叶片变大变厚且叶色更绿等特征。

    • 美花石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2007, 15(2):147-15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09

      摘要 (2768) HTML (0) PDF 0.00 Byte (2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TAB法、尿素法、高盐低pH法、SDS法和陈大明法等5种方法提取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基因组总DNA,通过电泳、紫外光谱分析和RAPD-PCR扩增等检测手段,比较分析了DNA质量。DNA条带显示改良CTAB法和改良尿素法较好。

    • 热带直流型水库蓝藻季节变化特征

      2007, 15(2):152-15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10

      摘要 (2534) HTML (0) PDF 0.00 Byte (1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04年调查了广东省飞来峡和深圳两座直流型水库的蓝藻季节分布特征。共检到蓝藻17属,绝大多数为丝状体种类。常见属有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微囊藻(Microcystis)和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蓝藻细胞密度为5~2 052个细胞/毫升。深圳水库最高蓝藻细胞密度出现在6月,其中丝状蓝藻的相对丰度在75%以上;飞来峡水库最高蓝藻细胞密度出现在12月,丝状蓝藻的相对丰度达到90%。水动力学条件是限制蓝藻丰度和种类的主要环境因子。由于飞来峡水库的水力滞留时间变化较大,所以蓝藻季节性变化受水动力学条件的影响比深圳水库的大。假鱼腥藻等丝状蓝藻更适合在水库中生长,特别是在氮磷营养水平较高,水力滞留时间明显增加时,其细胞密度将大幅度上升。

    • 广西外来入侵植物

      2007, 15(2):160-16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11

      摘要 (2891) HTML (0) PDF 0.00 Byte (2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调查和文献整理,初步确认广西有外来入侵植物114种,隶属于36科80属,其中以菊科的种类最多,有26种。从来源看,外来入侵植物来源于世界各地,以来源于美洲居多,有87种,占76.3%。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90种,占78.9%。外来入侵植物主要通过有意引入和无意传入等方式入侵广西。它们的入侵,特别是一些恶性杂草的入侵,给广西农业、林业、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和评估,恢复当地植被和物种的多样性,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防范外来入侵植物的有效途径。

    • 海南省粗叶木属新记录植物五种(英文)

      2007, 15(2):168-17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12

      摘要 (3490) HTML (0) PDF 0.00 Byte (1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海南8种植物新记录种,隶属于8科8属,其中3属为海南新记录属。新记录属分别为金线草属Antenoron Rafin.、变豆菜属Sanicula Linn.、龙珠属Tubocapsicum (Wettst.) Makino;新记录种包括龙眼润楠Machilus oculodracontis、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大叶拿身草Desmodium laxiflorum、钦州柯Lithocarpus qinzhouicus、多序楼梯草Elatostema macintyrei、膜叶变豆菜Sanicula lamelligera、小叶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var. chinense、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凭证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植物标本室(KFBG)及香港政府标本室(HK)。

    • 中国黄檀属植物(豆科)一新记录

      2007, 15(2):171-17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13

      摘要 (2187) HTML (0) PDF 0.00 Byte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种黄檀属植物—南亚黄檀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

    • 广东省兰科植物新记录(英文)

      2007, 15(2):173-17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14

      摘要 (2501) HTML (0) PDF 0.00 Byte (1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1个广东兰科植物新记录属:长喙兰属(Tsaiorchis),5个新记录种:江口盆距兰(Gastrochilus nanus),尾唇羊耳蒜 (Liparis krameri),小沼兰 (Malaxis microtatantha),长轴白点兰 (Thrixspermum saruwatarii),长喙兰(Tsaiorchis neottianthoides)。凭证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里(IBSC)。

    • 珍珠菜属植物三帖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2007, 15(2):175-18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2.015

      摘要 (2585) HTML (0) PDF 0.00 Byte (2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珍珠菜属(Lysimachia)植物中已报道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本属中的三萜皂苷均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苷元基本骨架,根据皂苷元结构,可将皂苷分为13β,28-环氧-齐墩果烷型(Ⅰ型)和12-烯-齐墩果烷型(Ⅱ型),同时论述了Ⅰ型和Ⅱ型皂苷元在结构上的化学转换。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