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5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香根草属与狼尾草属植物对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的影响?

      2007, 15(1):1-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01

      摘要 (2828) HTML (0) PDF 0.00 Byte (2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广州华南植物园香根草属泰国香根草(Vetiveria nemoralis)、普通香根草(V. zizanoides)的2个品种Sunshine和Karnataka以及狼尾草属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皇草(P. purpureum × P. thyphoides)和杂交狼尾草(P. americanum × P. purpureum)地下土壤线虫各食性类群在根区和非根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线虫的数量主要集中在0-15cm的浅层土壤中,在不同生境下食细菌和植物寄生线虫占优势,两类线虫所占的比例在香根草属植物生境下为87.7-97.6%,狼尾草属植物生境下为88.5-94.0%,而食真菌、捕食性和杂食性线虫数量则很少,其相应比例分别为2.4-12.3%和6.0-11.5%。两个属植物根区的线虫数量显著高于非根区,但不同营养类群的线虫在根区和非根区的分布有较大差异。香根草属植物和杂交狼尾草非根区植物寄生线虫所占的比例高于根区,而食细菌线虫所占的比例低于根区;但象草和皇草非根区植物寄生线虫所占的比例低于根区,而食细菌线虫所占的比例高于根区。除皇草外,两个属非根区食真菌线虫所占的比例一般高于根区。在所选的植物中,Karnataka和杂交狼尾草在土壤改良和土壤生物学效应方面有更好的潜力。。

    •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与萌发的季节变化

      2007, 15(1):9-1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02

      摘要 (3301) HTML (0) PDF 0.00 Byte (2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是南海大亚湾海域优势甲藻。为了解该藻孢囊形成和萌发动态及其对营养细胞种群动态的影响,2001年1月—2002年1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用沉积物捕捉器及TFO重力采泥器对其孢囊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监测,同时对浮游植物、水温、盐度、溶解氧等也进行了监测。孢囊形成和萌发分别以沉积物捕捉器中的孢囊形成率以及上表层沉积物中空孢囊的百分比来表示。钙质孢囊和非钙质孢囊年平均形成率分别为1.11×104 cysts m-2d-1和2.13×105 cysts m-2d-1。前者在冬季大量形成,而后者在夏季形成较多。孢囊多在春秋季节萌发,夏季萌发较少,而冬季几乎不萌发。在5月份和10月份营养细胞数量峰形成前,孢囊的萌发出现了高峰,而表层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及孢囊形成率则在营养细胞数量峰后大幅度上升。由此可见,大亚湾沉积物中该藻孢囊的萌发给水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细胞,反之水体中高密度营养细胞又促使孢囊的大量形成,从而造成了锥状斯氏藻赤潮在大亚湾接连发生。

    • 中国主栽香蕉品种和INIBAP引进品种的SSR分析研究

      2007, 15(1):16-2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03

      摘要 (2732) HTML (0) PDF 0.00 Byte (1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0对SSR引物对中国14个主栽香蕉品种和从INIBAP引进的33个香蕉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0个多态性位点共揭示出9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5到15不等,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是9.2,产物片段大小在75bp到310bp之间。用Jaccard系数计算品种间的相似性,相似性数值在0.1到1之间;用UPGMA进行聚类,聚类结果显示,14个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小,而供试的33个引进品种遗传多样性高。本研究所用的10对引物不能把所有的品种区分开。

    •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2007, 15(1):23-2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04

      摘要 (2804) HTML (0) PDF 0.00 Byte (1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花梗横切面整体轮廓呈椭圆形,可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维管束在基本组织中呈内、外两部分排列。内部维管束联结成网,形成明显外移的三束心皮背束和内方与心皮背束相间的三束隔膜束。至子房室区,心皮背束继续外移,其中主支进入花萼中脉;小分支内移,与内方一轮维管束联结,后来进入唇瓣中央及2枚侧生附属物。在花萼形成的同时,远轴面的两个隔膜中各形成一个上位腺体;同时两束远轴面隔膜束向外、两侧分别形成3束大分支,外方大分支继续外移成为2枚远轴面花瓣中脉,两侧大分支与原外方内移的子房壁维管束集合成一相连的环状维管束网,后进入唇瓣两侧;近轴面隔膜束形成3枚分支,外方分支成为近轴面花瓣中脉,两侧分支进入可育雄蕊。探讨了侧生附属物和唇瓣的来源,支持子房延长部形成的腺体为隔膜蜜腺的变异结构的观点。

    • 观光木的花器官发生

      2007, 15(1):30-3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05

      摘要 (3060) HTML (0) PDF 0.00 Byte (2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的花器官发生发育。观光木的花原基最初为近圆形,随着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花原基边缘处出现浅凹,形成第一轮花被片原基,此时,花原基呈三角形排列,后两轮花被片原基依次发生,与前一轮互生;在内轮花被片发生的后期,最初几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出现,呈螺旋状向顶发生,最后排列成三角圆锥状;雄蕊原基发育后期,心皮原基开始发育,形状与发育初期的雄蕊原基相似,随后心皮原基进行侧向生长,在近轴面出现浅凹,进而发育为凹槽,形成腹缝线,最后腹缝线完全愈合。腹缝线愈合现象表明观光木具有进化特征,与含笑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 黄桐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2007, 15(1):35-3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06

      摘要 (3582) HTML (0) PDF 0.00 Byte (2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黄桐树皮中分离获得了10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羰基齐墩果酸(1)、齐墩果酸(2)、7-羰基谷甾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甙(5)、7-羰基-β-胡萝卜甙(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7)、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8)、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9)和壬二酸(10)。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桐树皮中分离得到。

    • pH、温度、NH4+和盐度对圆果雀稗内生固氮菌固氮特性的影响

      2007, 15(1):40-4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07

      摘要 (2861) HTML (0) PDF 0.00 Byte (1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乙炔还原法对从圆果雀稗(Paspalum orbiculare)根、茎中分离到的5株内生固氮菌(POJy11、POG12、POGy22、POGy612、POG4)的固氮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Gy612、POG4固氮的pH适应范围是6.0-10.0,其余3株菌为6.0-8.0;POGy22固氮的最适温度为35℃,其余4株菌为30℃;随着NH4+浓度和NaCl浓度的升高,菌株固氮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POGy22的固氮活性受NH4+抑制最明显,NH4+浓度为1.0 mmol/L时,已无固氮活性,但POGy612在NH4+浓度为2.5mmol/L时的固氮活性最高,达到1045.0nmol ml-1h-1,POJy11、POGy22在NaCl浓度为0.5%时的固氮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35.5 nmol ml-1h-1、703.0nmol ml-1h-1

    • 野生与栽培黄花蒿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

      2007, 15(1):45-4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08

      摘要 (3178) HTML (0) PDF 0.00 Byte (2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了相同种源的野生和栽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黄花蒿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183和1 564 μmol m-2s-1,光补偿点(LCP)为17和18 μmol 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8.78和22.38 μmol 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8和0.075 μmol m-2s-1,表明黄花蒿的光合能力强,能够利用很高的光强,且对弱光的适应性也较强。栽培黄花蒿的Pmax、LSP和最大羧化速率(Vcmax)显著高于野生黄花蒿,两者的LCP、不包括光下呼吸的CO2补偿点、AQY、光下呼吸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差异不显著。强光下栽培黄花蒿主要通过提高Vcmax和Jmax等来增强光合能力,强的光合能力有利于黄花蒿的生长,因此在人工栽培黄花蒿的过程中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开阔生境。

    • 蝴蝶兰叶片外植体褐变过程中PAL基因的表达变化

      2007, 15(1):50-5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09

      摘要 (2958) HTML (0) PDF 0.00 Byte (2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蝴蝶兰(Phalaenopsis. sp)叶片外植体褐变过程中PAL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在整个褐变过程中,外植体的PAL基因表达出现差异,离体培养第3天表达明显提高,一直到第8天还维持较高表达水平,以后外植体褐变的加重,PAL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在Fe盐浓度加倍为55.6mg/L培养基中培养的外植体PAL基因表达水平提高发生的比对照早,培养2天就明显增强,随培养天数延长,一直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其PAL活性也高于对照,两种培养条件下,外植体总酚含量都随着其褐变加重而增加,说明PAL与蝴蝶兰外植体褐变相关。

    • 珍稀药用和观赏植物地涌金莲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英文)

      2007, 15(1):55-6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10

      摘要 (3151) HTML (0) PDF 0.00 Byte (1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地涌金莲吸芽为外植体建立了有效的快繁体系。外植体经灭菌处理后在MS+6-BA 4.0 mg L-1+NAA 0.2 mg L-1+维生素C 150 mg L-1+10%椰子乳+3%蔗糖培养基上能进行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培养60 d后每个芽平均能产生4.10个不定芽。第6代增殖后,丛生芽的增殖系数可达4.23。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 1.0 mg L-1+AC 50 mg L-1的效果较好。以沙:泥炭土:沙=1:1:1为基质移栽试管苗,成活率达到93.5%以上。通过12个月的组织培养已生产1 0000多株试管苗。

    • 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2007, 15(1):63-7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11

      摘要 (3024) HTML (0) PDF 0.00 Byte (2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卧龙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44科658属1648种及81变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属33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原始类群和中国特有类群丰富;单型或单种的科属众多,占总属数的58.97%;20种以上的科和含10种以上的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14.58%和4.25%,它们构成卧龙种子植物区系的主体;该区植物区系具有热带起源,温带分布的双重特征。

    • 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2007, 15(1):71-7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12

      摘要 (3159) HTML (0) PDF 0.00 Byte (1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资料和查阅资料,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21科528属1267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6属,9种;被子植物117科,522属,1 258种。有39科种子植物属于热带广布类型,占总科数的44.83%;114属为北温带分布类型,占总属数的23.55%。保护区处于区系地域交汇处,与云南高原和滇黔桂地区属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的特征较不相符,而接近于横断山脉和华中、华东地区,区系表现为亚热带性质。

    • 辽宁千山植物区系与邻近几个区系的比较研究

      2007, 15(1):77-8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13

      摘要 (2698) HTML (0) PDF 0.00 Byte (2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植物属、种的相似性系数以及属的分布区类型百分比聚类分析等方法, 对辽宁千山植物区系与邻近的长白山、五台山、小五台山、泰山、徂徕山、昆嵛山、庐山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千山植物区系与小五台山、五台山植物区系的关系比与昆嵛山、泰山、徂徕山植物区系的关系近,与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关系较远,与庐山植物区系的关系最远。经分析认为将千山植物区系划入华北植物区系是合理的,但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划为同一植物亚地区是不合理的;支持鲁法军等人把辽东半岛植物小区划归华北山地植物亚地区的处理意见。

    • 云南汤丹铜矿区苔藓植物初步调查(英文)

      2007, 15(1):82-8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14

      摘要 (2651) HTML (0) PDF 0.00 Byte (1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野外采样及鉴定,发现在云南东川汤丹铜矿分布着6科(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羽藓科、牛毛藓科和绢藓科)16属(扭口藓属、净口藓属、对齿藓属等等)22种苔藓植物,其中59%是丛藓科植物,为优势科。并且这些苔藓植物中有62%是直接生活在布满铜绿的矿岩石上,另外38%是生活在含氧化铜的矿土上。苔藓植物生活型有三种:矮丛集型占68%、高丛集型14%、交织型18%。区系分布类型有7种(东亚和北美分布、中国特有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分布、东亚分布、世界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及北温带分布)以东亚分布为主。未发现经典的铜藓(Copper Mosses)。

    • 环境因子对龙脑香科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进展

      2007, 15(1):86-9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7.1.015

      摘要 (3204) HTML (0) PDF 0.00 Byte (1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就光照、水分、动物捕食和菌根共生体对龙脑香科植物 (Dipterocarpaceae) 幼苗生长与死亡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光照是影响龙脑香科植物幼苗生长和存活的最重要的资源条件,林窗中的较强光照有利于幼苗的生长与存活。引起龙脑香科植物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脊椎动物捕食增加龙脑香科植物幼苗的死亡,昆虫对幼苗叶片捕食造成的死亡只发生在叶片大量损失或幼苗较小的情况下。龙脑香科植物幼苗能通过与真菌形成共生体从成年植株获得营养和水分供应而促进幼苗生长,尤其在资源亏缺的条件下更为明显。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