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4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甘薯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2006, 14(5):359-36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1

      摘要 (2329) HTML (0) PDF 0.00 Byte (1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已克隆植物抗病基因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序列中的保守模体(motif)“P-loop”和“GLPL”合成简并引物,以甘薯(Ipomoea batatas)栽培品种青农2号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T/A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共得到15条具有连续ORF的抗病基因类似物(Resistance gene analogues,RGAs)序列,它们之间核苷酸序列间的相似性系数在41.2%-99.4%之间,而相应推测的氨基酸序列间的相似性系数在20.6%-100%之间,同时对分离的RGAs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甘薯RGAs可分为TIR(Drosophila Toll or human interleukin receptor-like)和nonTIR两类.对甘薯RGAs和5个已克隆植物NBS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它们包括“P-loop”、“Kinase-2”、“Kinase-3a”、“GLPL”4个抗病基因所共有的保守模体.这些表明甘薯与其它物种的NBS类RGAs可能具有同样的起源和进化机制.

    • 不同亲和性水稻材料的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

      2006, 14(5):366-37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2

      摘要 (2033) HTML (0) PDF 0.00 Byte (2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同工酶标记对亲籼、亲粳、广亲和及非亲和4组不同亲和性水稻材料的遗传变化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10种同工酶在95个材料中共检测到34个同工酶位点和55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位点15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4.12%.各组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354到0.456之间,在物种水平上为0.454.AMOVA分析表明,80.21%的遗传变化分布于组内,19.79%的遗传变化分布于组间.各组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从0.1129到0.3673,基因流变化范围从1.0242到2.5451.根据遗传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将广亲和与亲粳水稻聚为一类,亲籼与非亲和水稻聚为一类.

    • 农杆菌介导佛手遗传转化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6, 14(5):374-38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3

      摘要 (2295) HTML (0) PDF 0.00 Byte (1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佛手叶盘转化法,在建立转海藻糖合酶基因(TPS)佛手体系过程中,对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佛手叶盘需在黑暗条件下MT培养基上预培养2-3 d,与农杆菌共培养3 d较合适;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约为0.6-0.8,感染时间20 min;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以头孢霉素(Cef)250 mg L-1和羧苄青霉素(Cb)250 mg L-1且延迟筛选时间4 d最好;共培养基中添加100 μ mol/L乙酰丁香酮(AS)和400 mg L-1半胱氨酸(L-Cys)对佛手遗传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GUS报告基因和PCR技术检测,初步证实TPS基因已整合到佛手基因组中,且GUS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率为5.9%。

    • 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a荧光特征

      2006, 14(5):382-38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4

      摘要 (2391) HTML (0) PDF 0.00 Byte (2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和PAM-2100便携式植物荧光分析仪分别在初夏和秋季测定了广州龙眼洞林场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幼树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刺栲冠层阳生叶的光饱和点为400 μ mol photons m-2s-1,最大光合速率在4-6 μ mol m-2s-1之间,说明刺栲幼树保持阳生植物的特征.阴生叶与阳生叶的叶绿素a/b值相似,均约为2.4,而阴生叶叶绿素b含量高于阳生叶,表明阴生叶具有潜在利用弱光的能力;2)刺栲幼树冠层叶片的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的日动态变化在中午略有下降,说明其在强光下能发生可逆性的光抑制.刺栲冠层阳生叶的最大光合能力比较低,整个冠层叶能高效而稳定地利用散射和透射光,这些特征使得常绿的刺栲幼树能在林边或林下良好生长,较好地适应不同的光环境并成功渡过幼苗期,最终成为群落中的上层优势种.

    • 荒漠生态系统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的干湿年差异

      2006, 14(5):389-39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5

      摘要 (2261) HTML (0) PDF 0.00 Byte (2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一个基于详细生理学过程的生态系统模型PALS-FT,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了美国亚利桑那州(Arizona)首府凤凰城(Phoenix)市西郊的Larrea tridentata荒漠生态系统在干湿年份(1988-2002年)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的差别.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和土壤有机质年累积速率(SOM)均随大气CO2浓度升高而呈非线性(湿年)或线性(正常年和干年)增加;所有年份的土壤N含量(Nsoil)则呈非线性显著下降.ANPP与SOM的绝对变化量总是湿年大于正常年和干年,相对变化量则与所分析的CO2处理水平有关;Nsoil的绝对变化量和相对变化量均为湿年大于正常年和干年.不同功能型的植物ANPP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绝对变化量均为湿年大于正常年和干年;相对变化量则因具体植物功能型而异,灌木和亚灌木为干年大于正常年和湿年,一年生C3和C4草本均为湿年大于正常年和干年.因此,无论是生态系统水平还是植物功能型(或物种)水平,荒漠生态系统对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都将受降水格局的显著影响.

    • 拟单性木兰不同季节断根和剪枝后蒸腾和光合特性的变化

      2006, 14(5):397-40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6

      摘要 (2071) HTML (0) PDF 0.00 Byte (1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005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10 a生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进行断根和剪枝处理,模拟移栽,用LICOR-6400测定了植株叶片的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探讨这些生理指标对不同季节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处理后叶片能迅速关闭部分气孔,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都减小,两者最低时约为对照的60%,生理机能的减弱有利于维持地上、地下部分的平衡,因而最有利于植株成活。夏季处理后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加,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随之增大,最高时约为对照的2倍左右,此时,若主要依靠剪枝来降低水分消耗,很难保证水分代谢平衡,移栽成活率低。秋季处理后植株叶片气孔导度高于对照,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增加,但增加幅度相对夏季较小,前期最高约增加40%,此时移栽可以通过适当的剪枝和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等措施提高成活率。可见,与水分相关的生理机能的调节机制,决定了移栽后的成活水平,即处理后能迅速调节自身生理机能、减少水分消耗的植株,成活率就高,反之就低。

    • 天竺桂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2006, 14(5):403-40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7

      摘要 (1996) HTML (0) PDF 0.00 Byte (2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水蒸馏法提取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be)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天竺桂挥发油中分离出27种化学成分,以冰片为主要成分,占26.03%;抑菌实验中,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 莱菔子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2006, 14(5):409-41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8

      摘要 (2182) HTML (0) PDF 0.00 Byte (2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莱菔(Raphanus sativus)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2%,主要包括芥酸(32.47%)、油酸(29.07%)、亚油酸(9.45%)、亚麻酸(8.41%)、棕榈酸(4.31%)和硬脂酸(2.08%)等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25%,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07%。

    • 常绿臭椿的酚类成分研究

      2006, 14(5):413-41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09

      摘要 (2310) HTML (0) PDF 0.00 Byte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常绿臭椿(Ailanthus fordii Nooteboom)枝条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5个酚类成分和胡萝卜苷.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槲皮苷(1),杨梅苷(2),阿福豆苷(3),(+)-没食子儿茶素(4),3-氯-4-羟基-苯甲酸(5),胡萝卜苷(6).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圆瓣姜花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2006, 14(5):417-4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10

      摘要 (2374) HTML (0) PDF 0.00 Byte (1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圆瓣姜花根茎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分离出60个峰,鉴定了其中的51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3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

    • 生长素和赤霉素对离体水仙花茎切段伸长的影响

      2006, 14(5):421-42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11

      摘要 (2092) HTML (0) PDF 0.00 Byte (1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离体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花茎切段为材料,通过外源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和赤霉素A3(GA3)处理,结合内源激素分析,研究了这两种激素对水仙花茎切段伸长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外源50 μ mol/L IAA和30 μ mol/L GA3均能促进花茎切段的伸长,其中IAA的促进作用大于GA3.200μmol/L生长素运输抑制剂2,3,5-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和65 μ mol/L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烯效唑(Uniconazole,S-3307)均显著抑制花茎切段的伸长.外源50μ mol/L IAA处理明显增加内源GA1+3的含量,是对照的3.40倍;外源30 μ mol/L GA3处理对内源IAA含量影响不明显,说明IAA对维持花茎切段内源活性GA水平起重要作用,IAA和活性GA共同发挥调控花茎切段伸长的作用。

    • 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叶绿素a、蛋白质、DNA含量的影响

      2006, 14(5):427-43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12

      摘要 (2097) HTML (0) PDF 0.00 Byte (2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二氧化氯(1.0、1.5、2.0、2.5 mg L^-1,作用96 h;2.5、6.0、8.0、16.0 mg L-1,作用60 min)对球形棕囊藻叶绿素a、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核酸含量的影响,用透视电镜对二氧化氯(0.5 mg L-1,0.8 mg L-1)作用24 h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探讨二氧化氯去除赤潮藻的机理。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球形棕囊藻叶绿素a、蛋白质、DNA的含量均有影响.实验各组(1.0-2.5 mg L-1,2.5-16.0 mg L-1)球形棕囊藻的叶绿素a、蛋白质、DN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二氧化氯浓度超过2 mg L-1时,球形棕囊藻的叶绿素a、蛋白质、DNA的含量持续降低,氨基酸相对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半胱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等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而组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则明显增加。当二氧化氯(2.5-16.0 mg L-1)作用3 min后,DNA漏出率在13%-18%之间;电镜观察发现,二氧化氯可使细胞膜破损,引起内容物外泄.这些结果显示,二氧化氯能以单分子形式进入细胞,引起叶绿素、蛋白质结构的变化,并破坏藻细胞膜系统,最终导致藻细胞死亡。

    • 细枝木麻黄导管分子及穿孔板解剖学研究

      2006, 14(5):433-43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13

      摘要 (2385) HTML (0) PDF 0.00 Byte (2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细胞图象分析系统和显微照相的方法对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 Miq.)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观察研究。细枝木麻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有3种类型,即两端具尾导管、一端具尾导管和无尾导管。导管分子穿孔板有4种类型:两端均为梯状穿孔板、一端为单穿孔板,另一端为梯状穿孔板、两端均为单穿孔板、一梯状穿孔板与一单穿孔板位于同一端壁两侧相互对应以及一些过渡类型穿孔板。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了各类型穿孔板之间的演化关系。

    • 种间专性协同进化关系对榕属分类的影响

      2006, 14(5):439-44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14

      摘要 (2262) HTML (0) PDF 0.00 Byte (2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榕与榕小蜂的专性共生系统为人们提供了研究生物协同进化规律和进化历史的完美范例,已成为国际上研究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的一个热点。这也给仅根据外部形态等传统方法进行的榕属经典分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为了进一步研究榕属的系统与进化,介绍了该属分类学研究的历史、主要分类系统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榕属分类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植物miRNA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2006, 14(5):444-45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15

      摘要 (2109) HTML (0) PDF 0.00 Byte (2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RNAs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类5’端带磷酸基团、3’端带羟基、长度在22 nt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s。miRNAs在控制植物的发育、开花时序、新陈代谢、应激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植物miRNAs在转录后水平上抑制基因表达,主要是通过导致mRNA的裂解,对抑制目标转录物的翻译起作用。另外其也能在转录水平上通过决定目标染色体位点的甲基化而起作用。对植物miRNAs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植物miRNA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2006, 14(5):444-45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6.5.016

      摘要 (1355) HTML (0)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RNAs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类5’端带磷酸基团、3’端带羟基、长度在22 nt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s。miRNAs在控制植物的发育、开花时序、新陈代谢、应激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植物miRNAs在转录后水平上抑制基因表达,主要是通过导致mRNA的裂解,对抑制目标转录物的翻译起作用。另外其也能在转录水平上通过决定目标染色体位点的甲基化而起作用。对植物miRNAs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