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5, 13(5):369-37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01
摘要:构建了同时含有番茄儿丁质酶基因(Chi3)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Ac)的双价抗真菌基因植物表达载体,以西瓜(Citrullus lanatus)子叶块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Chi3和Glu-Ac同时导入西瓜栽培种“中育一号”,共获得46株抗性再生植株。经PCR、Southern blot和RT—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己成功整合到西瓜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得到表达。利用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离体叶片抗病性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对枯萎病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2005, 13(5):375-38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02
摘要: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提取果实少量总RNA,经15-25轮LDPCR扩增获得全长ds-cDNA,构建了海南主栽的食用香蕉巴西蕉(Musa AAA Group Cavendish)果实的cDNA文库。所构建的文库容量为5×106 Pfu ml-1,重组率93%。利用此cDNA文库,采用96孔板PCR法筛选香蕉Actin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序列全长1723 bp,编码区长1134 bp,编码378个氨基酸,与蝴蝶兰Actin2基因序列同源率达83%,已递交GenBank,接受号692696。
2005, 13(5):381-38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03
摘要:利用Northern杂交技术,对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APK3,BPHiw103)进行了表达分析,同时,针对抗虫水稻B5植株接种褐飞虱若虫48h后的叶鞘组织切片进行了原位定位。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褐飞虱取食后,MAPK3 mRNA整体表现为上调的特性。原位杂交显示,褐飞虱取食前,MAPK3在水稻叶的薄壁组织中大量表达;而取食后,在韧皮部表达明显增加,在薄壁组织表达则呈下降趋势。这一点在叶心组织切片中表现最为明显。这些结果说明,水稻在受褐飞虱若虫取食诱导和刺激后,MAPK3的表达在受伤部位急剧增加,推测MAPK3基因可能在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反应中发挥作用。
2005, 13(5):386-39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04
摘要:通过调查汤溪水库2003年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数据,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汤溪水库浮游植物丰度与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明显高于枯水期,并以7月份最高(〉104 cells ml-1)。全年中,蓝藻(Cyanophyta)与硅藻(Bacillariophyta)比例变化较大,二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1月份硅藻占较高比例(63.1%),蓝藻较低(〈20%);3、5、7月份蓝藻比例较高(分别为45.6%、55.9%、87.7%),而硅藻较低(30.1%、25.9%、1.1%);11月份硅藻与绿藻比例相当(各占40%),蓝藻低于20%;12月份硅藻与蓝藻比例分别为25.6%与38.2%。3月份和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和线形粘杆藻(Gloeothece linearis)等蓝藻种类,枯水期的1月、11月和12月主要以曲壳藻类(Achnanthes)、模糊直链藻(Melosira ambigu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等硅藻种类为优势种。枯水期营养盐可能对浮游植物生长彤成限制,但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并不是汤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凶素。汤溪水库全年水体较稳定,在全年范刚内水动力学对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没有明显影响,但丰水期5月份至7月份优势种的变化可能主要受水动力学的影响。水温与蓝藻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硅藻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水温可能是引起汤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2005, 13(5):393-39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05
摘要: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辛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等数据对分布在浙江松阳箬寮山地百日青(Podocorpus neriifolius)分布区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箬寮山地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52科95属148种。科属组成多样,区系成分复杂,热带分布有49属,占总属数的52.12%,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乔木层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6.7751、3.1593和0.6418;灌木层的分别为11.6826、3.8044和0.6781;草本层的分别为4.5537、1.7418和0.5378。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可将该山地百日青分布的群落分为三个类型,即甜槠木荷林、木荷红楠林和猴头杜鹃林。
2005, 13(5):399-40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06
摘要:用组织分离法从采集于广东鼎湖山的2株多孔菌属担子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2株菌丝体,并对菌丝体分别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培养物经乙醇提取后,用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光谱法鉴定均为羊毛脂烷型三萜,它们分别是多孔菌酸C(polyporenic acid C)(1)、茯苓酸(pachymic acid)(2)、齿孔酸(eburicoic acid)(3)和硫磺菌酸(sulphurenic acid)(4)。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多孔菌属中发现。
2005, 13(5):403-40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07
摘要:从菊科麻花头属植物华麻花头(Serratula chinensis S.Moore)根中分离得一组神经酰胺类化俞物,经光谱和化学方法分析,鉴定为(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脂肪酰胺,其脂肪酸链主要由十六,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烷酸组成,其中2-羟基十六碳酸组成的神经酰胺(2S,3S,4R,8E)-2-[(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碳烯-1,3,4-三醇为一新化合物。高锰酸钾氧化法被应用于判断单不饱和长链中双键的化置。
2005, 13(5):408-41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08
摘要:研究了黄花梨经浸钙处理后,果实钙形态转变及果胶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ME)活力的变化,以及果实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浸钙处理的果实总钙含量显著提高,其硬度明显高于对照,且有利于细胞膜透性的保持;梨果实中的NaCl溶性钙最多,其次是水溶性钙,醋酸溶性钙和HCl溶性钙含量较少。在果实贮藏21 d时,水溶性钙含量有一个上升的过程,而NaCl溶性钙则有一个下降的过程。浸钙处理后,除醋酸溶性钙外,果实中的水、NaCl和HCl溶性钙含量均有显著的提高。浸钙处理明显抑制了果胶的降解进程与PG的活力,但对PME抑制作用不明显。浸钙处理能提高果实硬度可能与浸钙处理抑制了PG活力有关。
2005, 13(5):413-41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09
摘要:分别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黧蒴(Castanopsis fissa)、荷木(Schima superb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的幼苗置于100%自然光和32%自然光下生长6个月,测定它们的光强-光合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的某些参数。结果表明,在100%光下,马尾松有最高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Rd)、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总电子传递速率(JF),光化学猝灭(qP)也最大。而黄果厚壳棒有最大的分配到光呼吸的电子流比率(JO/JF)。100%光下AQY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黧蒴〉荷木〉黄果厚壳桂,32%光下AQY的顺序则相反。这说明群落早期演替的先锋树种马尾松属于强阳生性树种,具有适应强光的特点,而处于群落演替项级阶段的优势种黄果厚壳梓则能更加充分利用低光生长环境中的光强,同时也可通过提高电子流向光呼吸分配的比例来避免自然光环境中强光的伤害。
2005, 13(5):419-42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10
摘要:采用混合土培养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黑褐色,赤道而豆形,极而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丝状体5—10细胞时开始发育为片状体。播种2周后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表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后1个月左右开始有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精子器产,扛时间较颈卵器早10 d左右,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精卵受精后2周左右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2005, 13(5):423-42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11
摘要:研究了广东四个墨兰品种金嘴墨兰、银边墨兰、企剑黑墨和企剑白墨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企剑黑墨和企剑白墨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为二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40=30m+10sm和2n=2x=40=2M+36m+2st;金嘴墨兰和银边睾兰的染色体数目为2n=41,为非整倍体。4个墨兰品种的染色体结构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除银边墨兰为1B型外,其它均为2B型。
2005, 13(5):429-43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12
摘要:报道无患子科(Sapindaceae)3个单种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掌叶木属和茶条木属为首次报道。掌叶木属(Handeliodendron Rehd.)、茶条木属(Delayaya Franch.)、伞花木属(Eurycorymbus Hand.-Mazz.)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0,28和26,且它们的染色体皆为小染色体。
2005, 13(5):432-44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13
摘要:运用广义形态学性状对虎尾草亚科(Chloridoideae)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内类群包括虎尾草亚科52属的69种植物,代表虎尾草亚科的主要类群;芦竹亚科(Arundinoideae)扁芒草族(Danthonieae)的Centropodia和Danthonia被选作外类群。分支分析表明,虎尾草亚科是一个单系类群。其严格一致树包括A、B、C、D、E 5个分支。两个大族画眉草族(Eragrostideae)和虎尾草族(Chlorideae)代表虎尾草亚科内部类群分化的两个方向,分开处理较合理。细穗草族(Leptureae)放到虎尾草族中较合理。冠芒草族(Pappophoreae)是虎尾草亚科的基部类群,与画眉草族近缘。我们的研究支持虎尾草亚科从旧世界向新世界扩散的地理分布假说,并提供了虎尾草亚科属上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的框架。
2005, 13(5):443-44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14
摘要: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初步观测丁金钟藤在不同作用光下的光合生理特征,并对其离体叶片在低温、高温及脱水胁迫下的光能利用状况作了比较。结果显示,随着作用光强的增加,叶片Fv'/Fm'、qP和ΦPSⅡ呈下降趋势,qN和NPQ表现为上升。离体叶片在5℃处理6h后,其Fv'/Fm'、qP和ΦPSⅡ高于25℃和45℃处理的,而NPQ在5℃和45℃处理6h后明显低于对照(25℃),qN则略有降低。离体叶片脱水胁迫12 h后,仍有一定的光能转化能力,但脱水24 h和36 h后,qP、ΦPSⅡ、qN、NPQ都明显下降。这表明金钟藤对于环境因子,如光强、温度及水分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可能是其在森林中能快速蔓延扩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5, 13(5):447-45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15
摘要: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以‘小桃红’建兰为母本、纹瓣兰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种间远缘杂交后代植株。杂交果苹与母本自交果荚的大小差异大小,但鲜重明显大于母本,果荚内的种子量却少于母本。杂种胚离体培养90 d出现绿色原球胚,210 d可萌发出大量植株;而‘小桃红’自交种子培养210 d只形成少量绿色根状茎。杂种胚的萌发具有杂种优势,不仅萌发快,而且出苗率高,萌发时先形成原球胚,原球胚上长出大量小根毛,继而形成大量假鳞茎,假鳞茎经转瓶培养后,分化形成大量健壮植株,分化率高。
2005, 13(5):451-45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16
摘要:由于指定的两号标本分别为花和果模式标本,厚叶木犀在种及变种等级上的名称Osmanthus pachyphyllus H.T.Chang和O.marginatus var.pachyphyllus(H.T.Chang)R.L.Lu是不合格发表的名称。通过指定模式标本,对厚叶木犀O.marginatus var.pachyphyllus的名称作了合格发表。
2005, 13(5):452-45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5.5.017
摘要:唇形科植物的茎和叶通常着生腺毛,能分泌芳香油,腺毛的分布密度越大其分泌能力越强。对近年来该科植物腺毛及其分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对腺毛的结构类型、发生发育和分泌物及其分泌过程作了介绍,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