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4, 12(6):495-50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1
摘要:以0.5、5和50 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为外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源,处理20 min能明显提高绿豆黄化幼苗ACC合酶(ACC synthase, ACS, EC 4.4.1.14)的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特异性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1,4-diazabicyclo(2,2,2) Octane, DABCO]能抑制Na2S2O4的这种作用,显示Na2S2O4产生的O2-·引起了ACC合酶活性的升高。但Na2S2O4处理较长时间,ACC合酶活性开始下降,处理60 min的ACC合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SOD和DABCO的加入有助于抑制ACC合酶活性的降低,表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ACC合酶活性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并存的“双重性”影响。研究表明,外源Na2S2O4处理20 min能明显降低以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 SAM)为底物的ACC合酶的Km值,处理60 min反而提高了ACC合酶的Km值,表明O2-·是通过改变ACC合酶对底物SAM的亲和力,从而影响其活性的。
2004, 12(6):501-50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2
摘要: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多胺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聚乙二醇(PEG)的渗透胁迫明显提高了抗旱性强的周麦系列幼苗叶片游离态Put、Spd和Spm的含量和抗旱性弱的温麦6号的Put含量。外源Spd显著提高了水分胁迫下温麦6号的Spd的含量,对其抗性也有所改善。外源MGBG(Spd和Spm生物合成抑制剂)可提高水分胁迫下周麦12号Put的含量,但降低了Spd和Spm的含量和幼苗的抗性。
2004, 12(6):506-51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3
摘要:以绿豆下胚轴插条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乙烯利、ACC、AOA和AgNO3对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ACC能促进绿豆下胚轴插条的生根,最适浓度分别为50 μmol/L和10 μmol/L;AOA和AgNO3 明显抑制不定根形成,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插条离体后24 h内对ACC的促进作用和AOA的抑制作用敏感。插条在0-6 h和18-24 h用ACC处理,在0-2 h和22-24 h用50 μmol/L乙烯利处理的生根效果好。乙烯在不定根形成的诱导期和起始晚期起促进作用。
2004, 12(6):511-51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4
摘要: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开顶式气室中凤梨叶片的生长与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1000±100 μmol mol-1)下生长的凤梨植株的株高、叶面积、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对照(360±30 μmol mol-1),处理90 d时分别为对照的120.19%、119.22%、177.91%和161.04%;凤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也增加了136%-259%,且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但叶绿素含量则下降了33.91%。高CO2浓度处理的凤梨叶片中RuBP羧化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则明显下降。
2004, 12(6):515-5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5
摘要:对国产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L.)15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12种为首次报道。省藤属的花粉均为两沟型花粉,外壁覆盖层多为网状纹饰(大喙省藤C.macrorrhynchus)或具穿孔(华南省藤C.rhabdocladus)。首次发现省藤属花粉的外壁纹饰存在穿孔和外壁疣状突起的类型(阔叶鸡藤C.pulchellus)以及皱波状突起的类型(长鞭省藤C.flagellum)。花粉的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外壁是否有突起,外壁厚度和网状纹饰网眼的大小,对于省藤属的种级分类有较大的意义。
2004, 12(6):521-52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6
摘要:以台中65及其7个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水稻亚种间杂种F1裂药性及其与小穗育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的裂药性受花粉不育基因互作控制。不同杂合座位内等位花粉不育基因互作导致杂种F1花药不开裂的程度不同,S-b座位导致杂种F1部分花药不开裂;不同杂合座位间非等位花粉不育基因互作明显降低杂种F1的裂药程度;杂种F1中含杂合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数越多,其裂药指数越小,裂药程度越低,含三个杂合花粉不育基因座位的杂种F1裂药指数为2.27,35.3%的花药不开裂。杂种F1花药不开裂的原因随其所含的杂合花粉不育基因座位种类和数目不同而异。杂种F1裂药程度的下降显著减少落在其柱头上的花粉总数和萌发的花粉数。杂种F1裂药指数和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04, 12(6):528-53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7
摘要:在胡椒(PipernigrumLinn.)茎尖丛生增殖技术的基础上,以印尼大叶种“LampongType”无菌实生苗作外植体源,利用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培养滤液对胡椒茎尖及其增殖形成的丛生芽进行体外选择。辣椒疫霉培养滤液的不同灭菌方法对辣椒疫霉培养滤液的毒性影响显著,过滤灭菌方式可以保持辣椒疫霉培养滤液的毒性,而高温高压灭菌方式则不能。随着辣椒疫霉培养滤液浓度的增加,茎尖和丛生芽的存活率和增殖率都在下降。在存活的茎尖或丛生芽培养中,一部分可正常增殖,其余的形成愈伤组织,或者保持生长停滞的休眠状态。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继代培养2次后进行生根和移栽,利用离体叶片针刺接种法对温室条件下生长的移栽植株进行抗瘟病测定。以3次抗病检测均无明显症状的植株作为抗病株。随着辣椒疫霉培养滤液浓度的增加,得到的再生植株数量降低,但其中抗病株的比例提高。利用过滤灭菌方式加入选择性培养基的处理中,25%、50%和75%的辣椒疫霉培养滤液分别获得1株、4株和3株抗病株,分别占各处理再生植株总数的1.54%、20.00%和42.86%,共获得8株,占该组处理再生植株总数的8.70%。
2004, 12(6):533-53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8
摘要:从外来种三裂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的全株中分离得到6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6-异丁酰基-三叶拉色芹内酯(1)、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2)、1β,9α-diacetoxy-4α-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3a)、1β,9α-diacetoxy-4α-hydroxy-6β-methacryl-oxyprostatolide(3b)、1β,4α-dihydroxy-9α-tigloyloxy-6β-methylpropanoylprostatolide(4a)、9α-angeloyloxy-1β,4α-dihydroxy-6β-methylpro-panoylprostatolide(4b)。除1和3a外,其余4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试验发现化合物1、2、3a和3b的混合物以及4a和4b的混合物对萝卜、小白菜和西红柿的幼苗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a和4b的混合物对咸水虾有较高的毒性。
2004, 12(6):538-54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09
摘要:用溶剂法提取菠萝蜜中的香气成分,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了82个化合物,占香气成分总量的94.66%,主要为脂肪酸类以及酯类、醇类、烷氧基烷烃类和酮类物质,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4.10%),棕榈酸(15.72%)和油酸(6.16%)。
2004, 12(6):541-55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0
摘要: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面积82260hm2,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根据我们过去三年的初步调查和研究,石门台保护区共有藓类植物33科89属158种(含1亚种3变种),其中广东新记录属3属,分别是Eccremidium、Phyllodon和Stereodontopsis;另外,Eccremidiumbrisbanicum等23种为广东新记录种。
林勇明 , 吴承祯 , 洪伟, 吴继林, 闫淑君, 封磊
2004, 12(6):552-5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1
摘要: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00 m2的长苞铁杉群落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束植物49科86属140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9种,裸子植物2科4属4种,被子植物40科75属127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科属组成以泛热带分布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种组成以中国特有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而温带成分占较大比例,并伴有一定的热带成分;区系起源古老,保留有大量原始植物,且群落具有濒危性。
2004, 12(6):557-56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2
摘要:蓝猪耳是二细胞型花粉,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用体内-体外技术培养出花粉管后,将其置于爆破液中即可释放出花粉管内含物,其中包括两个精细胞和营养细胞。在显微镜下两个精细胞具二型性:体积较大的精细胞与花粉管的营养核相连,体积较小的精细胞只与大精细胞连接。两个精细胞之间的连接比较结实,需用微量酶液将两个精细胞分开。用显微操作仪就可分别挑选出两个精细胞群体,分别有上百个细胞。蓝猪耳精细胞的成功分离为利用蓝猪耳开展离体受精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单一纯化的精细胞群体的获得为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区分两个精细胞的特异基因和蛋白质创造了条件。
2004, 12(6):562-56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3
摘要:腊叶标本中微小种子表面的污染物会影响对其表面特征的观察。经低浓度洗洁精(0.001%)浸泡→超声波振动(33kHz,50W)→系列酒精浓度清洗处理后,在SEM下,处理后的种子表面比处理前更加清晰。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并且安全和无污染。
2004, 12(6):565-56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4
摘要:研究了纯氧对荔枝果皮褐变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00%O2显著抑制了荔枝果皮褐变,在100%O2下贮藏6d的荔枝果实,中果皮细胞的细胞器和膜系统的完整性保持较好,而细胞膜透性较低,因此,认为高氧抑制荔枝果皮褐变与其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相联系。
2004, 12(6):569-57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5
摘要:以对水质较为敏感的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L.)为材料,用糖、苯甲酸钠等配制保鲜剂,观察保鲜剂对香石竹形态结构的影响和细胞内淀粉粒的变化。结果表明:用保鲜剂处理过的切花,花朵增大,花色鲜艳,茎、叶、花瓣、子房壁、胚珠等组织细胞壁出现皱缩的时间延迟,细胞内含淀粉粒的时间也较长。苯甲酸钠的保鲜效果优于硝酸银。
2004, 12(6):575-57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6
摘要:
2004, 12(6):577-57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7
摘要:报道广东分布新记录7种:糙叶卷柏,阔片里白,海南马兜铃,大叶五室柃,银毛叶山黄麻,海南杜鹃,心叶帚菊。
2004, 12(6):580-58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8
摘要:介绍被子植物未受精胚珠与子房离体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的研究进展。迄今已有9个科21种植物用这一方法诱导出单倍体植株,植物的基因型、外植体的发育程度、接种前的预处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等均能影响诱导率的高低。胚胎学观察揭示大孢子与胚囊内的卵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均有可能在培养中启动分裂,通过胚状体或愈伤组织形成单倍体植株。本项技术在植物单倍体育种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2004, 12(6):587-59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4.6.019
摘要:综述了病毒在植物寄主内扩散中的运动蛋白的作用。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运动蛋白与病毒核酸形成运动蛋白核酸复合物,介导病毒扩散。在病毒复制与扩散过程中,运动蛋白与宿主细胞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骨架、胞间连丝发生作用,并受细胞果胶甲基脂酶、包含体、β-1,3-葡聚糖酶、磷酸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植物体内遗传物质系统性运输的一个模式。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