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欧志英 , 彭长连 , 阳成伟 , 林桂珠 , 段俊 , 温学
2003, 11(1):1-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01
摘要:以多年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超高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生殖生长期两优培九剑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Fv/Fo、Fv/Fm、qP、φi和Rubisco含量,表明它有相对较高的光能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能力;且两优培九的qN较汕优63大,1-qP/qN比它小,说明它比对照品种更耐光抑制;两个品种在剑叶衰老过程中都发生了光碳失衡,但两优培九光碳失衡状态较轻;这些可能是超高产水稻两优培九高产的重要原因。
2003, 11(1):7-1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02
摘要:柑桔黄龙病可以侵染沙田柚而产生典型的‘斑驳’症状。我们通过电镜观察表明,带病沙田柚的病原体在形态、大小和构造上均与柑桔黄龙病病原体(类细菌)相似;PCR扩增也证明其病原体DNA与柑桔黄龙病病原体的PCR产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2003, 11(1):11-1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03
摘要:黄曲霉侵染花生的研究表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高于种皮完整的,种皮对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采用氯仿去除种皮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种皮角质层后,种子黄曲霉感染率和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提高。种皮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感染率和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种皮的抗性成份主要是蜡质和角质层。种皮蜡质含量测定和种皮表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蜡质的含量和角质层的厚度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性品种种皮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种皮蜡质提取物在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说明蜡质的抗性作用主要是物理性阻止黄曲霉菌的穿透。
2003, 11(1):15-1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04
摘要:以豆科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的基因组DNA制备ISSR-PCR模板。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中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的用量、Taq酶的含量以及退火温度梯度进行试验,探讨筛选出清晰、多态性高、可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的PCR反应条件。用100个ISSR引物进行了PCR扩增,筛选出效果较好的15个引物,得到121个位点,其中43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36%。
2003, 11(1):20-2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05
摘要:对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Chun)的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形成过程的观察结果显示,观光木子房单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5个胚珠;胚珠倒生型,厚珠心,两层珠被;孢原细胞一个,并且自表皮下1-2层处分化。胚囊发育为蓼型。在四分体和成熟胚囊时期观察到了异常发育现象。初步探讨了观光木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2003, 11(1):23-2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06
摘要:比较羊奶果根瘤三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显微、亚显微结构和固氮、吸氢活性的差异,探讨了根瘤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侵染方式为皮层细胞间隙侵染,此期的内生菌是一种分枝、具隔膜的菌丝体,早期侵染细胞有脂体存在。成熟根瘤含菌细胞明显多于幼瘤和衰老瘤。成熟根瘤具有大量泡囊,成熟泡囊具分隔、双层壁结构。衰老瘤泡囊分隔消失,不呈双层壁结构。成熟根瘤的固氮、吸氢活性明显高于幼瘤和衰老瘤。
2003, 11(1):27-3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07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和文献,对江西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江西境内共有悬钩子属植物43种7变种2变型,其中红花悬钩子Rubusinopertus(Diels)Focke、大红泡R.eustephanusFockeexDiels、深裂锈毛莓R.reflexusKervar.lanceolobusMetc.为江西新分布。编制了检索表,并讨论了江西悬钩子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2003, 11(1):34-4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08
摘要:设置移栽时营养杯的有无及其大小作试验,研究长喙田菁在乐昌铅锌矿强酸化尾矿上的生长、固氮和积累重金属情况。结果表明,强酸性(pH<3)是限制植物定植的主要因素,在pH=5-7情况下,长喙田菁能在该尾矿库中定植、生长和固氮,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未带营养杯移栽的长喙田菁在尾矿上生长84d,其株高117 cm、茎基部直径1.35 cm、单株生物量(干物质)20.2 g、单位面积生物量(干物质)2828 kg hm-2、氮素积累量40 kg hm-2;带营养杯移栽的上述各指标分别达到140-144 cm、1.59-1.68 cm、36.6-38.8 g、5124-5432 kg hm-2和77-107 kg hm-2,均显著高于未带营养杯处理的。长喙田菁根部铅、锌、铜、镉含量均最高,其次为茎,叶中最低;长喙田菁的4种重金属积累量为锌(186-221 mg kg-1)>铅(96-145 mg kg-1)>铜(17-30 mg kg-1)>镉(3-4 mg kg-1)。带营养杯移栽能有效提高长喙田菁的产量和氮积累量,且明显降低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试验证明长喙田菁是较理想的铅锌矿尾矿废弃地植被重建的先锋植物。
2003, 11(1):41-4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09
摘要:在茂名油页岩废渣堆放场主要绿化树种中选取青梅(Vaticamangachapoi)、海南红豆(Ormosiapinnata)和非洲桃花心木(Khayasenegalensis)3种植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有明显的差异,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非洲桃花心木>海南红豆>青梅,海南红豆和非洲桃花心木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幅度较大,而青梅的则相对较小;气孔导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非洲桃花心木>海南红豆>青梅;三者净光合速率的差异与气孔导度有关。非洲桃花心木虽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但由于其气孔导度较高,散失的水分较多,其内在水分利用效率比海南红豆低。青梅下午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比上午高得多,是由于其气孔导度下午比上午明显降低而限制了蒸腾失水的缘故。在油页岩废渣场,海南红豆和非洲桃花心木比青梅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2003, 11(1):47-5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10
摘要:选取鼎湖山保护区3个马尾松(Pinusmassoniana)、荷木(Schimasuperba)针阔混交林样地,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荷木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t hm-2)为:174.41-270.11,平均227.36,且均以马尾松的生物量居多(占54.9%-84.4%)。林下层植物生物量和地表现存凋落物量(t hm-2)分别为7.41-28.28和7.06-11.56,平均14.41和9.03。三个混交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t hm-2)分别为146.35、215.30和205.79,平均为189.15,其中植被层碳贮量贡献率最大,依次占62.9%、61.9%和69.9%,平均65.0%;土壤层贡献率次之,依次占34.3%、35.5%和28.5%,平均32.8%;而地表现存凋落物层的贡献最小,仅占2.8%、2.6%和1.6%,平均为2.3%。此外,本文还对该生态系统植被碳吸存潜力进行了讨论。
2003, 11(1):53-5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11
摘要:利用3-5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鼎湖山4种不同海拔高度森林温湿度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沟谷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年平均气温和大气相对湿度分别为22.7℃、80%,20.9℃、82%,20.4℃、87%和19.2℃、81%。这4种森林的年平均日较差依次为5.9℃、4.6℃,3.6℃和3.1℃,且月变异系数逐渐减小,森林主要通过降低日最高温而减少林型间气温日较差。年平均湿润度计算结果表明各林型均为湿润,但月湿润度差异明显。分离综合法分析说明,局部小地形和植被类型的差异是造成林内气温在不同林型间差异的原因,而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马尾松林与山地常绿阔叶林温度极显著差异,也加剧了与针阔叶混交林温度的显著差异。要正确评价不同森林类型改善小气候功能的强弱,必须准确区分开海拔高度、小地形、植被类型等各因素造成的差异,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2003, 11(1):59-6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12
摘要:报道了广州蕨类植物新记录种38种,隶属于18科25属。其中莲座蕨科(Angiopteridaceae)、膜蕨科、裸子蕨科(Gymnogrammaceae)等3科为广州新记录科,莲座蕨属(Angiopteris)、团扇蕨属(Gonocormus)、粉叶蕨属(Pityrogramme)、假蹄盖蕨属(Athyriopsis)、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狗脊属(Woodwardia)、黑桫椤属(Gymnosphaera)、沙皮蕨属(Hemigramma)、线蕨属(Colysis)等9属为新记录属。
2003, 11(1):64-6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13
摘要:在水蔗草花序发育期间给予不同时间的光照处理后,对其花粉育性、结实率和无融合生殖频率的研究表明:(1)花粉育性在不同光照时间下无显著差异。(2)减少1 h和2 h光照时间的结实率和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3)增加1 h和2 h光照时间,花序发育受到抑制,抽穗延迟,只有极少数花序发育成熟,产生的种子很少。(4)在自然光照时间和增加1 h光照时间条件下,无融合生殖的频率在0.41-0.64之间;在减少1 h和2 h及增加2 h的光照条件下,无融合生殖的频率在0.19-0.22之间,和对照及增加1 h光照处理相比,无融合生殖频率显著下降。
2003, 11(1):67-7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14
摘要:综述了过去20年国内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中草层植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草层植物是指活的草本类植物及在一定高度(通常40 cm)以下的乔灌木幼苗的总和,它和枯落物以及林下土壤共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林下层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草层植物具有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地小气候、加速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功效,其功能是相当强大且多种多样的。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草层植物研究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1)草层植物与枯落物各自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2)人工林下的草层植物发生与演替规律;3)林下幼苗的更新演替规律;4)草层植物在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及其机理;5)加强草层植物的良种的选育和应用研究等。
2003, 11(1):75-8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15
摘要:群落的可入侵性研究是入侵生态学的中心内容。从群落进化历史、群落结构、繁殖体压力、干扰和胁迫等5个影响入侵的主要因素综述了近年来群落可入侵性研究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其中重点阐述了群落结构对入侵的影响,包括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功能群多样性的诸多实验研究和相关假说,并用理论模型结合具体实验研究探讨了环境胁迫和可入侵性的关系。针对目前群落可入侵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03, 11(1):83-8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16
摘要:从胚胎学和遗传学角度论述了大黍(PanicummaximumJacq.)的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大黍作为无融合生殖基因供体,在无融合生殖研究上的利用前景。
2003, 11(1):87-9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3.1.017
摘要:介绍花卉分子育种的研究概况和分子育种的操作策略,进一步强调在我国应用和发展花卉分子育种方法的必要性。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