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2, 10(4):295-30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01
摘要: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墨兰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墨兰叶片表面具较厚的角质层。气孔多为四轮列型,分布在下表皮。叶肉没有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分化,但叶尖部和叶中部中脉附近的叶肉细胞常伸长,类似栅栏组织细胞。平行脉,外韧型维管束。在假鳞茎中,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根具根被、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花被各部分基本结构均相似。唇瓣和合蕊柱的表皮为腺表皮,具花柱道。三心皮雌蕊,一室,侧膜胎座。四合花粉,表面无纹饰。蒴果。
2002, 10(4):301-30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02
摘要:详细研究了托叶铁科两属的2种代表植物Stangeriaeriopus和Boweniaserrulata的羽片脉序和羽片解剖学。两个属在气孔器特征与不具副传输组织方面极为相似,而在气孔的分布、羽片脉序式样与叶缘形态、粘液道的有无、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分化、工字厚壁组织与表皮细胞垂周壁特征方面则有较大的差异。将这些特征与苏铁科和泽米铁科作了比较,并讨论了这些特征在系统学上的意义。研究结果支持Stevenson(1992)将该科分为两亚科以及托叶铁科是介于苏铁科与泽米铁科之间的观点。
2002, 10(4):306-31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03
摘要: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木槿属(Hibiscus)Furcaria组中纤维作物红麻(H.cannabinus)及其6个近缘种植物的25份材料。用筛选出的16个引物扩增出192个RAPD条带,它们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根据得到的RAPD指纹图谱,计算其Nei氏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构建了它们的系统树。结果表明:25份材料可划分为7个组,H.penduriformis和H.calyphyllus两个种为一组;红麻种分为两个组,一组为栽培品种,另1组为野生型材料;其余4个种各成为1组。玫瑰麻(H.sabdariffa)和金线吊芙蓉(H.radiatus)的关系较近,而且两者与红麻的亲缘关系也较近,而其它四个种与红麻的关系较远。H.trionum与其它六个种的关系较远。
2002, 10(4):313-32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04
摘要: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变材料进行短日照处理,发现对短日照敏感的不育系农垦58S转换为可育,而供试的5例突变及另一对照培矮64S却与未经处理的材料一样仍表现为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与日照长度的变化无关。在同一发育时期进行低温处理的结果显示,低温处理10 d及10 d以上者可发生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在17.23%-42.19%之间,而未经处理的材料仍然表现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转换与温度有关。以正常品种为父本与突变体杂交,F1全部为可育;F2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3:1;以F1为父本与之测交,TF1代中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1:1。遗传分析表明,这种温敏核不育突变为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获得了由胞质型雄性不育变为胞核型雄性不育的突变体,这在体细胞克隆变异领域中是一种典型的突变。
2002, 10(4):321-32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05
摘要:研究了19种盆栽于广州市工业生产点(IS)、交通枢纽点(TS)和公园对照点(CS)的木本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综合污染指数表明3个研究地点2000年的污染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IS>TS>CS。在污染点生长的19种绿化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Fv/Fm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细胞膜渗漏率则上升。不同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不同,印度胶树,榕树,黄榕,海南红豆,夹竹桃,山玉兰,灰莉,桃花心木,牛乳树等对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都有较强的抗性,而肖蒲桃,仪花,木棉,朱槿等对大气污染较为敏感。
2002, 10(4):328-33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06
摘要:对七子花苗期光合特性的温度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为26-30℃。在19-40℃之间,暗呼吸速率与温度呈乘幂关系,蒸腾速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2)饱和光强、表观量子效率和净光合速率在29℃时最高,在39℃时最低,但光补偿点和蒸腾速率升高,光抑制加剧。(3)高温使七子花叶片的羧化效率下降,CO2补偿点上升,从而引起光合能力下降。
2002, 10(4):335-33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07
摘要:对1998年至2000年在广东省大亚湾海域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有8种原甲藻(Prorocentrum):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sigmoides)、海洋原甲藻(P.micans)、三角棘原甲藻(P.triestinum)、具齿原甲藻(P.dentatum)、微小原甲藻(P.minimum)、波罗的海原甲藻(P.balticum)、墨西哥原甲藻(P.mexicanum)和原甲藻未知种(P.sp.)。对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描述。
2002, 10(4):340-34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08
摘要:在广东南澳岛四个森林群落内移植了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aeformis)、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和荷木(Schimasuperba)三种树苗,通过测定群落内林窗和非林窗生境中的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和幼苗的生长高度,观察林窗环境对移植树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的叶面积指数比非林窗的小;林窗的透光率大于非林窗;各群落的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有季节性的变化,变化幅度各不同。三种幼苗在林窗内比非林窗的乔木层下生长快;大叶相思和尾叶桉幼苗在林窗内的高度增长量显著大于非林窗下的,荷木虽也存在差异,但不如前两者显著。这些结果反映了不同生态特性的树种对林窗的反应不同。
2002, 10(4):348-35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09
摘要:分析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群落类型和分布状况及石灰岩植物的主要适应特点,并对如何保护和恢复石灰岩地区的森林植被提出了建议。
2002, 10(4):356-36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10
摘要:报道荨麻科楼梯草属和赤车属共18种植物在我国9个省区的分布新记录,其中有安徽的对叶楼梯草,福建的骤尖楼梯草和异被赤车,甘肃的庐山楼梯草,广西的大叶赤车,贵州的樱叶楼梯草、裂序楼梯草、曲毛赤车和波缘赤车,湖南的梨序楼梯草,四川的裂序楼梯草和漾濞楼梯草,西藏的翅苞楼梯草、拟盘托楼梯草、贡山楼梯草和李恒楼梯草,云南的短齿楼梯草、无苞楼梯草、樱叶楼梯草、裂序楼梯草和伏毛楼梯草。
2002, 10(4):361-36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11
摘要:从狗脊(Woodwardiajaponica(L.f.)Sm.)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经解析,分别鉴定为:山柰素-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α-L-(4-O-acetyl)rhamnopyranoside-7-O-α-L-rhamnopyranoside)(I)、山柰素-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ide-7-O-α-L-rhamnopyranoside)(II)、狗脊蕨酸(woodwardinicacid)(III)、β-谷甾醇(β-sitosterol)(IV)、胡萝卜甙(daucosterol)(V),这五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2002, 10(4):366-37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12
摘要: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闽产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Dunn)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了38种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77.97%。其中,β-水茴香萜(9.52%)、α-没药醇(8.44%)、β-蒎烯(5.22%)为主要成分。此外,倍半萜及其氧化物如石竹烯(2.62%)、长叶烯(2.36%)及Z-9-十五烯醇(3.72%)含量也较多。对4种供试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弗氏志贺氏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能力。
2002, 10(4):371-38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13
摘要:从农杆菌诱导的转基因器官的培养、模式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等方面概述了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及前景。
2002, 10(4):381-39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4.014
摘要:介绍了非洲稀树草原的生态系统研究概况,涵盖了生理生态、生态系统评估、火、灌木入侵并丛生、植被动态、植被退化和恢复以及生态系统管理策略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洲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趋势。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