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2, 10(3):193-20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01
摘要:通过处理(根据当地居民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和保护(停止人为干扰,无任何人类活动)样地的比较,在五年内(1990-1995年)研究了人为干扰对鼎湖山马尾松林植物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样地的林下层和灌木层盖度逐年上升,而处理样地相对较稳定。保护样地的草本层盖度略上升至1992年后,呈显著下降的变化,处理样地的变化则与保护样地的相反。保护样地的林下层植物种数逐年下降(从1990年的41种降至1995年的30种,减少11种),处理样地变化不大(从1990年的36种降至1995年的34种,仅减少2种)。小径级(≤13 cm)的马尾松胸径增长速率保护样地高于处理样地,且径级越小,增长速率越大,然而,径级大于13 cm的植株,则没有显示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以上现象表明,适度的人为干扰对稀疏马尾松林的自然更新及林下植物种类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维持或促进作用,但不利于马尾松的生长。同时对稀疏马尾松-灌木-草本群落在停上人为干扰后的演替途径作了预测和探讨。
2002, 10(3):201-20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02
摘要:用起伏型时间序列法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杉木林凋落物月动态进行模拟,结果令人满意,说明起伏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应用于森林凋落物动态模拟。
2002, 10(3):207-21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03
摘要:对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林窗和林内两种生境下人工播埋的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萌发和当年幼苗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在林窗和林内两种生境的栲树种子(单粒重约0.5-0.6 g)的萌发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分别为31.7±7.1%和33.3±2.l%,一年龄幼苗的平均株高在生长季末分别为 6.56±1.2 cm和 5.88±1.09 cm,两者有明显差异,而平均叶长、平均叶宽以及平均根长等指标没有差异;幼苗的生物量也没有明显差异。但一年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其生物量分配有所变化,在林窗条件下,幼苗逐渐将较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而林内幼苗则逐渐将生物量较多地分配于叶,生物量的分配反映出幼苗在不同生境下的适应性特征。
2002, 10(3):215-22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04
摘要:运用分形理论对杉木纯林(19年生)、毛竹纯林(19年生)、6种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19年生)的土壤团粒结构进行研究,建立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对土壤性质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越大,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的结构与稳定性就越好;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与水稳定性团聚体(>0.25 mm及>5.0 mm)含量及结构体破坏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对土壤性质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效应。本研究为毛竹杉木混交林的栽培管理,土壤肥力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2002, 10(3):222-22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05
摘要:对槲寄生属植物在世界的分布状况和在中国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其寄主植物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分布区类型的特点,结合该属目前的核型分析结果和现存类群的分布特点,论证了槲寄生属植物属古南大陆起源,并对其起源时间和迁移路线作了推测。
2002, 10(3):229-23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06
摘要:采用染色体分带方法对杜氏藻属(Dun>0.25aliella)4个种的核型进行分析。经过25℃12 h d(-1)的光周期诱导,杜氏藻属4个种出现同步化生长。用0.05%秋水仙素处理,再经低渗、固定和高位(60 cm)滴片,获得杜氏藻属4个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杜氏藻属4个种都是单倍体,其染色体大多为短杆状、极小。染色体数分别是:D.salina n=13,D primolecta n=20,D.bardawil n=10,D.parvan=16。它们大都可见较明显的初级缢痕,且都在染色体的中部。
2002, 10(3):235-24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07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UV-B辐射对广东省南亚热带森林中5种木本植物九节、鸭脚木、猴耳环、半枫荷、山乌桕和绿化树种大叶合欢的幼苗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特别是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抑制幼苗主根伸长和减少侧根数,抑制茎伸长,减少叶数和叶面积。UV-B辐射破坏叶片细胞膜结构,特别是叶绿体膜结构,但不同种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完全相同,鸭脚木的质膜收缩,导致质壁分离;鸭脚木、半枫荷和猴耳环的叶绿体膨胀,前二者的甚至破裂;鸭脚木和半枫荷的类囊体膨胀粘连;猴耳环的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半枫荷和猴耳环的叶绿体内大的淀粉粒增多;鸭脚木和山乌桕的叶绿体内或膜上黑色颗粒增多,鸭脚木的线粒体膜上也出现黑色颗粒。
2002, 10(3):245-24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08
摘要:
2002, 10(3):247-24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09
摘要:
2002, 10(3):250-25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10
摘要:
2002, 10(3):253-25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11
摘要:采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研究半天然杉阔混交林群落中主要种群(杉木、米储)的底面积增长规律,指出杉木、米槠在不同类型群落中的底面积的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
2002, 10(3):258-26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12
摘要:研究了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对坡垒(Hopea hanianesis Merr.et Chun)种子萌发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垒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0℃。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与周期性光照条件下处理的萌发结果无明显差异。土壤含水量为20%-70%时种子能够萌发,而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30%-50%。在室内自然摊放第14天的发芽率为20%,18d完全丧失发芽能力。由于坡垒种子具有顽拗型种子的一些特点,该物种宜采取活体保存的方法,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
2002, 10(3):263-27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13
摘要:较全面调查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广东省内的分布、生境与危害状况。薇甘菊多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生长在路边向阳潮湿的废弃地、垃圾堆放地,受人为干扰较多的农田、菜地、苗圃、果园、园林绿地、人工林、次生林等环境中。分析了薇甘菊的危害特点和生境的气候条件,井对防治措施作了介绍。
2002, 10(3):271-28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14
摘要:果实软化通常被认为是由于胞壁水解酶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醋酶、纤维素酶降解胞壁物质导致。本文概述了这三种酶分子与果实软化关系的研究进展。反义基因技术证明,这三种酶基因的任一种表达被抑制,果实能够正常软化,暗示果实的软化有其它因子的参与。其中由细胞内的淀粉酶和蔗糖酶引起的细胞膨压的变化及果胶的溶解可能是引起果肉软化的重要原因。
2002, 10(3):281-29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2.3.015
摘要:综述了与植物耐盐性密切相关的小分子渗透物质(脯氨酸、甜菜碱、多元醇、多胺、果聚糖)、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LEA)、调渗蛋白(OSM)、水通道蛋白、K+通道蛋白和ATPase等的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