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0, 8(4):275-281.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1
摘要:蜡梅科是一个仅有4属,10种的小科,将蜡梅科的生物信息数字化,利用徐克学的和谐性分析程序,剔除了不合理的性状安排,判别关系含糊的性状极性,利用最大同步法,最小平行演化法及最大离散量分支分类法,对由性状再分析后获得的数值矩阵进行运算,推导分支图,明确各属之间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椅子树亚科(Idiospermoideae)的椅子树属(Idiospermum Blake)在整个蜡梅科(Calycanthaceae)的演化水平中是最高的,它的进化性状最多,同时它与蜡梅亚科(Calycanthoideae)的其它三个属很早就按照各自的方向平行演化了,蜡梅亚科的蜡梅属(ChimonanthusLindley)表现的属性最原始,它是从蜡梅科的祖先中分离出的最早类群,随后夏蜡梅属(Sinocalycanthus Cheng&S.Y.Chang)与美国蜡梅属(Calycanthus L)从蜡梅科祖先中相继分离出来,这两个属的亲缘关系最近,拥有许多共同的性状。
2000, 8(4):282-29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2
摘要:华南植物园二十多年来共引种姜科植物23属,135种,3变种,3变型,其中存活18属,103种,2变种,2变型。对长果姜(Siliquamomum tonkinense Baill.)、茴香砂仁[Etlingera yunnanensis(T.L Wu et Senjen)R.M.Smith]等三级保护植物进行了迁地保护。姜科植物在我园引种有高的成活率,开花结实的种类较多,引种较为成功,特别是原产亚热带、热带的姜科种类生长较好;原产中高海拔的种类生长较差或死亡;原产喜马拉雅山区高海拔地区和特殊生境的种类则引种后死亡。姜科植物生境因子分析法能较好指导姜科植物的引种工作。
2000, 8(4):291-30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3
摘要:通过苗木移植试验,测定了21种香港乡土树种在次生林下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大多数种类的幼苗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可在林下生长;只有极少数种类表现出极耐荫或极不耐荫,导致林下先锋树种幼苗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荫蔽或因荫蔽而生长不良受病虫害致死。在香港次生林演替中占优势的种类通常具有生长快、稍耐荫,或生长稍慢但耐胁迫等特点。这是对香港退化土地长期适应的结果。鸟播植物在香港次生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议加强鸟播树种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在植树造林中应用。结合本实验结果,对一些现代植物群落演替假说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2000, 8(4):301-30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4
摘要:首次提出物种多度分布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介绍了此方法的构造和主要性质。珍稀濒危植物观光木群落和长苞铁杉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所有木本植物物种多度分布实例拟合结果表明,核方法能很好地描述群落物种多度分布。非参数核估计方法是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模拟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丰富了物种多度分布拟合方法,为珍稀濒危植物的管理与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
2000, 8(4):308-31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5
摘要:以籼稻两用雄性核不育系(简称两用系)培矮64S为供体,通过花药培养,获得了26个愈伤系共1 969株花粉植株.根据花粉一代(H1)的倍性和育性,可把它们分为三种类型,即 a)单倍体:有1个愈伤系41株全为单倍体植株;b)不分离型:有19个愈伤系的群体育性不分离,全部植株均在不育期表现败育,其它性状有差异但不显著;c)分离型:其余6个愈伤系表现分离,其中3个各有2-7株单倍体植株出现,并且这些愈伤系中均有花粉染色率及自交结实率较高的植株。未经培养的供体两用系(对照)群体中也有1.5%的植株为可育株,说明应用多年的培矮64S有关育性的基因型并不纯合。经过两代的选择,至H3代,所选育的105个单株后代中,个体之间的表现整齐一致。H4代分4期播种,各期的播始天数呈由长到短的变化趋势,表现出生育期感温性的特点。同时观察到,其稳定不育期比对照长3 d左右,育性转换期结实率比对照高5.8%以上。测交了108个组合,各组合F1代均表现出高产的特性。研究表明,花药培养是提纯及改良两用系的有效途径。
2000, 8(4):315-31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6
摘要:分别采用种子切段、无菌苗真叶作外植体首次成功建立了大花飞燕草的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大花飞燕草种子切段和无菌苗真叶大多数是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再生,也有极少数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再生出小植株。在合适的培养基上,种子切段和叶片两种外植体离体培养均能高效再生,平均每个外植体能分化出10-20个不定芽.种子切段培养的最适通用培养基为改良MS附加ZT 3 mg L-1和NAA 0.3 mg L-1;叶培养的最适通用培养基为MS附加6-BA 3 mg L-1和NAA 0.3 mg L-1。
2000, 8(4):319-32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7
摘要:以叶片为材料,对苦丁茶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及褐变调控的研究表明:(1)苦丁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培养均以MS附加BA 2.0 mg L-1和NAA 4.0 mg L-1的培养基效果最好;(2)0.1%的植酸可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抑制褐变,而硫代硫酸钠效果最差;(3)连续培养40-50 d愈伤组织增长倍数达到最大值;(4)继代27次以后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开始下降。这些条件为下一步细胞培养生产苦丁茶甙等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基础。
2000, 8(4):324-32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8
摘要:从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0bfongifolia)和圆叶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的茎中分离得到三个阿朴啡型生物碱成分,通过光谱解析及化学方法,三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降波尔定(1)、波尔定(2)和氮乙酰降波尔定(3)。其中氮乙酰降波尔定系首次直接从植物中得到。
2000, 8(4):329-33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09
摘要:采集3-5年银杏苗叶,经常压水蒸汽蒸馏制得浅黄色精油,通过GC和GC/MS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主要由31.14%烃类、5.61%醇类、1.78%醛类。46.17%酮类、5.41%酸类和1.1%酯类组成。在酮类中以六氢法呢酮含量最高,占11.15%,其次为橙花基酮(8.68%)和β-紫罗兰酮(5.24%)。
2000, 8(4):333-33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10
摘要:“叶焦病”是闽南地区芒果(Mangifera indica L)的一种常见病.对不同地点受害植物的叶片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分析表明:①土壤酸度、总N、总P、K、Na等含量与芒果受害程度无关;②受害程度与叶片Cl、K含量、30-40 cm土壤C1含量及总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③造成厦门地区芒果"叶焦病"的主要原因是盐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Cl;④芒果是一种对盐比较敏感的植物,土壤总盐含量达0.489‰时仍可正常生长,高于此含量则出现受害症状。
2000, 8(4):339-345.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11
摘要:分析了两种不同蛋白质组成类型花生的子叶总蛋白3个主要组分及高甲硫氨酸类型花生的60.5、41、38.5、18和17.5 kDa多肽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它们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而甲硫氨酸含量和半胱氨酸水平都极低。高甲硫氨酸类型品种的各组分的甲硫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甲硫氨酸类型品种的对应组分的甲硫氨酸含量,在这两种类型花生中伴花生球蛋白II都是甲硫氨酸含量最高的组分。探讨了17.5 kDa高甲硫氨酸多肽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合成规律。
2000, 8(4):346-35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12
摘要:对近年来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各种耗能代谢(包括光呼吸、Mehler反应、循环电子传递、硝酸还原代谢等)的运转对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2000, 8(4):353-36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13
摘要:酸雨、温室效应和地球臭氧层的破坏是目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由于臭氧层的破坏而导致的大气UV-B辐射的增加以及空气中SO2污染的加剧都会严重影响到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本文回顾和简述了近二十年来这两种环境胁迫因子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概况。
2000, 8(4):361-36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14
摘要:淹水引起水翁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发生变化。淹水5 d后,水翁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慢慢下降。但从淹水第35天开始,部分水翁幼苗在淹水的茎部产生不定根,有不定根的水翁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逐渐提高,到第80天后维持在较高水平。有不定根的水翁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进程呈双峰型,回归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r=0.69,p<0.05)。
2000, 8(4):365-36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4.015
摘要:益母草、桔梗和白术3种药用植物种子均不耐贮藏,在收到种子后初始发芽率较低。益母草与桔梗种子萌发适温是25±1℃,而白术种子为15±1℃。在适温下,益母草、桔梗与白术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是69.8%、39.8%和46.8%.在15%RH下(硅胶密闭),种子贮藏较适宜,43%RH下贮藏种子的发芽率次之。益母草种子宜在15℃中贮藏,桔梗种子则宜在5℃中贮藏,在5℃下75%RH和43%RH贮藏后的发芽率相近。用PEG6000引发处理桔梗种子可以明显地提高发芽率,但益母草种子则出现负效应。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