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0, 8(3):185-19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01
摘要:根据烟草花叶病毒组(Tobamoviruses)3'端非编码区保守区域,人工合成下游引物P1,P2,P3,分别以这些引物引导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并克隆到pBS载体上。HindⅢ+PstI双酶切分析重组子后,得到15个阳性重组子,其中重组子pBF3含有2432 bp外源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2432 bp的序列含2个开放读框,即鸡蛋花花叶病毒移动蛋白基因序列和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移动蛋白基因序列起始于806位ATG,中止于l 576位TAG。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共25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5 kDa。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起始于l 635位ATG,中止于2 158位TA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共l7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4 kDa.此外该片段还包含部分180 kDa蛋白和全部3'端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
2000, 8(3):193-19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02
摘要:用若干常规品种与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1S配组,考察双亲及F1在自然低温影响前后的花粉育性,并于不育系稳定不育期间调查F2及F3的育性分离.结果表明:(1)低温是影响双亲及F1育性稳定性的重要生态因子;(2)F1的育性稳定性除与父本的育性稳定性有关外,可能尚与其他因素有关,这种育性稳定性表现是由可遗传因子决定的;(3)短光低温不育特性基本上符合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但可能尚受到众多微效基因的作用,与这2对基因相对应的2对恢复基因的遗传效应可能存在差异。
2000, 8(3):198-20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03
摘要: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为:N 0.946%-2.535%,P0.030%-0.127%,K 0.614%-1.833%,Ca 0.442%-1.995%,Mg 0.024%-0.188%。叶片各营养养元素间相关性较差,仅P与Mg及Mg与K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层中的序列为:乔木Ⅲ>乔木Ⅱ>乔木Ⅰ>灌木>藤本>草本;其它营养元素浓度随层次分配的规律性不甚明显,但总趋势为乔木层植物略低于其它层植物。不同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大小排列顺序为:N叶>皮>枝>根>干;P叶>枝>根>皮>干;K叶>枝>皮>根>干;Ca皮>叶>枝>根>干;Mg叶>根>皮>枝>干.大部分植物在同一器官中各营养元素平均含量序列为:叶、枝和根中均为N>Ca>K>Mg>P;干K>Ca>N>Mg>P;皮Ca>N>K>Mg>P,对元素含量分配格局分析表明,P和Mg很可能是限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生产力的最重要营养元素。
2000, 8(3):207-21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04
摘要:主要以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为依据,以德坚木属为外类群,用分支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木兰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有23个分支单位,选取32个性状,根据外类群比较原则和化石地层学资料,确定了性状的祖征和衍征。对数据矩阵的分支分析使用PAUP3.1.1和Hennig 86 v.1.5分别在Macintosh和IBM机上运行,前者以启发法,后者以BB命令运算,经严格一致化处理,得到一致化分支图。结果表明:1)木兰属为一复系类群,其中sect.Maingola与木莲属形成姊妹群,sect.Theorhodon与盖裂木属接近;2)长蕊木兰属与含笑族种类形成单系类群;3)鹅掌楸属是木兰科中一个特殊类群,很早就分离出来,独自发展。
2000, 8(3):214-21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05
摘要:由于种加词相重,陈封怀、胡启明(1990)发表的新种Pimula exscapa Chen et C.M.Hu(holotype,S.G.Xu 3568 KUN)应是Primula exscapa Hegetschw.,FL Schw.195.1838的晚出同名,应给予重新命名。
Khatijah Haji HUSSIN , Noraishah Abu SAMAH , Kamarudin MAT-SALLEH
2000, 8(3):215-22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06
摘要:对紫玉盘属8种,杯冠木属3种和Ellipeia属1种进行了叶的比较研究,以调查不同种之间解剖学的不同点,这对种的鉴别和了解它们的分类学意义可能是有用的。有意义的解剖学特征是:末端石细胞,表皮细胞的晶簇,毛状体,在中脉和叶柄的薄壁组织内的短石细胞以及中脉和叶柄横切面的形状。有某些特征仅出现在某些种中,这对种的鉴别是有用的。结果亦显示这三个属的联系十分紧密。
2000, 8(3):225-22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07
摘要:墨兰试管苗植株成熟叶片叶绿体基粒较发达,类囊体膜垛叠较紧密。幼叶叶绿体中少有亲锇颗粒,成熟叶的叶绿体中往往既有亲锇颗粒又有淀粉粒。幼叶中基粒数目比成熟叶的少,叶绿体也比成熟叶的小。幼叶的光合放氧速率比成熟叶的低。幼叶中叶尖部叶绿体最大而叶基部最小,但叶尖部的光合放氧速率比叶基部小。成熟叶中叶绿体大小及光合放氧速率区别不明显。通过对各部位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发现,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放氧速率之间没有正相关性。
2000, 8(3):229-23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08
摘要:荔枝胚胎发育与胚珠中3种多胺(PAs)含量及其比例变化关系密切.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发育的胚珠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含量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均高于败育胚珠,并在花后7 d即达到最高值,其中Put的含量最高,随后都呈下降趋势。但正常胚珠中Spm含量在花后22至31 d(球形胚至心形胚发育阶段)均有所回升,而败育胚珠无此现象。败育胚珠中的Spd和Spm在胚胎败育期的下降速度显著大于正常胚珠,两者含量低以及在胚珠发育进程中较大的降幅与胚胎败育密切相关。(Spd+Spm)/Put和Spm/PAs比值低亦不利于胚胎发育。多胺合成高峰先于DNA和蛋白质,因而多胺可能通过调控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影响胚胎发育。
2000, 8(3):235-23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09
摘要:以三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干旱(-0.6 MPa PEG模拟)、盐(0.15 mol/L NaCl)和低温(6℃)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脯氨酸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下稻苗均可积累脯氨酸,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在同一胁迫条件下,耐性强的品种脯氨酸积累较少,而敏感品种脯氨酸积累则较多。脯氨酸的积累不宜作为稻苗抗逆性的筛选指标。
陈友订 , 黄农荣 , 刘彦卓 , 梁祖扬 , 邱润恒 , 钟旭华 , 张旭 , 西田清数 , 吉川年彦,田中万纪穗,泽田富雄
2000, 8(3):239-24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10
摘要:利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研究了3个日本粳稻品种日本晴、金南风和福光以及2个台湾粳稻品种台竹157、加南20的苗期耐冷性,并以当地推广高产籼稻品种特三矮2号作对照。从对株高、主茎叶片数、地上部干物重、死苗率等形态性状的调查和叶绿素含量、电解质外渗率等生理性状测定的结果显示,日本晴、金南风、福光和台竹157苗期的耐冷性较强,加南20的耐冷性较弱,但比特三矮2号的耐冷性略强。这为防止早稻烂秧死苗而开展耐冷育种提供新的耐冷基因源。
2000, 8(3):245-24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11
摘要:测定了水稻、玉米和狼尾草花粉在低温(4±1℃)贮藏时内源激素(IAA、GA3、ZT和AB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IAA、GA3、ZT、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呼吸速率在贮藏期间下降,而脱落酸的含量不断上升。与短寿命的水稻和玉米花粉相比,长寿命的狼尾草花粉的IAA和GA3含量及呼吸速率低,下降速度慢,而ABA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2000, 8(3):250-25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12
摘要:利用AsA、DTT和NADPH溶液处理离体玉米叶片,对其叶黄素循环和非辐射能量耗散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20 mmol/L AsA可促进紫黄质(V)向单环氧玉米黄质(A)至玉米黄质(Z)的转化,NPQ值和Fv/Fm均相应增加,但是生成的Z在强光下(>650μmol m-2s-1)很容易达到饱和。5 mmol/L DTT可明显抑制Z的增加,但对A的影响很小,同时玉米叶片的NPQ值和Fv/Fm均显著下降。0.5 mmol/L NADPH也可抑制玉米叶片中V向Z和A的转化,但是强光可以明显减轻这种作用,而且对应的NPQ值和Fv/Fm均与Z含量同步下降。总体上来看,这三种处理均通过改变玉米叶片中Z和A的含量来影响其非辐射能量耗散,而对总叶黄素库的大小影响很弱。
2000, 8(3):257-26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13
摘要:从广东冬青(Ilex kwangtungensis)的叶中分离得到四个三萜皂甙和三个三萜成分,通过光谱解析及化学方法,三个三萜成分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和常春藤皂甙元(3);四个三萜皂甙成分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甙(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5)、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6)和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精甙(7)。本文系首次报道广东冬青的化学成分。
2000, 8(3):263-263.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14
摘要:昆明山梅花 Philadelphus kunmingensis S. M. Hwang及其变种小叶山梅花 var. parvifolius S.M.Hwang已发表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7:5—7.1991.有拉丁文的描述及标本引证,但未指定模式标本,为使其名称符合植物命名法规,现补充指定模式标本。
2000, 8(3):264-26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15
摘要:组织培养深山含笑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休眠芽和种子萌发时实生苗的上胚轴及下胚轴为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其中无菌实生苗的上胚轴最易诱导出不定芽,无菌实生苗的下胚轴最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外植体在MS+1.0-2.0 mgL-1 2,4-D培养基上只产生愈伤组织;在MS+3.0 mg L-1 BA+0.2 mg L-1 NAA培养基上产生较多的不定芽和较多的愈伤组织;在MS+2.0 mg L-1 2,4-D+3.0 mg L-1 BA+0.2 mg L-1 NAA培养基上易产生愈伤组织和大量的不定芽.愈伤组织在MS+2.0 mg L-1 BA+0.2 mg L-1 NAA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的不定芽,不定芽在此培养基上增殖速度快,增殖速度可达6.30倍.试管内小苗在1/2MS+0.5 mg L-1 NAA培养基上生根壮苗效果较好。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2%。
2000, 8(3):269-27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3.016
摘要:回顾了酸沉降的研究历史,总结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二十年来酸沉降下铝毒与森林衰亡关系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阐明铝毒是引起森林衰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并提出了酸沉降影响下铝毒与森林衰亡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