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0, 8(1):1-1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01
摘要:对中国葡萄属(Vitis L.)的系统学进行处理。中国葡萄属共分42种1亚种12变种,归属于1亚属5组4系。文中命名了3新组(小叶葡萄组、秋葡萄组和武汉葡萄组)、2新等级及组合组(毛葡萄组和河岸葡萄组)、3新系(密柔毛系、复叶系、刺状毛系),1新变种(伏牛山葡萄)和1新组合变种(小叶葛藟)。
2000, 8(1):11-16.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02
摘要:梧桐科(Sterculiaceae)是锦葵目中的一个多型科,科的特征比较多样化。自从E. P.Ventenat(1830)建立该科以来,对于该科范围和包含的属种数目,各国学者至今尚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火桐属(Erythropsis)应当从梧桐属(Firmiana)中分出成为单独的属;午时花属(Pentapetes)不应归入锦葵科(Malvaceae),应当置于梧桐科;田麻属(Corchoropsis)与午时花属的形态特征很近似,可置于梧桐科的当比亚族(Dombeyeae)中;梅蓝属(Melhania)和平当树属(Paradombeya)仍置于梧桐科。滇桐属(Craigia)原归人椴树科(Tiliaceae),但因其花果形态与蚬木属(Excentrodendron)和柄翅果属(Burretioaendron)有很大差别,应单独成立为滇桐亚科(Craigioideae S.J.Xu et Hsuesubfam. nov. )。
2000, 8(1):17-1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03
摘要:
2000, 8(1):19-2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04
摘要:广东省自然植被分类系统的建立,是借助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遥感(RS)等3S技术来绘制数字化植被类型分布图的基础。我们提出的广东省自然植被的分类方案及阿拉伯数字编码植被类型的方法,是在前人有关广东省植被分类的各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的一种探索,初步将广东陆生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即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丛;并详细探讨针叶林植被型组的分类系统,将其划分为2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即(1)暖性针叶林:①亚热带常绿针叶林;②亚热带落叶针叶林;③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2)热性针叶林:④热带常绿针叶林;进一步则划分出14个群系,并列出各群系下较具代表性的群丛。
2000, 8(1):27-27.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14
摘要:对近年来植物对水分胁迫(包括干旱、盐害和低温)响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水分胁迫中诱导的植物基因产物的种类、功能及其相关的基因工程作一简要的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2000, 8(1):35-4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06
摘要:提出了森林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调节规律新模型,应用收缩扩张算法以山杨、云南松等树种森林自疏过程中密度资料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森林自疏规律模型能很好拟合实际的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所采用的非线性方程最优拟合方法是科学的,从而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将提出的森林自然稀疏过程密度调节规律模型应用于杉木林自疏过程密度变化规律研究,效果很理想,可为杉木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2000, 8(1):43-48.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07
摘要:对野外海南红豆叶片的气体交换、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夏季7月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前者的变化主要受光控制,与气温、叶温和湿度的关系不明显;后者与光、气温和叶温成正相关,与湿度成负相关。气孔导度对湿度的敏感性比对光和温度明显得多。分析结果显示,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受环境因子的响应是相对独立的。海南红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时分,它与气孔导度变化的相关性明显。
2000, 8(1):49-54.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08
摘要:利用酶联免疫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发根农杆菌R1000转化黄瓜子叶产生的三种毛状根内源IAA、ABA、iPAs、ZRs、GA1+3、GA4+7和乙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内源IAA、ABA和GA1+3含量都以III型毛状根最高,II型毛状根次之,I型毛状根最低;但GA4+7含量顺序恰好与之相反,III型毛状根GA4+7含量低至检测不出。黄瓜对照根和毛状根的GA1+3和ipAs含量都分别比GA4+7和ZRs高得多,但毛状根的ipAS和ZRs含量均高于对照根。发根农杆菌R1000菌株转化黄瓜子叶产生的II型毛状根和III型毛状根产生乙烯的能力比对照根强得多。
2000, 8(1):55-5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09
摘要:采用改进的CTAB方法提取34个荔枝品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从5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获得了37个多态性RAPD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34个荔枝品种可以分成4组,第一组有“状元红”、“元红”、“桂林”、“宋家香”、“台湾荔”、“下番枝”、“东刘一号”、“妃子笑”、“白糖罂”、“香丸”、“绿沙”;第二组有“无栗子”、“水东”、“乌叶”、“蔡家肉丸”、“青壳糯米糍”、“糯米糍”;第三组有“桂味”。
2000, 8(1):60-62.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10
摘要:以禾本科植物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的嫩叶鞘基部切段为外植体,再取其试管苗的基部切段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的器官发生。结果表明生长素是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和形成体细胞胚的关键因子,而芽的形成则源于体细胞胚的萌发,它们是由NAA或低浓度的2,4-D所诱导的。通过研究建立了有效的香根草循环诱导再生体系和试管苗繁殖体系,为进一步研究香根草的生物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0, 8(1):63-69.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11
摘要:
2000, 8(1):70-8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12
摘要:介绍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氧化爆发现象,总结了氧化爆发的几个特点,重点讨论在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活性氧产生机制,概述活性氧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可能作用。
2000, 8(1):81-90. DOI: 10.3969/j.issn.1005-3395.2000.1.013
摘要:In this review, we briefly give an overview of molecular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sucessfully taken in the studies on plant cold tolerance. In particular, we discuss the role of membrane lipid, cellular antioxidative ability, cold regulatory proteins, and calcium messenger system on the regulation of plant cold tolerance. Strategies and perspectives in using molecular biology to improve cold tolerance of plants are outlined.
主编:叶清
创刊:J Trop Suptrop Bo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39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4/Q
国内邮发代号: